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委!”一个负责数据分析的研究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打破了压抑,“崩解前0.3毫秒!b区内侧第7号、第9号高温应变传感器!传回了异常波动!虽然信号立刻就被淹没了,但波形特征和之前任何一次热波动都不同!像是…像是某种超高频的微观结构共振!”
林夕目光陡然锐利如电:“把异常波形和对应时间点的热成像、腔体微振动频谱叠加!立刻!同步给现场羊所长!”
几乎就在指令发出的同时,羊羽那沾染着黑色粉尘、略显疲惫却异常沉静的声音,通过内部加密频道传入了指挥中心:“林夕,现场初步判断,崩解起始点锁定在b区热沉模块左下支撑基座结合部。发现旧裂纹扩展迹象。另外,找到几块相对完整的崩裂碎片,尤其是几块处于爆炸边缘、呈现非完全熔融态的‘金刚石-碳化硅’碎片,结构破坏模式有差异。立刻安排最高优先级,送材料分析中心做透射电镜和高分辨同步辐射!我要看清它们是怎么死的!每一根晶格是怎么断的!”
“明白!样本通道已紧急开启!分析中心那边我来协调,24小时轮值待命!”林夕的回答斩钉截铁。羊羽从废墟中刨出的线索,如同刺破厚重阴云的第一缕微光。异常波形,非完全熔融碎片,旧裂纹痕迹…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开始在她脑海中高速碰撞、组合。失败的面目,正在被他们用最笨拙、最执着的方式,一点点强行揭开。
食堂明亮的灯光下,气氛却与往常的温暖喧腾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重的压抑,仿佛连食物的香气都被冻结了。研究员们三三两两地坐着,机械地咀嚼着,却食不知味。低声的交谈充满了沮丧和茫然。
“完了…核心段炸成那样…”
“听说海纳那边已经启动紧急审计了…”
“我们组刚有点眉目的自适应冷却子课题…这下全停了…”
“三年…三年心血啊…会不会就这么…”
悲观的情绪像冰冷的藤蔓,在人群中悄然蔓延。巨大的挫败感,以及对项目前景、甚至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秘功八法,准备——” 林江那洪亮沉稳的声音准时响起,穿透了低迷的空气。然而,今天响应的人寥寥无几。许多人只是抬起头,茫然地看了一眼,又颓然地低下头,继续对着餐盘发呆。那份能驱散疲惫的凝聚力,仿佛也随着实验室那一声巨响被震散了。
林江环视一圈,浓眉微蹙。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走到场地中央,缓缓拉开架势。动作依旧是那套动作——松静站立,意守丹田,双臂如抱球抬起,再如按水般轻轻下按。但今天,他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格外缓慢,格外沉凝,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深长的呼吸声,在寂静的食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劲从足下生,意守丹田稳。”林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人心的韵律,“天塌下来,腰杆子也得挺直了!都给我站起来!腰塌了,气就散了,气散了,人就真完了!”
这带着几分呵斥、又带着强烈鼓舞的话语,像鞭子一样抽在众人心头。周逸夫第一个猛地抬起头,他想起在废墟里羊羽那句冰冷的质问,想起自己趴在地上寻找裂纹痕迹时那股被强行点燃的不甘。他猛地推开面前的餐盘,一言不发地走到林江身后,拉开了架势。动作有些僵硬,但脊背挺得笔直。
紧接着,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默默地加入队列。动作或许不再整齐划一,呼吸或许还有些紊乱,但一股无形的、沉默的力量,开始在这缓慢而坚定的举手投足间重新凝聚。拉伸筋骨带来的轻微痛楚,深呼吸带来的氧气充盈感,仿佛在强行驱散着盘踞在四肢百骸的颓败寒气。
“转腰涮胯,活络带脉!”林江的口中带着力量。众人依言而动。腰胯旋转,划圈。周逸夫闭上眼睛,感受着腰椎在温和扭转中发出的细微声响,紧绷的神经似乎也随之松动了一丝。他脑中不由自主地闪过那些崩裂的晶体碎片,闪过羊羽专注搜寻线索的身影。失败已成定局,但认输?绝不!
“第三式,开合拉气,涵养精神!”双臂如抱球开合,气息随之吞吐。
角落里,一个年轻的博士小陈,一边跟着动作开合双臂,一边低声对旁边的同伴说:“刚才分析组那边说,羊所长和林政委好像找到点线索了…几块关键的碎片…还有异常波形…”
“真的?”同伴眼中瞬间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我就说!羊所长他们不可能就这么认了!”
