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军突入纵深的部队,精准地占据了一处由天然岩洞和复杂丘陵地貌构成的战术要点,并迅速构筑了防御工事。
更令人棘手的是,他们的电子对抗单位随同步兵一同突入,在占领区域周边布设了密集的、移动式大功率干扰源,形成了一把强烈的“电磁黑伞”。
红军的远程炮火失去了眼睛,前线突击部队的通讯变得断断续续,甚至完全中断。指挥部里,弥漫着绝望的焦灼。指挥官抓着通讯器,喉咙嘶哑:“找到他们!必须把他们的指挥节点挖出来!没有精确坐标,我们的炮火就是浪费弹药!”
监听站内,秦念同样能感受到这份压力。她面前的桌子上,铺满了由前线“蜂鸟”单位通过断续信道艰难传回的、被严重干扰后的信号记录纸带和手写方位记录。耳机里传来的,尽是刺耳的噪音和破碎的音节。
一个念头在她脑中闪过——动用“蜂鸟”的主动扫描或大功率发射功能,强行穿透干扰。但这无异于在专业电子战部队面前点亮灯塔,不仅会立刻暴露“蜂鸟”的存在,更会招致毁灭性打击。她立刻否决了这个想法。
她深吸一口气,将【环境适应性推演】能力提升到极致。脑海中,之前记录的“灵雀”系统信号特征、当前蓝军在干扰中为了自身通讯而不得不使用的、相对简化的通讯模式、战场地形数据、电磁环境底噪……无数数据碎片被她疯狂地抓取、排列、组合、推演。
“蓝军的指挥通讯……为了在自身制造的‘电磁黑障’内部保持畅通,其信号必然需要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能会使用相对固定的备用频段,或采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跳频模式……其信号发射的规律性,以及为了覆盖干扰而可能增强的功率,一定会远高于普通作战单元……”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建立在无数假设之上的推论!意味着要在敌人最强的电子防御领域内,捕捉那一丝微妙的、几乎被噪音淹没的规律。
“指挥部!陆营长!”秦念接通了联合频道,语速飞快而清晰,“我有一个高风险的大胆推测!不建议主动扫描暴露。我们可以利用‘蜂鸟’强大的被动接收和定向聚焦能力,手动调整接收频段,尝试重点监听蓝军突入区域几个最可能用于高级指挥的保密频段,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信号最稳定、发射功率最强、且具有规律性脉冲特征的源点!”
她清晰地道出了风险:“这完全是基于被动信号的分析和推论,成功率无法保证!需要前出小组携带‘蜂鸟’和‘谛听’设备,极度靠近危险区域进行抵近侦听,依靠耳朵和经验分辨信号特征!整个过程,小组将暴露在极大风险之下!”
伏击圈这边,陆野的耳机里同时回响着秦念的分析和远处主战场的爆炸声。他面临两难抉择:立刻收网吃掉“夜鸦”,还是抽调宝贵的预备力量,去支援那个希望渺茫的技术方案?
时间凝固。每一秒的流逝,都意味着正面战场更大的崩溃风险。
红军指挥官在经历了短暂却仿佛永恒般的沉默后,用嘶哑的声音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批准尝试!‘暗影’分队,陆野,由你酌情抽调人员!秦念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引!前线所有单位,提供火力掩护!”
“明白!”陆野不再犹豫。他选择相信秦念的技术直觉,也相信自己战士的能力。“‘山猫’b组,按秦工方案行动!携带‘谛听’二号和‘蜂鸟’样机,前出至d7区域!A组继续监视,‘夜鸦’若有任何异动,授权立即开火!”
“山猫b组收到!”
两名精锐侦察兵从伏击圈侧翼悄然掠出,背负着沉重的专用设备箱,向着枪炮声最密集的方向潜行而去。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第一次尝试,小组通过加密短波传回信号:“抵达d7边缘,‘蜂鸟’接收到多个不稳定信号源,噪音强烈,无法确认核心节点。”
第二次尝试,小组冒险抵近到几乎能看见蓝军哨兵的距离,操作员戴着耳机,仔细分辨着“蜂鸟”接收到的信号,刚锁定一个疑似具备稳定功率特征的信号源,就遭到覆盖性轻火力试探,被迫转移。
时间分秒流逝,红军防线摇摇欲坠的消息不断传来。
后方的秦念,汗水浸湿了发丝。她面前摆放着信号特征记录本和频率图表,根据小组传回的有限描述,不断在图纸上推演、修正可能的核心频段和信号模式。失败的可能性像巨石压在心口。但她不能停下,铅笔在图纸上飞快地勾勒、计算。
终于,在第三次、最为冒险的抵近中——“山猫”b组渗透到了距离蓝军核心阵地不足五百米的极限距离。
操作员趴在岩石后,屏住呼吸,小心调整着“蜂鸟”的旋钮,耳机紧贴耳朵,过滤着无尽的噪音。突然,一段稳定、强劲、带有明显规律性脉冲基调的信号,从嘈杂的背景中凸显出来!虽然内容仍是加密的未知噪音,但其稳定的功率和独特的节奏感,与周围杂乱的信标截然不同!
