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西南,阳光炽烈,万物勃发。向阳村部队蔬菜基地的那两亩试验田,此刻成了所有人目光汇聚的焦点。
这不仅仅是一片菜地,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却震撼人心的成果展示会。
田埂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临时拉起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军区农副业生产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现场观摩总结会”。田埂上,人头攒动,来自军区各部队的后勤主管、农技骨干、附近村镇的生产模范代表,以及向阳村的干部和老农,足足有上百人。
所有人的表情,从最初的怀疑、好奇,到此刻几乎统一的震惊与赞叹。
试验田里的景象,确实堪称奇迹。
左边的试验田,番茄植株如同健硕的士兵,排列整齐,枝繁叶茂,一串串果实从下到上均匀分布,红绿相间,个头匀称,表皮光滑得仿佛打了蜡,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黄瓜藤蔓爬满了结实的竹架,翠绿的叶片下,顶花带刺的黄瓜几乎垂成了绿色的瀑布,随手一碰都怕它掉下来。豆角更是密集得吓人,长长的豆荚一串挨着一串,沉甸甸地压弯了支架。
而仅仅一埂之隔的对照田(原计划也是试验田一部分,被钱科长坚持保留作为对比),虽然也经过了常规的精心管理,但长势明显差了一截。番茄果实大小不均,植株下部的老叶已见枯黄;黄瓜结得稀疏,偶尔还有畸形果;豆角的产量更是肉眼可见地少了许多。
最触目惊心的,是摆在田头的一张长条桌。桌上放着从两块田里随机采摘的样品。试验田的番茄,个头硕大,色泽鲜亮,掰开后沙瓤多汁,香气扑鼻;黄瓜清脆欲滴,直得像尺子量过。而对照田的样品,则显得逊色不少,大小不一,色泽暗淡。
这视觉和事实的对比,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郑爱国站在人群前方,手里拿着厚厚一叠报告,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异常洪亮,“通过实施以‘精准堆肥’、‘分期施肥’、‘看苗管理’及‘病害提前干预’为核心的精细化种植法,试验田在同等水肥、人工投入下,番茄预估增产百分之四十二,黄瓜增产百分之三十八,豆角增产百分之三十五!并且,作物抗病性显着增强,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尤其是在本月上旬成功预防了区域性番茄疫病的爆发,避免了可能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减产损失!”
数据一出,现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增产三到四成,还避免了绝收风险,这对于视土地如生命的农人和靠土地保障供给的部队来说,意义何等重大!
“下面,请知青点的同志们,为大家现场讲解一下具体操作流程和观察要点。”郑爱国侧身让开。
赵卫东、陈建刚、徐慧敏三人立刻走上前。他们今天都穿着最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光彩。
赵卫东推了推眼镜,拿起一根试验田的黄瓜和一根对照田的黄瓜,语气沉稳:“同志们请看,同样是黄瓜,试验田的果实笔直匀称,色泽深绿,瓜刺密集坚硬。这说明营养供应均衡充足。而对照田的,略有弯曲,颜色偏浅,这是管理粗放、水肥不匀的表现。”
他接着指向旁边的植株:“大家再看叶片。试验田的黄瓜叶片厚实,叶色浓绿,叶脉清晰。这是我们根据秦顾问指导,定期进行叶面补充微量元素的结果。而对照田的叶片相对薄而色浅。”
陈建刚迫不及待地接过话头,嗓门洪亮,带着浓浓的京腔:“哎哟喂!光说不行,大家得动手感受!陈建刚拿起试验田的黄瓜,嘎嘣咬了一口,嚼得咔嚓作响,对着瞪圆了眼睛的众人说:“瞅见没?这瓜,它自己就会说话!又脆又甜,这才是正经黄瓜该有的味儿!那边的?”他嫌弃地指了指对照田的样品,“蔫头耷脑,跟受了气的小媳妇似的,能好吃才怪!”
来,摸摸这试验田的土!”他弯腰抓起一把黑褐色的土壤,在手里捻了捻,“松软!透气!跟海绵似的!闻闻,没臭味,只有土腥气!
可是咱用烂菜叶子、秸秆、牲口粪,按秦顾问的方子‘炼’出来的宝贝!再看那边的,”他又指指对照田,“板结!梆硬!这能长好庄稼才怪了!”
他的动作和语言极具感染力,引得不少老农纷纷蹲下身,亲自去感受两块田的土壤差异,脸上露出恍然和信服的神色。
徐慧敏则更加细致,她拿出几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各种图示和记录。“这是我们记录的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她将本子展示给靠近的人看,“还有这是不同生长阶段,番茄叶片颜色的对比图谱,秦顾问教我们,通过观察叶片细微的颜色变化,来判断作物缺什么营养,做到‘按需施肥’。”
她指着图谱上从深绿到浅黄的不同色块,解释道:“比如,老叶均匀发黄,可能是缺氮;新叶发黄,可能是缺铁……我们就是根据这些迹象,及时调整施肥方案的。”
这番系统化、数据化的展示,让在场的许多农技人员都感到耳目一新,纷纷凑上前仔细观看、询问。
“了不得!这几个娃娃,成了真把式了!”向阳村的老陈头激动得胡子直抖,对身边的王处长说,“王处长,你们部队真是藏龙卧虎啊!这法子,说啥也得在俺们村全面铺开!”
