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不顾一切的决断,如同最残酷的战争催化剂,瞬间将黄河两岸拖入了血腥地狱的最深处。命令既下,北魏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便以一种近乎自我毁灭的方式,疯狂地运转起来。
北岸,凄厉的号角声和督战官的咆哮声取代了以往的战鼓。被驱赶上前的,不再是装备精良的战兵,而是成千上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民夫和眼神麻木、带着镣铐的降卒。他们在皮鞭、刀枪的威逼下,扛着沉重的原木、木板,推着装载石料的简陋木筏,如同潮水般涌向河岸。
他们的任务简单而致命:用血肉之躯,在黄河天堑上,为北魏的铁骑铺就一条通往南岸的死亡之路。
几乎在同一时间,沿河近十里范围内,选定的七八个渡河点上,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同时上演。
“快!快!把木头推下去!”
“打桩!用力砸!”
“不想死的就快点!后退者杀无赦!”
北魏督战队手持明晃晃的战刀,站在队伍后方,厉声呵斥,甚至毫不留情地将动作稍慢或犹豫不决者砍倒,尸体直接踢入河中,以儆效尤。
而对岸,北秦军的回应冰冷而高效。
“炮车三连射——放!”
随着军官令旗挥下,南岸经过休整和补充的弩炮阵地再次发出怒吼!这一次,它们不再追求对北岸炮阵的反制,而是将全部火力集中倾泻向那些正在搭建的浮桥和拥挤在岸边、河水中的人群!
呜——轰!
巨大的石弹呼啸着砸落!它们或许无法精准命中某一段狭窄的桥面,但落入密集的人群和初具雏形的浮桥构件中,效果同样恐怖!一根刚竖起的木桩被拦腰砸断,连带周围的十几个民夫被震飞落水;一艘装满石料的木筏被直接命中,瞬间解体,碎石和人体四散飞溅;更有石弹落入浅水区,激起冲天的泥污水柱,将周围的人群吞没。
比石弹更密集、更精准的是箭雨。
“弓弩手!三轮齐射——放!”
早已等待多时的北秦弓弩手们,听着军官的命令,冷静地开弓、放箭。他们使用的多是标准化制作的强弓劲弩,箭矢则是带有三棱破甲钢簇的制式箭。虽然距离较远,无法保证精度,但覆盖性的齐射,对于河面上和岸边那些几乎毫无防护的目标来说,已然是灭顶之灾。
咻咻咻——!
黑色的箭矢如同暴雨般泼洒向北魏的作业区。民夫和降卒们身上单薄的衣衫根本无法提供任何保护,瞬间被射得如同刺猬一般,惨叫着成片倒下。河水被迅速染红,尸体堆积,甚至阻碍了后续队伍的推进。许多人并非被直接射死,而是受伤落水,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挣扎片刻,便沉入河底。
然而,最令人恐惧的,还是火攻。
“火油罐——抛!”
一批臂力强劲的士卒,或者利用小型抛石机,将装满猛火油的陶罐奋力抛向河面。陶罐在浮桥基座、木筏、或是人群中碎裂,刺鼻的火油味立刻弥漫开来。
“火箭——放!”
下一刻,带着火焰的箭矢精准地落在泼洒了火油的区域。
轰!呼——!
烈焰瞬间升腾而起,贪婪地吞噬着木材、布料和人体!河面上形成了一片片燃烧的火海!被点燃的民夫发出凄厉得不似人声的惨叫,疯狂地翻滚、跳入水中,但身上的火油让他们即使在水中也难以立刻熄灭火焰。浮桥的木质结构更是最好的燃料,一段段刚刚搭起的桥面在火焰中扭曲、断裂、坍塌,连同上面的人一起落入火海冰河之中。
黄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此刻彻底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沸腾的屠宰场。水面之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水面之下,鲜血弥漫,尸体枕藉。哭喊声、哀嚎声、爆炸声、燃烧的噼啪声、督战官的咒骂声、北秦军官冷静的命令声……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交响乐。
北魏的民夫和降卒们,如同被驱赶向火海的羔羊,一片片地倒下。他们的生命,在这宏大的战争棋盘上,卑微得如同草芥,唯一的价值似乎就是用尸体和鲜血,去消耗对岸的箭矢和炮石。
但拓跋焘的意志是如此的坚决,北魏的战争潜力也确实深厚得可怕。一段浮桥被炮石砸毁,立刻有新的木材和人手补充上去;一段桥面被烈火吞噬,旁边就有新的桥段在箭雨和死亡中艰难地延伸;一排排的人倒下,后面又有更多被驱赶上来的人填补空缺。
人命,在这里成了最廉价的消耗品。
北秦军的防御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箭矢在快速消耗,炮车的部件在高强度使用下开始出现损坏,弓弩手们的臂膀因持续开弓而酸痛麻木。尽管占据地利,但面对这种毫无人性、不计代价的疯狂进攻,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限。
“补充箭矢!”
