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落在落雁河蜿蜒的水面上,泛起粼粼金光。羊羽站在木质观景平台上,深吸一口带着荷花清香的空气,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湿地,杂草丛生,河道淤塞。如今,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0里荷花竞相绽放,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粉白相间的花朵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仙境。
羊总,专家组的车已经到了景区门口。黎芳快步走来,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淡青色的职业套装,胸前别着百里画廊的工作牌,干练中透着几分紧张。
羊羽点点头,转向身旁的林夕:走吧,一起去迎接他们。
林夕今天穿了一身简约的米色亚麻套装,手腕上戴着串白鹰送来的西玛,整个人散发着宁静的气质。她轻轻握住羊羽的手:三年努力,就看今天了。
景区入口处,五辆黑色商务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十余名评审专家陆续下车。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国内生态旅游领域的权威专家郑国栋教授。
郑教授,欢迎您和各位专家莅临百里画廊生态产业园指导工作。羊羽上前两步,热情地伸出手。
郑教授握住羊羽的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这...这就是三年前的那片荒滩?
放眼望去,曾经贫瘠的河岸如今绿树成荫,桑林连绵。木质栈道如丝带般沿着河岸蜿蜒,串联起数个观景平台和造型别致的观鸟塔。远处,一片片温室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更远处则是郁郁葱葱的山林。
是的,郑教授。林夕微笑着解释,我们保留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同时进行了科学的修复和改造。现在这里不仅是旅游景区,更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专家组在羊羽、林夕和黎芳的陪同下,开始了细致的考察。第一站是落雁河的主河道区域。
我们采用了阶梯式拦坝系统,羊羽指着河面上几处造型优美的拦水坝介绍,既保证了河水的自然流动,又形成了不同水深区域,适合各类水生生物栖息。
清澈的河水中,成群的小鱼游弋,偶尔还能看到几只河蟹在石头间爬行。河岸两侧,宽达一公里的缓冲带上种满了桑树,树下是各种中药材。
那是...黄连?一位戴着眼镜的女专家蹲下身,惊讶地指着树下一片翠绿的植物。
没错,还有重楼、白及、天麻等二十多种中药材。林夕自豪地说,林下种植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还能保持水土,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立体生态系统。
郑教授蹲下身,轻轻拨开一层落叶,露出下面肥沃的土壤。他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眼中闪过惊讶:这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啊!三年前这里还是贫瘠的沙质土,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羊羽和林夕相视一笑。我们引入了先进的微生物改良技术,羊羽解释道,同时大量使用周边养殖场的有机肥,配合植物修复,逐步改善了土壤结构。
考察继续深入。专家组来到了桑文化博览园,这里展示了从蚕卵到丝绸成品的全过程。几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古老的缫丝技艺,细如发丝的蚕丝在她们手中神奇地变成光滑的丝线。
我们复原了七种濒临失传的蚕丝工艺,林夕轻声介绍,同时开发了桑叶茶、桑葚干、桑葚酒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增收。
郑教授的目光被墙上的一组数据吸引:去年园区综合收入达到3.2亿元?这还不包括带动周边农户的收入?
是的,黎芳接过话茬,我们实行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农户既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用,又能参与园区工作或提供农产品,平均每户年增收超过2万元。
走出博览园,众人沿着木质栈道前行。栈道设计巧妙,时而穿行于荷花丛中,时而蜿蜒于桑林之下,既保护了湿地生态,又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景视角。
快看!一位专家突然指向河面。只见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轻盈地落在浅水区,开始优雅地觅食。
现在园区记录到的鸟类已经有187种,羊羽的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包括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比如中华秋沙鸭和黑鹳。
正午时分,专家组来到了园区中央的生态餐厅。餐厅采用全玻璃设计,四周被荷花池环绕,远处是连绵的桑林和药田。餐桌上摆满了园区自产的食材:桑叶凉拌豆腐、荷花蒸鱼、药膳炖鸡、新鲜采摘的有机蔬菜...
这些全都是园区自产的?一位专家夹起一片嫩绿的桑叶,好奇地问道。
百分之百。林夕点头,我们建立了从种植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
午餐后,考察继续进行。温室大棚里,各种高附加值作物长势喜人:鲜红的番茄像小灯笼般挂满枝头,翠绿的黄瓜顶着嫩黄的花朵,五彩斑斓的花卉争奇斗艳。
这些作物全部采用无土栽培和精准灌溉技术,技术人员介绍道,用水量只有传统种植的30%,产量却能提高50%以上。
最令专家组惊叹的是中药加工厂。现代化的设备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将园区种植的中药材加工成各类产品。郑教授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黄精胶囊,仔细查看标签:桑林生态品牌现在已经在全国2000多家药店销售?