消息如同投入静水的小石子,激起细微却不断扩散的涟漪。窃窃私语声在队列中响起,不再是纯粹的沮丧,而是带着一丝求证和期待。虽然前路依旧漆黑,虽然深坑就在脚下,但这十五分钟的“秘功八法”,这缓慢而坚定的肢体律动,这群体同频的呼吸,如同一场无声的誓师。它未能驱散失败的阴影,却强行稳住了即将溃散的心神,在废墟之上,重新挺起了一道道疲惫却不肯弯曲的脊梁。这脊梁,是支撑着他们再次扑向未知深渊的唯一资本。
材料分析中心,高分辨同步辐射线站。
这里没有爆炸的硝烟,只有极致精密的仪器运转时发出的、几不可闻的低频蜂鸣。幽暗的实验室内,只有几束从庞大环形加速器引出的、高度聚焦的同步辐射x射线束,如同来自宇宙深处的审判之光,冰冷地穿透放置在精密样品台上的几块焦黑晶体碎片。
羊羽和林夕站在厚厚的铅玻璃观察窗外,已经整整站了六个小时。他们眼中布满血丝,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目光却像焊在了里面那巨大的分析屏幕上。
屏幕上,不再是宏观的断裂和熔融景象。在同步辐射那强大到足以窥探原子排列的穿透力下,碎片内部那微观世界的灾难现场被纤毫毕现地呈现出来。超高分辨率的图像上,清晰地展示着晶体内部那如同经历了一场核爆的惨状:原本完美有序的碳原子、硅原子晶格,在极致的温度和应力下,发生了剧烈的扭曲、错位、滑移。大量位错堆积如同微观世界里的堰塞湖,最终在某一个脆弱的晶界处彻底撕裂、崩解。而在崩解的核心区域,一些异常明亮的、结构迥异的相变区域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看这里!”负责操作的首席分析师声音带着发现宝藏般的激动,用激光笔指着屏幕上放大到原子尺度的一个区域,“崩解核心区!就是羊所长您指出的那个支撑基座结合部应力集中点!晶格在这里发生了灾难性的、非平衡的相变!从稳定的金刚石立方结构,在超高应力和温度梯度的夹击下,瞬间被‘压垮’、‘扭曲’,强行转变成了另一种脆弱的、完全无序的玻璃态结构!这就是崩解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分析师的手指激动地划过屏幕上那代表着原子排列彻底混乱的深色区域,“它的出现,瞬间引发了周围晶格应力的连锁雪崩!宏观上的崩解,在微观尺度上,就是从这纳米级别的‘叛变’开始的!”
羊羽的瞳孔骤然收缩,死死盯住那片代表微观“叛变”的深色区域。冰冷的血液在瞬间加速奔流!找到了!就是这里!那毁灭性一击的真正起点,那价值七千万的昂贵教训所指向的致命弱点!
“应力集中点…非平衡相变…”林夕低声重复着,大脑飞速运转,“周逸夫在现场发现的旧裂纹痕迹,就是应力长期集中的结果…而崩解前捕捉到的超高频异常波动…很可能就是相变瞬间释放出的晶格畸变能引发的微观共振!” 所有散落的线索,在这一刻,被这束强大的同步辐射之光,完美地串联、聚焦!失败的原因,不再是模糊的“材料不行”,而是被精准地定位到了一个具体的、可测量的、可改进的微观机制上!
“能定量模拟这个相变发生的临界条件吗?”羊羽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急切,“温度梯度、应力加载速率、晶界缺陷密度…所有影响因素!我要精确的模型!能够预测它、进而阻止它的模型!”
