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蜀锦博物馆的修复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金智妍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第一杯咖啡一饮而尽。桌面上摊开的资料和照片已经反复研究了数小时,但杜邦那些藏品的真伪依然迷雾重重。
林修远站在光谱仪前,眼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蓝光。他忽然直起身子:金馆长,来看这个。
金智妍快步走过去,看到屏幕上并列显示着两幅纤维结构图。这是...
左边是杜邦那幅《释迦牟尼说法图》的取样分析,右边是我们馆藏的明代蜀锦。林修远调整参数,图像放大到分子级别,注意到纤维的降解模式了吗?
金智妍俯身细看,突然发现了异常:明代蜀锦的纤维有自然老化的纵向裂纹,但杜邦的那幅...裂纹太规律了!
像是人为加速老化的痕迹。林修远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而且你看这里——他指向几个微小的荧光点,这是现代化学药剂残留,用于模拟千年氧化的效果。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苏雯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进来:姐,查到重要线索!杜邦艺术基金会五年前曾从瑞士一家实验室购买了全套文物老化设备,专门用于纺织品做旧处理。
金智妍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证据正在一点点拼凑起来,但还不足以确凿地证明杜邦的藏品是赝品。
林博士,这些能作为决定性证据吗?
林修远摇头:只能证明经过人工处理,不能完全否定基底材料的真实性。杜邦完全可能用真品残片为基础,进行修补和做旧。
苏雯插话:我刚收到法国线人的消息,杜邦这次来中国前,曾在巴黎秘密会见了几位国际古董商,其中包括有赝品之王之称的马克西姆·勒鲁瓦。
金智妍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勒鲁瓦的名字她太熟悉了,三年前震惊世界的元代青花瓷造假案就是他一手策划。
立刻联系羊馆长和国家文物局,我们需要更高级别的支持。她看了看手表,离杜邦给的期限只剩36小时了。
就在这时,老陈气喘吁吁地冲进实验室,手里挥舞着一张发黄的图纸:找到了!我找到了!
那是一张1952年的故宫文物修复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法国专家让·杜邦参与修复一批敦煌织锦的过程,附有每件文物的线描图和修复手法说明。
你们看这个——老陈指着其中一页,联珠团花对鹿纹锦,严重破损,经杜邦建议采用背面衬网加固法...他翻出杜邦提供的照片,看这个边角!一模一样的衬网结构!
金智妍对比着图纸和照片,心跳加速。这几乎可以确定杜邦手中的唐代蜀锦就是当年故宫修复的那件,但问题是——真品从未离开过中国!
所以杜邦展示的是...苏雯睁大眼睛。
复制品。林修远肯定地说,而且很可能是他父亲亲手制作的。
金智妍立刻拨通了羊羽的电话,简要汇报了突破性发现。电话那头沉默良久:立刻整理所有证据,明天上午向国家文物局做专题汇报。记住,在官方结论出来前,不要打草惊蛇。
挂断电话,金智妍环顾实验室里疲惫但兴奋的同事们:大家再坚持一下,把证据链做扎实。苏雯,继续追踪杜邦与勒鲁瓦的联系。老陈,查清1952年那批敦煌织锦的下落。林博士...
她转向林修远,发现他正盯着光谱仪出神。林博士?
有个想法。林修远突然走向另一台设备,如果杜邦的复制品用了部分真品材料,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同位素分析确定原材料的产地。
这能说明什么?苏雯好奇地问。
林修远已经开始调试机器:中国不同时期的丝绸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如果所谓的唐代蜀锦用的是现代法国丝绸...
金智妍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就能证明是后期仿制!需要多久?
12小时。林修远头也不抬地回答,但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得去中科院成都分院。
我马上安排。金智妍毫不犹豫地说。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金智妍站在窗前,望着晨光中的锦城。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见证过无数真真假假的蜀锦交易,而今天,他们要用最先进的科技揭开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骗局。
上午九点,金智妍和林修远带着关键证据来到省文物局。会议室里坐满了专家和官员,国家文物局还专门开通了视频连线。
羊羽简单开场后,林修远用严谨的专业语言汇报了他们的发现。当他展示同位素分析结果时,会场一片哗然——杜邦的唐代蜀锦纤维中检测出的微量元素组合,与法国里昂地区2005年产的丝绸完全吻合!
这不可能!视频中的国家文物局专家惊呼,唐代蜀锦应该使用四川本地蚕丝,微量元素特征完全不同!
金智妍接着展示了老陈发现的修复记录对比:结合这些证据,我们有理由相信杜邦展示的所谓敦煌流失文物,实际上是他父亲制作的复制品,目的是骗取我们的真品国宝。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最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做出指示:立即终止与杜邦的一切接触,同时将证据通报国际刑警组织艺术品犯罪调查科。蜀锦博物馆要配合做好保密工作,避免打草惊蛇。
离开文物局时,金智妍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金馆长,听说你们有了重大发现杜邦的声音依然优雅,却带着一丝寒意,我很好奇,你们是否考虑过...有些真相可能比赝品更令人不安?
