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血战的伤痛尚未平复,“寒门义卒”的称号带来的短暂荣光也未能驱散秽营的阴霾。陈衍肩胛骨下的箭头虽已取出,但伤口深可见骨,稍一用力便钻心地疼。然而,未等他喘息,一道来自刘钟的密令便将他从病榻上唤起——参与一次针对私盐贩子的秘密拦截行动。行动地点远离战场核心,目标也非叛军,这本身就透着蹊跷。
此刻,木箱被士兵撬开。里面并非预想中的金银珠宝,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用厚厚油布包裹的块状物。剥开油布,借着火把昏黄的光线,露出的竟是雪白晶莹、颗粒粗大的上等官盐!数量之多,足以供应一支大军数月之需!
“盐!全是盐!”一个士兵忍不住低呼。
“好大的手笔!”何无忌脸色阴沉,抓起一把盐,任由那晶莹的颗粒从指缝间簌簌落下。
陈衍的目光却被盐块上清晰的印记吸引——那是一个用特制模具压出的徽记:一只昂首展翅的玄鸟,爪下踏着祥云!这个徽记,他曾在琅琊陈氏的族谱和重要文书上见过类似的简化版!这是顶级门阀,琅琊王氏独有的家族徽记!
“琅琊王氏…”刘钟的声音在寒风中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他拿起一块印着玄鸟徽记的盐块,用手指摩挲着,“前线将士浴血厮杀,盐粮短缺,每日黍粥淡而无味,冻疮裂口连盐都舍不得敷…后方的高门显贵,倒有闲心用军需船运私盐,发国难财!”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压抑的怒火。
负责押船的盐枭头目,一个獐头鼠目、浑身湿透的中年人,被士兵粗暴地按跪在地上,抖如筛糠:“军…军爷饶命!小的…小的只是跑船的!什么都不知道啊!这货…这货是东家让运的,说是…说是寻常商货…”
“放屁!”何无忌一脚将盐枭踹翻,“军用快船,深夜潜行,藏匿私盐!还敢狡辩!说!买家是谁?运往何处?接应的是哪路人马?!”
盐枭头目磕头如捣蒜,涕泪横流:“小的真不知买家名号…只…只知是江北的大人物…接应的船挂着‘徐’字旗…约定在瓜洲渡交割…”
“江北?‘徐’字旗?”刘钟与何无忌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江北是桓玄控制区,“徐”字旗,极可能指向桓玄麾下大将徐道覆!这意味着什么?琅琊王氏,这个在东晋朝廷根深蒂固的门阀,竟然在暗中向篡位的桓玄势力走私军需命脉的食盐?!这不仅仅是走私,这是通敌!是资敌!
一股寒意顺着陈衍的脊背爬升。他原以为只是普通的门阀贪腐,却没想到牵扯出如此骇人的通敌大案!这足以震动朝野,引发一场针对琅琊王氏的腥风血雨!
然而,刘钟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冰水,浇灭了陈衍心中那点微弱的、对“正义”的期待。
“此事,到此为止。”刘钟的声音异常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环视在场众人,目光尤其在陈衍脸上停留了一瞬,仿佛要将他此刻的表情刻入脑海。“查获私盐一事,列为军中绝密。任何人泄露半句,军法从事,诛连三族!”
“什么?!”何无忌第一个忍不住,踏前一步,急声道:“参军!这可是琅琊王氏通敌的铁证!岂能…”
“何将军!”刘钟厉声打断,眼神锐利如刀,“证据?什么证据?这些盐上有写琅琊王氏的名字吗?一个盐枭的攀咬,能扳倒根深蒂固的门阀吗?就算能,然后呢?建康朝廷现在是谁的朝廷?是桓玄的!我们去向谁告发?告发了,除了打草惊蛇,除了让建康城血流成河,除了让桓玄借此清洗异己、进一步坐大,还能得到什么?!”