“可以尝试!我们有崩解瞬间的边界条件数据,有这些宝贵的‘尸体’样本揭示的相变路径和微观结构证据!”分析师眼中闪烁着科研攻坚的兴奋光芒,“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大量计算资源…”
“资源不是问题!海纳的审计要来,就让他们看着我们怎么把这七千万的学费,变成攻克下一个堡垒的炮弹!”羊羽斩钉截铁,他猛地转身,看向林夕,“通知周逸夫,材料组全体上阵!我们找到‘病灶’了!立刻根据这个微观失效机制,重新设计热沉结构!优化支撑点,消除应力集中!在材料配方上,针对性地抑制这种致命相变的倾向!同时,仿真组全力配合,建立热-力-相变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给我精确标定安全边界!”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分析中心走廊里回荡,带着一种从绝望深渊中挣脱出来的、近乎狂热的亢奋。七千米的深坑依然在脚下散发着焦糊的气息,深计的阴云依旧盘旋在头顶。但此刻,羊羽眼中只有那束同步辐射光下揭示的原子级真相。这真相,如同在无边黑暗中骤然点亮的一座灯塔。它未能照亮整个深渊,却无比清晰地标明了深渊边缘那道最致命的裂缝所在。
光刃已折,但握刀的手,却在剧痛中,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了下一次挥击的角度与力量。脊梁未曾折断,这场与极限的搏杀,才刚刚进入最惨烈、也最接近核心的中盘。熔炉熊熊,锻造远未结束。
同步辐射分析室的灯光彻夜未明。羊羽站在三维投影前,指尖划过空气中悬浮的晶体结构模型。每一次触碰,原子排列便如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崩塌——正是实验舱内那场灾难的微观复现。
临界点在这里。他忽然停住,将一块碎片的数据流放大万倍。屏幕上,碳化硅晶格在应力下扭曲成诡异的螺旋状,不是材料强度不够,而是我们给了它错误的死亡方式。
林夕快步走来,军靴在地面叩出清脆的节奏。她手中平板上闪烁着财务部刚发来的红色预警:海纳要求三天内提交完整事故归因报告。
三天?材料组周工猛地抬头,防护面罩上还沾着爆炸残留的金属粉尘,同步辐射数据分析就要四十小时!
羊羽突然抓起实验台上的金刚石-碳化硅复合样本,在众人惊呼中狠狠砸向地面。样本弹跳着滚到墙角,完好无损。
看见了吗?他眼中燃烧着骇人的光,垂直加压会崩解,但冲击韧性超乎想象——我们一直在测试错误的失效模式!控制室骤然寂静,只有散热风扇的嗡鸣。
翌日清晨,海纳创投的黑色车队碾过研究所大门的警戒线。为首的审计总监徐峰西装笔挺,金丝眼镜后藏着鹰隼般的目光。
事故初发,现在审计完全没有必要,但我们必须跟进事故的因果,好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徐峰对林夕说。
林夕突然推出一车冒着寒气的液氮罐:原始样本就在这里,零下196度保存。她直视审计官惊愕的眼睛,这都是造成事故的样本,你们可以看看,我们已经查到原因。
羊羽适时递上平板:或者您可以先看这个。屏幕显示着昨夜构建的相变模型,一段红色曲线正疯狂闪烁,海纳风控系统应该能识别,这是典型的资金链断裂预警信号。
徐峰的手指僵在半空。他看清了模型标注:若停止资金注入,前期投入将100%沉没;继续支持,则有67%概率在90天内突破热障阈值。
第三天的夕阳将测试场染成血色。羊羽站在全新设计的蜂巢结构热沉模块前,防护服右臂还缠着医疗组刚换的绷带——那是通宵调试设备时被激光灼伤的痕迹。
加载测试开始!随着周工的吼声,三十六个喷口同时喷射出蓝白色等离子流。监控屏上温度曲线瞬间突破3000K,新型梯度材料开始发出危险的橙红色光芒。
林夕突然按下紧急制动。她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走向炽热的模块,竟徒手拆下一块发红的测试单元。不够。她将烫伤的掌心展示给团队,真正的崩溃比这疼十倍——我们得模拟b区当时的绝境。
羊羽沉默地调出全息投影。爆炸前0.3秒的数据流在空气中重构,形成令人窒息的红色旋涡。那就把地狱再走一遍。他按下超载按钮,测试台顿时被刺目的白光吞没。
警报声中,新型热沉模块发出巨龙苏醒般的金属呻吟。监控屏所有参数飙红,但那个代表结构完整性的绿色指标——依然倔强地亮着。
当第五次极限测试结束时,晨光已渗进观察窗的防爆玻璃。横七竖八瘫坐在地的研究员们,此刻却盯着中央屏幕呆若木鸡——代表安全运行的金色光带,首次在模拟爆炸条件下稳定延续了整整十分钟。
我们...成功了?年轻的博士小陈声音发抖,手中的咖啡杯早洒了一半。
羊羽突然抓起消防斧劈向控制台!在惊叫声中,斧刃停在距离主按钮0.5厘米处。这才是真正的测试。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每个人,现在谁敢按下重启键?
