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裂隙之光-《巴蜀玉脉》

  风域湖研究所的最高紧急会议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结束,但决议所带来的震动却如同无声的冲击波,迅速渗透到研究所的每一个角落。

  李默被转移到一间特殊的隔离医疗观察室。这里与其说是病房,不如说是一个兼具医疗监护和生物隔离功能的高科技囚笼。墙壁内嵌着多种传感器,不间断地监测着他的生命体征、脑波活动以及室内环境的任何细微变化。他被换上了特制的衣物,所有个人物品被严格保管。尽管林夕反复向他强调这是为了保护他和查明真相,但那种被彻底审视和隔离的滋味,依旧让他感到窒息般的恐惧和屈辱。

  医疗团队试图通过微创手术取出那个诡异的植入体,但很快就发现困难重重。那细如发丝的纤维状物体似乎具有某种形态记忆特性,并且与周围的神经组织产生了微弱的生物性融合。任何微小的牵拉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或者触发其自毁机制——初步扫描显示其内部含有极微量的、成分不明的生化物质。

  “只能暂时维持现状,进行长期监测。”医疗组长无奈地向羊羽报告,“我们正在尝试分析其释放的生物电信号和可能分泌的物质,希望能找到安全剥离或者至少是屏蔽其影响的方法。但这需要时间,而且……我们缺乏相关的技术参照。”

  羊羽面色阴沉。对手的一颗小小“棋子”,就让他们如临大敌,甚至有些束手无策。这种技术代差带来的无力感,比任何正面攻击都更令人心悸。

  “全力研究。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打报告。”他只能下达这样的命令,“同时,确保李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他是受害者,不是犯人。”

  另一方面,针对全体人员的生物安全筛查迅速升级。新的安检门不仅检测金属和爆炸物,还增加了对异常生物电信号和特定化学标记物的扫描功能——这是基于对李默体内植入体的初步分析而进计开发的。所有人员进入核心区域前,都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类似全身mRI的精细扫描。

  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更大范围的猜疑和不安。

  “怎么回事?安检怎么又变麻烦了?”

  “听说是在查什么‘内部污染’……”

  “是不是又出内鬼了?上次是张珩,这次是谁?”

  “别瞎猜,做好自己的事!”

  流言在食堂、在走廊、在休息室里悄无声息地蔓延。虽然公开的讨论被禁止,但那种彼此防备、小心翼翼的氛围却愈发浓重。团队凝聚力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方启航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的团队人心浮动,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他召集了一次内部会议,试图稳定军心。

  “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很紧张,外面的传言也很多。”他看着一张张忧虑或烦躁的脸,声音沉重但坚定,“但我要求你们,相信我,相信我们共同的目标。‘龙心’必须成功,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所有额外的检查和安全程序,都是为了保护项目,保护我们每一个人!把精力放回设计上来!第二代‘龙心’不允许再有任何闪失!”

  他的话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工程师们的专业素养让他们暂时压下了内心的不安,重新投入到繁重的设计工作中。但裂痕已然存在,信任的重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苏小满和赵建明则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技术攻坚小组,专注于两件事:第一,逆向推导控制李默体内植入体的可能信号;第二,设计能够探测和屏蔽此类信号的防御系统。

  赵建明利用其对能量场和信息的深刻理解,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模拟那种能够穿透研究所重重电磁屏蔽、并精准激活特定微型植入体的信号可能具备的特征——极窄的带宽、特定的频率 模式、可能利用环境背景噪声作为掩护、甚至带有某种量子纠缠特性。

  “如果我的推测正确,这种信号可能并非持续存在,而是像幽灵一样,只在特定时机、以极短的脉冲形式出现,难以捕捉。”赵建明指着屏幕上扭曲的模拟波形说道。

  苏小满则负责在实际网络中布设“陷阱”和“监听站”。她改写了“谛听”的算法,使其能够实时分析研究所内外所有频段的电磁波动,寻找与赵建明模型相匹配的异常信号特征。她在李默的隔离室周围布置了最密集的传感器阵列,希望能捕捉到下一次可能的激活尝试。

  同时,她也加强了对研究所所有对外通讯链路的监控。那个匿名论坛被24小时严密监视,任何试图从研究所Ip段访问该站点的行为都会触发最高级别的警报。

  “我们在编织一张更密的网,”苏小满对林夕说,“但对手的针,似乎更加无形。”

