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行辕那场突如其来的“赐婚”风波,如同在尚未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波澜久久未能平息。陈衍与慕容月先后告退,留下殿内面色阴沉、目光闪烁的刘裕。权力的意志第一次在陈衍这里遇到了明确而坚决的抵抗,这绝非一个好的信号。
陈衍步出行辕,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心中反而一片冰凉。刘裕最后那句“朕若不给,你绝不能争!”如同冰冷的枷锁,重重压在他的心头。那不仅仅是针对婚姻,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警示:君王的恩赐必须感恩戴德地接受,君王的权威不容丝毫质疑。他今日拒绝了“赏赐”,明日或许就会失去更多。
但他并不后悔。若他当时顺水推舟接受了,那他将如何看待自己?慕容月又将如何看待他?那与趁人之危、强取豪夺的匪类何异?
他心事重重地回到临时安置的署衙,却见慕容月并未立刻返回工坊,而是独自一人站在院中一株叶子几乎落尽的老槐树下,背影单薄,仿佛随时会被秋风吹倒。
陈衍脚步顿了顿,还是走了过去。
听到脚步声,慕容月缓缓转过身。她脸上的泪痕已干,但眼眶依旧微红,之前的悲愤激动似乎已被一种更深沉的、冰冷的绝望所取代。她看着陈衍,眼神复杂得像一团纠缠不清的丝线。
“将军。”她先开了口,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平静,“方才殿中,多谢将军仗义执言。”
陈衍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并非仗义执言,只是……不能如此。”他斟酌着词语,试图解释自己那在旁人看来或许不识抬举的行为,“大将军美意,或许是出于政局考量。但婚姻非交易,岂能用作安抚降族、笼络臣下的筹码?更何况……”
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向慕容月,一字一句道:“更何况,是在你国破家亡、身不由己之时,以‘恩赏’之名强加于你。此举,非情不愿,胜之不武。我陈衍若借此机会……与趁火打劫何异?我做不到。”
“非情不愿,胜之不武……”慕容月低声重复着这八个字,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波动。
她没有想到,陈衍会给出这样的理由。她本以为他会强调她的身份敏感,或是不愿被君王以此方式捆绑,抑或是单纯地看不上她这个亡国女子。但他却将理由归结于最基本的“道义”和“尊重”——尊重她的意愿,尊重婚姻本身的意义。
这种尊重,在这种境地下,显得如此珍贵,又如此……刺眼。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是感激吗?确实有。在经历了国破、被俘、兄长被定为死囚、又被君王如同物品般随意赏赐之后,这份来自“敌人”的、基于底线的尊重,像一丝微光,照亮了她冰冷的绝望。
但紧随其后的,却是更深的痛苦和矛盾。感激他?可他是谁?他是北府军的核心将领,是攻破广固的元勋之一!他的军队杀了她的族人,他的主公即将处死她的兄长,他的存在本身就在时刻提醒着她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
她怎么能感激他?又怎么能因为他的这点“尊重”而动摇?
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她心中剧烈撕扯,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她恨!恨刘裕的霸道冷酷,恨命运的无情捉弄,也恨……恨陈衍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展现出这种让她无法纯粹去恨的品格!
她猛地别过头去,不让陈衍看到自己眼中再次涌起的泪光和挣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军……何必如此。败军之俘,亡国之女,本就……命如草芥。大将军之命,便是天意。将军抗命,就不怕……惹祸上身吗?”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关切和担忧。
陈衍听出了她话中的复杂意味,心中也是暗叹一声。他如何不知抗命的后果?但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祸福自有天命。”陈衍语气平静,“但我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今日若顺从了,得了‘赏赐’,却失了本心,那才是真正的祸根。”
他顿了顿,看着慕容月微微颤抖的肩膀,放缓了语气:“慕容姑娘,你才华出众,非寻常女子。技术之道,才是你的立身之本,而非依附于任何人。大将军既已允你暂入工籍,便安心于此吧。至少……在这里,你的才能会被看重,无人会轻贱于你。”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实在的承诺和安慰。
慕容月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望着那株枯槐嶙峋的枝干。秋风吹过,卷起几片残叶,更添萧瑟。
良久,她才缓缓转回身,脸上已恢复了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只是眼底深处,那复杂的波澜并未完全散去。
“将军之言,慕容月……记下了。”她微微福了一礼,姿态恭谨却疏离,“若无他事,罪女先去工坊了。今日……还有几张弩机图谱需校对。”
她需要离开这里,需要将自己重新埋入那些冰冷的技术符号和线条中去,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暂时忘却身份的尴尬、情感的撕扯和命运的重压。
“去吧。”陈衍点了点头,没有阻拦。
慕容月再次一礼,转身离去,脚步比来时沉稳了些,却依旧带着难以言说的沉重。
陈衍看着她消失在院门外的背影,心中亦是沉重。拒婚一事,看似暂时平息,实则后患无穷。他拂逆了刘裕,与慕容月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微妙难言。那一点点因技术而生的欣赏,如今掺杂了感激、国仇、尊重、怜悯、以及无法言说的张力,变成了一团乱麻。
政治与情感的博弈,从未停止。而他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却也最对得起自己内心的路。前路如何,只能步步为营了。他抬头望了望天空,秋高气爽,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轻松。广固城拿下了,但人心的城池,攻防才刚刚开始。
陈衍步出行辕,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心中反而一片冰凉。刘裕最后那句“朕若不给,你绝不能争!”如同冰冷的枷锁,重重压在他的心头。那不仅仅是针对婚姻,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警示:君王的恩赐必须感恩戴德地接受,君王的权威不容丝毫质疑。他今日拒绝了“赏赐”,明日或许就会失去更多。
但他并不后悔。若他当时顺水推舟接受了,那他将如何看待自己?慕容月又将如何看待他?那与趁人之危、强取豪夺的匪类何异?
