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百亿房产,借兵成功!-《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

  伟人有伟人的远见,但也受时代的局限性。

  马龙的《猴子威胁论》,上面也心知肚明,早有预防。

  但是疲敌、放血、支持战争的观点,还是很新奇的。

  上层听说这些观点后,也是沿着马龙的思路,结合实际情况,迅速生成了新的见解,展开了新的探讨。

  而在会议结束后,绝大多数领导也想亲眼见识一下,马龙这个年方二十,却有非常远大的国际视野,并且心怀祖国的年轻人。

  期间,也有人表示,马龙目的不纯。

  但最终拍板做决定的人,想要见一见马龙。

  “马龙所说不无道理!

  无论他抱有什么目的,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都是有益于国家滴。

  他是爱国滴,是可以争取滴。”

  于是乎,马龙终于在抵达帝都的第三天下午,见到了自己想要见的人。

  只不过,借兵远征这种事情,还是未能得偿所愿。

  毕竟,前几年兔子就给北猴代打过一回儿。

  也正是将鹰酱打怕了,鹰酱和南猴的大部队这才始终不敢越过17线。

  致使南越在战略上丧失主动性,只能被迫挨打,直至现在局势危若累卵。

  此外,同一阵营,又是邻居,让兔子明知道猴子是个威胁,却不会挑这种时候对北猴下手。

  不过,对于维持两越战争,借助战争来对鹰酱和毛熊放血这一点,领导人们都是支持的。

  特别是师爷,非常赞成这种非常规的外交手段。

  希望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削弱竞争对手和周围邻居的实力,以达成维护国家和平的目的。

  见识到师爷宝刀未老的锐气,马龙不禁想起某个卖花布的一句话——翔宇也配叫朋友么?

  师爷可不管以前是不是朋友,只要是敌人,绝对冷酷无情。

  明确了领导们的想法后,马龙很快提出了新的想法,新的方案,新的要求。

  “南越华人也是华人,同样是我们的同胞。

  万一南越战况不利,我希望能够将更多南越华人,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以是祖国的沿海城市,也可以就定在香江。

  以我能力,只能将他们带到香江。

  如果祖国不伸以援手,那么届时会有百万华人滞留在香江。

  这会给香江造成很大的治安问题!

  同时,香江也很难解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部分华人在住房、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我希望祖国能够帮助他们,提前为他们做一些保障工作。

  如果祖国有困难的话,我也会尽全力,在香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实不相瞒,我已经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了。

  我联合了一部分南越华商、香江商人,正在屯门、元朗等地大肆建造房屋。

  但是,香江的建筑工人有限,建筑材料也有限,我们的财力同样有限。

  如今香江四五十平的屋子,普遍在10万港币到15万港币之间。

  百万华人,即便只有10分之一的人有房屋方面的需求。

  想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建造房屋的成本,也超过了100亿港币!

  而房子还只是开始,香江的食物是否能供应上?

  香江能否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工作?

  他们生病了,是否能及时得到救助?

  他们的孩子,是否能在居住区的附近上学?

  这正是我所考虑的,也是我正在尝试解决的。

  我知道,这对祖国而言,也是非常大的难题。

  为了不给祖国增加过多的负担,我愿意多承担一些。

  不过,我希望祖国能够援助我一批建筑工人、医务人士、驾驶员。”

  领导们都是聪明人,知道马龙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全盘接受南越华人难民,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单单接收几万人,就会给国内带来巨大的负担,更别说是百万人。

  关于这一点,马龙自己也清楚。

  所以马龙实际上提供的方案——就是将人留在香江,留在屯门、元朗这些距离内地比较近的地方。

  内地的资源的物资可以迅速运过来,内地顶多出点劳工和物资,就能将麻烦丢给港英政府处理。

  除此之外,马龙也抛出了一个相当大的蛋糕。

  10万间房屋,造价就超过了百亿港币。

  那么,房屋建成后出售给百万南越华人,又能赚多少钱呢?

  少说几十亿,多则数百亿!

  更何况,百万人口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资!这不都得靠内地来出?

  内地主要的外汇来源,就是三趟快车,供应400万香江市民的米面粮油,瓜果蔬菜,肉茶奶蛋。

  香江一下子多出百万人口,那么从明年开始,是不是会给五丰行,多提供20%的外汇呢?

  想要在10万间房屋中分一杯羹,想要让五丰行赚取更多外汇。

  那就必须赞成马龙的方案,派一批建筑工人、医务人员、驾驶员去香江。

  可如今,国家哪里去找这么一批人呢?国家也需要这些人做建设!

  建筑工人其实还好找,问题是医务人员,驾驶员,在这个时代还是很紧缺,很吃香的。

  想要解决百万南越华人的医疗问题,给百万人运输、分配物资,那至少需要几万专业的医务人员和驾驶员。

  这就需要从全国范围内抽调,这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事情。

  而且,谁能保证,派去香江之后,这批人还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呢?

  这几年,逃港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

  为了避免发生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情况,国家派给马龙的人,必须是信仰非常坚定的人!

  所以,答案就很简单了——部队!

  马龙所谓的建筑工人、医务人员、驾驶员,实则是工程兵、医疗兵、运输兵。

  也只有从部队里调人,才能确保这批人,在短时间内服从马龙的命令,认真为马龙工作。

  从而避免了许多管理上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麻烦。

  领导们觉得,马龙提出的这个方案很成熟。

  马龙作为资本家,会从经济成本,以及管理难度方面考虑问题。

  换位思考,又会考虑国家的难处,避免给领导们出难题。

  于是,用军人来避免忠诚、信仰的问题。

  除此之外,马龙或许还有居安思危的想法。

  后勤兵也是兵!

  几万后勤兵坐镇,无论是南越难民,还是北越方面,亦或是港英政府还是美国,都需要掂量一下,要不要招惹马龙。

  与此同时,祖国如果想要收回香江,提前在想看布局一支先头部队,是不是也有这个必要呢?

  想清楚这些后,领导们迅速讨论了一番,最终决定接受马龙的方案。

  而且默契的表示,只是以海外劳工的形式,支援马龙一批建筑工人、医务人员、驾驶员。

  马龙得知计划得逞,借到了多达数万人的后勤兵,心里也乐开了花。

  “我替即将到港的南越华人感谢祖国的支援和关心。

  等我忙完这阵子后,也会大力支持祖国的建设。

  实不相瞒,我还试图将美国在南越投产的军工厂,集体搬迁到香江。

  我将尝试造四轮车,造卡车,造拖拉机,甚至是为维修小飞机、制造飞机积累经验。

  而其他的一些设备、生产线,是我用不上的。

  我希望能够跟祖国多多交流,互相进步。”

  马龙此言一出,在座的领导人们,顿时觉得马龙更加爱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