死寂中,林夕染血的手率先拍在控制台上。接着是周工长满老茧的拳头,小陈颤抖的指尖,最后是整个团队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重启的轰鸣声中,羊羽看向监控屏。那里不再有光滑的曲线,取而代之的是无数颤抖的锯齿——就像人类面对深渊时,始终不肯停止搏动的脊梁。
林夕目光陡然锐利如电:“把异常波形和对应时间点的热成像、腔体微振动频谱叠加!立刻!同步给现场羊所长!”
几乎就在指令发出的同时,羊羽那沾染着黑色粉尘、略显疲惫却异常沉静的声音,通过内部加密频道传入了指挥中心:“林夕,现场初步判断,崩解起始点锁定在b区热沉模块左下支撑基座结合部。发现旧裂纹扩展迹象。另外,找到几块相对完整的崩裂碎片,尤其是几块处于爆炸边缘、呈现非完全熔融态的‘金刚石-碳化硅’碎片,结构破坏模式有差异。立刻安排最高优先级,送材料分析中心做透射电镜和高分辨同步辐射!我要看清它们是怎么死的!每一根晶格是怎么断的!”
“明白!样本通道已紧急开启!分析中心那边我来协调,24小时轮值待命!”林夕的回答斩钉截铁。羊羽从废墟中刨出的线索,如同刺破厚重阴云的第一缕微光。异常波形,非完全熔融碎片,旧裂纹痕迹…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开始在她脑海中高速碰撞、组合。失败的面目,正在被他们用最笨拙、最执着的方式,一点点强行揭开。
食堂明亮的灯光下,气氛却与往常的温暖喧腾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重的压抑,仿佛连食物的香气都被冻结了。研究员们三三两两地坐着,机械地咀嚼着,却食不知味。低声的交谈充满了沮丧和茫然。
“完了…核心段炸成那样…”
“听说海纳那边已经启动紧急审计了…”
“我们组刚有点眉目的自适应冷却子课题…这下全停了…”
“三年…三年心血啊…会不会就这么…”
悲观的情绪像冰冷的藤蔓,在人群中悄然蔓延。巨大的挫败感,以及对项目前景、甚至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秘功八法,准备——” 林江那洪亮沉稳的声音准时响起,穿透了低迷的空气。然而,今天响应的人寥寥无几。许多人只是抬起头,茫然地看了一眼,又颓然地低下头,继续对着餐盘发呆。那份能驱散疲惫的凝聚力,仿佛也随着实验室那一声巨响被震散了。
林江环视一圈,浓眉微蹙。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走到场地中央,缓缓拉开架势。动作依旧是那套动作——松静站立,意守丹田,双臂如抱球抬起,再如按水般轻轻下按。但今天,他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格外缓慢,格外沉凝,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深长的呼吸声,在寂静的食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劲从足下生,意守丹田稳。”林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人心的韵律,“天塌下来,腰杆子也得挺直了!都给我站起来!腰塌了,气就散了,气散了,人就真完了!”
这带着几分呵斥、又带着强烈鼓舞的话语,像鞭子一样抽在众人心头。周逸夫第一个猛地抬起头,他想起在废墟里羊羽那句冰冷的质问,想起自己趴在地上寻找裂纹痕迹时那股被强行点燃的不甘。他猛地推开面前的餐盘,一言不发地走到林江身后,拉开了架势。动作有些僵硬,但脊背挺得笔直。
紧接着,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默默地加入队列。动作或许不再整齐划一,呼吸或许还有些紊乱,但一股无形的、沉默的力量,开始在这缓慢而坚定的举手投足间重新凝聚。拉伸筋骨带来的轻微痛楚,深呼吸带来的氧气充盈感,仿佛在强行驱散着盘踞在四肢百骸的颓败寒气。
“转腰涮胯,活络带脉!”林江的口中带着力量。众人依言而动。腰胯旋转,划圈。周逸夫闭上眼睛,感受着腰椎在温和扭转中发出的细微声响,紧绷的神经似乎也随之松动了一丝。他脑中不由自主地闪过那些崩裂的晶体碎片,闪过羊羽专注搜寻线索的身影。失败已成定局,但认输?绝不!
“第三式,开合拉气,涵养精神!”双臂如抱球开合,气息随之吞吐。
角落里,一个年轻的博士小陈,一边跟着动作开合双臂,一边低声对旁边的同伴说:“刚才分析组那边说,羊所长和林政委好像找到点线索了…几块关键的碎片…还有异常波形…”
“真的?”同伴眼中瞬间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我就说!羊所长他们不可能就这么认了!”