  林夕点头:“我们还在追查张珩的社会关系和他可能留下的所有线索。他接触李默的那晚,b-7仓库附近的监控有一段诡异的空白,像是被某种高频干扰造成了暂时失灵。对手的准备非常充分。”

  就在研究所内部全力应对李默事件带来的冲击时,羊羽所说的“侧门”计划,已经开始在外部悄然展开。

  风域湖研究所的合作材料加工厂,位于数百公里外的工业园内。这里承担着“龙心”核心部件的高精度加工任务。负责人是一位名叫王建国的高级工程师,五十多岁,技术过硬,为人本分,在厂里干了快三十年,从学徒一步步升上来,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感情。

  最近,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研究所那边派来了调查组,对“龙心”样件的整个加工流程进行了翻来覆去的审查,虽然最终没有发现工艺上的问题,但那种不信任感还是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紧接着,研究所又下达了新的、极其严苛的加工标准和安全管理要求,所有参与“龙心”项目的员工都必须接受背景复审和额外的安全培训,这引起了不少老师傅的抱怨。

  “王头,研究所那边到底怎么回事?信不过我们直说嘛!搞得这么麻烦!”一个老师傅在休息时发着牢骚。

  王建国叹了口气:“少说两句吧,特殊时期,理解一下。咱们把活干好,不出岔子就行。”

  但他心里也憋着一股气。他自问对得起良心,每一个零件都精益求精,现在却要像防贼一样被防着,实在让人窝火。

  这天晚上下班后,王建国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整理新的工艺文件,眉头紧锁。新标准要求实在太高,有几个公差要求甚至超出了现有设备的极限精度,他正在为此发愁。

  这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一下,是一条陌生的加密信息。内容很简单:“王工,听说你们遇到了技术瓶颈?关于Gc-12材料的亚微米级振动应力消除,我这边有些资料或许能帮到你。来源绝对可靠,是国外某实验室未公开的成果。感兴趣的话,点击以下安全链接。”

  王建国愣了一下。Gc-12正是“龙心”核心部件使用的特种合金代号,而振动应力消除确实是当前加工中的一个难点。对方竟然如此准确地戳中了他的痛点!

  他第一反应是警惕。研究所三令五申,严禁与外界讨论项目细节,更不允许接收来历不明的技术资料。

  但……万一真的是有用的技术呢?如果能解决这个难题,项目就能推进得更顺利,也能证明他们加工厂的实力和价值,摆脱现在的尴尬处境。他只是看看,不用于实际生产,应该……没关系吧?

  好奇心和对技术的渴望,加上一丝想要证明自己的憋屈感,开始压倒他的警惕心。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点击了那个链接。

  手机屏幕跳转到一个界面简洁的加密数据库,里面果然陈列着几篇标题诱人的技术文档摘要,似乎都指向了高精度加工中的前沿难题。他尝试下载其中一篇关于Gc-12材料的论文。

  下载进度条开始缓慢移动。但他没有注意到,在下载正式开始前,一个极其微小的数据包已经先行注入他的手机,并迅速自我销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个数据包并未携带病毒或恶意代码,而是包含了一段精心构造的、针对特定型号工业控制系统的微代码指令。这段指令潜伏下来,等待被激活。

  王建国下载了论文,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内容确实很有启发性,提出了一种利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进行应力消除的新方法,理论上看似乎可行。他沉浸在技术思考中,完全忘记了最初的警惕,甚至有些兴奋地将论文摘要转发给了自己的技术助理,让他也看看。

  他却不知道,自己刚刚为致命的“毒药”,打开了一道细微的“侧门”。

  几天后,研究所这边。

  苏小满和赵建明几乎不眠不休地守在监控屏前。李默体内的植入体异常安静,再没有任何明显的激活迹象。针对外部信号的捕捉也一无所获。对手仿佛彻底消失了。

  “他们会不会放弃了李默这颗棋子?”赵建明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问道。

  “不会。”苏小满摇头,眼神锐利,“更大的可能是,他们在等待,或者……已经通过其他方式达到了目的。林姐那边对张珩的追查有进展吗?”

