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吃定了!真实的商战!两头吃!-《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

  “欢迎诸位莅临海荣纺纱厂,在下不胜荣幸。

  接下来将由这位张总,带诸位参观工厂。

  稍后有什么意见或想法,可以来厂长办公室商谈。”

  经过马龙的一番努力,总算将一部分南越沪圈华商,邀请到了自己的纺纱厂。

  古人云,欲将取之,必先与之。

  马龙想要从他们兜里掏钱,就必须要让他们看到切实可行的赚钱路子。

  有一说一,此次来参观海荣纺纱厂的,基本上都是在南越那边经营过纺织业生意的行家。

  南越的纺织业也挺发达的,毕竟人工比香江还要便宜。

  不过机器设备方面,大多是法国当年殖民南越,遗留下来的老旧机器。

  即便有一些眼光不错的,在前些年购买了小日子生产的二手纺织设备,也比不过海荣纺纱厂的新设备。

  如今海荣纺纱厂可不止有捷克产的第二代气流纺生产线,刚刚还购买了一批捷克最新款的喷气织机。

  再加上海荣纺纱厂有大量纺织行业的初级人才和中级人才,技术含量杠杠的!

  新设备,新技术!海荣纺纱厂除了规模小了一点之外,完全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这可不是坐井观天的南越纺织商人,能比得上的。

  商人能够赚多少钱,往往是由他们的眼界决定的。

  这一次,马龙就要带南越沪圈华商,开拓一下国际视野。

  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什么是来自技术代差的碾压!

  当他们亲眼目睹,在同样的人工,同样的原料的条件下,海荣纺纱厂的纺纱、织布效率,是他们纺纱厂的两三倍。

  他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马龙很期待他们接下来的反应。

  ……

  海荣纺纱厂,气流纺生产车间。

  “张总,这车间跟之前那几个貌似不同一样?”

  “那边的机器怎么没人操作?难道已经实现自动化了吗?”

  “这些设备看上去都很新,保养的非常好哇,不知道是哪个国家产的?”

  “张总能不能透露一下,这间车间一天能产多少棉线?”

  明明都是大老板,结果走进气流纺生产车间,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毫无疑问,这种专业化的气流纺生产车间,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故而觉得特别新奇,特别震撼。

  对于大家不断发出的提问,身为纺纱厂10名管理人才之一的张总,耐心的做出回答。

  “这里是公司的气流纺生产车间,而之前是普通车间。

  我们公司用的是捷克刚刚研发的第二代气流纺生产设备,该设备对生产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

  诸位应该对气流纺有一些了解,不了解也没关系,我稍微讲解一下。

  气流纺纱技术是靠气流假捻。

  一旦机器内部粉尘和杂质积攒过多,假捻头就容易出现绕花的现象,进而增加棉线断头次数。

  如果生产车间内温湿度过大,开松不良,棉结增多;过小,容易造成飞花,附入棉条后产生棉结,同样会增加棉线断头次数。

  为了减少断头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

  气流纺的生产车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清洁度,温度,湿度。

  至于刚才有人提到的,为什么一部分设备没有工人操作?

  那是因为这第二代气流纺,属于半自动设备,可以大大降低对人工的需求。

  欧洲的技术比我们东南亚要先进不少,小日子虽然也生产气流纺设备,但比人家差了一代。

  大家应该也知道,欧洲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比较缺人工,人工的费用比较大。

  所以,欧洲企业研发新设备,主要就是为了节省人工,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如今气流纺技术已经发展到半自动,我想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就能实现全自动了。

  这也是香江纺织行业的未来。

  随着经济发展,工人的工资必然会水涨船高。

  等到香江纺织业人工低廉的优势不复存在。

  香江纺织业若还是想要在全世界保持一定竞争力,就必须要靠全新的生产设备来节约成本。”

  张总刚把话说完,身边就响起一阵赞扬声。

  “好,说的好!”

  “有道理!”

  “专业啊!”

  “张总说得对!”

  “有眼光,有见解!”

  南越沪圈华商在赞美张总的同时,心中对马龙的评价,也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马龙不是海盛社太子爷吗?他创办的工厂,怎么这么专业,这么先进,这么有实力?”

  “小小的一个纺纱厂,居然有这等人才?

  难怪包玉钢邀请的是马龙,而不是他爹。

  原来马龙并不是靠投胎,才得到包玉钢赏识,而是有真才实学啊!”

  “这么先进的设备,全香江恐怕也没多少吧?马龙这个人,真不简单呐!”

  “看来,想要在香江办纺织厂,还真离不开马龙啦。

  请君入瓮,欲擒故纵!

  小小年纪,算计倒是不小。

  得了,这钱是他该赚的!

  先跟他搞好消息,卖一批设备,将厂子搭建起来再说。”

  “马龙这后生,真是不得了!”

