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稳定城内防疫情-《夫人和离后,四大丫鬟跪迎回归》

  她缓缓睁开眼,目光望向西边,心中暗自决定,明天一定要去查看那条渠。

  城主跟着沈微澜进了医馆,脚刚迈过门槛就停住了。屋里一股药味混着腥气冲上来,他皱了下鼻子。五个病人躺在草席上,一个小孩缩在角落发抖,旁边老人已经不动了,脸上盖着布。

  “这就是你说的发热?”沈微澜站在他面前,声音不高,“昨天还好好的人,今天就断气了。”

  城主没说话,只盯着那块发黑的布看。

  “你儿子要是也这样咳起来,你还觉得是小事吗?”她往前一步,“现在封城,还能拦住。再拖两天,全城都得跟着遭殃。”

  外头风刮得紧,吹得灯笼晃了一下。城主的手抖了抖。

  谢云峥这时候从门口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湿气。“大人,”他说,“疫病不认人。传到邻郡,朝廷追责下来,第一个问的就是你这守土之官。”

  城主抬头看他,“你是侯爷,这事归你管?”

  “我不插手政令。”谢云峥语气平,“但若真闹出大乱子,我也保不住你。”

  屋里的火盆噼啪响了一声。城主慢慢走到桌前,拿起笔,又放下。

  “我一封城,百姓没饭吃怎么办?赋税收不上来,上面怪罪……”

  沈微澜转身走出去,片刻后带了个老妇人进来。那女人腿一软就跪下了,哭都哭不出声。

  “我家老头昨儿还好好的,今早就凉了。我孙子……才六岁……也烧得说胡话……”她抬起脸,眼眶塌下去,“大人,您行行好,别让我们一家死绝了……”

  城主看着她,嘴唇动了动。

  沈微澜把一张纸推到桌上。“七条令。禁市集、停学堂、断水道、设隔离所、查出入、统粮配、严焚尸。你签了,立刻执行。”

  谢云峥补了一句:“你若不签,明日早报,我就以镇国侯名义代发通令。到时候,功劳是朝廷的,过错是你抗令不遵。”

  城主终于提笔,手还在抖。墨迹洇开一小片,名字落了底。

  春棠在外头等了一夜。天刚亮就听见城主府门开了,她迎上去接过令书,转身就往粮仓跑。

  路上碰到夏蝉,两人对了个眼神。

  “人都派好了。”夏蝉说,“北街三户不肯开门,我已经让人守着。”

  “米先送南巷。”春棠喘着气,“那边老人多,最怕断粮闹事。”

  “盐呢?”

  “每人一块,记档。谁冒领,以后全户停供。”

  她们赶到第一户人家,敲了半天门没人应。春棠站到窗边喊:“张婶!我是沈姑娘身边春棠!今天每家给米两斤,盐一块!登记完就能领!”

  里头传来脚步声,门开了一条缝。

  “真是你们发的?不是哄人?”

  “我当着你面称。”春棠掏出小秤,“不信你来看。”

  那女人接过米袋,眼泪一下掉下来。“我男人发烧躺了两天,不敢出门……还以为要饿死了……”

  春棠把手搭她肩上,“现在不怕了。听我的,三天内别出门。有人送饭来,隔着门递。”

  回到指挥点,冬珞正趴在桌上画图。炭笔在纸上划出几道红痕。

  “这是?”春棠凑过去。

  “疫区热力图。”冬珞指了指西巷,“这两天发病最多的地方。巡查路线我改了,先集中扫这里。”

  “送饭的人呢?”

  “轮三班,戴布巾,洗手用石灰水。逃岗的两个,我已经让夏蝉抓了,关在空院反省。”

  春棠点头,“我去看看秋蘅姐。”

  医馆里,秋蘅坐在小凳上熬药。锅里冒着白气,她额前全是汗。三个空碗摆在边上,是刚喂完药的病人。

  “退烧了吗?”春棠轻声问。

  “一个好了点,两个还在烧。”她抬头,“药材快没了。麻黄只剩半包,石膏也不够。”

  “我马上调。”

  “等等。”秋蘅拉住她,“《岭南疫录》那本书,找到了吗?”