消息如同投入静水的小石子,激起细微却不断扩散的涟漪。窃窃私语声在队列中响起,不再是纯粹的沮丧,而是带着一丝求证和期待。虽然前路依旧漆黑,虽然深坑就在脚下,但这十五分钟的“秘功八法”,这缓慢而坚定的肢体律动,这群体同频的呼吸,如同一场无声的誓师。它未能驱散失败的阴影,却强行稳住了即将溃散的心神,在废墟之上,重新挺起了一道道疲惫却不肯弯曲的脊梁。这脊梁,是支撑着他们再次扑向未知深渊的唯一资本。
材料分析中心,高分辨同步辐射线站。
这里没有爆炸的硝烟,只有极致精密的仪器运转时发出的、几不可闻的低频蜂鸣。幽暗的实验室内,只有几束从庞大环形加速器引出的、高度聚焦的同步辐射x射线束,如同来自宇宙深处的审判之光,冰冷地穿透放置在精密样品台上的几块焦黑晶体碎片。
羊羽和林夕站在厚厚的铅玻璃观察窗外,已经整整站了六个小时。他们眼中布满血丝,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目光却像焊在了里面那巨大的分析屏幕上。
屏幕上,不再是宏观的断裂和熔融景象。在同步辐射那强大到足以窥探原子排列的穿透力下,碎片内部那微观世界的灾难现场被纤毫毕现地呈现出来。超高分辨率的图像上,清晰地展示着晶体内部那如同经历了一场核爆的惨状:原本完美有序的碳原子、硅原子晶格,在极致的温度和应力下,发生了剧烈的扭曲、错位、滑移。大量位错堆积如同微观世界里的堰塞湖,最终在某一个脆弱的晶界处彻底撕裂、崩解。而在崩解的核心区域,一些异常明亮的、结构迥异的相变区域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看这里!”负责操作的首席分析师声音带着发现宝藏般的激动,用激光笔指着屏幕上放大到原子尺度的一个区域,“崩解核心区!就是羊所长您指出的那个支撑基座结合部应力集中点!晶格在这里发生了灾难性的、非平衡的相变!从稳定的金刚石立方结构,在超高应力和温度梯度的夹击下,瞬间被‘压垮’、‘扭曲’,强行转变成了另一种脆弱的、完全无序的玻璃态结构!这就是崩解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分析师的手指激动地划过屏幕上那代表着原子排列彻底混乱的深色区域,“它的出现,瞬间引发了周围晶格应力的连锁雪崩!宏观上的崩解,在微观尺度上,就是从这纳米级别的‘叛变’开始的!”
羊羽的瞳孔骤然收缩,死死盯住那片代表微观“叛变”的深色区域。冰冷的血液在瞬间加速奔流!找到了!就是这里!那毁灭性一击的真正起点,那价值七千万的昂贵教训所指向的致命弱点!
“应力集中点…非平衡相变…”林夕低声重复着,大脑飞速运转,“周逸夫在现场发现的旧裂纹痕迹,就是应力长期集中的结果…而崩解前捕捉到的超高频异常波动…很可能就是相变瞬间释放出的晶格畸变能引发的微观共振!” 所有散落的线索,在这一刻,被这束强大的同步辐射之光,完美地串联、聚焦!失败的原因,不再是模糊的“材料不行”,而是被精准地定位到了一个具体的、可测量的、可改进的微观机制上!
“能定量模拟这个相变发生的临界条件吗?”羊羽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急切,“温度梯度、应力加载速率、晶界缺陷密度…所有影响因素!我要精确的模型!能够预测它、进而阻止它的模型!”