“发现高强度稳定信号源!坐标xxx,YYY!信号特征持续,脉冲规律,符合指挥枢纽特征!重复,符合指挥枢纽特征!”
几乎同时,策应小组也通过另一台设备传来报告:“辅助确认!坐标xxx,YYY区域,‘谛听’检测到大量指令级信号交换!”
秦念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她双手抓起通讯器,将两组数据进行快速比对、在地图上进行三角定位、与脑海中推演的特征进行复核……
“指挥部!锁定目标!坐标xxx,YYY!信号特征与指挥节点匹配度极高!可信度极高!”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后的颤抖,但清晰无误。
“炮兵团!全营注意!目标坐标xxx,YYY!六发急速射!给我狠狠地打!”指挥官破釜沉舟的怒吼传遍了指挥体系。
片刻死寂之后,远方的天空传来了令人心悸的尖锐呼啸!
紧接着,在蓝军突入区域,一团团巨大的、橘红色的火球接连冲天而起!剧烈的爆炸声如同滚雷般席卷战场!浓烟和火光吞噬了坐标!
“命中!观测到显着毁伤效果!蓝军突入部队通讯陷入极大混乱!”前沿观察所传来了带着狂喜的确认。
红军指挥部里,压抑瞬间被引爆,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欢呼!
然而,这决定战场胜负的炮火轰鸣,不仅砸在蓝军指挥枢纽上,也如同重锤般,狠狠敲在了蓝军侦察队长的心头。他瞬间明白,红军不仅识破了他们的渗透,更在正面战场完成了一次惊天逆转!
他们所有的行动,从一开始,就完全暴露在对方的视野之下!
“暴露了!全队!按三号撤退方案!撤!立刻撤!”蓝军侦察队长的声音带着惊惶,嘶吼着下达了命令。
但,已经太晚了。
就在那炮火的余音尚未完全消散,蓝军侦察队长“撤退”的命令刚刚出口的瞬间——
陆野扣动了扳机!
“行动!”
更令人棘手的是,他们的电子对抗单位随同步兵一同突入,在占领区域周边布设了密集的、移动式大功率干扰源,形成了一把强烈的“电磁黑伞”。
红军的远程炮火失去了眼睛,前线突击部队的通讯变得断断续续,甚至完全中断。指挥部里,弥漫着绝望的焦灼。指挥官抓着通讯器,喉咙嘶哑:“找到他们!必须把他们的指挥节点挖出来!没有精确坐标,我们的炮火就是浪费弹药!”
监听站内,秦念同样能感受到这份压力。她面前的桌子上,铺满了由前线“蜂鸟”单位通过断续信道艰难传回的、被严重干扰后的信号记录纸带和手写方位记录。耳机里传来的,尽是刺耳的噪音和破碎的音节。
一个念头在她脑中闪过——动用“蜂鸟”的主动扫描或大功率发射功能,强行穿透干扰。但这无异于在专业电子战部队面前点亮灯塔,不仅会立刻暴露“蜂鸟”的存在,更会招致毁灭性打击。她立刻否决了这个想法。
她深吸一口气,将【环境适应性推演】能力提升到极致。脑海中,之前记录的“灵雀”系统信号特征、当前蓝军在干扰中为了自身通讯而不得不使用的、相对简化的通讯模式、战场地形数据、电磁环境底噪……无数数据碎片被她疯狂地抓取、排列、组合、推演。
“蓝军的指挥通讯……为了在自身制造的‘电磁黑障’内部保持畅通,其信号必然需要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能会使用相对固定的备用频段,或采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跳频模式……其信号发射的规律性,以及为了覆盖干扰而可能增强的功率,一定会远高于普通作战单元……”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建立在无数假设之上的推论!意味着要在敌人最强的电子防御领域内,捕捉那一丝微妙的、几乎被噪音淹没的规律。
“指挥部!陆营长!”秦念接通了联合频道,语速飞快而清晰,“我有一个高风险的大胆推测!不建议主动扫描暴露。我们可以利用‘蜂鸟’强大的被动接收和定向聚焦能力,手动调整接收频段,尝试重点监听蓝军突入区域几个最可能用于高级指挥的保密频段,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信号最稳定、发射功率最强、且具有规律性脉冲特征的源点!”