是的,羊羽点头,我们与三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开发了12种中药保健品,去年销售额突破2亿8000万元。
夕阳西下时,考察接近尾声。专家组登上了园区最高处的观景塔,整个百里画廊尽收眼底:蜿蜒的落雁河如玉带般穿行在绿色海洋中,荷花、桑林、药田、农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新修的公路如银线般将园区与外界相连。
太美了...郑教授喃喃自语,突然他转向羊羽和林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知道吗?我评审过全国47个5A级景区,但像这样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农民增收完美结合的案例,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猛地拍了下栏杆,大声喊道:好!太好了!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歉,我太激动了。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一直梦想中的生态旅游模式!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那位戴眼镜的女专家感慨道:很多景区要么过度商业化破坏生态,要么保护生态却无法持续运营。你们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当晚的评审会议上,专家组一致通过了百里画廊生态产业园的5A级评定。当郑教授宣布这一决定时,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黎芳和她的团队成员相拥而泣,羊羽紧紧握住林夕的手,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泪光。
我们做到了,羊羽轻声说,还记得三年前我们站在那片荒滩上许下的承诺吗?
林夕点点头,声音哽咽:要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要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好日子。
第二天清晨,授牌仪式在园区主广场举行。阳光明媚,彩旗飘扬,周边村庄的数百名村民自发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当郑教授将金光闪闪的5A级景区牌匾交到羊羽和林夕手中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不是终点,羊羽在致辞中说,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探索生态与发展的和谐之路,让百里画廊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典范。
仪式结束后,羊羽和林夕沿着河岸漫步。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几只野鸭带着幼崽在浅水区嬉戏,远处传来游客们欢快的笑声。
看那边,林夕突然指向河对岸的一片空地,我有个新想法。我们可以建一个生态教育营地,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学习环保知识。
羊羽微笑着点头:好主意。还有,我一直在想,我们的桑林生态品牌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两人的身影渐渐融入这片他们亲手创造的绿色海洋中。百里画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湿地,杂草丛生,河道淤塞。如今,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0里荷花竞相绽放,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粉白相间的花朵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仙境。
羊总,专家组的车已经到了景区门口。黎芳快步走来,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淡青色的职业套装,胸前别着百里画廊的工作牌,干练中透着几分紧张。
羊羽点点头,转向身旁的林夕:走吧,一起去迎接他们。
林夕今天穿了一身简约的米色亚麻套装,手腕上戴着串白鹰送来的西玛,整个人散发着宁静的气质。她轻轻握住羊羽的手:三年努力,就看今天了。
景区入口处,五辆黑色商务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十余名评审专家陆续下车。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国内生态旅游领域的权威专家郑国栋教授。
郑教授,欢迎您和各位专家莅临百里画廊生态产业园指导工作。羊羽上前两步,热情地伸出手。
郑教授握住羊羽的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这...这就是三年前的那片荒滩?
放眼望去,曾经贫瘠的河岸如今绿树成荫,桑林连绵。木质栈道如丝带般沿着河岸蜿蜒,串联起数个观景平台和造型别致的观鸟塔。远处,一片片温室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更远处则是郁郁葱葱的山林。
是的,郑教授。林夕微笑着解释,我们保留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同时进行了科学的修复和改造。现在这里不仅是旅游景区,更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专家组在羊羽、林夕和黎芳的陪同下,开始了细致的考察。第一站是落雁河的主河道区域。
我们采用了阶梯式拦坝系统,羊羽指着河面上几处造型优美的拦水坝介绍,既保证了河水的自然流动,又形成了不同水深区域,适合各类水生生物栖息。
清澈的河水中,成群的小鱼游弋,偶尔还能看到几只河蟹在石头间爬行。河岸两侧,宽达一公里的缓冲带上种满了桑树,树下是各种中药材。
那是...黄连?一位戴着眼镜的女专家蹲下身,惊讶地指着树下一片翠绿的植物。
没错,还有重楼、白及、天麻等二十多种中药材。林夕自豪地说,林下种植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还能保持水土,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立体生态系统。
郑教授蹲下身,轻轻拨开一层落叶,露出下面肥沃的土壤。他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眼中闪过惊讶:这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啊!三年前这里还是贫瘠的沙质土,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羊羽和林夕相视一笑。我们引入了先进的微生物改良技术,羊羽解释道,同时大量使用周边养殖场的有机肥,配合植物修复,逐步改善了土壤结构。
考察继续深入。专家组来到了桑文化博览园,这里展示了从蚕卵到丝绸成品的全过程。几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古老的缫丝技艺,细如发丝的蚕丝在她们手中神奇地变成光滑的丝线。
我们复原了七种濒临失传的蚕丝工艺,林夕轻声介绍,同时开发了桑叶茶、桑葚干、桑葚酒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增收。
郑教授的目光被墙上的一组数据吸引:去年园区综合收入达到3.2亿元?这还不包括带动周边农户的收入?
