第52章 办电视台?品牌!拜年!-《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

  “老板,搞定了!

  tVb明天早上就会派记者,去维园年宵市场给我们拍广告。

  大概到了明天中午,这些广告就会以新闻采访的方式播放。

  至于几家服装专卖店的宣传广告,集中在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总计七天时间的午间剧场档。

  也就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四家服装专卖店,每天都各自有两次出境的机会。

  明天中午,我们就能在tVb看到小吃店和服装店的广告了。”

  马龙上午去拜访的邵老六,得到他的承诺后,这便又派手下去位于九龙塘广播道的tVb总部,洽谈广告合作。

  这才过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距离傍晚下班还有大约一个小时。

  手下就已经喜气洋洋的返回纺纱厂,跟马龙汇报最新的情况——小吃店和服装店的广告已然谈妥。

  而在此之前,马龙的手下去tVb总部跑了好几趟,找了好多人,也依旧毫无进展。

  至于这次为什么进展的那么顺利?大概只是因为邵老六的一个电话!

  什么叫做大亨?这就叫大亨!

  光有钱,没有人脉,没有能量,没有面子,充其量只是暴发户。

  现阶段的马龙就只是暴发户。

  好在,马龙是沪圈的一份子,而部分沪圈大佬,也挺喜欢提携后进的。

  “怎么了,还有什么想跟我汇报的?”

  马龙看手下似乎还有话要跟他说,于是主动提问道。

  手下闻此,不再犹豫,老实回答道:“就是感觉电视广告有点贵。

  这次几个广告,加一起花了我们八十万。

  差不多将这次维园年宵市场的摆摊收益全部砸进去了。

  老板,你说小吃连锁店和服装专卖店开业后,我们能将广告费赚回来吗?”

  “emmm……”听到这次几个广告花了80万,马龙心里也有点吃惊。

  有一说一,这里面还搭了邵老六的一个电话呢!

  利孝合也真没跟邵老六客气。

  仔细琢磨一下,7天80万,而且只是午间档2个小时的广告费。

  这tVb也特么也太赚钱了吧?

  要知道,电视节目的黄金档,可是在晚上!

  毫无疑问,tVb黄金档的广告费用,肯定要比午间档贵的多。

  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时间段,这一周下来,可不得进账几百万?

  一年下来,光是广告营收,恐怕就能破亿了!

  “难怪再过几年,邵老六要放弃邵氏电影,转而入主tVb!电视这块是真赚钱!”

  这年头,香江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也就只有几千万而已。

  每年超过100万票房的电影,也就七八部而已!

  而且,电影制片方还要跟影院、发行方分账。

  邵氏、嘉禾自己拍电影,自己发行,在自己的戏院上映,一年也就赚个几百万,上千万而已。

  毕竟,电影不是每一部都能赚钱的,拍成的电影有一半能赚钱,已经算不错了。

  香江电影想要赚钱,更多还是看外埠卖的怎么样。

  外埠市场不行,那么大多数拍出来的电影都是亏本的。

  可是拍电视剧,基本就是旱涝保收的了。

  这年头,电视剧也是新鲜货。

  香江真正有电视机的家庭也没有多少,如今70年代,全香江大概只有几十万台。

  正是因为稀有,难得一见,再加上免费,观众对电视剧,不会有太多批评的声音。

  可电影若是不好看,那可是能亏得投资人跳楼的。

  “tVb,亚视……现在香江就两家免费电视台。

  前世我好像听说过,香江曾经还有一家——佳艺电视台。

  现在好像还没出。

  这岂不是说,我也有机会搞一家电视台?”

  得知tVb一年光是广告收益就能够破亿,马龙顿时对拥有一家电视台生出兴趣。

  特别是以后马龙还要拍电影,创办许多公司,都需要电视台来做宣传。

  每次都找tVb打广告,一年下来光是广告费,就要成千上万。

  这笔钱白白给tVb赚去,马龙自然也是心有不甘的。

  如果有机会的,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将广告费给自己的电视台来赚。

  不过,马龙也听说过,佳艺电视台的牌照好像有问题。

  港英政府规定,佳艺电视台每天都要在黄金档播放教育节目。

  马龙不知道教育的界限到底是哪里。

  总之,有枣没枣打三竿。

  等港英政府放出香江第三块电视台牌照的时候,马龙可以试着派人去接触一下。

  看看能不能趁着邵老六还没入主tVb,将一家电视台经营起来。

  至于现在,还是先得靠人家tVb帮忙打广告。

  对于手下的疑虑,马龙也是果断开口安抚:“肯定能赚回来。

  别忘了,我们在维园年宵市场白天,这几天就赚了七八十万。

  以后小吃连锁店和服装专卖店在香江遍地开花,只会赚的更多。

  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将这个头开好,将这个难关过掉。

  这八十万广告费,就是值得的。”

  从长远来看,小吃连锁店和服装专卖店未来是肯定会给马龙赚钱的。

  只不过,多久才能抹平前期的投入,正式盈利,那就不得而知了。

  半年,一年,两年,三年?

  如果一直开设新店,增加前期投入,盈利正式覆盖成本的时间,肯定会有所延长。

  不过,有时候也不能看盈利。

  小吃连锁店和服装专卖店,有时候也要看品牌价值的。

  再过几年,对岸就要开放了。

  改开的春风会刮进香江,也能让香江的知名品牌,顺风起飞,遍布华夏大地。

  到时候,马龙的小吃店,或许会比开封菜和金拱门更出名,更赚钱。

  马龙的服装店,或许会让钩子和阿迪望尘莫及。

  ……

  时间一转,来到大年三十的早上。

  纺纱厂,厂长办公室。

  “老板,tVb记者马上就要去维园年宵市场了,你要不要过去亮个相?”

  对于手下的提议,马龙想了想,还是选择拒绝。

  “算了吧,你们自行安排人手,接受记者采访吧,我就不必出风头了。”

  以后马龙是要做大亨的,即便接受记者采访,也应该在办公室里。

  倒不是马龙摆架子,而是不希望以后多一个类似于“市民刘先生”这样的梗。

  大佬还是要有大佬的派头的。

  “还有晚上,按照历年的经验,港督和一大批市政官员,也会游览维园年宵市场,与民同乐。”

  “那我倒是要去凑凑热闹。到时候你安排好人,晚上我们一块过去。”

  马龙虽然不是混香江政坛的,不用整天想着进步,但是在港督和市政高管面前,混个脸熟,总归是没什么坏处的。

  反正,晚上去维园年宵市场逛一圈,也不耽误什么。

  不过现在,马龙没那么多闲工夫。

  接下来还要带上礼物,提前去给认识的沪圈大佬拜年呢!

  正如马龙父亲之前教育的那样,关系就是来来往往,长时间凑出来的。

  马龙不主动去跟他们交往,那么关系就淡了,人脉也就断了。

  既然在这个圈子里混,那么作为小辈就要有小辈的觉悟。

  即便过几年成为了大亨,有些大佬还是要跟他们保持熟络,亲密往来。

  就比如王德挥,人家的数百亿家产,也没什么继承人。便宜别人不如便宜马龙。

  就比如包玉钢,人脉通天,政商两界,国内国外,谁人不卖他一个面子?

  马龙想要爱国,想要给祖国做建设。

  多半还是要指望包玉钢,带他去大人物面前露露脸,帮忙介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