他指着那几箱白花花的官盐,语气冰冷而现实:“我们现在缺什么?缺盐!缺粮!缺饷!缺打造军械的资财!将士们在挨饿受冻!拿着这些盐,我们能救多少兄弟的命?能换多少急需的粮秣?能让多少把刀更快,多少副甲更坚?!”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枭雄特有的冷酷和务实,“扳倒王氏,是以后的事。现在,活下去,积蓄力量,讨伐桓玄,才是根本!这些盐…就是天赐的军资!”
何无忌脸色铁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显然内心极度挣扎,但最终,他颓然松开了手,沉重地低下了头。他明白刘钟(或者说刘裕集团)的选择是残酷却最现实的。
刘钟不再看何无忌,转向负责押送的军官:“盐枭及其心腹,就地处理干净,沉江。船凿沉。其余船工,打散充入苦役营,严加看管。这些盐…”他顿了顿,“分作三份。一份,秘密运回大营,充作军需。一份,就地分给参与行动的将士,作为封口和犒赏。最后一份…”他目光扫过陈衍,“陈什长,你带几个人,负责押运回京口,交给赵司马入库。如何‘入库’,赵司马自会安排。” 这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显然,赵德那里,也是“分赃”链条上的一环。
“末将(卑职)遵命!”军官和陈衍同时应声。陈衍的声音有些干涩。
士兵们开始默默地执行命令。盐枭绝望的哀求被堵住,很快消失在冰冷的江水中。沉重的盐箱被重新封装,抬上准备好的小车。一袋袋分量不轻的盐包,也被分发给参与行动的士卒们。拿到盐包的士兵,脸上没有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略带惶恐的沉默。他们知道,自己接过的不仅是盐,更是一份无法言说的秘密和沾血的“犒赏”。
陈衍也分到了一小袋盐,沉甸甸的,压在他的手心,却如同烙铁般滚烫。他看着那些白花花的盐被分装、被运走,看着士兵们麻木地接过“封口费”,看着刘钟和何无忌在火把光影下晦暗不明的脸,心中充满了巨大的荒谬感和冰冷的失望。
这就是“王师”?
这就是他效力的北府军?
为了生存,为了霸业,可以默许分赃,可以掩盖通敌,可以将正义和真相沉入冰冷的江底?
他抱着自己那份盐,如同抱着一个烫手的山芋,浑浑噩噩地跟着运送最后一批盐的车队返回京口大营。夜色深沉,寒风刺骨,车轮碾压着冻土,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声响。
回到秽营那破败的驻地时,天色已蒙蒙亮。营地里一片死寂,只有压抑的咳嗽声和痛苦的呻吟。陈衍疲惫地将盐袋丢在自己的破草铺上,伤口在颠簸中隐隐作痛,心头的压抑更甚。
就在这时,一阵撕心裂肺的、婴儿的微弱啼哭声隐约传来,伴随着王婶(照看婴儿的寡母)焦急无助的哀泣:“老天爷啊…救救这孩子吧…烧得滚烫…一点盐都没有…连点盐水都喂不了啊…”
陈衍猛地一震!他循声望去,只见王婶抱着那个瘦小的婴儿,跪在窝棚角落,哭得肝肠寸断。婴儿的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气息微弱,每一次啼哭都耗尽力气,小小的身体在襁褓中痛苦地抽搐着。营地里弥漫的疫病(咳血瘟)显然也波及了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陈衍的心瞬间被揪紧!他冲过去,摸了摸婴儿滚烫的额头,那温度烫得吓人!王婶哭诉着:“…军医营也没盐了…说是都被上头调走了…没有盐水擦身降温…没有淡盐水补充…这娃儿…这娃儿快撑不住了…”
盐!
救命的盐!
就在他的草铺上,有一袋刚刚分来的、沾着不义之血的官盐!
陈衍僵在原地,如同被雷劈中!一边是军令如山、绝不可动用的“赃物”,是足以让他掉脑袋的秘密!一边是怀中这奄奄一息、无辜的小生命,是他在这炼狱中唯一无法割舍的牵挂!
