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捷报震京华-《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西南前线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将群山染上一层金辉。

  在这个平凡的清晨,一份不平凡的战报正通过加密信道,飞向京都。

  师部作战参谋赵卫国少校正在仔细核对最后的数据。

  这份战报的每一个数字,都凝结着前线将士的鲜血与汗水,也承载着“星火”科研人员的心血。

  “柑塘方向作战总结:我部在新型技术装备支援下,于本月5日至7日,成功挫败敌加强装甲团进攻。

  作战中,‘鹰眼’远程观测系统累计识别并定位目标187个,引导炮兵实施精准打击93次,命中率百分之九十六......”

  赵卫国停下笔,回想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当时敌军坦克集群在夜色掩护下推进,是“鹰眼”在极限距离上发现了它们的行踪,为炮兵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蜂鸟’单兵通讯系统在作战期间保持百分之九十九点七的通联率,即使在敌军实施电子干扰期间,仍能保障基本指挥畅通......”

  他想起在电磁干扰最严重的时候,是“蜂鸟”系统中内置的抗干扰模块发挥了作用,让各作战单元始终保持着联系。

  战报最后附带的伤亡数字让赵卫国眼眶发热:我军阵亡零人,重伤三人,轻伤二十七人。而敌军方面,损失坦克三十一辆,伤亡超过五百人,团长被俘。

  这样的战损比,在以前的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

  与此同时,在鹰嘴崖地区的“山魈”特种作战小队正在整理他们的战报。

  队长耿彪用粗糙的手指仔细擦拭着“猫眼”夜视仪,一边口述战斗经过:“......发现敌军特工小队行踪后,我们利用‘猫眼’的夜视优势提前设伏。

  敌军使用的还是老式主动红外夜视仪,在咱们的装备面前就跟举着火炬一样明显......”

  队员小张在旁边补充:“交火过程不到五分钟,全歼敌军九人,缴获完整通讯设备三套,加密地图一份。最重要的是,我们无一人伤亡。”

  这样零伤亡的胜利,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而如今,靠着先进的装备和战士们过硬的素质,正在变成常态。

  当这份汇集了各部队捷报的汇总文件被送到周师长手中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的手微微颤抖。

  “立即上报!用最快速度!”他声音洪亮,眼中闪着泪光,

  “要让总部首长们知道,咱们的战士现在有了什么样的利器!”

  战报通过加密电波传向京都,而胜利的消息早已在前线各部队中不胫而走。

  在某个前沿哨所,两名哨兵正在交接班。

  下岗的哨兵小心翼翼地将“猫眼”夜视仪交给接班的战友,还不忘叮嘱:“这可是宝贝,昨晚靠它发现了三个想摸过来的特工。”

  接班的哨兵郑重地接过装备,开玩笑说:“听说这玩意儿比咱们一年津贴还贵,可得小心点用。”

  “贵?值!”下岗哨兵咧嘴一笑,“有它在,咱们能少流多少血啊!”

  这样的对话,在前线的各个角落发生着。

  战士们或许不懂高深的技术原理,但他们最清楚什么装备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什么武器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而在京都,某处绿树环绕的大院内,“泰山”首长正在仔细阅读这份战报。

  当他看到“零阵亡”三个字时,拿着放大镜的手停顿了片刻。这位经历过无数战火的老军人,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

  “好!好一个‘星火’!好一个秦念!”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中充满激动,“立即以总部名义起草嘉奖令!

  对西南前线所有参战部队予以通令嘉奖!”

  机要秘书迅速记录着指示,但还是谨慎地提醒:“首长,战报中提到俘获的敌军团长交代了境外势力直接参与的证据,这与我们之前的新闻发布会内容完全吻合。

  外交部的同志问,是否需要借此再做文章?”

  “泰山”首长沉吟片刻,摆了摆手:“证据我们已经公布,国际社会自有公论。

  现在最重要的是趁热打铁,加快新装备的列装,巩固战果!”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方:“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我们的威风,更重要的是打出了我们的底气!

  传令给‘星火’,要他们总结实战经验,继续改进装备!

  我们要的不仅是赢得这一仗,而是要永远告别被动挨打的局面!”

  嘉奖令和首长的指示,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星火”研究所。

  当广播里念出嘉奖令全文时,整个研究所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年轻的科研人员们相拥而泣,老专家们则摘下眼镜,悄悄擦拭着眼角。

  在总装车间,张海洋拿着刚刚送到的嘉奖令复印件,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纸。

  这个粗犷的汉子,此刻眼圈通红,猛地一拍工作台:

  “值了!俺们熬的那些夜,掉的那些头发,都值了!”

  车间里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工人们看着那些即将出厂的新装备,眼神中充满自豪。

  他们知道,这些看似冰冷的机器,将在战场上守护战士的生命,扞卫国家的尊严。

  在家属院里,王秀芬正带着几个军嫂准备庆功的饺子。

  李桂兰一边揉面一边抹眼泪:“我家那口子来信说,他们连队靠着新装备,愣是一个伤亡都没有!这可是他当兵十几年头一遭!”

  消息甚至传到了还在停职反省的孙志高耳中。

  这个曾经质疑秦念“野路子”的工程师,独自在宿舍里呆坐了很久,最终长长叹了口气,开始在纸上写起了技术改进建议。

  而在秦念的办公室,道贺的人群刚刚散去。

  她独自站在窗前,手中握着嘉奖令,心情却格外平静。

  喜悦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

  前线的反馈很明确:电池续航需要提升,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需要加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秦工,”李文军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这是根据前线反馈整理的改进建议,总共十七条,涉及六个系统......”

  “放下吧。”秦念转过身,“通知各项目组负责人,一小时后开会。

  胜利值得庆祝,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她走到办公桌前,摊开笔记本,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工作。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

  西南的战事逐渐平息,但“星河二号”的科研攻关,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场用科技书写的强军之歌,才刚刚奏响第一个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