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召唤!小李飞刀,例无虚发-《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

  戚家军在枸杞洋的大捷,如同一声惊雷,迅速传遍朝野,也通过各种渠道震动了四方。捷报入京时,晁盖正在御书房内,听取鲁妙子关于蒸汽机项目遇到瓶颈的汇报——材料强度始终无法满足锅炉的高压需求,密封技术也亟待突破。

  捷报的到来,冲淡了技术攻关受挫的些许沉闷。晁盖览毕战报,龙颜大悦,对侍立一旁的狄仁杰笑道:“戚元敬果然没让朕失望!此战,打出了气势,也打出了十年海疆太平!传旨,重赏参战将士,阵亡者优加抚恤。将岛津义弘等倭寇头目押解进京,朕要亲自审讯,看看这倭寇背后,到底是哪些魑魅魍魉在兴风作浪!”

  “陛下圣明。”狄仁杰躬身道,“戚将军此战,不仅扬我国威,更验证了新式战舰与战法的威力。然,倭寇虽受重创,其根源未除,海外岛屿错综复杂,恐非一战可定。且‘海洋之心’计划推进,未来难免与更多势力冲突,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晁盖颔首,狄仁杰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思。大军征伐,有岳飞、戚继光这等帅才;朝堂政事,有狄仁杰、王阳明这等能臣;技术革新,有鲁妙子这等工神。然而,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和触角的延伸,一些非常规的威胁也开始浮现。比如,敌国的细作、江湖的恩怨、乃至某些拥有特殊能力的个体,这些并非大军和律法能够轻易解决的。

  他想到了被俘的倭寇头目岛津义弘,此人能统领数千悍匪,背后必有支持,其本身恐怕也非易与之辈,押解进京路途遥远,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杀人灭口。他又想到了即将远航的韦小宝探险船队,茫茫大海,陌生大陆,会遇到什么奇人异事、诡异手段,谁也说不准。

  帝国,需要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一支能够处理各种“特殊”任务的精锐力量。一支隐藏在阴影中的利刃。

  是时候进行下一次召唤了。晁盖的意识再次沉入系统界面。那剩余的99万多武侠点,便是他的底气。

  “系统,筛选召唤人选。侧重:个体战力超群,尤擅刺杀、护卫、追踪、暗杀、应对诡异手段;最好具备应对复杂局面和超凡敌人的能力;忠诚度需有保障。”

  光屏流转,一个个名字闪过:擅长刺杀的忍者、精通魔法的刺客、甚至一些科幻侧的特工……但晁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个风华绝代、却又带着淡淡忧郁的名字上。此人不仅符合要求,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性,或许还能为这个日益庞大的帝国,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李寻欢】

  出处:《多情剑客无情剑》

  评价: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刀碎虚空,仁义满怀。文武双全,智慧超群,虽看似多情优柔,实则内心刚毅,重情重义,一旦认定之事,百死无悔。

  能力预估:顶级暗器宗师(规则级必中概念),绝顶武功,超强洞察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对宿主忠诚度极易因“仁义”理念而锁定极高。

  召唤代价:220,000 武侠点

  二十二万点!比鲁妙子还高。但晁盖认为值。小李飞刀,已近乎一种“因果律”武器,其威慑力和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能力,无可替代。更重要的是,李寻欢其人,虽一生为情所困,但其侠义之心、对承诺的看重,决定了只要以诚相待,以国士待之,必能得其死力。

  “确定召唤,目标——李寻欢!”

  【指令确认。消耗武侠点 220,000 点。当前剩余武侠点:770,918 点。开始进行位面接引……】

  御书房内的空间再次泛起涟漪。这一次,米苍穹的反应更为平静,只是气息更加内敛,如同蛰伏的深渊。

  光影凝聚,一个身影浮现。

  来人身形颀长,面容俊雅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落寞与沧桑,两鬓已微染霜华,更添几分成熟魅力。他穿着一袭略显陈旧的青衫,腰间随意挂着一个朱红色的酒葫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如同秋夜寒星,深邃、明亮,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忧郁与看透世情的悲悯。他手中无刀,但当他目光扫过时,却让人莫名感到一股森寒的刀意。

  正是“小李探花”李寻欢!

