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方案陶瓷基板的性能全面恢复,如同给在黑暗中跋涉的“星火”研究所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生产区域再次被一种充满希望的喧嚣所笼罩,自动化机械臂精准地抓取着泛着青灰色光泽的基板,在传送带上发出规律而沉稳的节奏声。
张海洋带着材料组的老技师们,硬是靠着三班倒的连轴转,将之前因材料污染延误的进度一点点抢了回来。
每一片成功烧制、经过严格检测的基板,都带着窑炉的余温,被小心翼翼地送往下一道封装和集成工序,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材料,而是承载着“星河二号”心跳的温热血肉。
然而,位于研究所核心区域的超净实验室里,气氛却并未因材料问题的解决而有丝毫轻松。
李文军和吴思远并肩站在一台发出微弱嗡鸣的示波器前,屏幕上原本应该稳定清晰的波形,此刻却像痉挛般剧烈起伏,旁边高速打印纸上记录下的数据曲线,更是糟糕得令人心惊。
“秦工,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棘手得多。”
李文军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他指着那组刺眼的数据,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通用核心与十二个专用协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延迟和同步开销,已经大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我们之前设计的、基于传统共享总线的通信架构,在这里成了最致命的瓶颈。
它严重制约了并行效率的提升,甚至可能让‘星河二号’的异构优势荡然无存。”
他拿起一支白色粉笔,转身在身后的黑板上快速勾勒出简洁的架构示意图,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急促的“哒哒”声,仿佛在敲打着众人紧绷的神经。
“看这里,当多个协处理器同时向通用核心请求数据,或者需要彼此交换中间计算结果时,信道拥堵不堪,核心仲裁压力巨大。
模拟显示,在峰值负载下,协处理器的有效计算时间占比不到百分之四十,其余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在等待数据!
如果无法在底层架构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星河二号’的性能提升,恐怕连我们最低目标的百分之三十都达不到!”
这正是“星河二号”设计中最核心、也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战之一。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团队核心成员已经连续争论、模拟、推翻了数个日夜,提出的几种改良方案,
无论是增加缓存层级、优化仲裁算法,还是采用更高级的总线协议,都在后续更精确的仿真模拟中,
暴露出各自的缺陷,不是引入新的延迟,就是复杂度失控,无法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实现。
秦念凝视着那组如同癫痫病人脑电图般混乱的数据曲线,大脑却在【虚境实验室】那超越时代的知识海洋与当前现实约束之间飞速穿梭、比对、评估。
后世那些成熟的光互连、片上网络(Noc)技术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方向,但如何用当下粗糙的“柴薪”点燃这堆篝火,才是真正的考验。
就在她沉浸于繁复的技术路径推演时,吴思远略带凝重的声音打破了实验室里几乎凝固的沉默。
“秦工,还有一个情况,需要我们立刻警惕。”
他拿着一份刚刚由内部安全信息系统自动打印出来的加密访问日志,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的微热。
“过去一周,我们的边界防御系统记录到三次异常的数据扫描行为。
攻击源经过了多层跳板伪装,但渗透目标非常明确,直指我们存储在物理隔离加密区的‘星河二号’初步架构设计图
对方尝试突破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关于异构通信总线设计和动态任务调度的核心逻辑模块部分。”
秦念接过那几张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记录纸,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在深夜时分悄然出现、又如同鬼魅般迅速消失的访问记录条目。
内部的材料污染阴云刚刚散去,外部的数据窥探触手就如此精准地接踵而至。对手的嗅觉,灵敏得让人脊背发凉。
“对方对我们当前遇到的核心研发瓶颈,了解得非常清楚。”
秦念放下记录,语气平静无波,但实验室的常温似乎都随之下降了几度,
“这只说明两点:要么,我们内部的信息防护体系仍然存在我们尚未察觉的、极其细微的疏漏;
要么……就是对手基于其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做出的预判能力,已经强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
李文军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他扶了扶眼镜:
“如果他们先于我们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或者更糟糕,利用我们正在挣扎的这个瓶颈,进行更精准、更具破坏性的定点打击……”
“他们找不到。”
秦念打断他,目光从日志上移开,重新聚焦于黑板上那片代表着技术无人区的架构图,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光芒,
“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正在全力攻坚、并且必将跨越的困难。而解决这个困难的根本方法,不在于对现有体系的修修补补,在于从底层逻辑上的颠覆性创新。
这条正确的路径,注定布满荆棘,也只能由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亲手开辟出来。他们或许能窥见我们的困境,但永远偷不走我们破局的思维。”
她沉吟了足足半分钟,实验室里只剩下服务器机柜风扇的低吼。
随后,她清晰地对吴思远下达指令:“思远,既然他们对这个‘通信瓶颈’如此感兴趣,甚至不惜暴露行迹也要来探听,那我们不妨因势利导,来一个将计就计。”
吴思远立刻领会了她的意图,镜片后的眼睛亮了起来:“您的意思是……主动投放诱饵?