  林夕刚走进来,听到问话,脸色凝重地摇了摇头:“张珩的社会关系网查不到任何明显漏洞。他就像个完美的休眠者,直到被激活。但我们发现了他过去一年里几次未经报备的短期休假,目的地都是同一个偏远的小镇。我们的人正在那边摸排,但目前还没有突破性发现。”

  就在这时,苏小满面前的一块屏幕突然亮起了一个中级警报。警报源来自研究所的外部协作网络监控节点——材料加工厂。

  “等等!”苏小满立刻点开警报详情,“加工厂的王建国工程师,刚刚通过非安全信道,接收了一份来自匿名源的技术文档,内容涉及Gc-12材料加工!”

  林夕和赵建明的脸色瞬间变了。

  “立刻联系加工厂安全负责人!封锁王建国的所有权限!核查那份文档!”林夕立刻下令。

  但很快,加工厂那边的反馈回来了:王建国承认了这件事,但他坚称只是出于技术研究目的,下载后并未扩散,也未应用于实际生产。初步核查,那份技术文档本身似乎没有包含恶意代码,只是内容比较敏感。

  “立刻对王建国进行隔离审查,对他的工作终端和所有经手的设备进行最高级别的安全扫描!”羊羽在得知消息后,立刻下达了命令。他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对手的渗透简直无孔不入!

  研究所的安全团队迅速介入加工厂。然而,在对王建国使用的、那台负责编写和传输最终加工代码的工业控制电脑进行深度扫描时,一个隐藏极深的、前所未见的逻辑炸弹被发现了!

  这个炸弹并非通过那份技术文档直接植入,而是被那个微小的先行数据包,利用王建国手机与工厂内部wiFi的一个古老漏洞,跳板进入了与手机有过数据同步记录的工控电脑!它巧妙地伪装成一个正常的系统日志文件,深度嵌入在系统内核层面,极难被发现。

  它的触发条件极其苛刻且隐蔽:只有当第二代“龙心”核心部件的最终加工代码被写入、并准备发送至数控机床时,它才会被激活。一旦激活,它会在传输过程中,对代码进行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篡改——修改几个关键位置的加工公差参数,使其看起来依然符合标准,但实际上却在部件内部埋下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应力集中点!

  这个应力集中点的位置和特性,与第一代“龙心”失败时的裂纹起始点惊人地相似!

  “他们的目标还是‘龙心’!”方启航看到分析报告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提前发现,第二代样件很可能重蹈覆辙!甚至更糟,因为我们会认为已经加强了安全措施,失败会更难以理解!”

  羊羽感到一阵后怕,随即是滔天的怒火。对手的心思之缜密、手段之刁钻、耐心之充足,远超他的想象。他们利用人的弱点(王建国的技术焦虑和委屈),绕过最严密的正面防御,从最意想不到的侧面打开了一个缺口。

  “立刻清除逻辑炸弹,全面检查加工厂所有系统!王建国暂停一切职务,接受全面调查!”羊羽的声音冰冷,“同时,通知研究所所有部门,安全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暂停一切非必要的对外数据交换!”

  加工厂的事件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涌的湖面,让研究所内部的气氛更加紧张。虽然消息被严格封锁,但王建国被安全部门带走调查的事情还是在小范围内流传开来,引发了新一轮的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加工厂那边也出问题了……”

  “我的天,到底还有多少人被渗透了?”

  “这项目还能成功吗?我们会不会都有危险?”

  恐惧在悄然滋生。

  然而,就在这片压抑和怀疑的阴云中,一道细微的裂隙之光,意外地闪现。

  一直处于高度隔离和监控下的李默,在医疗团队的心理疏导和药物帮助下,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或许是知道自己不再是唯一的怀疑对象,或许是破罐破摔,他开始努力回忆那天晚上在b-7仓库的所有细节,试图找到任何可能的线索。

  他反复描述着那短暂的瞬间:黑暗、颈部的刺痛、张珩模糊的表情……但一切都太模糊。

  直到有一天,他在尝试进行医疗团队建议的冥想放松时,一段极其短暂、近乎幻觉的记忆碎片,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好像……有味道……”他喃喃自语。

  “什么味道?”负责监测他的医生立刻警觉起来。

  “很淡……有点甜,又有点金属味……像……生锈的杏仁……”李默努力地捕捉着那转瞬即逝的感觉。

  “生锈的杏仁?”医生皱起眉头,这个描述很奇特。他立刻将这个信息上报。

  这个信息很快传到了林夕和苏小满这里。

  “生锈的杏仁……”林夕反复咀嚼着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某种化学物质的气味。”

  苏小满立刻在内部的化学数据库和安全事件数据库中进行交叉检索。当她输入“甜味”、“金属味”、“杏仁”这几个关键词时,一条很久以前的、看似无关的记录跳了出来!

