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城主府门口已经围了一圈人。
沈微澜站在最前面,身后是谢云峥和四个丫鬟。她没说话,只是看着那两扇紧闭的门。
“你们站这儿干啥?”守门的衙役走出来,手里拄着棍子,“没帖子不能进。”
春棠往前一步:“我们不是来求官职的,是来治旱的。”
“治旱?”衙役冷笑,“城主大人日理万机,哪有空听你们瞎扯?”
冬珞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递过去:“这是这三天记的水价、米价,还有百姓每天能喝多少水。还有,霉粮的样本也在。”
衙役接过看了一眼,皱眉:“这些东西……哪来的?”
“东市三十多人联名写的。”夏蝉开口,声音不高,“他们说,要保我们进去见城主。”
衙役抬头看了看人群,确实有不少人举着手里的破碗、竹篮,有的还提着净水坑里滤出来的清水。
“让开!”里面传来一声喊。
门开了条缝,一个穿灰袍的人探出头,正是昨天在衙门前盯梢的那个幕僚。
他扫了眼沈微澜一行,又看地上的证据袋,转身对里面说了句什么。
不一会儿,里面传出话:“让他们进来,去偏厅候着。”
众人跟着小吏往里走。谢云峥落后半步,低声问:“紧张吗?”
沈微澜摇头:“我只是想把话说清楚。”
偏厅不大,几张椅子摆着。没人坐。他们站着等。
过了半炷香时间,外面传来脚步声。
城主进来了,五十来岁,脸上没什么表情。身后跟着两个文书模样的人。
“就是你们要献策?”他坐下,目光落在沈微澜身上,“一个女人,也懂水利?”
沈微澜上前一步:“我不但懂,我还知道您三年前修渠的图纸压在哪间库房。”
城主眯眼:“你怎么知道?”
“因为渠图上标注的三个塌陷点,现在都还在渗水。”她说,“您派人查过吗?”
没人答话。
她继续问:“城中百姓现在每人每天能分到几升水?”
“这……”城主顿了下,“三升。”
“错了。”沈微澜说,“西巷那边只有半升,孩子病了都没法熬药。您知道吗?”
城主脸色变了。
谢云峥接了一句:“若再拖一个月,饥民聚集,城门都守不住。”
“你又是谁?”城主盯着他。
“镇国侯,谢云峥。”他说得平静,“我不管政事,但我知道兵防。人心散了,再多的兵也没用。”
城主沉默片刻,看向沈微澜:“你说你能治旱?拿什么治?”
春棠打开包袱,拿出几个小布袋,倒出几粒种子。
“这是红薯、高粱、玉米,比本地庄稼耐旱。”她说,“种下去两个月就能收。”
秋蘅上前一步:“土壤有毒,是因为长期缺水,土里积了碱。我有办法调,用几种草药混合施下去,七天见效。”
冬珞展开一张图:“这是旧渠路线,我对照了地形,有三条可以重新疏通。只要二十个人挖十天,就能引上游活水进田。”
城主站起来走到图前,仔细看。
“你们……真能办成?”
沈微澜说:“我可以立个字据。如果三个月内没种出粮食,没通上水,我自愿离城,一分报酬不要。”
屋里安静下来。
一个幕僚凑近城主耳边低语:“大人,外人不可重用啊,万一他们图谋不轨……”
城主没理他。
他盯着沈微澜:“你为什么要帮这个城?你图什么?”
“我不图什么。”她说,“但我见过老人抱着快断气的孩子跪在井边。我也见过母亲把自己的水省下来喂孩子,自己嘴唇裂得出血。这种事,不该发生。”
她停了一下:“您是城主,我是百姓。我们都该做点什么。”
城主久久没说话。
最后他拍了下桌子:“来人!取城郊那块荒地的契书来!”
小吏很快拿来一份田契。
城主亲手交到她手里:“五十亩,就在东门外三里。你要是真能把水引过去,种出粮来,我上报朝廷,给你记功。”
沈微澜接过,手指轻轻划过契书上的字。
“水利攸关。”
她抬头:“我们会尽快开工。”
城主点头:“需要人手、工具,找府衙领。但——”他看向众人,“出了事,唯你是问。”
“明白。”
这时,春棠忽然开口:“大人,能不能先拨一点石灰和粗布?我们要建更大的净水池,还得给病人换药。”
城主想了想:“准了,去仓里领。”
秋蘅记下。
夏蝉一直站在门边,手没离开过袖口。
冬珞则默默收起地图,看了眼窗外。
谢云峥走到沈微澜身边,低声问:“接下来呢?”