他心事重重地回到临时安置的署衙,却见慕容月并未立刻返回工坊,而是独自一人站在院中一株叶子几乎落尽的老槐树下,背影单薄,仿佛随时会被秋风吹倒。
陈衍脚步顿了顿,还是走了过去。
听到脚步声,慕容月缓缓转过身。她脸上的泪痕已干,但眼眶依旧微红,之前的悲愤激动似乎已被一种更深沉的、冰冷的绝望所取代。她看着陈衍,眼神复杂得像一团纠缠不清的丝线。
“将军。”她先开了口,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平静,“方才殿中,多谢将军仗义执言。”
陈衍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并非仗义执言,只是……不能如此。”他斟酌着词语,试图解释自己那在旁人看来或许不识抬举的行为,“大将军美意,或许是出于政局考量。但婚姻非交易,岂能用作安抚降族、笼络臣下的筹码?更何况……”
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向慕容月,一字一句道:“更何况,是在你国破家亡、身不由己之时,以‘恩赏’之名强加于你。此举,非情不愿,胜之不武。我陈衍若借此机会……与趁火打劫何异?我做不到。”
“非情不愿,胜之不武……”慕容月低声重复着这八个字,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波动。
她没有想到,陈衍会给出这样的理由。她本以为他会强调她的身份敏感,或是不愿被君王以此方式捆绑,抑或是单纯地看不上她这个亡国女子。但他却将理由归结于最基本的“道义”和“尊重”——尊重她的意愿,尊重婚姻本身的意义。
这种尊重,在这种境地下,显得如此珍贵,又如此……刺眼。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是感激吗?确实有。在经历了国破、被俘、兄长被定为死囚、又被君王如同物品般随意赏赐之后,这份来自“敌人”的、基于底线的尊重,像一丝微光,照亮了她冰冷的绝望。
但紧随其后的,却是更深的痛苦和矛盾。感激他?可他是谁?他是北府军的核心将领,是攻破广固的元勋之一!他的军队杀了她的族人,他的主公即将处死她的兄长,他的存在本身就在时刻提醒着她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
她怎么能感激他?又怎么能因为他的这点“尊重”而动摇?
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她心中剧烈撕扯,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她恨!恨刘裕的霸道冷酷,恨命运的无情捉弄,也恨……恨陈衍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展现出这种让她无法纯粹去恨的品格!
她猛地别过头去,不让陈衍看到自己眼中再次涌起的泪光和挣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军……何必如此。败军之俘,亡国之女,本就……命如草芥。大将军之命,便是天意。将军抗命,就不怕……惹祸上身吗?”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关切和担忧。
陈衍听出了她话中的复杂意味,心中也是暗叹一声。他如何不知抗命的后果?但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祸福自有天命。”陈衍语气平静,“但我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今日若顺从了,得了‘赏赐’,却失了本心,那才是真正的祸根。”
他顿了顿,看着慕容月微微颤抖的肩膀,放缓了语气:“慕容姑娘,你才华出众,非寻常女子。技术之道,才是你的立身之本,而非依附于任何人。大将军既已允你暂入工籍,便安心于此吧。至少……在这里,你的才能会被看重,无人会轻贱于你。”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实在的承诺和安慰。
慕容月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望着那株枯槐嶙峋的枝干。秋风吹过,卷起几片残叶,更添萧瑟。
良久,她才缓缓转回身,脸上已恢复了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只是眼底深处,那复杂的波澜并未完全散去。
“将军之言,慕容月……记下了。”她微微福了一礼,姿态恭谨却疏离,“若无他事,罪女先去工坊了。今日……还有几张弩机图谱需校对。”
她需要离开这里,需要将自己重新埋入那些冰冷的技术符号和线条中去,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暂时忘却身份的尴尬、情感的撕扯和命运的重压。
“去吧。”陈衍点了点头,没有阻拦。
慕容月再次一礼,转身离去,脚步比来时沉稳了些,却依旧带着难以言说的沉重。
陈衍看着她消失在院门外的背影,心中亦是沉重。拒婚一事,看似暂时平息,实则后患无穷。他拂逆了刘裕,与慕容月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微妙难言。那一点点因技术而生的欣赏,如今掺杂了感激、国仇、尊重、怜悯、以及无法言说的张力,变成了一团乱麻。
政治与情感的博弈,从未停止。而他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却也最对得起自己内心的路。前路如何,只能步步为营了。他抬头望了望天空,秋高气爽,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轻松。广固城拿下了,但人心的城池,攻防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