在数据库的隔离区外,针对这个通信瓶颈,精心伪造几个看似合理、引用了国际最新学术概念,但内核蕴含了经过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和方向性错误的‘伪解决方案’资料?”
“没错。”
秦念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不仅要混淆他们的视听,浪费他们顶尖分析师的研究资源和宝贵时间,更要让他们沿着我们设定的错误方向走下去,最终钻进死胡同。
这对于延缓他们自身的研发进度,其战略价值,可能不亚于我们自身取得一项技术突破。”
“同时,这也给我们自己提了个醒,不能再有任何侥幸心理。小修小补的改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星河二号’的通信协议必须彻底革新!
我们不能永远在别人设定好的框架和标准里打转,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
文军,思远,从明天起,我们集中所有精锐力量,成立一个临时攻关小组,暂时放下所有其他任务,从最底层的数据流驱动计算模型和全新的轻量级异步通信协议入手,把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作为我们下一阶段必须拿下、没有退路的‘上甘岭’!
这条路是我们自己的,谁也偷不走,谁也挡不住!”
生产区域再次被一种充满希望的喧嚣所笼罩,自动化机械臂精准地抓取着泛着青灰色光泽的基板,在传送带上发出规律而沉稳的节奏声。
张海洋带着材料组的老技师们,硬是靠着三班倒的连轴转,将之前因材料污染延误的进度一点点抢了回来。
每一片成功烧制、经过严格检测的基板,都带着窑炉的余温,被小心翼翼地送往下一道封装和集成工序,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材料,而是承载着“星河二号”心跳的温热血肉。
然而,位于研究所核心区域的超净实验室里,气氛却并未因材料问题的解决而有丝毫轻松。
李文军和吴思远并肩站在一台发出微弱嗡鸣的示波器前,屏幕上原本应该稳定清晰的波形,此刻却像痉挛般剧烈起伏,旁边高速打印纸上记录下的数据曲线,更是糟糕得令人心惊。
“秦工,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棘手得多。”
李文军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他指着那组刺眼的数据,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通用核心与十二个专用协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延迟和同步开销,已经大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我们之前设计的、基于传统共享总线的通信架构,在这里成了最致命的瓶颈。
它严重制约了并行效率的提升,甚至可能让‘星河二号’的异构优势荡然无存。”
他拿起一支白色粉笔,转身在身后的黑板上快速勾勒出简洁的架构示意图,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急促的“哒哒”声,仿佛在敲打着众人紧绷的神经。
“看这里,当多个协处理器同时向通用核心请求数据,或者需要彼此交换中间计算结果时,信道拥堵不堪,核心仲裁压力巨大。
模拟显示,在峰值负载下,协处理器的有效计算时间占比不到百分之四十,其余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在等待数据!
如果无法在底层架构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星河二号’的性能提升,恐怕连我们最低目标的百分之三十都达不到!”