“先把田定下来。”她说,“然后找昨天那些愿意动手的人。”
“你相信他们会来?”
“会。”她说,“人一旦知道自己能活,就不会再愿意等死。”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小吏跑进来:“大人,赵家掌柜在外求见,说有人抢他米铺……”
城主挥手:“不见。现在这事不归他管。”
小吏愣了下,赶紧退下。
沈微澜把田契折好,放进怀里。
春棠问:“咱们现在回去吗?”
“等文书办完。”她说,“我不想节外生枝。”
屋里安静下来。
谢云峥靠着柱子,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她们都站得很直,没有一丝松懈。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
冬珞忽然轻声说:“刚才那个幕僚,一直在偷看我们的东西。”
“让他看。”沈微澜说,“等他发现我们没藏着什么,自然就走了。”
“可他要是告密呢?”
“告什么?”她反问,“我们没偷,没抢,没骗。我们只是想让人活下去。”
春棠低头翻着账本:“石灰一斤五文,粗布每匹八十文。咱们带的银子够用,但得省着。”
“先用官府的。”沈微澜说,“我们不占便宜,也不吃亏。”
夏蝉插了句:“东门外那片地,昨晚我去看过。杂草多,但土质还行。”
“那就从那里开始。”她说,“明天一早,我就带着种子过去。”
谢云峥看着她:“你打算怎么分人?”
“会挖渠的去挖渠,会配药的去配药。”她说,“不会的,我教。”
“万一官府反悔呢?”
“他们不会。”她说,“城主需要结果。只要我们做出样子,他就不会拦。”
屋里没人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文书送来,盖了印。
小吏恭敬地说:“沈姑娘,田地已划归您名下,勘界的人马上出发。”
沈微澜起身,朝城主方向微微欠身:“多谢大人信任。”
城主坐在那儿,只点了点头。
他们往外走。
刚出偏厅,迎面撞上那个灰袍幕僚。
他拦住路:“你们真以为,光靠几颗种子就能救一座城?”
沈微澜停下。
“我不靠种子。”她说,“我靠的是,有人愿意跟我一起挖地。”
她从怀里拿出田契,在他眼前晃了一下。
“看见了吗?这是五十亩地。”
她把契纸折好,放回怀里。
“也是五十亩希望。”
沈微澜站在最前面,身后是谢云峥和四个丫鬟。她没说话,只是看着那两扇紧闭的门。
“你们站这儿干啥?”守门的衙役走出来,手里拄着棍子,“没帖子不能进。”
春棠往前一步:“我们不是来求官职的,是来治旱的。”
“治旱?”衙役冷笑,“城主大人日理万机,哪有空听你们瞎扯?”
冬珞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递过去:“这是这三天记的水价、米价,还有百姓每天能喝多少水。还有,霉粮的样本也在。”
衙役接过看了一眼,皱眉:“这些东西……哪来的?”
“东市三十多人联名写的。”夏蝉开口,声音不高,“他们说,要保我们进去见城主。”
衙役抬头看了看人群,确实有不少人举着手里的破碗、竹篮,有的还提着净水坑里滤出来的清水。
“让开!”里面传来一声喊。
门开了条缝,一个穿灰袍的人探出头,正是昨天在衙门前盯梢的那个幕僚。
他扫了眼沈微澜一行,又看地上的证据袋,转身对里面说了句什么。
不一会儿,里面传出话:“让他们进来,去偏厅候着。”
众人跟着小吏往里走。谢云峥落后半步,低声问:“紧张吗?”
沈微澜摇头:“我只是想把话说清楚。”
偏厅不大,几张椅子摆着。没人坐。他们站着等。
过了半炷香时间,外面传来脚步声。
城主进来了,五十来岁,脸上没什么表情。身后跟着两个文书模样的人。
“就是你们要献策?”他坐下,目光落在沈微澜身上,“一个女人,也懂水利?”
沈微澜上前一步:“我不但懂,我还知道您三年前修渠的图纸压在哪间库房。”
城主眯眼:“你怎么知道?”
“因为渠图上标注的三个塌陷点,现在都还在渗水。”她说,“您派人查过吗?”
没人答话。
她继续问:“城中百姓现在每人每天能分到几升水?”
“这……”城主顿了下,“三升。”
“错了。”沈微澜说,“西巷那边只有半升,孩子病了都没法熬药。您知道吗?”
