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深潜与微光-《巴蜀玉脉》

  风域湖的时光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白昼与黑夜在深入地下数百米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外交替,但对内部的研究者们而言,时间的概念已然模糊,只剩下项目进展的百分比和不断刷新的数据流。

  “龙心”III型的论证与设计工作进入了疯狂的加速状态。陈东升团队带来的超高温陶瓷材料,如同一声发令枪响,彻底释放了赵建明和方启航团队被压抑已久的技术想象力。设计图纸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性能参数被一次次突破原有的天花板。

  “约束场强度可以再提升15%!新材料的内壁完全能承受住!”

  “能量注入速率同步提升方案已模拟通过,瓶颈已从材料转向能量源本身!”

  “喷管结构优化完成,预计能量损耗降低7个百分点!”

  类似的汇报不断在核心设计会议上响起。每个人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第二代“龙心”事故带来的阴霾,正被这种技术突破的狂潮迅速驱散。一种更强大、更稳定、更具潜力的能量之心,正在蓝图和计算中快速成型。

  工业化生产线上,第一批严格按照新工艺生产的碳化钽-碳化铪复合陶瓷部件已经下线。经过严苛的检测,其性能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实验室样品的水平。它们被小心翼翼地运送至组装车间,开始进行“龙脉”原型机的全面升级改造,以及III型核心模块的预组装。

  羊羽穿梭于各个关键部门,他既是最高决策者,也是士气的定海神针。他没有过多干涉技术细节,而是将精力集中在资源协调、进度把控以及……应对外部那无形的压力上。

  情报部门的溯源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却令人更加不安的进展。潘洛斯基金会背后的资金网络比想象中更加盘根错节,如同一个巨大的、深藏于冰山之下的金融迷宫。数层离岸公司和匿名信托的掩护下,调查线索多次指向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甚至彼此对立的实体——东欧的能源寡头、硅谷的科技新贵、中东的主权基金、乃至南美古老的家族财团。

  “这些资金最终流向的交叉点非常模糊,但所有线索都隐约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对前沿科技,尤其是能源、生物、信息领域颠覆性技术的极端渴望和掌控欲。”情报分析负责人面色凝重地向羊羽汇报,“而且,他们似乎拥有极强的风险嗅觉和‘收割’能力。几乎所有被他们重点关注后又‘意外’失败的项目,其核心研究人员或关键数据,最终都会以各种形式消失在公众视野,有时甚至是物理上的消失。”

  这份报告让羊羽的眉头锁得更紧。对手并非单一的个体或组织,而更像是一个松散却又目标一致的联盟,或者说,一个以“导势”为核心、依靠共同利益和未知手段维系的黑影网络。这解释了潘洛斯基金会为何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源和近乎“完美”的声誉——它本身就是这个网络用于汲取养分和进行伪装的触手之一。

  “继续追踪,重点放在那些‘消失’的人和数据上,尝试找出模式或者接收端。”羊羽指示道,“另外,加强对研究所内部及周边区域的反监控力度,尤其是针对非常规的信息泄露渠道。我怀疑他们的手段,可能远超传统的间谍方式。”

  他想到了肯特·李那稳定得诡异的生物信号和林夕的猜测——“根本就不是正常人类”。

  就在这时,林夕和苏小满那边有了新的发现。

  经过近乎不眠不休的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她们对“谛听”捕捉到的肯特·李的非典型脑波有了初步的、惊人的分析结果。

  “它……它不像是一种纯粹的生物电信号。”苏小满指着屏幕上复杂的频谱分析图,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更像是一种……高度模拟生物脑波、但又叠加了某种特殊编码规律的载体信号。”

  “载体?”羊羽目光锐利起来。

  “是的。”林夕接话,她的表情同样严肃,“我们尝试了多种解码方式,最终在一个极其冷门的、基于量子噪声随机性加密的算法模型下,发现了一丝规律。这部分脑波信号,极可能是在进行极低带宽的、持续的信息传输!”

  这个结论让指挥中心瞬间安静下来。信息传输?通过脑波?