  李寻欢现身瞬间,眼神中的迷茫比鲁妙子更甚,他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腰间的酒葫芦,又看了看这富丽堂皇的御书房,最后目光落在晁盖身上,眉头微蹙,似乎在消化那庞杂的异世信息。

  “此处……是皇宫?”他的声音略带沙哑,却有一种奇特的磁性,“阁下便是此间帝王?”他并未行礼,态度甚至比鲁妙子更为疏离淡漠,仿佛世间万物,皆难引起他真正的兴趣。

  晁盖依旧不以为忤,反而心中暗赞,此等风姿,确非常人。他微微一笑,语气平和:“朕名晁盖,此间确是皇宫。冒昧请李探花前来,实因世间有不平事,天下有危难局,需借探花之手中小刀,斩妖除魔,护佑苍生。”

  “苍生?”李寻欢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弧度,拿起酒葫芦仰头饮了一口,酒液顺着嘴角滑落,更显潦倒不羁,“李某自身尚在苦海,何德何能,敢言护佑苍生?陛下找错人了。”言语间,竟是直接拒绝。

  晁盖并不意外,若李寻欢轻易答应,反而不是那个李寻欢了。他走到书案前,拿起那份戚继光的捷报,递了过去:“探花不妨先看看这个。”

  李寻欢略一迟疑,还是接过,快速浏览。战报上清晰描述了倭寇肆虐沿海、屠戮百姓的罪行,以及戚家军奋起反击、保卫家园的壮烈。

  晁盖沉声道:“朕统一中原,非为一家一姓之江山,实欲终结乱世,让百姓安居乐业。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外有强敌环伺,倭寇不过是疥癣之疾,更有远方虎狼,觊觎神州富饶;内有余孽未清,江湖宵小,乃至一些掌握诡异力量的妖人,都可能威胁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朕有大军,可平疆域;朕有良臣,可治天下;然,有些阴影下的毒刺,需要一把更快、更准、更利的刀去剔除。”

  他目光真诚地看向李寻欢:“朕闻探花之刀,例不虚发,更闻探花之心,仁义满怀。难道,探花就忍心见这初现曙光的世间,再陷于烽火与阴谋之中?忍心见那些刚刚过上安稳日子的百姓,再遭倭寇、妖邪屠戮?”

  李寻欢握着战报的手,微微紧了紧。战报上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鲜活生命的逝去,是家破人亡的惨剧。他一生坎坷,见惯了人间悲剧,但正因如此,才对“和平”与“安宁”有着更深切的渴望。他原本死寂的心湖,似乎被投入了一颗石子,荡开层层涟漪。

  晁盖继续道:“朕不需探花屈从于权势,亦不需探花违背本心。朕只请探花,做这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把悬于所有阴谋者、入侵者头顶的利刃!目标,由探花自行判断;方式,由探花自行抉择。朕只提供信息与支持,绝不过多干涉。探花可愿,为这天下苍生,再执飞刀?”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李寻欢。晁盖没有以势压人,没有空谈忠义,而是给了他最大的尊重和自由,并将他的行动拔高到了“守护”的意义上。这恰恰契合了李寻欢内心深处那份从未泯灭的侠义之心。

  他沉默良久,又饮了一口酒,眼中的迷茫与颓废渐渐被一种锐利的光芒所取代。他放下酒葫芦,整了整衣衫,对着晁盖,第一次郑重地拱手,深深一揖。

  “陛下以国士待我,李寻欢……敢不效命?”他抬起头,目光如刀,“只是,李某闲散惯了,不惯朝堂礼仪,亦不愿受太多约束。”

  “无妨!”晁盖大笑,“探花只需对朕一人负责。见朕不拜,宫中行走无禁!朕赐你‘御前带刀侍卫’虚衔,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谢陛下。”李寻欢直起身,那股落拓的气质依旧,但整个人的精气神却已截然不同,仿佛一柄尘封已久的名刀,终于再次出鞘,寒光四射。“却不知,陛下欲让李某,第一刀飞向何处?”

  晁盖目光一冷:“倭寇头目岛津义弘正被押解进京。朕恐途中生变。就请探花暗中随行,确保此獠能活着抵达朕的面前!若有宵小敢来劫囚……探花的飞刀,也该见见血了。”

  李寻欢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微微颔首:“区区倭寇,何足道哉。陛下静候佳音便是。”言罢,他身形一晃,竟如青烟般消失在御书房内,身法之快,连米苍穹的眼皮都跳了一下。

  晁盖看着李寻欢消失的方向,心中大定。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这把隐藏在暗处的终极利刃,已然出鞘。帝国的阴影力量,从此有了定海神针。

  数日后,押解岛津义弘的车队行至山东境内,夜间宿营时,果然遭遇一伙身份不明、武功诡异的高手突袭,意图灭口。护卫官兵死伤惨重,眼看囚车不保。

  黑暗中,无人看见刀光,只听得几声极轻微的破空声响,那几名突袭至囚车前的黑衣人便齐齐僵住,眉心一点嫣红缓缓渗出,倒地气绝。其余刺客大惊失色,还未反应过来,又接二连三无声倒下,死法如出一辙。

  侥幸生还的押解官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只看到囚车旁的尸体上,那精致得如同艺术品的柳叶飞刀。刀柄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李”字。

  消息传回,晁盖抚掌而笑:“小李飞刀,果然从未让人失望。”

  李寻欢的首次出手,便以这种诡异而绝对强势的方式,宣告了他的到来。帝国暗处的风波,似乎刚刚开始,又似乎,已然被一刀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