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潮城卫校,空气中弥漫着盛夏的湿热和一种特殊的、混合着躁动与离愁的气息。
对于95级的学生而言,期末考试的临近像一片缓缓压下的乌云。
而对于93级的师兄师姐们来说,此刻正站在他们校园生活的终点站,准备奔赴各自的前程。
周一上午的班会课,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班主任蔡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张日程表,表情严肃。
“同学们,安静一下。”蔡老师敲了敲讲台,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或紧张或走神的脸,“现在宣布本学期最后阶段的重要日程安排。”
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本学期期末考试,定于6月28日、29日、30日,连续三天进行。”蔡老师的声音清晰而冷静,“考试科目安排如下:28日上午,人体解剖学和语文;下午,药理学。29日上午,生理学和英语;下午,病理学。30日上午,政治;”
每报出一个科目名字,台下就响起一片低低的、压抑的哀嚎声,尤其是听到“人体解剖学”和“药理学”这两座大山时,哀叹声最为集中。
这两门主科内容庞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浩如烟海,是每学期挂科率最高的“拦路虎”。
蔡老师无视下面的骚动,继续宣布:“考试结束后,7月1日上午召开结业会,7月2日,本学期正式结束,开始放暑假。”
“新学期于8月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96新生2日3日报到注册,9月4日正式开学。”
宣布完这些日期,蔡老师顿了顿,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督促:“满打满算,距离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知道,最近校园里因为93级毕业的事情,有点人心浮动。但是!”
她加重了语气,目光变得锐利:“你们是95级!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是备战期末考!从今天下午开始,各科任课老师会利用自习课时间,给大家划重点、讲复习范围。这是最后的机会!我希望大家收收心,把精力都投入到复习中来!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你们下学期的评优、奖学金,甚至实习分配!都给我重视起来!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同学们参差不齐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对考试的恐惧和对假期仅存的一丝向往。
班会课在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中结束。下课铃一响,同学们纷纷议论着考试安排,脸上愁云密布。
而与95级教室里的愁云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园的其他角落,正上演着一场场热烈而伤感的离别。
93级的师兄师姐们已经在几天前完成了毕业考试。今天是周一,是学校为他们举行隆重毕业典礼的日子。
上午,学校大礼堂。鲜艳的横幅悬挂着,音响里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93级的毕业生们坐在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大礼堂,脸上洋溢着激动、自豪与不舍的复杂神情。
典礼结束后,校园里随处可见拍照留念的毕业生们。他们以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操场、甚至食堂为背景,摆出各种造型,试图将生活了三年的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定格在胶片上,珍藏进记忆里。
欢声笑语中,总夹杂着几声哽咽和红了的眼眶。
中午和下午放学后,这种离别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毕业生们回到宿舍,开始最后收拾行囊,准备离校。
宿舍楼里,走廊上,到处都是打包的纸箱、捆扎好的行李袋,以及拥抱告别的人群。
詹晓阳、刘小惠、詹清容,以及95级其他几位饶北籍的同乡,自发地组织起来,利用午休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穿梭于93级师兄师姐们居住的宿舍楼层,进行最后的告别和送行。
虽然相识的时间只有这返校后的短短半个月,虽然真正熟悉的也只有那么寥寥数人,但同乡的情谊、学长学姐的关照,以及这种毕业氛围的感染,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惆怅。
在93检验班张云峰师兄的宿舍门口,他们遇到了正在和室友们互道珍重的张师兄。
“张师兄!”詹晓阳上前打招呼。
“哎呀!晓阳!清容!小惠!你们来了!”张云峰看到他们,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但笑容里带着明显的离愁。
他的行李已经打包好,放在床边。
“师兄,东西都收拾好了?什么时候的车?”詹晓阳问。
“下午四点的班车,回县里。县卫生局报到后,再分配具体单位。”张师兄拍了拍詹晓阳的肩膀,“晓阳,以后在学校,你们就是大哥大姐了,要照顾好师弟师妹们,把咱们饶北人的团结劲儿传下去!”
“师兄放心,我们一定尽力!”詹晓阳郑重地点头。
刘小惠和詹清容也上前,将准备好的、写满了祝福语的卡片和一点潮城特产递给张师兄:“张师兄,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谢谢!谢谢你们!”张师兄接过礼物,很是感动,声音有些哽咽,“以后来县里,一定记得找我!”
“一定!”
