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蜜罐与影梭-《巴蜀玉脉》

  “风域湖矿泉水”的成功上市,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扩散至商业领域,为激光研究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与更佳的社会掩护。然而,在“星脑”监控的幽暗数字深海中,真正的波澜正在酝酿。

  “幽灵节点-7b”及其关联网络出现的异常低频信号脉冲,并未像往常的试探性接触那样转瞬即逝。在“磐石”系统持续不断的追踪下,这些脉冲逐渐显露出一种规律性——并非固定周期,而是以一种模拟环境背景噪声、近乎随机的模式间歇性出现,但其信号源的“指纹”却始终指向同一个隐匿的集群。

  “信号特征分析完成,”“星脑”冰冷的合成音在指挥中心回荡,主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复杂的频谱图和代码解析,“确认其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加密协议,底层为改进型椭圆曲线算法,外层包裹动态跳跃码,通信载体伪装成常见的物联网设备心跳包数据。破译难度:极高。”

  羊羽站在大屏幕前,眉头微蹙。对手的通信手段再次升级,变得更加隐蔽,更加贴近日常数据洪流,如同毒蛇披上了保护色,潜行于茂密的数字草丛。

  “能定位信号源吗?哪怕是大致区域。”羊羽问道。

  “信号通过至少十七个位于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僵尸网络节点进行反射与中继,最终源头的物理位置模糊不清。但通过信号强度衰减模型与传输延迟分析,”“星脑”停顿了零点几秒,似乎在调动更多算力进行交叉验证,“有百分之七十三的概率,其主要控制端位于自由港市的地下网络基础设施中,可能与某个大型数据中心有关。”

  自由港市,又是这里。这个以信息自由和资本流动着称的城市,早已成为各种灰色、黑色活动的温床和庇护所。

  “他们像是在搭建一个新的、更稳固的指挥通信网络,”林夕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她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指挥中心,关注着事态发展,“放弃了之前容易被追踪的‘饵雷’和部分暴露的节点,转向这种分布式、低可观测性的架构。这是在为更大的行动做准备。”

  羊羽点头表示同意:“‘蛛影反噬’打疼了他们,但也让他们更加谨慎。我们必须在他们这个新网络完全成型并投入使用前,找到突破口。”

  传统的信号追踪和破译手段,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羊羽沉思片刻,下达了新的指令:“‘星脑’,启动‘深潜者’协议。放弃对通信内容的强行破译,转向行为模式分析。集中算力,构建这些异常信号脉冲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数据包大小、关联节点变化等参数的动态模型。同时,关联扫描全球主要黑市数据交易平台、雇佣兵网络论坛、以及已知与‘暗影蜘蛛’有关联的科技走私渠道,寻找任何可能与这种新型通信协议设备、或相关技术服务相关的交易信息或讨论痕迹。”

  “深潜者”协议,是羊羽预设的另一种应对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当无法直接窥视内容时,便通过观察行为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其意图和规律。这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持和极高的智能分析能力,正是“星脑”所擅长的。

  “命令确认。‘深潜者’协议启动。算力资源重新分配,行为建模与关联扫描同步进行。”

  庞大的数据流被重新导向,无形的探测触角伸向互联网最阴暗的角落。

  时间在等待与分析中悄然流逝。数小时后,“星脑”再次发出提示音。

  “行为模型初步建立。目标通信模式显示出明确的试探与规避特征,其脉冲发送频率与环境网络流量呈负相关,即在网络拥堵时增加发送,在空闲时减少,以此降低被异常检测算法发现的概率。同时,检测到三次极短暂的、指向不同地理位置的探测性连接尝试,目标均为各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端口,但连接立即断开,未进行数据交换。”

  “他们在扫描漏洞?”林夕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

  “可能性高达百分之八十五,”“星脑”确认,“这种行为模式,与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的初期侦察阶段高度吻合。”

