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争气机”启航-《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冬日的寒风卷过“星火”研究所的屋顶,却吹不散研究人员内心的激昂。

  “争气芯-乙型”的成功与“计算辅助制造”理念的验证,如同在冰封的科技湖面上炸开了一道惊雷。随之而来的,是秦念那份关于“算力瓶颈”与“自主计算机”的战略报告,以其超前的眼光和铁一般的逻辑,被直送最高层。

  几天后,批复下来了。没有冗长的官样文章,只有力重千钧的十几个字:

  “集中力量,尽快拿出‘争气机’!”

  代号“星河一号”的自主计算机研发项目,在“星火”研究所火速立项,并被赋予了与“争气芯”同等的战略优先级。

  项目启动会上,气氛庄重得如同战前动员。秦念被任命为技术总顾问,李文军为硬件总工程师,张海洋负责精密制造与总装。吴思远,被正式任命为“星河一号”项目的架构副总师,主要负责指令集设计与系统优化。

  “……同志们!”秦念站在巨大的黑板前,上面是她勾勒的初步构想图,眼神清亮而锐利,“我们突破了芯片的封锁,但绝不能倒在算力的高墙之下!‘星河一号’,将是我们未来所有尖端设计的‘大脑’,是点燃更多‘星火’的‘火种’!我们的目标,就是用我们自己的‘争气芯’,打造出一台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同期主流水平的计算机!”

  她阐述着核心构想:以稳定可靠的“争气芯-乙型”为核心,攻关高效内存管理,设计精简指令集,制定统一的扩展接口。

  台下,李文军运笔如飞,呼吸都因兴奋而急促。张海洋摩挲着下巴,眉头紧锁,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加工精度的极限和特种材料的采购清单。

  吴思远则目光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脑海中已经开始飞速盘算国际上几种主流指令集的优劣,以及如何设计出一套更高效、更适合“争气芯”特性的精简指令系统。

  整个团队的心,都被这个宏大的目标点燃,仿佛能听见血液奔流的声音。

  就在秦念几乎将全部身心投入“星河一号”的初期架构,忙得脚不沾地时,一封来自京都的信件,为她高强度的工作注入了一剂温暖的强心针。

  是苏老师的信。

  信纸上,是苏老师那熟悉而稳健的笔迹。他首先告知,他在京都参与的重大国防电子项目已圆满收官。接着,笔锋一转,带来了让秦念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的消息:

  “……组织上已正式找我谈过话,调令已下,我将调入‘星火’研究所,担任高级技术顾问。念儿,我们师徒,很快就能并肩作战了!”

  信的末尾,苏老师写道:“闻‘争气芯’已破关键工艺,此乃国之幸事!吾心甚慰,亦感责任在肩。盼早日相聚,共克时艰,为‘星河’启航,尽绵薄之力。”

  秦念将信纸按在胸口,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苏老师不仅是她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她情感上最信赖的长辈。他的到来,是技术上的强援,更是精神上的支柱。

  而心中那个盘旋已久的计划越发清晰——借助空间新解锁的【信息溯源与重构】能力,寻找为王婶、陈叔恢复名誉的证据。

  苏老师的归来,让她有了最可靠的商量者和行动伙伴。

  “星河一号”的蓝图在集体的智慧下逐步铺展,恩师即将归来并肩作战;王婶陈叔恢复名誉的希望在暗中萌芽,等王婶陈叔回归,一直埋在心底的科学种植蓝图有望继续铺展。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