“炮车转向三点方位!那边又有一段快搭成了!”
“火油!快!火油送到左翼三号阵地!”
北秦营内,辅兵们冒着被对岸零星炮石击中的风险,疯狂地奔跑着,运送着各种物资。医护兵则将一个个受伤的士卒抬下火线。
陈衍和慕容月坐镇中军,面色凝重如水。通过千里镜,他们能清晰地看到对岸那地狱般的景象和己方阵地承受的压力。
“拓跋焘……真是疯了。”慕容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并非害怕,而是对这种纯粹暴力的震撼。
“他是在赌。”陈衍的声音冰冷,“赌我们的箭矢先耗尽,赌我们的士卒先崩溃。传令下去,告诉兄弟们,咬牙顶住!每多放一箭,每多扔一罐火油,就能多杀几个魏虏,就能让我们的家人多一分安全!我们的储备,还能支撑!”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又从午后拖到日暮。黄河水早已被染成了诡异的褐红色,水面上漂浮的木板、尸体、破碎的旗帜几乎堵塞了河道。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焦臭、硝烟和河流的土腥味,令人作呕。
北魏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惨重代价,民夫和降卒的死伤几乎无法统计,甚至一些负责压阵的北魏正规军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然而,他们的疯狂并非完全没有成效。在付出了海量生命和物资之后,几条主要的浮桥,尽管残破不堪,摇摇欲坠,却终于顽强地延伸到了距离南岸不远的地方!甚至有几处地点,北魏的先锋死士已经能够冒着箭雨,试图跳上南岸的滩头,与北秦的守军爆发短暂的短兵相接!
一条由无数生命和残骸组成的、横跨黄河的“血链”,似乎即将连接两岸。
夕阳如血,映照着这片更加猩红的河山。拓跋焘站在北岸高台,望着那几条在血色夕阳下蜿蜒指向南岸的浮桥残体,脸上没有任何怜悯,只有一种近乎狰狞的偏执和期待。
“传令陷阵营!”他声音沙哑地下令,“准备突击!朕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天黑之前,在南岸站稳脚跟!”
最残酷的考验,即将降临到南岸北秦守军的头上。浮桥血链已成,接下来的,将是更加血腥的登陆与反登陆的绞肉战。
北岸,凄厉的号角声和督战官的咆哮声取代了以往的战鼓。被驱赶上前的,不再是装备精良的战兵,而是成千上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民夫和眼神麻木、带着镣铐的降卒。他们在皮鞭、刀枪的威逼下,扛着沉重的原木、木板,推着装载石料的简陋木筏,如同潮水般涌向河岸。
他们的任务简单而致命:用血肉之躯,在黄河天堑上,为北魏的铁骑铺就一条通往南岸的死亡之路。
几乎在同一时间,沿河近十里范围内,选定的七八个渡河点上,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同时上演。
“快!快!把木头推下去!”
“打桩!用力砸!”
“不想死的就快点!后退者杀无赦!”
北魏督战队手持明晃晃的战刀,站在队伍后方,厉声呵斥,甚至毫不留情地将动作稍慢或犹豫不决者砍倒,尸体直接踢入河中,以儆效尤。
而对岸,北秦军的回应冰冷而高效。
“炮车三连射——放!”
随着军官令旗挥下,南岸经过休整和补充的弩炮阵地再次发出怒吼!这一次,它们不再追求对北岸炮阵的反制,而是将全部火力集中倾泻向那些正在搭建的浮桥和拥挤在岸边、河水中的人群!
呜——轰!
巨大的石弹呼啸着砸落!它们或许无法精准命中某一段狭窄的桥面,但落入密集的人群和初具雏形的浮桥构件中,效果同样恐怖!一根刚竖起的木桩被拦腰砸断,连带周围的十几个民夫被震飞落水;一艘装满石料的木筏被直接命中,瞬间解体,碎石和人体四散飞溅;更有石弹落入浅水区,激起冲天的泥污水柱,将周围的人群吞没。
比石弹更密集、更精准的是箭雨。
“弓弩手!三轮齐射——放!”
早已等待多时的北秦弓弩手们,听着军官的命令,冷静地开弓、放箭。他们使用的多是标准化制作的强弓劲弩,箭矢则是带有三棱破甲钢簇的制式箭。虽然距离较远,无法保证精度,但覆盖性的齐射,对于河面上和岸边那些几乎毫无防护的目标来说,已然是灭顶之灾。
咻咻咻——!