  几乎是同时,关联扫描也有了发现。

  “在暗网某加密论坛发现一则高度可疑的悬赏任务,发布者匿名,要求获取特定型号工业控制系统的零日漏洞信息,赏金为加密货币,支付渠道与之前‘暗影蜘蛛’使用的洗钱网络有间接关联。任务发布时间,与目标新型通信网络的活跃期起始时间接近。”

  线索开始交织,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方向——对手可能正在策划一次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而这次攻击的预备阶段,就隐藏在这看似杂乱无章的低频脉冲之下。

  “目标可能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设施,”羊羽的声音凝重起来,“电网、交通、金融系统……这些民用关键基础设施一旦被攻破,造成的混乱和损失将难以估量。”

  必须阻止他们!但敌暗我明,直接防御如同大海捞针。

  “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引导他们一下。”林夕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他们在扫描漏洞,我们是否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个?”

  羊羽眼中精光一闪:“蜜罐?”

  “没错,”林夕点头,“一个看起来极具价值、防守看似严密实则留有精心设计后门的‘关键基础设施’节点。利用‘星脑’的虚拟化能力,在受控环境中完全模拟一个真实的目标,引诱他们攻击,从而捕获他们的攻击工具、手法,甚至追踪到操作者。”

  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风险在于,如果伪装不够逼真,会被识破;如果后门设置不够巧妙,可能弄假成真,引狼入室。但这无疑是当前局面下,最具主动性和潜在收获的策略。

  “可行性很高,”“星脑”评估道,“我可以调动资源,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区域电网调度中心模拟环境,并植入多个不同等级的‘漏洞’,观察攻击者的选择与路径。同时,建立完全隔离的沙箱环境和反向追踪链路。”

  “批准执行。”羊羽下定决心,“计划代号:‘电鳐’。要求:模拟环境必须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追踪链路必须隐蔽且多层。我们要的不仅是抓住攻击者,更要摸清他们背后的工具链和指挥体系。”

  “命令确认。‘电鳐’计划启动。预计构建时间:六小时。”

  “星脑”全力运转,庞大的算力开始构建一个细节完备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的“区域电网调度中心”拥有看似合理的地理位置位于边境某虚拟城市)、真实的软件系统镜像、甚至模拟了正常的电力流量数据和员工操作日志。几个经过精心伪装、看似因配置疏忽或老旧系统遗留的“漏洞”被悄然放置,如同隐藏在珊瑚丛中的诱饵。

  与此同时,在一些容易被“暗影蜘蛛”监控到的、看似不重要的学术论坛和技术文档库中,关于这个虚拟调度中心及其使用的“存在漏洞”的旧版本控制系统的“偶然”信息,被“星脑”通过难以追溯的代理节点悄然释放。

  鱼饵已经撒下,静待鱼儿上钩。

  等待是煎熬的。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羊羽和林夕密切关注着“蜜罐”系统的任何动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虚拟调度中心依旧平静运行。

  “他们会不会识破了?”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低声问道。

  “耐心,”羊羽平静地回答,“高明的猎手,往往更有耐心。他们在观察,在确认。”

  果然,在“蜜罐”上线后的第四十八小时,异常出现了。

  “检测到针对模拟环境的端口扫描,”“星脑”报告,“源Ip经过多层代理,但行为模式与之前监测到的低频脉冲网络关联节点一致。”

  来了!

  扫描持续了数小时,对方极其谨慎,尝试了多种扫描方式,试图勾勒出系统的边界和弱点。

  “扫描频率在提升,他们可能发现了一个感兴趣的‘入口’。”林夕紧盯着屏幕上的日志滚动。

  突然,主屏幕上代表防火墙告警的区域亮起了红灯!