  那是几年前,一次针对研究所外围废弃物处理站的例行环境监测报告。报告中提到,在站内一个废弃角落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到极微量的“氰化氢衍生物”残留,但其浓度极低,且当时认为是过去某些老旧化学试剂泄漏所致,并未引起重视。报告备注里,恰好有一句“现场巡检人员提及似有微弱苦杏仁味,但未确认”。

  氰化氢及其衍生物,正是具有苦杏仁气味的剧毒物质!而张珩,正是利用类似的毒物自杀的!

  “b-7仓库……废弃物处理站……”苏小满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两个地方在研究所的地下管网图中,有一条很少使用的老旧通风管道相连!虽然大部分段落已经封闭,但理论上可能存在极细微的缝隙贯通!”

  她立刻调出研究所的完整建筑结构图和历史维护记录。果然,那条通风管道在地图上只是一条几乎被忽略的虚线!

  “张珩可能根本不是从正门进入b-7仓库的!他可能利用了那条废弃的通风管道!他在废弃物处理站附近活动,可能是在处理毒物或者进行其他准备,不慎留下了微量痕迹!”苏小满激动地对林夕说。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林夕立刻带队,秘密对废弃物处理站那个角落和相连的废弃通风管道进行了彻底的勘查。

  在管道深处一个极其隐蔽的缝隙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微小的、已经空了的金属胶囊残骸,上面还残留着极其微量的、成分复杂的化合物痕迹——经检测,其中一种成分的气味特征,正好符合“生锈的杏仁”的描述!

  更重要的是,在胶囊残骸附近的管壁上,提取到了一枚模糊的、不属于张珩也不属于李默的指纹!还有几根极细微的、特殊的合成纤维!

  对手并非天衣无缝!他们终于留下了一点实实在在的痕迹!

  虽然指纹库比对需要时间,纤维来源也需要调查,但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立刻将指纹和纤维样本送入最高优先级比对数据库!扩大搜索范围,包括国际数据库!”林夕下达命令,声音中带着一丝久违的振奋。

  消息传回,羊羽紧绷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缓和。尽管压力依然巨大,危机远未解除,但至少,他们不再是完全被动挨打。

  他召集了核心团队,展示了最新的发现。

  “同志们,对手很强大,很狡猾,但他们并非不可战胜。”羊羽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他们利用了我们的裂隙,但我们也抓住了他们的尾巴。现在,轮到我们出招了。”

  “方启航,第二代‘龙心’样件的设计必须加快,但要嵌入我们自己的‘陷阱’——基于赵教授和苏工的分析,在几个非关键但易于监测的位置,设计一些对特定信号或应力异常敏感的结构单元,作为‘哨兵’。”

  “赵教授,苏工,继续你们的工作,尝试以发现的指纹和纤维为起点,反向追踪。同时,根据加工厂逻辑炸弹的特征,优化我们的监控网络。”

  “林夕,协调内外资源,全力追查指纹和纤维的来源。对研究所所有历史档案进行梳理,寻找任何可能与‘生锈的杏仁’气味或废弃通风管道相关的异常记录。”

  一道道指令发出,研究所这座庞大的机器,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和停滞之后,开始带着伤痕和警惕,重新加速运转起来。信任的裂痕依然存在,但共同的目标和外部强大的压力,正迫使所有人将怀疑暂时压下,将精力专注于对抗那看不见的敌人。

  而在遥远的地下设施内,“导师”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加工厂逻辑炸弹被发现并清除”的报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仿佛这只是计划中可以接受的一步损耗。

  “风域湖的免疫系统,比预想的要敏锐一些。”他淡淡地评价道,“‘侧门’计划第一阶段目的已达到,成功转移了他们的部分注意力,并加深了他们的内部焦虑。启动第二阶段:静默潜伏,放大他们的恐惧。另外,‘捕鸟蛛’的网,该收一收了。”

  他看向另一块屏幕,上面显示着正在那个偏远小镇进行摸排的调查员们的模糊影像。

  “是时候清理掉那些无关紧要的痕迹了。让小镇的线索,‘自然’地中断吧。”

  新的指令发出,更深的暗流开始涌动。对抗的天平,似乎微微晃动了一下,但远未分出倾斜的方向。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刚进入更加凶险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