  大家对马龙的感观发生变化,同时认可马龙创办纺纱厂的理念后,这便立刻行动起来。

  “张总,不好意思,请问贵公司的厕所在哪里?我想要去方便一下。”

  人有三急,张总也表示理解,于是立刻给客商指点工厂厕所的位置。

  “在那边,要不要我派个人给你带路?”

  “行啊,那我快去快回。”

  “啊呀,张总,我也出去方便一下。”

  两名客商前脚后步离开了气流纺生产车间。

  剩下的南越沪圈华商,有人发现情况不对,急中生智道:“张总,我烟瘾犯了,想要出去吸根烟。”

  张总闻此,立刻提醒道:“不好意思,咱们这里是纺纱厂,是不允许吸烟的。”

  “对不起,对不起。那我去工厂外面。”

  说完,人就急匆匆的离开了这里。

  张总的“没关系”刚说出口,人家就转身消失不见。

  “怎么回事?怎么都出了?”

  接二连三的有人离开,其他南越沪圈华商,也会觉得莫名其妙。

  “不好,坏了!”

  “那三个阴险小人!”

  “张总,贵厂的厂长办公室在哪?”

  其他人想明白后,争先恐后离开生产车间,直奔厂长办公室而去。

  本来,这些人当中,还有人比较天真,觉得购买气流纺设备可以找张总帮忙。

  过去他们开办公司,也遇到过其他公司高管,私下里接私活的。

  但是,真正聪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想通了。

  他们应马龙邀请而来,才有了今日的所见所闻。

  而马龙是什么身份?除了是这座纺纱厂的老板,还是海盛社太子爷!

  马龙精明能干,黑白通吃!

  这次邀请他们过来,说白了,就看上了他们兜里的钱。

  吃定他们啦!

  至于马龙派张总陪同他们参观纺纱厂新旧两种生产车间,也是为了向他们展示肌肉,体现技术革新带来优势。

  事先,马龙已经料定,看完这一切,他们就会忍不住想要搞以第二代气流纺为主的纺纱厂。

  届时,他们也必然会请托马龙,帮忙购买相关设备。

  马龙能够放心大胆的派张总陪同大家,也是确信张总不会对他不利。

  所以,想要新设备,开办新式纺纱厂,找张总帮忙是没什么用的。

  张总能耐再强,不还是给马龙打工?

  马龙为什么早早回办公室?不就是玩一出欲擒故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把戏吗?

  马龙既然将戏台搭好了,他们这些演员,也不得不客随主便,登台亮相,逢场作戏了。

  “马总,打扰了!不知道能不能帮我购买与贵厂相同的气流纺设备?”

  “等等,加我一个。马总帮一个是帮,帮两个也是帮,不如也带我一个?”

  “还有我!”

  一时间,马龙的办公室前赴后继涌入了三个人。

  这第三个,似乎知道后面还有人来,索性把门一关。

  结果,也就过了几秒钟时间……

  啪啪啪——

  门外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谁特么这么缺德啊?快把门打开啊!”

  门外依稀传来一阵骂声。

  马龙挠了挠头,冲着办公室里的几位客人笑着道:“来者皆是客,诸位,咱们先把门打开吧!”

  靠门的那位,只能不情不愿的将门打开。

  只能说,真实的商战,真特么实在。

  为了减少同行的竞争,什么法子都想得出来。

  明明他们都是从南越来的,都是南越沪圈的一份子。

  可结果呢?有人先上车,就直接把门关了,还想把车开走,也不管其他同伴的死活。

  至于车上这几位,也没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最后一位上车的。

  毕竟大家心里的想法都一样,就是不想别人跟他们争。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市场是有限的,任何行业挤在一个地方,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竞争。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

  南越沪圈华商本来就不是一团和气。

  这一次,马龙又一次性邀请了七八家从事纺织行业的南越沪圈华商。

  这些人手里都有钱,这些人都想用手里的钱继续生钱。

  在得知周围其他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想要在香江开办纺织工厂的情况下,他们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知道人离乡贱的道理。

  之前在南越,他们随随便便打几个电话,就能在短时间内开办一家纺织工厂。

  可如今在香江!这地方,对他们而言太陌生了,没人脉,没路子,没交情,人生地不熟。

  无论是找人托关系,求爷爷告奶奶,还是大洒金钱,金钱开道。

  在不知道窍门,没熟人,没行业的专业人士帮忙的情况下,想要从无到有开办一家世界一流水平的纺织厂,谈何容易?

  与其被其他人坑蒙拐骗,搞一家破破烂烂无法运行的纺织厂。

  不如直接找马龙帮忙,宁可多花一些钱,也要将纺织生意尽快做起来。

  手快有手慢无!做生意,就必须要趁早。

  要不然,吃史都赶不上热乎的。

  这年头香江纺织业的竞争本来就不小。

  马龙的纺纱厂为什么在老旧设备的基础上,搞了一间气流纺生产车间?