是的,黎芳接过话茬,我们实行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农户既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用,又能参与园区工作或提供农产品,平均每户年增收超过2万元。
走出博览园,众人沿着木质栈道前行。栈道设计巧妙,时而穿行于荷花丛中,时而蜿蜒于桑林之下,既保护了湿地生态,又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景视角。
快看!一位专家突然指向河面。只见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轻盈地落在浅水区,开始优雅地觅食。
现在园区记录到的鸟类已经有187种,羊羽的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包括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比如中华秋沙鸭和黑鹳。
正午时分,专家组来到了园区中央的生态餐厅。餐厅采用全玻璃设计,四周被荷花池环绕,远处是连绵的桑林和药田。餐桌上摆满了园区自产的食材:桑叶凉拌豆腐、荷花蒸鱼、药膳炖鸡、新鲜采摘的有机蔬菜...
这些全都是园区自产的?一位专家夹起一片嫩绿的桑叶,好奇地问道。
百分之百。林夕点头,我们建立了从种植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
午餐后,考察继续进行。温室大棚里,各种高附加值作物长势喜人:鲜红的番茄像小灯笼般挂满枝头,翠绿的黄瓜顶着嫩黄的花朵,五彩斑斓的花卉争奇斗艳。
这些作物全部采用无土栽培和精准灌溉技术,技术人员介绍道,用水量只有传统种植的30%,产量却能提高50%以上。
最令专家组惊叹的是中药加工厂。现代化的设备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将园区种植的中药材加工成各类产品。郑教授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黄精胶囊,仔细查看标签:桑林生态品牌现在已经在全国2000多家药店销售?
是的,羊羽点头,我们与三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开发了12种中药保健品,去年销售额突破2亿8000万元。
夕阳西下时,考察接近尾声。专家组登上了园区最高处的观景塔,整个百里画廊尽收眼底:蜿蜒的落雁河如玉带般穿行在绿色海洋中,荷花、桑林、药田、农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新修的公路如银线般将园区与外界相连。
太美了...郑教授喃喃自语,突然他转向羊羽和林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知道吗?我评审过全国47个5A级景区,但像这样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农民增收完美结合的案例,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猛地拍了下栏杆,大声喊道:好!太好了!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歉,我太激动了。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一直梦想中的生态旅游模式!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那位戴眼镜的女专家感慨道:很多景区要么过度商业化破坏生态,要么保护生态却无法持续运营。你们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当晚的评审会议上,专家组一致通过了百里画廊生态产业园的5A级评定。当郑教授宣布这一决定时,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黎芳和她的团队成员相拥而泣,羊羽紧紧握住林夕的手,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泪光。
我们做到了,羊羽轻声说,还记得三年前我们站在那片荒滩上许下的承诺吗?
林夕点点头,声音哽咽:要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要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好日子。
第二天清晨,授牌仪式在园区主广场举行。阳光明媚,彩旗飘扬,周边村庄的数百名村民自发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当郑教授将金光闪闪的5A级景区牌匾交到羊羽和林夕手中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不是终点,羊羽在致辞中说,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探索生态与发展的和谐之路,让百里画廊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典范。
仪式结束后,羊羽和林夕沿着河岸漫步。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几只野鸭带着幼崽在浅水区嬉戏,远处传来游客们欢快的笑声。
看那边,林夕突然指向河对岸的一片空地,我有个新想法。我们可以建一个生态教育营地,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学习环保知识。
羊羽微笑着点头:好主意。还有,我一直在想,我们的桑林生态品牌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两人的身影渐渐融入这片他们亲手创造的绿色海洋中。百里画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