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固城破,青州初定,北伐的宏图伟业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刘裕面前缓缓展开。然而,就在这高歌猛进之时,一股危险的暗流却在北府军内部悄然滋生、涌动。
连续的胜利,尤其是灭亡一国所带来的巨大荣耀和丰厚的战利品,让部分原本出身寒微、凭借军功跻身高位的将领开始飘飘然,居功自傲之心日益膨胀。他们自以为江山是老子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享受些特权、捞取些好处是天经地义。刘裕“新天在民田”的崇高理念,在他们听来,远不如真金白银和眼前享乐来得实在。
加之大军长期在外征战,管理难免出现疏漏,军纪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一些将领及其麾下亲信,开始将手伸向了刚刚安抚下来的青州各地。他们或以“清查余孽”为名,闯入富户家中敲诈勒索;或以“征用军需”为借口,强占民田、商铺;甚至纵容部下劫掠村庄,骚扰百姓,与土匪流寇无异。
起初,这些还只是零星事件,被胜利的喧嚣所掩盖。但很快,情况开始恶化。
这一日,刘裕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劝农垦荒的奏报,一份来自北海郡的紧急密奏,被亲卫神色凝重地送入他的案头。
奏报并非来自郡县官吏,而是来自北府军内部一名负责军纪巡查的司马。信中详细禀报:檀韶麾下一名姓张的裨将,自恃攻克广固时先登有功,近日竟率亲兵百余人,强行“征用”了北海郡治外一处规模颇大的桑田,驱逐田主,将其划为自家“庄园”。更令人发指的是,其部下在冲突中,竟挥刀砍杀了田主家中上前理论的老仆和一名试图阻止的乡老!此事在当地引发极大民愤,百姓敢怒不敢言。
刘裕看罢,脸色瞬间铁青,握着奏报的手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檀韶!那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京口起兵的核心元从!他的部下竟敢如此妄为!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紧接着,又有数封密报从不同渠道呈送上来:某将领强纳降官之女为妾;某部士卒成群结队,白日在市集饮酒闹事,殴打商贩;甚至还有军官私下与地方豪强勾结,倒卖军粮……
一股邪火猛地窜上刘裕心头,但他强行压了下去。他深知,此事绝非孤例,乃是一种蔓延的歪风!若不及早刹住,任其发展,北府军“王师”之名将荡然无存,刚刚稳定的青州必将再生乱局,他“新天在民田”的誓言将沦为天下笑柄!更可怕的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将会从内部被腐蚀殆尽!
“传令!升帐!”刘裕的声音冰冷如铁,带着令人心悸的杀意。
中军大帐再次聚将。与往日庆功宴的热烈不同,此次帐内气氛凝重得可怕。刘裕高踞帅位,面沉似水,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台下诸将,尤其是那些面带骄矜之色的将领。
他没有立即发作,而是让军纪司马将近期发生的诸多违律事件,一桩桩、一件件,当众宣读。每读一桩,台下某些将领的脸色便白上一分。
当读到北海郡张裨将强占民田、杀害无辜百姓时,檀韶猛地出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冷汗涔涔:“大将军!末将治军不严,罪该万死!末将这就回去砍了那厮的脑袋,向百姓谢罪!”他想保下自己的老部下,至少争取一个体面的死法。
刘裕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又有几名涉及较轻的将领纷纷出列请罪。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喧哗声。只见数十名北海郡的乡绅耆老,在几名低级军官的引导下,竟然一路哭喊着来到帐外,匍匐在地,高举血书,泣诉张裨将的暴行,恳求大将军为民做主!
百姓直接告到了中军帐前!这一幕,极大地刺激了刘裕,也让帐内所有将领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刘裕缓缓站起身,走到檀韶面前,声音痛心而沉重:“檀韶,你是我旧部,随我出生入死,功劳赫赫。我记得京口之时,你我皆受豪强欺压,深知百姓疾苦!如今我等手握权柄,岂能转头便成了自己所憎恶之人?!我等起兵,为何?难道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新的豪强,去欺压更多的百姓吗?!”
他猛地转身,面向所有将领,声如雷霆:“‘新天在民田’!这话不是我刘裕说来骗人的!这青州的田,是百姓的活命之根!不是我等功臣的囊中之物!今日敢占田杀人,明日就敢裂土称王!此风不绝,北府军与祸乱天下的流寇何异?我等又有何颜面北望中原,谈什么克复神州?!”