王处长笑容满面,连连点头:“老队长放心,好东西就是要大家一起分享!”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瞥向了站在人群前排,脸色青红交错、一言不发的生产科科长钱复礼。
钱复礼此刻的心情,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亲眼看到了这铁一般的事实,听到了这实实在在的数据。他之前坚持
“规矩”、“程序”、“权威”,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可笑。
他知道,该自己表态了。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向前迈了一步,走到了郑爱国身边。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他。
“同志们……”钱复礼的声音有些干涩,但努力保持着清晰,“今天这个会,给我钱复礼,上了生动的一课,也是深刻的一课啊!”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试验田上,带着复杂的情感:“之前,郑爱国同志拿着秦念同志的方法来找我,我……我以不符合程序、没有权威鉴定为由,给否决了。我当时认为,一个家属的经验之谈,上不了台面,存在风险。”
他顿了顿,脸上火辣辣的,“我犯了经验主义,犯了官僚主义!我……我向郑爱国同志道歉,更向提出了这套宝贵方法的秦念同志,表示诚挚的歉意和最高的敬意!”
他朝着家属院的方向,微微鞠了一躬。这个举动,让全场愕然,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老资格科长的公开认错,其分量和意义,远超寻常的表扬。
钱复礼直起身,语气变得坚定:“事实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秦念同志这套方法,不仅有效,而且是高效,是科学!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在这里表个态,我们生产科,将全力配合后勤处,将这套‘精细化科学种植法’——我建议就以秦念同志的名字命名,叫‘秦念种植法’——整理成标准手册,在我们军区所有农副业生产基地,全面推广!谁敢再说三道四,我第一个不答应!”
“好!”
“就该这样!”
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王处长趁热打铁,走到前面,高声宣布:“根据试验成果和钱科长的建议,经后勤处研究决定,正式将这套种植技术命名为‘秦念科学种植法’,编制成册,下发各部学习推广!同时,为表彰秦念同志在农业技术革新上的突出贡献,授予秦念同志‘军区后勤技术革新标兵’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人群中的刘美丽,看着这场景,想起自己之前的种种,脸上臊得慌,心里却第一次对秦念产生了真正的、毫无杂质的佩服。她偷偷拉了拉身边王秀芬的袖子,低声道:“秀芬姐,回头……回头你教教俺,咋把那个记录本画得像慧敏姑娘那样……”
王秀芬笑着拍拍她的手:“成!只要肯学,念念留下的法子,咱都能学会!”
这不仅仅是一片菜地,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却震撼人心的成果展示会。
田埂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临时拉起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军区农副业生产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现场观摩总结会”。田埂上,人头攒动,来自军区各部队的后勤主管、农技骨干、附近村镇的生产模范代表,以及向阳村的干部和老农,足足有上百人。
所有人的表情,从最初的怀疑、好奇,到此刻几乎统一的震惊与赞叹。
试验田里的景象,确实堪称奇迹。
左边的试验田,番茄植株如同健硕的士兵,排列整齐,枝繁叶茂,一串串果实从下到上均匀分布,红绿相间,个头匀称,表皮光滑得仿佛打了蜡,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黄瓜藤蔓爬满了结实的竹架,翠绿的叶片下,顶花带刺的黄瓜几乎垂成了绿色的瀑布,随手一碰都怕它掉下来。豆角更是密集得吓人,长长的豆荚一串挨着一串,沉甸甸地压弯了支架。
而仅仅一埂之隔的对照田(原计划也是试验田一部分,被钱科长坚持保留作为对比),虽然也经过了常规的精心管理,但长势明显差了一截。番茄果实大小不均,植株下部的老叶已见枯黄;黄瓜结得稀疏,偶尔还有畸形果;豆角的产量更是肉眼可见地少了许多。
最触目惊心的,是摆在田头的一张长条桌。桌上放着从两块田里随机采摘的样品。试验田的番茄,个头硕大,色泽鲜亮,掰开后沙瓤多汁,香气扑鼻;黄瓜清脆欲滴,直得像尺子量过。而对照田的样品,则显得逊色不少,大小不一,色泽暗淡。
这视觉和事实的对比,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郑爱国站在人群前方,手里拿着厚厚一叠报告,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异常洪亮,“通过实施以‘精准堆肥’、‘分期施肥’、‘看苗管理’及‘病害提前干预’为核心的精细化种植法,试验田在同等水肥、人工投入下,番茄预估增产百分之四十二,黄瓜增产百分之三十八,豆角增产百分之三十五!并且,作物抗病性显着增强,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尤其是在本月上旬成功预防了区域性番茄疫病的爆发,避免了可能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减产损失!”
数据一出,现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增产三到四成,还避免了绝收风险,这对于视土地如生命的农人和靠土地保障供给的部队来说,意义何等重大!
