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三路战略-《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未央宫深处,一间守卫极其森严的偏殿,此刻门窗紧闭,厚重的帷幕隔绝了所有光线与声音。殿内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唯有中央一座巨大的、几乎占据整个房间的沙盘,在周围数十盏牛油巨烛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沙盘之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森林荒漠,被极其精细地塑造出来,黄河如一条咆哮的巨龙蜿蜒其间,而代表各方兵力的小旗,则如同棋盘上蓄势待发的棋子。

  皇帝陈衍、中书令崔浩、骠骑将军王镇恶、车骑将军独孤信,帝国最高决策层的四人,正肃立于沙盘四周。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如水,目光紧紧锁定在沙盘之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决定国运的巨大压力。

  陈衍的手中,拿着厚厚一叠由“察事听子”、兵部、前线将领送来的最新情报汇总。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用一根细长的木杆,缓缓指向沙盘上黄河南岸那一片密集的黑色旗帜。

  “拓跋焘的意图,已然明了。”陈衍的声音在寂静的殿中显得格外清晰,不带丝毫感情,如同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倾国之兵,压于南岸,多路齐进,妄图以泰山压顶之势,强行渡河,与我决战于中原。”

  木杆移动,点向几个关键的渡口和正在修建的浮桥基址。“其势虽大,然破绽亦存。兵力分散,则处处皆可为突破口;急于求成,则后勤必然吃紧;更重要的是——”木杆猛地敲在代表洛阳的位置上,“其心骄躁,只思进攻,未虑久守!其河南之地,看似壁垒森严,实则可视为我之诱饵!”

  崔浩微微颔首,接口道:“陛下圣明。魏军主力被吸引于河岸,其腹地,尤其是旧都洛阳一带,守备相对空虚。且洛阳乃中原之心,若失,则魏军军心必然震动,河北亦将惶惶不安。此实为我军破局之关键所在。”

  “那就打洛阳!”王镇恶瓮声瓮气地道,拳头捏得咯咯作响,“陛下,给臣精兵十万,臣愿亲为先锋,强渡黄河,直取洛阳!必将此城献于陛下麾下!”

  “镇恶勇猛,可嘉。”陈衍看了他一眼,目光却转向了始终沉默凝视沙盘的独孤信,“独孤,你以为如何?”

  独孤信抬起眼,眼神锐利如刀:“直取洛阳,确是打蛇七寸。然,我军若集全力于中路,则东、西两翼必然空虚。长孙翰非庸才,若其自河北率军侧击我粮道,或猛攻我东路,如之奈何?且拓跋焘若察觉我意图,自西线抽调骑兵快速回援,我军则可能顿兵坚城之下,陷入腹背受敌之险境。”

  “正是此理。”陈衍赞许地点点头,木杆在沙盘上划出一个巨大的弧形,“故,朕之意,非一路挺进,而是三路并举,虚实结合,让拓跋焘首尾难顾!”

  他的木杆重重地点在黄河中游几个预选的渡河点:“中路,乃决胜之方向!朕将亲率主力,携水师之利,从此处强渡黄河!渡河之后,不与其沿岸兵力过多纠缠,以雷霆之势,直扑洛阳!破洛阳,则中原门户洞开,我可扼其咽喉,震动天下!”

  王镇恶闻言,眼中战意更盛。

  接着,木杆移向黄河下游,河北方向:“东路,交由独孤信!”

  独孤信立刻挺直身躯,目光灼灼。

  “你率偏师,自此渡河,兵锋直指河北重镇邺城、信都!你的任务,非是攻城略地,而在牵制!要大张旗鼓,作出一副欲席卷河北之势,将长孙翰的主力,尽可能多地吸引在河北战场!让他无法西顾,无法支援洛阳!你要像一块磁石,牢牢吸住东线的魏军!必要时,可放弃已占城池,保持机动,寻机歼其一部,但核心要旨,在于‘牵制’二字!”

  “臣,明白!”独孤信沉声应道,眼中已开始闪烁谋划如何以最小代价达成最大牵制效果的光芒。

  最后,陈衍的木杆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从长安西北出发,绕过漫长的黄河防线,指向北魏的后方——漠南,最终点在那代表北魏旧都平城的标识上。

  “而西路,朕要下一着险棋,也是一着奇棋!”陈衍的目光扫过众人,“派一支精锐偏师,出河西,联合漠北与拓跋焘有宿怨的高车等部,绕道千里,奔袭平城!”

  此言一出,连崔浩都微微动容。王镇恶更是瞪大了眼睛:“陛下,此路孤军深入,风险极大!若……”

  “若成功,则奇效无穷!”陈衍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平城乃拓跋氏起家之地,象征意义巨大。即便无法攻克,兵临城下,亦足以让平城震动,让拓跋焘心惊胆寒!他必不敢无视祖地之危,定然要分兵回援!如此,则其中路、东路兵力必被削弱,其整体部署将被彻底打乱!此路,不求破城,但求‘搅局’!谁愿往?”

  殿内沉默片刻,一道年轻却坚定的声音响起:“末将愿往!”

  众人看去,是此次随驾参与机要的新生代将领代表,独孤信的副将,骁勇善谋的李渊。

  陈衍凝视他片刻,重重点头:“好!李渊,朕予你精骑一万五千,再予你联络漠北部族、便宜行事之权。记住,你的任务是快、是狠、是出其不意!一击即走,如跗骨之蛆,让其不得安宁!”

  “末将遵旨!必不辱命!”李渊激动地抱拳领命。

  陈衍退回沙盘中央,目光如炬,扫过三位核心重臣:“三路战略,已然明晰。中路,为主攻,决胜负;东路,为牵制,分敌势;西路,为奇兵,乱敌心。三路需紧密协同,如臂使指。”

  他看向崔浩和中书省官员:“即刻拟定详细军令:各路军兵力配置、粮草分配、出击时间、联络方式、遇突发情况之预案,务必详尽,分发各军主将。”

  他看向王镇恶和独孤信:“回去后,依此方略,细化进军路线、渡河方案、战术目标。与中路保持密切联系。”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重而充满力量:“此战,关乎国运,非生即死!望诸公摒弃杂念,同心戮力!中路若破洛阳,东路当趁势加压;西路若造成混乱,中、东路当立刻抓住战机,扩大战果!若一路遇险,另两路需根据全局,果断支援或策应!”

  “朕,将与中路将士同行,共击强虏!”

  “诺!”三人轰然应诺,声震屋瓦,眼中皆燃烧着昂扬的战意与坚定的决心。

  巨大的战略棋局,已然在这间密室之中布定。三条箭头,如同三把出鞘的利剑,直指北魏的心脏、臂膀和后背。战争的走向,在此一刻,被赋予了清晰的轨迹。接下来,便是看执棋之手,如何在这波澜壮阔的棋盘上,落下那决定性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