她清晰地道出了风险:“这完全是基于被动信号的分析和推论,成功率无法保证!需要前出小组携带‘蜂鸟’和‘谛听’设备,极度靠近危险区域进行抵近侦听,依靠耳朵和经验分辨信号特征!整个过程,小组将暴露在极大风险之下!”
伏击圈这边,陆野的耳机里同时回响着秦念的分析和远处主战场的爆炸声。他面临两难抉择:立刻收网吃掉“夜鸦”,还是抽调宝贵的预备力量,去支援那个希望渺茫的技术方案?
时间凝固。每一秒的流逝,都意味着正面战场更大的崩溃风险。
红军指挥官在经历了短暂却仿佛永恒般的沉默后,用嘶哑的声音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批准尝试!‘暗影’分队,陆野,由你酌情抽调人员!秦念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引!前线所有单位,提供火力掩护!”
“明白!”陆野不再犹豫。他选择相信秦念的技术直觉,也相信自己战士的能力。“‘山猫’b组,按秦工方案行动!携带‘谛听’二号和‘蜂鸟’样机,前出至d7区域!A组继续监视,‘夜鸦’若有任何异动,授权立即开火!”
“山猫b组收到!”
两名精锐侦察兵从伏击圈侧翼悄然掠出,背负着沉重的专用设备箱,向着枪炮声最密集的方向潜行而去。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第一次尝试,小组通过加密短波传回信号:“抵达d7边缘,‘蜂鸟’接收到多个不稳定信号源,噪音强烈,无法确认核心节点。”
第二次尝试,小组冒险抵近到几乎能看见蓝军哨兵的距离,操作员戴着耳机,仔细分辨着“蜂鸟”接收到的信号,刚锁定一个疑似具备稳定功率特征的信号源,就遭到覆盖性轻火力试探,被迫转移。
时间分秒流逝,红军防线摇摇欲坠的消息不断传来。
后方的秦念,汗水浸湿了发丝。她面前摆放着信号特征记录本和频率图表,根据小组传回的有限描述,不断在图纸上推演、修正可能的核心频段和信号模式。失败的可能性像巨石压在心口。但她不能停下,铅笔在图纸上飞快地勾勒、计算。
终于,在第三次、最为冒险的抵近中——“山猫”b组渗透到了距离蓝军核心阵地不足五百米的极限距离。
操作员趴在岩石后,屏住呼吸,小心调整着“蜂鸟”的旋钮,耳机紧贴耳朵,过滤着无尽的噪音。突然,一段稳定、强劲、带有明显规律性脉冲基调的信号,从嘈杂的背景中凸显出来!虽然内容仍是加密的未知噪音,但其稳定的功率和独特的节奏感,与周围杂乱的信标截然不同!
“发现高强度稳定信号源!坐标xxx,YYY!信号特征持续,脉冲规律,符合指挥枢纽特征!重复,符合指挥枢纽特征!”
几乎同时,策应小组也通过另一台设备传来报告:“辅助确认!坐标xxx,YYY区域,‘谛听’检测到大量指令级信号交换!”
秦念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她双手抓起通讯器,将两组数据进行快速比对、在地图上进行三角定位、与脑海中推演的特征进行复核……
“指挥部!锁定目标!坐标xxx,YYY!信号特征与指挥节点匹配度极高!可信度极高!”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后的颤抖,但清晰无误。
“炮兵团!全营注意!目标坐标xxx,YYY!六发急速射!给我狠狠地打!”指挥官破釜沉舟的怒吼传遍了指挥体系。
片刻死寂之后,远方的天空传来了令人心悸的尖锐呼啸!
紧接着,在蓝军突入区域,一团团巨大的、橘红色的火球接连冲天而起!剧烈的爆炸声如同滚雷般席卷战场!浓烟和火光吞噬了坐标!
“命中!观测到显着毁伤效果!蓝军突入部队通讯陷入极大混乱!”前沿观察所传来了带着狂喜的确认。
红军指挥部里,压抑瞬间被引爆,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欢呼!
然而,这决定战场胜负的炮火轰鸣,不仅砸在蓝军指挥枢纽上,也如同重锤般,狠狠敲在了蓝军侦察队长的心头。他瞬间明白,红军不仅识破了他们的渗透,更在正面战场完成了一次惊天逆转!
他们所有的行动,从一开始,就完全暴露在对方的视野之下!
“暴露了!全队!按三号撤退方案!撤!立刻撤!”蓝军侦察队长的声音带着惊惶,嘶吼着下达了命令。
但,已经太晚了。
就在那炮火的余音尚未完全消散,蓝军侦察队长“撤退”的命令刚刚出口的瞬间——
陆野扣动了扳机!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