在另一间宿舍,他们找到了另一位相熟的、在实习期间帮助过他们的护理班师姐。
师姐正在和几个室友抱头痛哭,几年的同窗情谊,一朝分别,不知何日再相见,悲伤难以自抑。
看到詹晓阳他们进来,师姐们才勉强擦干眼泪。
“师姐,你们别太难过了,以后肯定还能见面的!”詹清容轻声安慰道,自己的眼圈却也红了。
“嗯……谢谢你们来送我。”师姐吸着鼻子,努力挤出笑容,“清容,小惠,你们要好好学习……医院实习虽然辛苦,但很能锻炼人……加油……”
“嗯!师姐,我们记住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互相留下了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约定以后要保持联系。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彼此的祝愿。
宿舍楼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
拥抱、握手、拍肩、互赠留言册、留下联系方式、帮忙提行李下楼……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
女生们尤其感性,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擦也擦不干。
男生们则用力地拍着彼此的肩膀,说着“以后常联系”、“混好了别忘了兄弟”之类的话,试图用豪爽掩盖伤感。
詹晓阳看着这一切,心情复杂。他虽然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但身处这浓郁的离别氛围中,依然被深深感染。
他想起了前世自己毕业时的情景,也是如此的不舍与迷茫。
而这一世,作为送别者,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毕业不仅仅是一场庆祝,更是一次青春的散场,是一次对熟悉生活的告别和对未知未来的奔赴。
他知道,眼前的师兄师姐们,从此将天各一方,许多人可能此生再难相见。
校园里的这段青春岁月,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纯净、最珍贵的回忆。
连续两天,詹晓阳他们都穿梭在毕业离校的喧嚣与伤感中,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熟悉的或仅有几面之缘的同乡师兄师姐。
直到周四,校园才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93级的毕业生们几乎全部离校了。热闹了半个多月的校园,仿佛一下子空荡、安静了许多。
毕业的喧嚣过后,期末考试的紧迫感如同潮水般迅速淹没了95级的每一个学生。
各科老师开始利用一切时间划重点、讲题型、发复习提纲。
课堂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自习课上,再也看不到交头接耳或看闲书的景象,每个人都在埋头背诵、刷题、整理笔记。
图书馆和教室自习室人满为患,一座难求。晚上熄灯后,很多宿舍里还亮着手电筒的光,那是有人在挑灯夜战。
詹晓阳也收起了所有心思,全力投入到复习中。
他虽然有前世的底子,但很多专业知识早已遗忘,必须重新捡起来。他给自己和刘小惠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泡在图书馆或教室里,系统性地梳理各科知识点。
刘小惠也很用功,但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解剖学和药理学感到头疼,经常背得头晕眼花。詹晓阳就耐心地给她讲解难点,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帮助她记忆。
南春桥头的小屋,暂时失去了往日的温馨惬意,变成了另一个自习室。
书桌上堆满了课本、笔记和复习资料,两人经常学习到深夜。
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詹晓阳才会泡杯热茶,帮刘小惠按摩一下酸胀的太阳穴,说几句鼓励的话。
考试前的最后几天里,学习委员许文珊记录着哪天哪节课是授课老师的最后一节课,然后她代表班级给老师们一一送花,全体同学们也是板板正正的向老师鞠躬致谢。
这分明也是一场毕业一场离别。
因为下个学年度要重新开的都是新课。
对于95级的学生而言,期末考试的临近像一片缓缓压下的乌云。
而对于93级的师兄师姐们来说,此刻正站在他们校园生活的终点站,准备奔赴各自的前程。
周一上午的班会课,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班主任蔡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张日程表,表情严肃。
“同学们,安静一下。”蔡老师敲了敲讲台,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或紧张或走神的脸,“现在宣布本学期最后阶段的重要日程安排。”
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本学期期末考试,定于6月28日、29日、30日,连续三天进行。”蔡老师的声音清晰而冷静,“考试科目安排如下:28日上午,人体解剖学和语文;下午,药理学。29日上午,生理学和英语;下午,病理学。30日上午,政治;”
每报出一个科目名字,台下就响起一片低低的、压抑的哀嚎声,尤其是听到“人体解剖学”和“药理学”这两座大山时,哀叹声最为集中。
这两门主科内容庞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浩如烟海,是每学期挂科率最高的“拦路虎”。
蔡老师无视下面的骚动,继续宣布:“考试结束后,7月1日上午召开结业会,7月2日,本学期正式结束,开始放暑假。”
“新学期于8月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96新生2日3日报到注册,9月4日正式开学。”
宣布完这些日期,蔡老师顿了顿,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督促:“满打满算,距离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知道,最近校园里因为93级毕业的事情,有点人心浮动。但是!”