  “冬珞说城北老儒手里有孤本。”

  “赶紧去拿。方子里加这几味,才有救。”

  春棠转身就走。半个时辰后,她带着书回来,拍在桌上。

  秋蘅翻开就看,手指一行行划过去。突然停住。

  “果然!”她猛地站起来,“这病叫‘赤喉瘟’,起于浊水,传于飞沫。治法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还得配合艾熏屋子。”

  “能救命?”

  “至少能压住。”她抓起纸开始写方子,“快煎三副,找三个轻症试试。”

  沈微澜这时走进来,手里拎着个陶罐。“我守着炉子,这一锅不能错。”

  秋蘅把方子给她,“你看着火候。我得去看看那个孩子。”

  那小孩还在发抖,嘴唇紫得吓人。秋蘅摸脉时手都在颤。

  “还有气。”她松口气,“再扎一针。”

  银针下去,孩子呼吸稳了些。她擦了把脸,回头看见沈微澜端着药碗进来。

  “第一锅好了。”她说,“我亲自喂。”

  三副药喂完,到了傍晚。有个病人额头不烫了,能睁开眼。另一个咳嗽少了,吐血止住。第三个还是昏着,但脉象比早上强。

  消息传出去,街上安静了些。有人扒着门缝往外看,小声议论。

  “听说有人退烧了?”

  “是沈姑娘那边发的药……”

  “她真能治?”

  “不然怎么连城主都听话?”

  夏蝉带人巡逻到东街,听见几个汉子在骂娘。

  “不让出门,饭也不给?”

  她走上前,“谁说不给?每户都有米有盐。你家那份,明天照领。”

  “那我爹病了咋办?”

  “上报名字,专人送药。敢乱跑,打断腿。”

  那人缩了缩脖子。旁边有人嘀咕:“她真敢打?”

  夏蝉抽出腰间软剑,在地上划了道印子。“上次逃岗的两个,现在还关着。谁想试试,尽管来。”

  没人再吭声。

  夜里,冬珞拿着新画的图去找沈微澜。她正在医馆廊下清点病册,手指冻得发红。

  “高危区缩小了。”冬珞把图摊开,“三天内,九成住户排查完。新增病例只有七个,都是家里传的,没出现新聚集点。”

  沈微澜点点头,“封锁有效。”

  “但源头还没查出来。”冬珞低声说,“挑夫那边,他们用的水是从西渠接的,和城东一样。”

  “西渠?”

  “嗯。而且那天卖草药的人,最后消失的方向也是那儿。”

  沈微澜合上册子,“明天我去看看。”

  “你现在不能去。”冬珞拦她,“你要是倒了,整个防疫就垮了。”

  “我不进去,就在边上查。”

  “不行。”冬珞语气硬了,“你忘了答应小姐的事?她是主心骨,你不能冒险。”

  沈微澜看着她,“那你替我去盯。”

  “我派人去。”

  “必须亲眼确认。”

  两人僵着。秋蘅从屋里出来,听见了。

  “你去不了。”她说,“你昨天一夜没睡,眼睛都红了。”

  “那怎么办?”

  秋蘅想了想,“我知道渠口在哪。我去走一趟,顺便采点水样。”

  “你也不能去!”冬珞急了,“你是大夫,最忙的时候你不能出事!”

  “那就等天亮。”沈微澜终于松口,“让巡防队绕着西渠走一圈,看有没有异常。”

  冬珞记下,“我马上安排。”

  春棠这时跑过来,“粮仓那边稳了。今天没人闹事,都排队领米。”

  “药呢?”

  “第二批熬好了,正分发。”

  沈微澜靠着柱子坐下,揉了揉太阳穴。

  “你觉得,是谁干的?”她忽然问。

  没人回答。

  过了会儿,秋蘅说:“不像是天灾。症状来得太齐,太准。像有人知道怎么引它出来。”

  “水有问题?”春棠问。

  “可能。”秋蘅点头,“但得验。”

  “等天亮。”沈微澜闭上眼,“都去休息。明天还要接着干。”

  众人散去。她一个人留在廊下,手里攥着染血的病册。

  远处炊烟寥寥,街上没几个人影。灯火稀疏,但不再有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