道德的天平在疯狂摇摆。刘钟冰冷的警告犹在耳边。何无忌那压抑着愤怒却不得不屈服的眼神在眼前闪现。赵德贪婪的嘴脸,王铁头监视的目光…还有那盐枭被沉江时绝望的呜咽…
然而,婴儿那微弱却如同烧红铁丝般灼烫他心脏的啼哭声,和王婶绝望的哀求,最终压垮了一切。
陈衍的眼神在剧烈的挣扎后,猛地变得决绝。他不再犹豫,转身冲回自己的草铺,一把抓起那个沉重的盐袋!他粗暴地撕开袋口,抓出满满一大把雪白晶莹的盐粒!
“王婶!快!烧水!化盐水!”陈衍的声音嘶哑而急促,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小心翼翼地将珍贵的盐粒倒入王婶找来的破陶碗里,又亲自去取来还算干净的雪水。
王婶看着那救命的盐,又惊又喜又怕:“什长…这…这盐…”
“别问!快救孩子!”陈衍低吼道,将盐碗塞到王婶手里,自己则用破布蘸着冰冷的雪水,开始小心翼翼地擦拭婴儿滚烫的额头、脖颈、腋窝,进行物理降温。
温热的淡盐水很快化好。王婶用干净的布条蘸着盐水,一点点浸润婴儿干裂的嘴唇,小心翼翼地喂进去一点点。婴儿似乎感受到了滋润,微弱地吮吸着。
陈衍抱着婴儿,感受着那小小的身体依旧滚烫,但呼吸似乎稍微平稳了一点点。他坐在冰冷的草铺上,背靠着潮湿的土墙,肩头的伤口在动作下隐隐作痛。
他低头看着怀中昏睡的婴儿,又看了看地上那个被撕开、已经空瘪了大半的盐袋。雪白的盐粒撒落了一些在脏污的草垫上,格外刺眼。
营帐外,寒风呜咽,如同无数亡魂的哭泣。
营帐内,只有婴儿微弱的呼吸声,和盐粒在草垫上折射出的、冰冷而微弱的反光。
陈衍紧紧抱着孩子,将脸埋在他滚烫的小小身体旁,肩膀无声地颤抖着。一滴滚烫的液体,终于忍不住,砸落在婴儿的襁褓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迅速被滚烫的体温蒸干,只留下一点咸涩的结晶。
此刻,木箱被士兵撬开。里面并非预想中的金银珠宝,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用厚厚油布包裹的块状物。剥开油布,借着火把昏黄的光线,露出的竟是雪白晶莹、颗粒粗大的上等官盐!数量之多,足以供应一支大军数月之需!
“盐!全是盐!”一个士兵忍不住低呼。
“好大的手笔!”何无忌脸色阴沉,抓起一把盐,任由那晶莹的颗粒从指缝间簌簌落下。
陈衍的目光却被盐块上清晰的印记吸引——那是一个用特制模具压出的徽记:一只昂首展翅的玄鸟,爪下踏着祥云!这个徽记,他曾在琅琊陈氏的族谱和重要文书上见过类似的简化版!这是顶级门阀,琅琊王氏独有的家族徽记!
“琅琊王氏…”刘钟的声音在寒风中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他拿起一块印着玄鸟徽记的盐块,用手指摩挲着,“前线将士浴血厮杀,盐粮短缺,每日黍粥淡而无味,冻疮裂口连盐都舍不得敷…后方的高门显贵,倒有闲心用军需船运私盐,发国难财!”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压抑的怒火。
负责押船的盐枭头目,一个獐头鼠目、浑身湿透的中年人,被士兵粗暴地按跪在地上,抖如筛糠:“军…军爷饶命!小的…小的只是跑船的!什么都不知道啊!这货…这货是东家让运的,说是…说是寻常商货…”
“放屁!”何无忌一脚将盐枭踹翻,“军用快船,深夜潜行,藏匿私盐!还敢狡辩!说!买家是谁?运往何处?接应的是哪路人马?!”