她加重了语气,目光变得锐利:“你们是95级!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是备战期末考!从今天下午开始,各科任课老师会利用自习课时间,给大家划重点、讲复习范围。这是最后的机会!我希望大家收收心,把精力都投入到复习中来!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你们下学期的评优、奖学金,甚至实习分配!都给我重视起来!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同学们参差不齐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对考试的恐惧和对假期仅存的一丝向往。
班会课在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中结束。下课铃一响,同学们纷纷议论着考试安排,脸上愁云密布。
而与95级教室里的愁云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园的其他角落,正上演着一场场热烈而伤感的离别。
93级的师兄师姐们已经在几天前完成了毕业考试。今天是周一,是学校为他们举行隆重毕业典礼的日子。
上午,学校大礼堂。鲜艳的横幅悬挂着,音响里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93级的毕业生们坐在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大礼堂,脸上洋溢着激动、自豪与不舍的复杂神情。
典礼结束后,校园里随处可见拍照留念的毕业生们。他们以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操场、甚至食堂为背景,摆出各种造型,试图将生活了三年的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定格在胶片上,珍藏进记忆里。
欢声笑语中,总夹杂着几声哽咽和红了的眼眶。
中午和下午放学后,这种离别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毕业生们回到宿舍,开始最后收拾行囊,准备离校。
宿舍楼里,走廊上,到处都是打包的纸箱、捆扎好的行李袋,以及拥抱告别的人群。
詹晓阳、刘小惠、詹清容,以及95级其他几位饶北籍的同乡,自发地组织起来,利用午休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穿梭于93级师兄师姐们居住的宿舍楼层,进行最后的告别和送行。
虽然相识的时间只有这返校后的短短半个月,虽然真正熟悉的也只有那么寥寥数人,但同乡的情谊、学长学姐的关照,以及这种毕业氛围的感染,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惆怅。
在93检验班张云峰师兄的宿舍门口,他们遇到了正在和室友们互道珍重的张师兄。
“张师兄!”詹晓阳上前打招呼。
“哎呀!晓阳!清容!小惠!你们来了!”张云峰看到他们,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但笑容里带着明显的离愁。
他的行李已经打包好,放在床边。
“师兄,东西都收拾好了?什么时候的车?”詹晓阳问。
“下午四点的班车,回县里。县卫生局报到后,再分配具体单位。”张师兄拍了拍詹晓阳的肩膀,“晓阳,以后在学校,你们就是大哥大姐了,要照顾好师弟师妹们,把咱们饶北人的团结劲儿传下去!”
“师兄放心,我们一定尽力!”詹晓阳郑重地点头。
刘小惠和詹清容也上前,将准备好的、写满了祝福语的卡片和一点潮城特产递给张师兄:“张师兄,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谢谢!谢谢你们!”张师兄接过礼物,很是感动,声音有些哽咽,“以后来县里,一定记得找我!”
“一定!”
在另一间宿舍,他们找到了另一位相熟的、在实习期间帮助过他们的护理班师姐。
师姐正在和几个室友抱头痛哭,几年的同窗情谊,一朝分别,不知何日再相见,悲伤难以自抑。
看到詹晓阳他们进来,师姐们才勉强擦干眼泪。
“师姐,你们别太难过了,以后肯定还能见面的!”詹清容轻声安慰道,自己的眼圈却也红了。
“嗯……谢谢你们来送我。”师姐吸着鼻子,努力挤出笑容,“清容,小惠,你们要好好学习……医院实习虽然辛苦,但很能锻炼人……加油……”
“嗯!师姐,我们记住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互相留下了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约定以后要保持联系。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彼此的祝愿。
宿舍楼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
拥抱、握手、拍肩、互赠留言册、留下联系方式、帮忙提行李下楼……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
女生们尤其感性,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擦也擦不干。
男生们则用力地拍着彼此的肩膀,说着“以后常联系”、“混好了别忘了兄弟”之类的话,试图用豪爽掩盖伤感。
詹晓阳看着这一切,心情复杂。他虽然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但身处这浓郁的离别氛围中,依然被深深感染。
他想起了前世自己毕业时的情景,也是如此的不舍与迷茫。
而这一世,作为送别者,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毕业不仅仅是一场庆祝,更是一次青春的散场,是一次对熟悉生活的告别和对未知未来的奔赴。
他知道,眼前的师兄师姐们,从此将天各一方,许多人可能此生再难相见。
校园里的这段青春岁月,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纯净、最珍贵的回忆。
连续两天,詹晓阳他们都穿梭在毕业离校的喧嚣与伤感中,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熟悉的或仅有几面之缘的同乡师兄师姐。
直到周四,校园才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93级的毕业生们几乎全部离校了。热闹了半个多月的校园,仿佛一下子空荡、安静了许多。
毕业的喧嚣过后,期末考试的紧迫感如同潮水般迅速淹没了95级的每一个学生。
各科老师开始利用一切时间划重点、讲题型、发复习提纲。
课堂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自习课上,再也看不到交头接耳或看闲书的景象,每个人都在埋头背诵、刷题、整理笔记。
图书馆和教室自习室人满为患,一座难求。晚上熄灯后,很多宿舍里还亮着手电筒的光,那是有人在挑灯夜战。
詹晓阳也收起了所有心思,全力投入到复习中。
他虽然有前世的底子,但很多专业知识早已遗忘,必须重新捡起来。他给自己和刘小惠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泡在图书馆或教室里,系统性地梳理各科知识点。
刘小惠也很用功,但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解剖学和药理学感到头疼,经常背得头晕眼花。詹晓阳就耐心地给她讲解难点,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帮助她记忆。
南春桥头的小屋,暂时失去了往日的温馨惬意,变成了另一个自习室。
书桌上堆满了课本、笔记和复习资料,两人经常学习到深夜。
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詹晓阳才会泡杯热茶,帮刘小惠按摩一下酸胀的太阳穴,说几句鼓励的话。
考试前的最后几天里,学习委员许文珊记录着哪天哪节课是授课老师的最后一节课,然后她代表班级给老师们一一送花,全体同学们也是板板正正的向老师鞠躬致谢。
这分明也是一场毕业一场离别。
因为下个学年度要重新开的都是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