金智妍浑身一僵:杜邦先生,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明天上午十点,一个人来锦江酒店2108房间。杜邦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带上你们馆藏的那件战国蜀锦的高清扫描文件。记住,只你一个人。
电话突然挂断。金智妍呆立在原地,手心渗出冷汗。杜邦怎么会知道他们的调查进展?又为什么要占过蜀锦的资料?
她立刻将情况汇报给羊羽和文物局。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将计就计——金智妍会按约前往,但会佩戴隐蔽通讯设备,警方将在酒店布控。
太危险了,林修远罕见地流露出担忧,杜邦可能已经狗急跳墙。
金智妍却下定了决心:这是摸清他真实目的的最好机会。况且...她犹豫了一下,我感觉杜邦话里有话。他说有些真相比赝品更令人不安,是什么意思?
当晚,金智妍在博物馆库房仔细检查那件战国蜀锦。在强光下,古老的织物泛着柔和的光泽,龙凤纹仿佛在无声述说着古蜀国的秘密。
馆长,您看这个。值班的研究员突然指向织锦边缘一处几乎不可见的标记,以前我们一直以为是织造时的瑕疵,但在新设备下...
金智妍凑近看,那是一个极小的符号,像是几个线条简单的图案组合。这...像是某种标记?
更像是文字。研究员调整放大倍数,很原始的文字,但肯定不是随意形成的。
金智妍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出手机中羽夕博物馆的青铜器照片。对比之下,那个微小符号与青铜器上的某些刻画符号惊人相似!
立刻联系羊羽、林夕教授,她声音发颤,这可能是古蜀国文字的又一重要发现!
但更让她心惊的是——如果杜邦知道这个符号的存在,那么他的目标可能远不止简单的文物诈骗...
回到办公室,金智妍发现林修远还在等她。桌上放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资料。
查了杜邦父亲让·杜邦的生平,他推了推眼镜,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1948年到1952年,他不仅在中国参与文物修复,还曾深入西南地区考察。
金智妍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
只是巧合?我不这么认为。林修远指着资料上一张老照片,看这个。
照片上是年轻的让·杜邦站在一群中国考古学家中间,背景隐约可见几个大土坑。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中拿着一块织物,上面隐约可见纹饰...
这图案...金智妍瞪大眼睛。
和我们的战国蜀锦几乎一样。林修远的声音低沉,我认为老杜邦可能见过原件,甚至...知道它的真正价值。
夜深了,金智妍却毫无睡意。明天与杜邦的会面,可能揭开一个远比文物造假更惊人的秘密。她轻轻抚过办公桌上战国蜀锦的复制图,那些神秘的符号仿佛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芒,诉说着一个被遗忘千年的古蜀国密码。
林修远站在光谱仪前,眼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蓝光。他忽然直起身子:金馆长,来看这个。
金智妍快步走过去,看到屏幕上并列显示着两幅纤维结构图。这是...
左边是杜邦那幅《释迦牟尼说法图》的取样分析,右边是我们馆藏的明代蜀锦。林修远调整参数,图像放大到分子级别,注意到纤维的降解模式了吗?
金智妍俯身细看,突然发现了异常:明代蜀锦的纤维有自然老化的纵向裂纹,但杜邦的那幅...裂纹太规律了!
像是人为加速老化的痕迹。林修远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而且你看这里——他指向几个微小的荧光点,这是现代化学药剂残留,用于模拟千年氧化的效果。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苏雯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进来:姐,查到重要线索!杜邦艺术基金会五年前曾从瑞士一家实验室购买了全套文物老化设备,专门用于纺织品做旧处理。
金智妍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证据正在一点点拼凑起来,但还不足以确凿地证明杜邦的藏品是赝品。
林博士,这些能作为决定性证据吗?
林修远摇头:只能证明经过人工处理,不能完全否定基底材料的真实性。杜邦完全可能用真品残片为基础,进行修补和做旧。
苏雯插话:我刚收到法国线人的消息,杜邦这次来中国前,曾在巴黎秘密会见了几位国际古董商,其中包括有赝品之王之称的马克西姆·勒鲁瓦。
金智妍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勒鲁瓦的名字她太熟悉了,三年前震惊世界的元代青花瓷造假案就是他一手策划。
立刻联系羊馆长和国家文物局,我们需要更高级别的支持。她看了看手表,离杜邦给的期限只剩36小时了。
就在这时,老陈气喘吁吁地冲进实验室,手里挥舞着一张发黄的图纸:找到了!我找到了!
那是一张1952年的故宫文物修复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法国专家让·杜邦参与修复一批敦煌织锦的过程,附有每件文物的线描图和修复手法说明。
你们看这个——老陈指着其中一页,联珠团花对鹿纹锦,严重破损,经杜邦建议采用背面衬网加固法...他翻出杜邦提供的照片,看这个边角!一模一样的衬网结构!
金智妍对比着图纸和照片,心跳加速。这几乎可以确定杜邦手中的唐代蜀锦就是当年故宫修复的那件,但问题是——真品从未离开过中国!