黑色的箭矢如同暴雨般泼洒向北魏的作业区。民夫和降卒们身上单薄的衣衫根本无法提供任何保护,瞬间被射得如同刺猬一般,惨叫着成片倒下。河水被迅速染红,尸体堆积,甚至阻碍了后续队伍的推进。许多人并非被直接射死,而是受伤落水,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挣扎片刻,便沉入河底。
然而,最令人恐惧的,还是火攻。
“火油罐——抛!”
一批臂力强劲的士卒,或者利用小型抛石机,将装满猛火油的陶罐奋力抛向河面。陶罐在浮桥基座、木筏、或是人群中碎裂,刺鼻的火油味立刻弥漫开来。
“火箭——放!”
下一刻,带着火焰的箭矢精准地落在泼洒了火油的区域。
轰!呼——!
烈焰瞬间升腾而起,贪婪地吞噬着木材、布料和人体!河面上形成了一片片燃烧的火海!被点燃的民夫发出凄厉得不似人声的惨叫,疯狂地翻滚、跳入水中,但身上的火油让他们即使在水中也难以立刻熄灭火焰。浮桥的木质结构更是最好的燃料,一段段刚刚搭起的桥面在火焰中扭曲、断裂、坍塌,连同上面的人一起落入火海冰河之中。
黄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此刻彻底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沸腾的屠宰场。水面之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水面之下,鲜血弥漫,尸体枕藉。哭喊声、哀嚎声、爆炸声、燃烧的噼啪声、督战官的咒骂声、北秦军官冷静的命令声……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交响乐。
北魏的民夫和降卒们,如同被驱赶向火海的羔羊,一片片地倒下。他们的生命,在这宏大的战争棋盘上,卑微得如同草芥,唯一的价值似乎就是用尸体和鲜血,去消耗对岸的箭矢和炮石。
但拓跋焘的意志是如此的坚决,北魏的战争潜力也确实深厚得可怕。一段浮桥被炮石砸毁,立刻有新的木材和人手补充上去;一段桥面被烈火吞噬,旁边就有新的桥段在箭雨和死亡中艰难地延伸;一排排的人倒下,后面又有更多被驱赶上来的人填补空缺。
人命,在这里成了最廉价的消耗品。
北秦军的防御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箭矢在快速消耗,炮车的部件在高强度使用下开始出现损坏,弓弩手们的臂膀因持续开弓而酸痛麻木。尽管占据地利,但面对这种毫无人性、不计代价的疯狂进攻,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限。
“补充箭矢!”
“炮车转向三点方位!那边又有一段快搭成了!”
“火油!快!火油送到左翼三号阵地!”
北秦营内,辅兵们冒着被对岸零星炮石击中的风险,疯狂地奔跑着,运送着各种物资。医护兵则将一个个受伤的士卒抬下火线。
陈衍和慕容月坐镇中军,面色凝重如水。通过千里镜,他们能清晰地看到对岸那地狱般的景象和己方阵地承受的压力。
“拓跋焘……真是疯了。”慕容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并非害怕,而是对这种纯粹暴力的震撼。
“他是在赌。”陈衍的声音冰冷,“赌我们的箭矢先耗尽,赌我们的士卒先崩溃。传令下去,告诉兄弟们,咬牙顶住!每多放一箭,每多扔一罐火油,就能多杀几个魏虏,就能让我们的家人多一分安全!我们的储备,还能支撑!”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又从午后拖到日暮。黄河水早已被染成了诡异的褐红色,水面上漂浮的木板、尸体、破碎的旗帜几乎堵塞了河道。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焦臭、硝烟和河流的土腥味,令人作呕。
北魏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惨重代价,民夫和降卒的死伤几乎无法统计,甚至一些负责压阵的北魏正规军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然而,他们的疯狂并非完全没有成效。在付出了海量生命和物资之后,几条主要的浮桥,尽管残破不堪,摇摇欲坠,却终于顽强地延伸到了距离南岸不远的地方!甚至有几处地点,北魏的先锋死士已经能够冒着箭雨,试图跳上南岸的滩头,与北秦的守军爆发短暂的短兵相接!
一条由无数生命和残骸组成的、横跨黄河的“血链”,似乎即将连接两岸。
夕阳如血,映照着这片更加猩红的河山。拓跋焘站在北岸高台,望着那几条在血色夕阳下蜿蜒指向南岸的浮桥残体,脸上没有任何怜悯,只有一种近乎狰狞的偏执和期待。
“传令陷阵营!”他声音沙哑地下令,“准备突击!朕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天黑之前,在南岸站稳脚跟!”
最残酷的考验,即将降临到南岸北秦守军的头上。浮桥血链已成,接下来的,将是更加血腥的登陆与反登陆的绞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