盐枭头目磕头如捣蒜,涕泪横流:“小的真不知买家名号…只…只知是江北的大人物…接应的船挂着‘徐’字旗…约定在瓜洲渡交割…”
“江北?‘徐’字旗?”刘钟与何无忌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江北是桓玄控制区,“徐”字旗,极可能指向桓玄麾下大将徐道覆!这意味着什么?琅琊王氏,这个在东晋朝廷根深蒂固的门阀,竟然在暗中向篡位的桓玄势力走私军需命脉的食盐?!这不仅仅是走私,这是通敌!是资敌!
一股寒意顺着陈衍的脊背爬升。他原以为只是普通的门阀贪腐,却没想到牵扯出如此骇人的通敌大案!这足以震动朝野,引发一场针对琅琊王氏的腥风血雨!
然而,刘钟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冰水,浇灭了陈衍心中那点微弱的、对“正义”的期待。
“此事,到此为止。”刘钟的声音异常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环视在场众人,目光尤其在陈衍脸上停留了一瞬,仿佛要将他此刻的表情刻入脑海。“查获私盐一事,列为军中绝密。任何人泄露半句,军法从事,诛连三族!”
“什么?!”何无忌第一个忍不住,踏前一步,急声道:“参军!这可是琅琊王氏通敌的铁证!岂能…”
“何将军!”刘钟厉声打断,眼神锐利如刀,“证据?什么证据?这些盐上有写琅琊王氏的名字吗?一个盐枭的攀咬,能扳倒根深蒂固的门阀吗?就算能,然后呢?建康朝廷现在是谁的朝廷?是桓玄的!我们去向谁告发?告发了,除了打草惊蛇,除了让建康城血流成河,除了让桓玄借此清洗异己、进一步坐大,还能得到什么?!”
他指着那几箱白花花的官盐,语气冰冷而现实:“我们现在缺什么?缺盐!缺粮!缺饷!缺打造军械的资财!将士们在挨饿受冻!拿着这些盐,我们能救多少兄弟的命?能换多少急需的粮秣?能让多少把刀更快,多少副甲更坚?!”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枭雄特有的冷酷和务实,“扳倒王氏,是以后的事。现在,活下去,积蓄力量,讨伐桓玄,才是根本!这些盐…就是天赐的军资!”
何无忌脸色铁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显然内心极度挣扎,但最终,他颓然松开了手,沉重地低下了头。他明白刘钟(或者说刘裕集团)的选择是残酷却最现实的。
刘钟不再看何无忌,转向负责押送的军官:“盐枭及其心腹,就地处理干净,沉江。船凿沉。其余船工,打散充入苦役营,严加看管。这些盐…”他顿了顿,“分作三份。一份,秘密运回大营,充作军需。一份,就地分给参与行动的将士,作为封口和犒赏。最后一份…”他目光扫过陈衍,“陈什长,你带几个人,负责押运回京口,交给赵司马入库。如何‘入库’,赵司马自会安排。” 这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显然,赵德那里,也是“分赃”链条上的一环。
“末将(卑职)遵命!”军官和陈衍同时应声。陈衍的声音有些干涩。
士兵们开始默默地执行命令。盐枭绝望的哀求被堵住,很快消失在冰冷的江水中。沉重的盐箱被重新封装,抬上准备好的小车。一袋袋分量不轻的盐包,也被分发给参与行动的士卒们。拿到盐包的士兵,脸上没有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略带惶恐的沉默。他们知道,自己接过的不仅是盐,更是一份无法言说的秘密和沾血的“犒赏”。
陈衍也分到了一小袋盐,沉甸甸的,压在他的手心,却如同烙铁般滚烫。他看着那些白花花的盐被分装、被运走,看着士兵们麻木地接过“封口费”,看着刘钟和何无忌在火把光影下晦暗不明的脸,心中充满了巨大的荒谬感和冰冷的失望。
这就是“王师”?
这就是他效力的北府军?
为了生存,为了霸业,可以默许分赃,可以掩盖通敌,可以将正义和真相沉入冰冷的江底?