  “就像是……他的大脑本身,就是一个生物调制解调器?”一位技术人员下意识地喃喃道。

  “可以这么理解,但技术原理完全不同。”苏小满快速操作着电脑,调出另一组数据,“这种传输非常隐蔽,能量级别极低,几乎与环境噪声融为一体。若非‘谛听’系统足够敏感,根本不可能被发现。而且,它似乎是双向的。”

  “双向?”羊羽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

  “我们在分析他离开研究所后,我们远程监测到的残留信号波动时(虽然极其微弱),发现了一段同样结构特殊、但内容似乎是指令性质的微弱反馈信号,源头发射方向难以精确定位,但大致指向东南方太空轨道。”林夕解释道,“我们推测,他在接受指令的同时,也可能在持续向外发送感知数据。”

  这意味着,肯特·李在访问风域湖期间,他所见、所闻、甚至可能所感的一切,都在通过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实时地传递给某个遥远的接收端!而他最后那句“对‘谛听’表现出高度警惕”的评价,并非基于简单的观察推断,而是基于某种近乎实时的情报反馈!

  难怪他的表现如此“完美”,如此无懈可击!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是一个可以实时提供信息支持的网络!

  “能破解传输内容吗?”羊羽沉声问。

  “极其困难。”苏小满摇头,“带宽太低,加密方式前所未见,而且我们只有一次捕捉到的数据样本。这更像是一种……状态维持信号或者关键指令触发信号,而非大量数据传输。但可以肯定,这种技术远超我们目前的公开科技水平。”

  一条隐约的线索开始浮现:潘洛斯基金会、“导师”、肯特·李的异常脑波、可能存在的实时信息支援、以及对“谛听”系统的格外关注……

  “加强对刘明的监控等级。”羊羽突然下令,他的思绪跳回了那个一直昏迷不醒的关键人物,“肯特·李能拥有这种技术,那么‘导时’对刘明大脑做的手脚,恐怕也不仅仅是植入虚假记忆那么简单。我怀疑刘明的大脑可能也存在类似的信号特征,只是处于静默或被抑制状态。”

  命令被立刻执行。隔离医疗室的监控级别被提升至最高,“谛听”系统分配了更多的算力用于实时分析刘明的所有生理信号,尤其是脑部活动。

  然而,就在技术人员刚刚提升监控等级后不到半小时,苏小满的终端再次弹出一个警报——这次不再是低优先级提示。

  “所长!林政委!隔离医疗室!刘明的脑部信号!”苏小满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众人立刻围拢到她的屏幕前。

  只见代表刘明深层脑电活动的波形图上,再次出现了那种异常高频的微小波动!这一次,波动持续了约千分之五秒,强度比上一次略有提升,并且……不再是孤立的单次爆发,而是在短短一分钟内,断续出现了三次! 模式依然杂乱无章,仿佛失控的电流,但它的重复出现本身,就意味着重大变化!

  “生命体征?”羊羽立刻问。

  “一切稳定!没有变化!”医疗组负责人回应,“临床观察无任何异常反应!”

  “脑波活动类型分析?”林夕追问。

  “无法归类!不属于已知的任何睡眠、昏迷、癫痫或认知活动模式!更接近……接近某种硬件故障式的紊乱脉冲,但又带有极微弱的生物特征!”苏小满快速汇报着,“谛听正在尝试进行模式匹配……匹配失败……与肯特·李的信号特征也完全不同。”

  就在这时,波形图上的异常波动突然停止了。刘明的脑部信号再次恢复了之前死寂般的平静,仿佛刚才那短暂的“骚动”从未发生过。

  “记录下所有数据!医疗组,准备一次全面的深度脑部扫描和神经化学检测!要快!”羊羽立刻下令,“小满,重点分析这三次波动之间是否存在我们尚未发现的关联或规律!”

  地下深处的医疗隔离区立刻忙碌起来。各种先进的扫描设备被启动,专业人员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

  羊羽和林夕站在观察窗外,看着里面安静躺着的刘明,面色无比凝重。

  肯特·李的异常脑波像是一种高度受控的、精巧的信息工具。

  而刘明大脑中这突然出现的波动,则更像是一种……失控的、挣扎的、或者说被某种东西试图激活的征兆。

  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都是“导师”的手笔,只是应用阶段和目的不同?

  还是说,刘明的大脑,正在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对抗着某种东西?

  “深潜者已经开始触碰水下的暗礁。”林夕低声说,目光没有离开刘明,“而沉睡的火山,似乎也有了苏醒的迹象。”

  风域湖在技术上的高歌猛进,并未能掩盖住从更深、更黑暗处弥漫上来的迷雾。他们面对的敌人,掌握着超越理解的技术。而他们手中唯一的俘虏,其大脑也正变成一个充满未知风险的谜团。

  微光不仅在风域湖内部闪耀,也在那看似死寂的深渊中,闪烁起令人不安的光芒。前方的路,似乎愈发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