所以杜邦展示的是...苏雯睁大眼睛。
复制品。林修远肯定地说,而且很可能是他父亲亲手制作的。
金智妍立刻拨通了羊羽的电话,简要汇报了突破性发现。电话那头沉默良久:立刻整理所有证据,明天上午向国家文物局做专题汇报。记住,在官方结论出来前,不要打草惊蛇。
挂断电话,金智妍环顾实验室里疲惫但兴奋的同事们:大家再坚持一下,把证据链做扎实。苏雯,继续追踪杜邦与勒鲁瓦的联系。老陈,查清1952年那批敦煌织锦的下落。林博士...
她转向林修远,发现他正盯着光谱仪出神。林博士?
有个想法。林修远突然走向另一台设备,如果杜邦的复制品用了部分真品材料,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同位素分析确定原材料的产地。
这能说明什么?苏雯好奇地问。
林修远已经开始调试机器:中国不同时期的丝绸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如果所谓的唐代蜀锦用的是现代法国丝绸...
金智妍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就能证明是后期仿制!需要多久?
12小时。林修远头也不抬地回答,但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得去中科院成都分院。
我马上安排。金智妍毫不犹豫地说。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金智妍站在窗前,望着晨光中的锦城。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见证过无数真真假假的蜀锦交易,而今天,他们要用最先进的科技揭开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骗局。
上午九点,金智妍和林修远带着关键证据来到省文物局。会议室里坐满了专家和官员,国家文物局还专门开通了视频连线。
羊羽简单开场后,林修远用严谨的专业语言汇报了他们的发现。当他展示同位素分析结果时,会场一片哗然——杜邦的唐代蜀锦纤维中检测出的微量元素组合,与法国里昂地区2005年产的丝绸完全吻合!
这不可能!视频中的国家文物局专家惊呼,唐代蜀锦应该使用四川本地蚕丝,微量元素特征完全不同!
金智妍接着展示了老陈发现的修复记录对比:结合这些证据,我们有理由相信杜邦展示的所谓敦煌流失文物,实际上是他父亲制作的复制品,目的是骗取我们的真品国宝。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最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做出指示:立即终止与杜邦的一切接触,同时将证据通报国际刑警组织艺术品犯罪调查科。蜀锦博物馆要配合做好保密工作,避免打草惊蛇。
离开文物局时,金智妍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金馆长,听说你们有了重大发现杜邦的声音依然优雅,却带着一丝寒意,我很好奇,你们是否考虑过...有些真相可能比赝品更令人不安?
金智妍浑身一僵:杜邦先生,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明天上午十点,一个人来锦江酒店2108房间。杜邦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带上你们馆藏的那件战国蜀锦的高清扫描文件。记住,只你一个人。
电话突然挂断。金智妍呆立在原地,手心渗出冷汗。杜邦怎么会知道他们的调查进展?又为什么要占过蜀锦的资料?
她立刻将情况汇报给羊羽和文物局。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将计就计——金智妍会按约前往,但会佩戴隐蔽通讯设备,警方将在酒店布控。
太危险了,林修远罕见地流露出担忧,杜邦可能已经狗急跳墙。
金智妍却下定了决心:这是摸清他真实目的的最好机会。况且...她犹豫了一下,我感觉杜邦话里有话。他说有些真相比赝品更令人不安,是什么意思?
当晚,金智妍在博物馆库房仔细检查那件战国蜀锦。在强光下,古老的织物泛着柔和的光泽,龙凤纹仿佛在无声述说着古蜀国的秘密。
馆长,您看这个。值班的研究员突然指向织锦边缘一处几乎不可见的标记,以前我们一直以为是织造时的瑕疵,但在新设备下...
金智妍凑近看,那是一个极小的符号,像是几个线条简单的图案组合。这...像是某种标记?
更像是文字。研究员调整放大倍数,很原始的文字,但肯定不是随意形成的。
金智妍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出手机中羽夕博物馆的青铜器照片。对比之下,那个微小符号与青铜器上的某些刻画符号惊人相似!
立刻联系羊羽、林夕教授,她声音发颤,这可能是古蜀国文字的又一重要发现!
但更让她心惊的是——如果杜邦知道这个符号的存在,那么他的目标可能远不止简单的文物诈骗...
回到办公室,金智妍发现林修远还在等她。桌上放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资料。
查了杜邦父亲让·杜邦的生平,他推了推眼镜,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1948年到1952年,他不仅在中国参与文物修复,还曾深入西南地区考察。
金智妍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
只是巧合?我不这么认为。林修远指着资料上一张老照片,看这个。
照片上是年轻的让·杜邦站在一群中国考古学家中间,背景隐约可见几个大土坑。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中拿着一块织物,上面隐约可见纹饰...
这图案...金智妍瞪大眼睛。
和我们的战国蜀锦几乎一样。林修远的声音低沉,我认为老杜邦可能见过原件,甚至...知道它的真正价值。
夜深了,金智妍却毫无睡意。明天与杜邦的会面,可能揭开一个远比文物造假更惊人的秘密。她轻轻抚过办公桌上战国蜀锦的复制图,那些神秘的符号仿佛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芒,诉说着一个被遗忘千年的古蜀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