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古之善为士者-《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写给全家人的话】

  本章描绘得道之人的精神风貌。让我们全家一起学习:真正的修养不是外在的张扬,而是内在的深厚;真正的智慧往往深藏不露,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童话版】《深潭与溪流》

  山中有个深潭,水面平静,深不见底;旁边有条溪流,整天哗哗作响,热闹非凡。

  小动物们都喜欢在溪边玩耍,只有智慧爷爷常在潭边静坐。他说:溪流虽然热闹,但一眼就能看到底;深潭看似平静,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慢慢地,小动物们发现,每当遇到难题时,在深潭边静坐思考,总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小学版】

  核心概念: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强为之容、豫犹俨涣敦旷混。

  卦象:深藏若虚。

  核心要点:

  1.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精妙通达,深刻而难以认识。

  2.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勉强来形容他。

  3. 豫兮若冬涉川 - 小心谨慎啊,像冬天涉水过河。

  4. 犹兮若畏四邻 - 警惕戒备啊,像防备邻国的围攻。

  5. 俨兮其若客 - 恭敬庄重啊,像在做客。

  6. 涣兮若冰之将释 - 融和可亲啊,像冰将融化。

  7. 敦兮其若朴 - 淳朴厚道啊,像未经雕琢的素材。

  8. 旷兮其若谷 - 空旷深广啊,像深山的幽谷。

  9. 混兮其若浊 - 浑朴纯厚啊,像浑浊的江水。

  10.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澄清?

  11.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 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慢慢生长?

  12. 保此道者不欲盈 - 保持这种道的人不追求盈满。

  13.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正因为不追求盈满,所以能够去旧更新。

  自然象征:深山的幽谷、浑浊的江水、未雕的璞玉。

  重要概念:微妙玄通(精微奥妙深远通达)、强为之容(勉强描述)、不欲盈(不求满盈)、蔽而新成(去旧更新)。

  【初中版】

  思维模型:理想人格的修养境界。

  1. 得道者的外在表现:

  ? 谨慎如履薄冰

  ? 警觉如临大敌

  ? 庄重如作宾客

  ? 亲和如冰消融

  2. 内在品质的深度:

  ? 淳朴如未雕木

  ? 虚怀如空山谷

  ? 浑厚如浊水流

  3. 动态平衡的智慧:

  ? 在浑浊中求清明

  ? 在安定中求生长

  ? 在不满中求更新

  核心智慧:通过七个方面的修养,达到微妙玄通的境界,在动静、清浊、盈虚之间保持完美的平衡。

  【成人版】

  人生应用系统:

  认知升级:

  ? 理解深度修养:认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把握平衡智慧:在矛盾对立中寻求统一。

  决策智慧:

  ? 谨慎决策: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

  ? 灵活应变:与时俱进的调整能力。

  关系管理:

  ? 庄重亲和:保持恰当的人际距离。

  ? 浑厚包容:接纳不同的个性特点。

  事业进阶:

  ? 厚积薄发:在沉淀中等待时机。

  ? 持续更新:在成就中保持空杯心态。

  修养路径:

  ? 修炼七德:逐项培养理想人格特质。

  ? 保持不满:始终追求更高境界。

  【哲学版】

  道体的人格化显现:

  1. 理想人格的哲学内涵:

  善为士者是道在人格层面的完美体现,是本体与现象的统一。

  2. 辩证统一的修养论:

  七种品质看似矛盾,实则构成完整的修养体系,体现道的全面性。

  3. 的生存智慧:

  永不自满的态度保证持续成长的可能,体现道的无限性。

  与现代哲学对话:

  ? 与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伦理思想相通。

  ? 与儒家君子人格的理想追求契合。

  ? 与存在主义本真存在的人生境界一致。

  终极启示:真正的修养是内外兼修的结果,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用心,在每一个境界上提升,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完美状态。

  【音乐版】

  1. 儿童版《修养歌》

  调性:G大调

  节拍:2\/4拍

  速度:庄重典雅(96 bpm)

  | 3 3 | 4 2 | 3 3 | 2 - |

  古 之 善 为 士 者 兮

  | 2 2 | 3 1 | 2 2 | 1 - |

  微 妙 玄 通 深 难 识

  | 5 5 | 6 5 | 3 3 | 2 -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水

  | 5 5 | 4 3 | 2 2 | 1 - |

  保 此 道 者 不 欲 盈

  1. 文学版《士者颂》

  调性:E羽调式

  节拍:4\/4拍

  速度:深邃凝重(66 bpm)

  | 5 - 6 1 | 2 - - - |

  古 之 善 士

  | 3 - 2 1 | 6 - - - |

  微 妙 玄 通

  | 1 - 2 3 | 5 - 6 - |

  豫 兮 涉 川 犹 畏 邻

  | 5 - 3 2 | 1 - - - |

  俨 若 客 人

  | 6 - 5 - | 3 - 5 - |

  涣 若 冰 释

  | 6 - 1 - | 2 - - - |

  敦 兮 若 朴

  | 3 - 2 1 | 6 - 5 - |

  孰 能 浊 静 徐 徐 清

  | 3 - 5 6 | 1 - - - |

  夫 唯 不 盈 成

  【道学小百科】

  核心出处:

  王弼本《道德经》第十五章、河上公注本。王弼注: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审也。

  核心精神:

  深藏若虚、微妙玄通、不欲盈满、蔽而新成。本章完整展现了道家理想人格的修养境界。

  关联知识:

  ? 儒家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品德。

  ? 兵家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军事思想。

  ? 中医精气内守的养生之道。

  ? 佛教定慧等持的修行境界。

  现代回响:

  ? 领导力学:深沉稳重的领导风格研究。

  ? 心理学:情绪管理与人格修养的关系。

  ? 教育学:全人教育的人格培养目标。

  ? 管理学:谦逊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 成功学:厚德载物的成功哲学。

  ? 修养学:现代人的心灵修养方法。

  这些跨学科的印证,证明了第十五章人格智慧的永恒价值,为现代人的人格完善提供了完整的修养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