他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却瞬间被决绝所取代:“法不容情!军纪如山!今日若不严惩,何以统军?何以安民?何以面对天下?!”
“来人!”刘裕猛地闭上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冰寒,“将罪犯张逵(张裨将)及其参与行凶之亲兵,全部拿下!验明正身,即刻于营门外……斩首示众!首级传示各军,悬于北海郡市集三日,以儆效尤!其非法所得,尽数归还原主,并双倍抚恤死者家属!”
“大将军!”檀韶痛哭失声,重重叩首。那张逵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猛将啊!
刘裕背过身去,挥了挥手,声音沙哑却不容置疑:“执行!再有求情者,同罪!”
命令被迅速执行。营门外,刀光闪过,血溅三尺!数十颗人头落地,其中包括那位曾先登广固的“功臣”张裨将。
紧接着,刘裕颁布了更加严厉的整军令:成立专门的军纪督察队,持其令箭,巡查各地驻军;重申“不得扰民”的铁律,违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鼓励百姓检举揭发不法军人,查实有赏。
一场雷霆般的整肃风暴,席卷了整个北府军。一批骄纵妄为的军官被拿下惩处,军纪为之一肃。将士们亲眼看到刘裕“挥泪斩故旧”的决心,心中的骄矜之气被恐惧和警醒所取代。
经此一事,北府军内部刚刚萌生的裂痕被强行弥合,但也埋下了一些隐患。一些老部下觉得刘裕刻薄寡恩,心生寒意。但刘裕别无选择,他深知,要打造一支真正能夺取天下、治理天下的铁军,就必须用最严酷的纪律来约束其欲望,哪怕这个过程痛苦而残忍。
陈衍目睹了全过程,心中对刘裕的决断力感到钦佩,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乱世之中“秩序”的代价。技术的革新可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但唯有严明的纪律和崇高的理念,才能保证这股力量用在正确的方向。
广固城外的血,既有敌人的,如今也有了自家违令者的。北府军在这血的教训中,艰难地向着那“新天”的目标,踉跄前行。
连续的胜利,尤其是灭亡一国所带来的巨大荣耀和丰厚的战利品,让部分原本出身寒微、凭借军功跻身高位的将领开始飘飘然,居功自傲之心日益膨胀。他们自以为江山是老子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享受些特权、捞取些好处是天经地义。刘裕“新天在民田”的崇高理念,在他们听来,远不如真金白银和眼前享乐来得实在。
加之大军长期在外征战,管理难免出现疏漏,军纪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一些将领及其麾下亲信,开始将手伸向了刚刚安抚下来的青州各地。他们或以“清查余孽”为名,闯入富户家中敲诈勒索;或以“征用军需”为借口,强占民田、商铺;甚至纵容部下劫掠村庄,骚扰百姓,与土匪流寇无异。
起初,这些还只是零星事件,被胜利的喧嚣所掩盖。但很快,情况开始恶化。
这一日,刘裕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劝农垦荒的奏报,一份来自北海郡的紧急密奏,被亲卫神色凝重地送入他的案头。
奏报并非来自郡县官吏,而是来自北府军内部一名负责军纪巡查的司马。信中详细禀报:檀韶麾下一名姓张的裨将,自恃攻克广固时先登有功,近日竟率亲兵百余人,强行“征用”了北海郡治外一处规模颇大的桑田,驱逐田主,将其划为自家“庄园”。更令人发指的是,其部下在冲突中,竟挥刀砍杀了田主家中上前理论的老仆和一名试图阻止的乡老!此事在当地引发极大民愤,百姓敢怒不敢言。
刘裕看罢,脸色瞬间铁青,握着奏报的手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檀韶!那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京口起兵的核心元从!他的部下竟敢如此妄为!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紧接着,又有数封密报从不同渠道呈送上来:某将领强纳降官之女为妾;某部士卒成群结队,白日在市集饮酒闹事,殴打商贩;甚至还有军官私下与地方豪强勾结,倒卖军粮……
一股邪火猛地窜上刘裕心头,但他强行压了下去。他深知,此事绝非孤例,乃是一种蔓延的歪风!若不及早刹住,任其发展,北府军“王师”之名将荡然无存,刚刚稳定的青州必将再生乱局,他“新天在民田”的誓言将沦为天下笑柄!更可怕的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将会从内部被腐蚀殆尽!