“可以尝试!我们有崩解瞬间的边界条件数据,有这些宝贵的‘尸体’样本揭示的相变路径和微观结构证据!”分析师眼中闪烁着科研攻坚的兴奋光芒,“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大量计算资源…”
“资源不是问题!海纳的审计要来,就让他们看着我们怎么把这七千万的学费,变成攻克下一个堡垒的炮弹!”羊羽斩钉截铁,他猛地转身,看向林夕,“通知周逸夫,材料组全体上阵!我们找到‘病灶’了!立刻根据这个微观失效机制,重新设计热沉结构!优化支撑点,消除应力集中!在材料配方上,针对性地抑制这种致命相变的倾向!同时,仿真组全力配合,建立热-力-相变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给我精确标定安全边界!”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分析中心走廊里回荡,带着一种从绝望深渊中挣脱出来的、近乎狂热的亢奋。七千米的深坑依然在脚下散发着焦糊的气息,深计的阴云依旧盘旋在头顶。但此刻,羊羽眼中只有那束同步辐射光下揭示的原子级真相。这真相,如同在无边黑暗中骤然点亮的一座灯塔。它未能照亮整个深渊,却无比清晰地标明了深渊边缘那道最致命的裂缝所在。
光刃已折,但握刀的手,却在剧痛中,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了下一次挥击的角度与力量。脊梁未曾折断,这场与极限的搏杀,才刚刚进入最惨烈、也最接近核心的中盘。熔炉熊熊,锻造远未结束。
同步辐射分析室的灯光彻夜未明。羊羽站在三维投影前,指尖划过空气中悬浮的晶体结构模型。每一次触碰,原子排列便如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崩塌——正是实验舱内那场灾难的微观复现。
临界点在这里。他忽然停住,将一块碎片的数据流放大万倍。屏幕上,碳化硅晶格在应力下扭曲成诡异的螺旋状,不是材料强度不够,而是我们给了它错误的死亡方式。
林夕快步走来,军靴在地面叩出清脆的节奏。她手中平板上闪烁着财务部刚发来的红色预警:海纳要求三天内提交完整事故归因报告。
三天?材料组周工猛地抬头,防护面罩上还沾着爆炸残留的金属粉尘,同步辐射数据分析就要四十小时!
羊羽突然抓起实验台上的金刚石-碳化硅复合样本,在众人惊呼中狠狠砸向地面。样本弹跳着滚到墙角,完好无损。
看见了吗?他眼中燃烧着骇人的光,垂直加压会崩解,但冲击韧性超乎想象——我们一直在测试错误的失效模式!控制室骤然寂静,只有散热风扇的嗡鸣。
翌日清晨,海纳创投的黑色车队碾过研究所大门的警戒线。为首的审计总监徐峰西装笔挺,金丝眼镜后藏着鹰隼般的目光。
事故初发,现在审计完全没有必要,但我们必须跟进事故的因果,好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徐峰对林夕说。
林夕突然推出一车冒着寒气的液氮罐:原始样本就在这里,零下196度保存。她直视审计官惊愕的眼睛,这都是造成事故的样本,你们可以看看,我们已经查到原因。
羊羽适时递上平板:或者您可以先看这个。屏幕显示着昨夜构建的相变模型,一段红色曲线正疯狂闪烁,海纳风控系统应该能识别,这是典型的资金链断裂预警信号。
徐峰的手指僵在半空。他看清了模型标注:若停止资金注入,前期投入将100%沉没;继续支持,则有67%概率在90天内突破热障阈值。
第三天的夕阳将测试场染成血色。羊羽站在全新设计的蜂巢结构热沉模块前,防护服右臂还缠着医疗组刚换的绷带——那是通宵调试设备时被激光灼伤的痕迹。
加载测试开始!随着周工的吼声,三十六个喷口同时喷射出蓝白色等离子流。监控屏上温度曲线瞬间突破3000K,新型梯度材料开始发出危险的橙红色光芒。
林夕突然按下紧急制动。她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走向炽热的模块,竟徒手拆下一块发红的测试单元。不够。她将烫伤的掌心展示给团队,真正的崩溃比这疼十倍——我们得模拟b区当时的绝境。
羊羽沉默地调出全息投影。爆炸前0.3秒的数据流在空气中重构,形成令人窒息的红色旋涡。那就把地狱再走一遍。他按下超载按钮,测试台顿时被刺目的白光吞没。
警报声中,新型热沉模块发出巨龙苏醒般的金属呻吟。监控屏所有参数飙红,但那个代表结构完整性的绿色指标——依然倔强地亮着。
当第五次极限测试结束时,晨光已渗进观察窗的防爆玻璃。横七竖八瘫坐在地的研究员们,此刻却盯着中央屏幕呆若木鸡——代表安全运行的金色光带,首次在模拟爆炸条件下稳定延续了整整十分钟。
我们...成功了?年轻的博士小陈声音发抖,手中的咖啡杯早洒了一半。
羊羽突然抓起消防斧劈向控制台!在惊叫声中,斧刃停在距离主按钮0.5厘米处。这才是真正的测试。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每个人,现在谁敢按下重启键?
死寂中,林夕染血的手率先拍在控制台上。接着是周工长满老茧的拳头,小陈颤抖的指尖,最后是整个团队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重启的轰鸣声中,羊羽看向监控屏。那里不再有光滑的曲线,取而代之的是无数颤抖的锯齿——就像人类面对深渊时,始终不肯停止搏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