他抱着自己那份盐,如同抱着一个烫手的山芋,浑浑噩噩地跟着运送最后一批盐的车队返回京口大营。夜色深沉,寒风刺骨,车轮碾压着冻土,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声响。
回到秽营那破败的驻地时,天色已蒙蒙亮。营地里一片死寂,只有压抑的咳嗽声和痛苦的呻吟。陈衍疲惫地将盐袋丢在自己的破草铺上,伤口在颠簸中隐隐作痛,心头的压抑更甚。
就在这时,一阵撕心裂肺的、婴儿的微弱啼哭声隐约传来,伴随着王婶(照看婴儿的寡母)焦急无助的哀泣:“老天爷啊…救救这孩子吧…烧得滚烫…一点盐都没有…连点盐水都喂不了啊…”
陈衍猛地一震!他循声望去,只见王婶抱着那个瘦小的婴儿,跪在窝棚角落,哭得肝肠寸断。婴儿的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气息微弱,每一次啼哭都耗尽力气,小小的身体在襁褓中痛苦地抽搐着。营地里弥漫的疫病(咳血瘟)显然也波及了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陈衍的心瞬间被揪紧!他冲过去,摸了摸婴儿滚烫的额头,那温度烫得吓人!王婶哭诉着:“…军医营也没盐了…说是都被上头调走了…没有盐水擦身降温…没有淡盐水补充…这娃儿…这娃儿快撑不住了…”
盐!
救命的盐!
就在他的草铺上,有一袋刚刚分来的、沾着不义之血的官盐!
陈衍僵在原地,如同被雷劈中!一边是军令如山、绝不可动用的“赃物”,是足以让他掉脑袋的秘密!一边是怀中这奄奄一息、无辜的小生命,是他在这炼狱中唯一无法割舍的牵挂!
道德的天平在疯狂摇摆。刘钟冰冷的警告犹在耳边。何无忌那压抑着愤怒却不得不屈服的眼神在眼前闪现。赵德贪婪的嘴脸,王铁头监视的目光…还有那盐枭被沉江时绝望的呜咽…
然而,婴儿那微弱却如同烧红铁丝般灼烫他心脏的啼哭声,和王婶绝望的哀求,最终压垮了一切。
陈衍的眼神在剧烈的挣扎后,猛地变得决绝。他不再犹豫,转身冲回自己的草铺,一把抓起那个沉重的盐袋!他粗暴地撕开袋口,抓出满满一大把雪白晶莹的盐粒!
“王婶!快!烧水!化盐水!”陈衍的声音嘶哑而急促,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小心翼翼地将珍贵的盐粒倒入王婶找来的破陶碗里,又亲自去取来还算干净的雪水。
王婶看着那救命的盐,又惊又喜又怕:“什长…这…这盐…”
“别问!快救孩子!”陈衍低吼道,将盐碗塞到王婶手里,自己则用破布蘸着冰冷的雪水,开始小心翼翼地擦拭婴儿滚烫的额头、脖颈、腋窝,进行物理降温。
温热的淡盐水很快化好。王婶用干净的布条蘸着盐水,一点点浸润婴儿干裂的嘴唇,小心翼翼地喂进去一点点。婴儿似乎感受到了滋润,微弱地吮吸着。
陈衍抱着婴儿,感受着那小小的身体依旧滚烫,但呼吸似乎稍微平稳了一点点。他坐在冰冷的草铺上,背靠着潮湿的土墙,肩头的伤口在动作下隐隐作痛。
他低头看着怀中昏睡的婴儿,又看了看地上那个被撕开、已经空瘪了大半的盐袋。雪白的盐粒撒落了一些在脏污的草垫上,格外刺眼。
营帐外,寒风呜咽,如同无数亡魂的哭泣。
营帐内,只有婴儿微弱的呼吸声,和盐粒在草垫上折射出的、冰冷而微弱的反光。
陈衍紧紧抱着孩子,将脸埋在他滚烫的小小身体旁,肩膀无声地颤抖着。一滴滚烫的液体,终于忍不住,砸落在婴儿的襁褓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迅速被滚烫的体温蒸干,只留下一点咸涩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