城主脸色变了。
谢云峥接了一句:“若再拖一个月,饥民聚集,城门都守不住。”
“你又是谁?”城主盯着他。
“镇国侯,谢云峥。”他说得平静,“我不管政事,但我知道兵防。人心散了,再多的兵也没用。”
城主沉默片刻,看向沈微澜:“你说你能治旱?拿什么治?”
春棠打开包袱,拿出几个小布袋,倒出几粒种子。
“这是红薯、高粱、玉米,比本地庄稼耐旱。”她说,“种下去两个月就能收。”
秋蘅上前一步:“土壤有毒,是因为长期缺水,土里积了碱。我有办法调,用几种草药混合施下去,七天见效。”
冬珞展开一张图:“这是旧渠路线,我对照了地形,有三条可以重新疏通。只要二十个人挖十天,就能引上游活水进田。”
城主站起来走到图前,仔细看。
“你们……真能办成?”
沈微澜说:“我可以立个字据。如果三个月内没种出粮食,没通上水,我自愿离城,一分报酬不要。”
屋里安静下来。
一个幕僚凑近城主耳边低语:“大人,外人不可重用啊,万一他们图谋不轨……”
城主没理他。
他盯着沈微澜:“你为什么要帮这个城?你图什么?”
“我不图什么。”她说,“但我见过老人抱着快断气的孩子跪在井边。我也见过母亲把自己的水省下来喂孩子,自己嘴唇裂得出血。这种事,不该发生。”
她停了一下:“您是城主,我是百姓。我们都该做点什么。”
城主久久没说话。
最后他拍了下桌子:“来人!取城郊那块荒地的契书来!”
小吏很快拿来一份田契。
城主亲手交到她手里:“五十亩,就在东门外三里。你要是真能把水引过去,种出粮来,我上报朝廷,给你记功。”
沈微澜接过,手指轻轻划过契书上的字。
“水利攸关。”
她抬头:“我们会尽快开工。”
城主点头:“需要人手、工具,找府衙领。但——”他看向众人,“出了事,唯你是问。”
“明白。”
这时,春棠忽然开口:“大人,能不能先拨一点石灰和粗布?我们要建更大的净水池,还得给病人换药。”
城主想了想:“准了,去仓里领。”
秋蘅记下。
夏蝉一直站在门边,手没离开过袖口。
冬珞则默默收起地图,看了眼窗外。
谢云峥走到沈微澜身边,低声问:“接下来呢?”
“先把田定下来。”她说,“然后找昨天那些愿意动手的人。”
“你相信他们会来?”
“会。”她说,“人一旦知道自己能活,就不会再愿意等死。”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小吏跑进来:“大人,赵家掌柜在外求见,说有人抢他米铺……”
城主挥手:“不见。现在这事不归他管。”
小吏愣了下,赶紧退下。
沈微澜把田契折好,放进怀里。
春棠问:“咱们现在回去吗?”
“等文书办完。”她说,“我不想节外生枝。”
屋里安静下来。
谢云峥靠着柱子,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她们都站得很直,没有一丝松懈。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
冬珞忽然轻声说:“刚才那个幕僚,一直在偷看我们的东西。”
“让他看。”沈微澜说,“等他发现我们没藏着什么,自然就走了。”
“可他要是告密呢?”
“告什么?”她反问,“我们没偷,没抢,没骗。我们只是想让人活下去。”
春棠低头翻着账本:“石灰一斤五文,粗布每匹八十文。咱们带的银子够用,但得省着。”
“先用官府的。”沈微澜说,“我们不占便宜,也不吃亏。”
夏蝉插了句:“东门外那片地,昨晚我去看过。杂草多,但土质还行。”
“那就从那里开始。”她说,“明天一早,我就带着种子过去。”
谢云峥看着她:“你打算怎么分人?”
“会挖渠的去挖渠,会配药的去配药。”她说,“不会的,我教。”
“万一官府反悔呢?”
“他们不会。”她说,“城主需要结果。只要我们做出样子,他就不会拦。”
屋里没人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文书送来,盖了印。
小吏恭敬地说:“沈姑娘,田地已划归您名下,勘界的人马上出发。”
沈微澜起身,朝城主方向微微欠身:“多谢大人信任。”
城主坐在那儿,只点了点头。
他们往外走。
刚出偏厅,迎面撞上那个灰袍幕僚。
他拦住路:“你们真以为,光靠几颗种子就能救一座城?”
沈微澜停下。
“我不靠种子。”她说,“我靠的是,有人愿意跟我一起挖地。”
她从怀里拿出田契,在他眼前晃了一下。
“看见了吗?这是五十亩地。”
她把契纸折好,放回怀里。
“也是五十亩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