  “警报!检测到利用漏洞的渗透尝试,目标:调度中心核心数据库服务器。攻击路径与我们预设的第三个中级漏洞吻合。”

  “攻击载荷已捕获,正在沙箱环境进行分析……确认为新型定制化恶意软件,具备模块化加载、内存驻留和横向移动能力。命名为‘影梭’。”

  “影梭”在虚拟网络中肆虐,按照攻击者的指令,尝试窃取所谓的“电网负荷数据”和“控制权限”。它的一举一动,都被“星脑”完整记录了下来。

  “反向追踪链路激活,”“星脑”继续汇报,“攻击流量正在被引导通过我们预设的陷阱节点……第一层代理位于东欧……第二层跳板指向东南亚……信号在汇聚……主要控制指令源……锁定!位置:自由港市,‘深蓝矩阵’数据中心,第三机柜,Ip地址锁死!”

  自由港市,“深蓝矩阵”数据中心——一个以高安全性和客户隐私保护着称的地方,果然成为了“暗影蜘蛛”新指挥节点的藏身之所!

  “记录所有证据,包括恶意软件样本、攻击路径、控制服务器Ip。”羊羽命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冷冽,“是时候收网了。”

  然而,就在“星脑”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尝试渗透或干扰该控制服务器时,异变再生!

  “警告!检测到‘影梭’恶意软件启动自毁程序!同时,控制服务器Ip地址活动停止,所有连接中断!”

  对方察觉了!行动极其果断,毫不留恋。

  “‘影梭’样本在自毁前传回了最后一段加密数据,正在尝试解析……”“星脑”的工作仍在继续,“解析完成。内容为:‘环境异常,终止。启动‘暗影漫步’协议。’”

  “暗影漫步”……听起来像是一个紧急撤离或深度隐匿的预案。

  “‘深蓝矩阵’数据中心的那个Ip,物理定位能确认吗?”羊羽追问。

  “该Ip对应的物理端口在三十秒前被主动关闭,”“星脑”回答,“数据中心内部监控记录显示,对应机柜在十分钟前有一名佩戴伪造工牌的技术人员进行过‘例行维护’,随后离开。身份无法核实。”

  对手再次抢先一步,如同滑不留手的泥鳅,在合围之前便已脱身。

  指挥中心内一片沉寂。虽然成功捕获了新的攻击工具“影梭”,摸到了对方新指挥网络的门槛,甚至锁定了其一个重要的物理节点,但最终功亏一篑,未能将其一举擒获。

  “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警惕,反应更快。”林夕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遗憾,但也有一丝佩服。

  羊羽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不完全是坏事。这次行动,我们确认了几点:第一,他们确实在策划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并且拥有了新的工具和指挥网络;第二,他们的行动纪律极其严明,一旦发现风险,立刻断尾求生;第三,自由港市的‘深蓝矩阵’数据中心,即使不是他们的老巢,也必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枢纽。”

  他走到主屏幕前,看着上面定格的控制服务器Ip和那名假冒技术人员的模糊影像。

  “这次,我们看到了更深处的魅影。”“星脑”,他将‘影梭’样本进行彻底剖析,找出其所有技术特征和可能关联的其它变种。同时,将我们掌握的所有关于‘深蓝矩阵’数据中心与此次攻击关联的证据,通过安全渠道提交给相关部门,推动通过外交和国际执法合作渠道对其进行调查。哪怕不能立刻端掉,也要让他们知道,这个窝点已经暴露,不再安全。”

  “命令已执行。”

  “另外,”羊羽转向林夕,眼神深邃,“‘暗影漫步’协议……这提示我们,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机制。我们需要预判,在他们被迫‘漫步’之后,下一个可能的藏身之处或行动模式会是什么。”

  林夕点头:“我会让团队重点分析‘影梭’的代码,寻找可能暗示其开发者习惯或技术渊源的线索。或许能找到他们技术体系的‘基因’。”

  虽然未能竟全功,但“电鳐”计划无疑撕开了“暗影蜘蛛”新伪装的一角,获取了宝贵的情报。敌我双方在数字深网中的博弈,进入了更复杂、更激烈的层面。那深网中的魅影,变得更加飘忽,但也因为这一次的接触,而留下了更多可供追踪的痕迹。

  深网之下,猎手与猎物的追逐,仍在继续。风域湖的平静之下,是更汹涌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