“下面,请知青点的同志们,为大家现场讲解一下具体操作流程和观察要点。”郑爱国侧身让开。
赵卫东、陈建刚、徐慧敏三人立刻走上前。他们今天都穿着最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光彩。
赵卫东推了推眼镜,拿起一根试验田的黄瓜和一根对照田的黄瓜,语气沉稳:“同志们请看,同样是黄瓜,试验田的果实笔直匀称,色泽深绿,瓜刺密集坚硬。这说明营养供应均衡充足。而对照田的,略有弯曲,颜色偏浅,这是管理粗放、水肥不匀的表现。”
他接着指向旁边的植株:“大家再看叶片。试验田的黄瓜叶片厚实,叶色浓绿,叶脉清晰。这是我们根据秦顾问指导,定期进行叶面补充微量元素的结果。而对照田的叶片相对薄而色浅。”
陈建刚迫不及待地接过话头,嗓门洪亮,带着浓浓的京腔:“哎哟喂!光说不行,大家得动手感受!陈建刚拿起试验田的黄瓜,嘎嘣咬了一口,嚼得咔嚓作响,对着瞪圆了眼睛的众人说:“瞅见没?这瓜,它自己就会说话!又脆又甜,这才是正经黄瓜该有的味儿!那边的?”他嫌弃地指了指对照田的样品,“蔫头耷脑,跟受了气的小媳妇似的,能好吃才怪!”
来,摸摸这试验田的土!”他弯腰抓起一把黑褐色的土壤,在手里捻了捻,“松软!透气!跟海绵似的!闻闻,没臭味,只有土腥气!
可是咱用烂菜叶子、秸秆、牲口粪,按秦顾问的方子‘炼’出来的宝贝!再看那边的,”他又指指对照田,“板结!梆硬!这能长好庄稼才怪了!”
他的动作和语言极具感染力,引得不少老农纷纷蹲下身,亲自去感受两块田的土壤差异,脸上露出恍然和信服的神色。
徐慧敏则更加细致,她拿出几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各种图示和记录。“这是我们记录的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她将本子展示给靠近的人看,“还有这是不同生长阶段,番茄叶片颜色的对比图谱,秦顾问教我们,通过观察叶片细微的颜色变化,来判断作物缺什么营养,做到‘按需施肥’。”
她指着图谱上从深绿到浅黄的不同色块,解释道:“比如,老叶均匀发黄,可能是缺氮;新叶发黄,可能是缺铁……我们就是根据这些迹象,及时调整施肥方案的。”
这番系统化、数据化的展示,让在场的许多农技人员都感到耳目一新,纷纷凑上前仔细观看、询问。
“了不得!这几个娃娃,成了真把式了!”向阳村的老陈头激动得胡子直抖,对身边的王处长说,“王处长,你们部队真是藏龙卧虎啊!这法子,说啥也得在俺们村全面铺开!”
王处长笑容满面,连连点头:“老队长放心,好东西就是要大家一起分享!”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瞥向了站在人群前排,脸色青红交错、一言不发的生产科科长钱复礼。
钱复礼此刻的心情,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亲眼看到了这铁一般的事实,听到了这实实在在的数据。他之前坚持
“规矩”、“程序”、“权威”,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可笑。
他知道,该自己表态了。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向前迈了一步,走到了郑爱国身边。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他。
“同志们……”钱复礼的声音有些干涩,但努力保持着清晰,“今天这个会,给我钱复礼,上了生动的一课,也是深刻的一课啊!”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试验田上,带着复杂的情感:“之前,郑爱国同志拿着秦念同志的方法来找我,我……我以不符合程序、没有权威鉴定为由,给否决了。我当时认为,一个家属的经验之谈,上不了台面,存在风险。”
他顿了顿,脸上火辣辣的,“我犯了经验主义,犯了官僚主义!我……我向郑爱国同志道歉,更向提出了这套宝贵方法的秦念同志,表示诚挚的歉意和最高的敬意!”
他朝着家属院的方向,微微鞠了一躬。这个举动,让全场愕然,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老资格科长的公开认错,其分量和意义,远超寻常的表扬。
钱复礼直起身,语气变得坚定:“事实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秦念同志这套方法,不仅有效,而且是高效,是科学!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在这里表个态,我们生产科,将全力配合后勤处,将这套‘精细化科学种植法’——我建议就以秦念同志的名字命名,叫‘秦念种植法’——整理成标准手册,在我们军区所有农副业生产基地,全面推广!谁敢再说三道四,我第一个不答应!”
“好!”
“就该这样!”
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王处长趁热打铁,走到前面,高声宣布:“根据试验成果和钱科长的建议,经后勤处研究决定,正式将这套种植技术命名为‘秦念科学种植法’,编制成册,下发各部学习推广!同时,为表彰秦念同志在农业技术革新上的突出贡献,授予秦念同志‘军区后勤技术革新标兵’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人群中的刘美丽,看着这场景,想起自己之前的种种,脸上臊得慌,心里却第一次对秦念产生了真正的、毫无杂质的佩服。她偷偷拉了拉身边王秀芬的袖子,低声道:“秀芬姐,回头……回头你教教俺,咋把那个记录本画得像慧敏姑娘那样……”
王秀芬笑着拍拍她的手:“成!只要肯学,念念留下的法子,咱都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