“传令!升帐!”刘裕的声音冰冷如铁,带着令人心悸的杀意。
中军大帐再次聚将。与往日庆功宴的热烈不同,此次帐内气氛凝重得可怕。刘裕高踞帅位,面沉似水,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台下诸将,尤其是那些面带骄矜之色的将领。
他没有立即发作,而是让军纪司马将近期发生的诸多违律事件,一桩桩、一件件,当众宣读。每读一桩,台下某些将领的脸色便白上一分。
当读到北海郡张裨将强占民田、杀害无辜百姓时,檀韶猛地出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冷汗涔涔:“大将军!末将治军不严,罪该万死!末将这就回去砍了那厮的脑袋,向百姓谢罪!”他想保下自己的老部下,至少争取一个体面的死法。
刘裕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又有几名涉及较轻的将领纷纷出列请罪。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喧哗声。只见数十名北海郡的乡绅耆老,在几名低级军官的引导下,竟然一路哭喊着来到帐外,匍匐在地,高举血书,泣诉张裨将的暴行,恳求大将军为民做主!
百姓直接告到了中军帐前!这一幕,极大地刺激了刘裕,也让帐内所有将领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刘裕缓缓站起身,走到檀韶面前,声音痛心而沉重:“檀韶,你是我旧部,随我出生入死,功劳赫赫。我记得京口之时,你我皆受豪强欺压,深知百姓疾苦!如今我等手握权柄,岂能转头便成了自己所憎恶之人?!我等起兵,为何?难道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新的豪强,去欺压更多的百姓吗?!”
他猛地转身,面向所有将领,声如雷霆:“‘新天在民田’!这话不是我刘裕说来骗人的!这青州的田,是百姓的活命之根!不是我等功臣的囊中之物!今日敢占田杀人,明日就敢裂土称王!此风不绝,北府军与祸乱天下的流寇何异?我等又有何颜面北望中原,谈什么克复神州?!”
他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却瞬间被决绝所取代:“法不容情!军纪如山!今日若不严惩,何以统军?何以安民?何以面对天下?!”
“来人!”刘裕猛地闭上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冰寒,“将罪犯张逵(张裨将)及其参与行凶之亲兵,全部拿下!验明正身,即刻于营门外……斩首示众!首级传示各军,悬于北海郡市集三日,以儆效尤!其非法所得,尽数归还原主,并双倍抚恤死者家属!”
“大将军!”檀韶痛哭失声,重重叩首。那张逵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猛将啊!
刘裕背过身去,挥了挥手,声音沙哑却不容置疑:“执行!再有求情者,同罪!”
命令被迅速执行。营门外,刀光闪过,血溅三尺!数十颗人头落地,其中包括那位曾先登广固的“功臣”张裨将。
紧接着,刘裕颁布了更加严厉的整军令:成立专门的军纪督察队,持其令箭,巡查各地驻军;重申“不得扰民”的铁律,违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鼓励百姓检举揭发不法军人,查实有赏。
一场雷霆般的整肃风暴,席卷了整个北府军。一批骄纵妄为的军官被拿下惩处,军纪为之一肃。将士们亲眼看到刘裕“挥泪斩故旧”的决心,心中的骄矜之气被恐惧和警醒所取代。
经此一事,北府军内部刚刚萌生的裂痕被强行弥合,但也埋下了一些隐患。一些老部下觉得刘裕刻薄寡恩,心生寒意。但刘裕别无选择,他深知,要打造一支真正能夺取天下、治理天下的铁军,就必须用最严酷的纪律来约束其欲望,哪怕这个过程痛苦而残忍。
陈衍目睹了全过程,心中对刘裕的决断力感到钦佩,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乱世之中“秩序”的代价。技术的革新可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但唯有严明的纪律和崇高的理念,才能保证这股力量用在正确的方向。
广固城外的血,既有敌人的,如今也有了自家违令者的。北府军在这血的教训中,艰难地向着那“新天”的目标,踉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