这正是“星河二号”设计中最核心、也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战之一。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团队核心成员已经连续争论、模拟、推翻了数个日夜,提出的几种改良方案,
无论是增加缓存层级、优化仲裁算法,还是采用更高级的总线协议,都在后续更精确的仿真模拟中,
暴露出各自的缺陷,不是引入新的延迟,就是复杂度失控,无法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实现。
秦念凝视着那组如同癫痫病人脑电图般混乱的数据曲线,大脑却在【虚境实验室】那超越时代的知识海洋与当前现实约束之间飞速穿梭、比对、评估。
后世那些成熟的光互连、片上网络(Noc)技术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方向,但如何用当下粗糙的“柴薪”点燃这堆篝火,才是真正的考验。
就在她沉浸于繁复的技术路径推演时,吴思远略带凝重的声音打破了实验室里几乎凝固的沉默。
“秦工,还有一个情况,需要我们立刻警惕。”
他拿着一份刚刚由内部安全信息系统自动打印出来的加密访问日志,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的微热。
“过去一周,我们的边界防御系统记录到三次异常的数据扫描行为。
攻击源经过了多层跳板伪装,但渗透目标非常明确,直指我们存储在物理隔离加密区的‘星河二号’初步架构设计图
对方尝试突破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关于异构通信总线设计和动态任务调度的核心逻辑模块部分。”
秦念接过那几张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记录纸,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在深夜时分悄然出现、又如同鬼魅般迅速消失的访问记录条目。
内部的材料污染阴云刚刚散去,外部的数据窥探触手就如此精准地接踵而至。对手的嗅觉,灵敏得让人脊背发凉。
“对方对我们当前遇到的核心研发瓶颈,了解得非常清楚。”
秦念放下记录,语气平静无波,但实验室的常温似乎都随之下降了几度,
“这只说明两点:要么,我们内部的信息防护体系仍然存在我们尚未察觉的、极其细微的疏漏;
要么……就是对手基于其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做出的预判能力,已经强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
李文军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他扶了扶眼镜:
“如果他们先于我们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或者更糟糕,利用我们正在挣扎的这个瓶颈,进行更精准、更具破坏性的定点打击……”
“他们找不到。”
秦念打断他,目光从日志上移开,重新聚焦于黑板上那片代表着技术无人区的架构图,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光芒,
“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正在全力攻坚、并且必将跨越的困难。而解决这个困难的根本方法,不在于对现有体系的修修补补,在于从底层逻辑上的颠覆性创新。
这条正确的路径,注定布满荆棘,也只能由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亲手开辟出来。他们或许能窥见我们的困境,但永远偷不走我们破局的思维。”
她沉吟了足足半分钟,实验室里只剩下服务器机柜风扇的低吼。
随后,她清晰地对吴思远下达指令:“思远,既然他们对这个‘通信瓶颈’如此感兴趣,甚至不惜暴露行迹也要来探听,那我们不妨因势利导,来一个将计就计。”
吴思远立刻领会了她的意图,镜片后的眼睛亮了起来:“您的意思是……主动投放诱饵?
在数据库的隔离区外,针对这个通信瓶颈,精心伪造几个看似合理、引用了国际最新学术概念,但内核蕴含了经过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和方向性错误的‘伪解决方案’资料?”
“没错。”
秦念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不仅要混淆他们的视听,浪费他们顶尖分析师的研究资源和宝贵时间,更要让他们沿着我们设定的错误方向走下去,最终钻进死胡同。
这对于延缓他们自身的研发进度,其战略价值,可能不亚于我们自身取得一项技术突破。”
“同时,这也给我们自己提了个醒,不能再有任何侥幸心理。小修小补的改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星河二号’的通信协议必须彻底革新!
我们不能永远在别人设定好的框架和标准里打转,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
文军,思远,从明天起,我们集中所有精锐力量,成立一个临时攻关小组,暂时放下所有其他任务,从最底层的数据流驱动计算模型和全新的轻量级异步通信协议入手,把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作为我们下一阶段必须拿下、没有退路的‘上甘岭’!
这条路是我们自己的,谁也偷不走,谁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