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企者不立-《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写给全家人的话】

  本章揭示过度行为的危害。让我们全家一起学习:凡事要懂得适度,过分的追求反而会适得其反,自然的姿态才是最好的状态。

  【童话版】《小鹿学站立》

  小鹿想要站得更高,拼命踮起脚尖,结果摔倒了。

  智慧爷爷说:孩子,自然的站立最稳固,强求的高度最危险。就像树木自然生长才能参天,强求快速反而会被风吹倒。

  【小学版】

  核心概念:企者、立、跨者、行、自见者、明、自是者、彰、自伐者、有功、自矜者、长、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

  卦象:过度则败。

  核心要点:

  1. 企者不立 - 踮起脚跟的人站不牢。

  2. 跨者不行 - 跨步前进的人走不远。

  3. 自见者不明 - 自我表现的人反而不聪明。

  4. 自是者不彰 - 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

  5. 自伐者无功 - 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

  6. 自矜者不长 - 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长久。

  7.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叫做剩饭赘瘤。

  8.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谁都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9. 企:踮起脚跟。

  10. 跨:迈大步。

  11. 余食:剩饭。

  12. 赘行:赘瘤。

  自然象征:自然生长的树木、平稳流淌的河水、适度弯曲的竹子。

  重要概念:企者不立(强求不得)、自见不明(表现反晦)、余食赘行(多余无用)、有道不处(有道不为)。

  【初中版】

  思维模型:适度原则的智慧。

  1. 过度行为的危害:

  ? 强求高度反失稳固

  ? 追求速度反失持久

  ? 表现自我反失明智

  2. 自我中心的弊端:

  ? 自见导致真明遮蔽

  ? 自是导致真善掩盖

  ? 自伐导致真功丧失

  ? 自矜导致真长中断

  3. 有道者的选择:

  ? 避免过度行为

  ? 消除自我中心

  ? 追求自然适度

  核心智慧:认识到过度强求必然导致失败,自然的适度才是成功之道。

  【成人版】

  人生应用系统:

  认知升级:

  ? 理解适度哲学:认识过犹不及的道理。

  ? 把握自然法则:明白强求必失的规律。

  决策智慧:

  ? 避免极端选择:寻求中庸之道。

  ? 重视持久稳健:不求一时之快。

  关系管理:

  ? 谦逊待人:不自我表现炫耀。

  ? 真诚相处:不自以为是固执。

  事业进阶:

  ? 踏实积累:不急于求成。

  ? 低调务实:不自我夸耀。

  修养路径:

  ? 消除傲慢:修炼谦逊品德。

  ? 回归自然:追求适度生活。

  【哲学版】

  道体的适度原理:

  1. 过度哲学的批判:

  对强求、自炫等过度行为的深刻批判。

  2. 自然哲学的彰显:

  适度、自然、无为的正面主张。

  3. 自我解构的智慧:

  通过否定自我中心达到真实成就。

  与现代哲学对话:

  ? 与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完美契合。

  ? 与儒家过犹不及思想的深刻共鸣。

  ? 与心理学适度原则的科学印证。

  终极启示: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并遵循适度原则,在自然无为中实现真正的成就,在消除自我中达到真实的彰显。

  【音乐版】

  1. 儿童版《适度歌》

  调性:降b大调

  节拍:2\/4拍

  速度:平稳适中(108 bpm)

  | 3 3 | 4 2 | 3 3 | 2 - |

  企 者 不 立 跨 者 不 行

  | 2 2 | 3 1 | 2 2 | 1 - |

  自 见 不 明 自 是 不 彰

  | 5 5 | 6 5 | 3 3 | 2 - |

  自 伐 无 功 自 矜 不 长

  | 5 5 | 4 3 | 2 2 | 1 - |

  有 道 之 人 不 处 此 行

  1. 文学版《适度颂》

  调性:G羽调式

  节拍:4\/4拍

  速度:沉稳睿智(72 bpm)

  | 5 - 6 1 | 2 - - - |

  企 者 不 立

  | 3 - 2 1 | 6 - - - |

  跨 者 不 行

  | 1 - 2 3 | 5 - 6 - |

  自 见 不 明 自 是 不 彰

  | 5 - 3 2 | 1 - - - |

  自 伐 无 功

  | 6 - 5 - | 3 - 5 - |

  自 矜 不 长

  | 6 - 1 - | 2 - - - |

  余 食 赘 行

  | 3 - 2 1 | 6 - 5 - |

  物 或 恶 之 有 道 不 处

  | 3 - 5 6 | 1 - - - |

  自 然 适 度 道

  【道学小百科】

  核心出处:

  王弼本《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河上公注本。王弼注: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核心精神:

  适度自然、戒除过度、消除自我、有道不为。本章是道家适度哲学的集中体现。

  关联知识:

  ? 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 易经亢龙有悔的过度警示。

  ? 中医阴阳平衡的养生理念。

  ? 兵法穷寇勿追的用兵智慧。

  现代回响:

  ? 心理学:适度原则与心理健康。

  ? 经济学:适度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 教育学:适度期望与儿童发展。

  ? 管理学:适度控制与员工激励。

  ? 成功学:踏实积累与长期主义。

  ? 人际关系:谦逊待人与真诚相处。

  这些跨学科的印证,证明了第二十四章适度智慧的永恒价值,为现代人在各个领域把握分寸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