  还不是为了增强纺纱厂的竞争力吗?

  而接下来,他们这批南越来的沪圈华商,将会跟马龙一样,进入同样的赛道开始追逐名次。

  马龙先跑了一会儿,有非常大的先发优势。

  调试好的设备,熟练工,生产成本,生产规模,这些都是马龙的优势。

  而其他南越沪圈华商,也不准备跟马龙比。

  只要比香江其他纺织厂有技术优势,比后面创办纺纱厂的南越华商有先发优势,就能赚到钱。

  “诸位,先说好,第二代气流纺生产线是很贵的!

  而且,得先把钱交齐,才能拿到货。

  去年我花了一千五百多万港币,才在捷克那边订购了十条生产线。

  你们也看到了,厂里只有五条生产线,不瞒大家,也是这个月刚刚到的。

  剩下五条生产线,至今还在捷克那边排队生产当中。

  大概要等到下个月,才会运到香江。

  你们要是找我帮忙,我不推脱。

  但是,都得排队,等人家把设备生产出来,才能正式办厂、投产。”

  气流纺生产线,肯定是生产的越多,订单数量越大,就越便宜。

  去年马龙购买生产线,每条差不多110万港币。

  接下来,继续找捷克那边购买生产线,肯定能压一压价格,降到100万以内。

  毕竟马龙的订单量比较大,光是马龙自己就要订10条。

  其他南越沪圈华商想要在香江开办纺织厂,每家不得搞个十几二十条耍一耍?

  即便只有三五家愿意找马龙帮忙,这起码也是五六十条生产线了。

  要是夸张一点,可能是上百条。

  总而言之,这是一两千万美元的单子,都够捷克那边忙活大半年啦!

  这么大的单子,人家能将马龙当财神爷供起来。

  降点价格什么的,肯定没什么问题的。

  而马龙呢,也是挑南越沪圈华商刚来香江,人生地不熟,靠着信息差距赚他们的钱。

  110万的生产线,卖他们150万,马龙赚的也不多。

  换其他不懂行的人,且不说前期打探消息的花费,即便找到了卖家,110万的价格恐怕也谈不下来。

  最终,花了不少冤枉钱不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也是很大一笔难以估量的损失。

  马龙能够他们解决掉绝大多数的麻烦,让他们从无到有,获得一家世界一流的纺织厂。

  每条生产线赚个四五十万,已经算看在沪圈老乡的面子上了。

  “马总,麻烦你了!

  10条生产线,1500万港币是吧?

  过会儿我们就去万国宝通银行(花旗银行)转账。

  先转你320万美元,如果还需要其他费用,你直接说,做生意嘛,都是应该的。”

  如今美元跟港币的汇率,差不多就是1比5左右,1500万港币,理应是300万美元。

  只能说,生意人都是人精。

  人家有求于马龙,自然愿意多给马龙一点。

  而且,马龙也说了,是1500多万,而不是1500万。

  多这个字就很奇妙,1599万也是1500多万。

  人家会来事,直接给相当于1600万港币的320万美元,让马龙挑不出任何毛病。

  “等一下,这事情得讲一个先来后到吧?明明是我先来的。

  马总,我也要10条生产线,就是嘴笨了一点,说慢了,希望你能够见谅。

  我出325万美元,多出来的都是你的茶水钱。

  你若是觉得这里面要搭进去什么人情,算是我老陈欠你的。”

  马龙还没签下第一份代购订单,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插队。

  不过,按进门顺序来说,人家老陈确实是第一个进门的,人家有资格排最前面。

  “老陈,你这就没意思了!

  我都先开口了,你还压我的价,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让我在马总面前丢人吗?

  马总,老陈出多少,我也出多少,绝对不让马总吃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为了尽快拿到生产线,两位之前还有些交情的南越沪圈华商,就这么卷起来了。

  马龙本以为,大家会为了彼此的颜面,和和气气的做生意。

  谁知道,激将和攀比,对老江湖一样有效。

  其他人见已经有两人二话不说掏钱,还愿意加钱插队,也不再犹豫。

  “马总,劳烦费心,10条生产线,一样的价钱。我就第三个好了,也不急。”

  “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也就片刻工夫,马龙草签了几份协议,收到了80条第二代气流纺生产线的订单。

  算上马龙自己的10条生产线,那总共就是90条。

  理论上,这是9000万港币,也就是1800万美元的生意。

  而马龙即将到手的,却是2600万美元!

  靠着两头吃,马龙不但能白嫖10条生产线,还能赚多800万美元!

  “要不,凑个整,再来10条生产线?”马龙心里美滋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