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从秘道返回后,沈微澜连夜整理了从秘道中获得的线索,将谢老夫人的血书以及柳家与异族勾结的证据仔细梳理。她深知此事重大,必须当面向皇帝禀明,于是第二日一早,便来到了金銮殿外。她身披素色长裙,发间未簪珠翠,只有一支青玉簪子斜插鬓角,如雪中寒梅,清冷而孤傲,带着整理好的重要证据站在殿外。
殿内群臣早已到齐,低声议论声如潮水般起伏。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郁。谢云峥跪在殿前,头颅低垂,肩上仍残留昨夜毒箭之伤,衣襟染着淡淡的血迹。
“臣沈氏微澜,请陛下容臣陈词。”她的声音不大,却穿透了整座大殿。
众臣倏然止语。
皇帝抬眼看向她,目光复杂:“准。”
沈微澜缓步上前,将两卷纸帛呈于御案之前。太监接过,展开于日光下。血书上的字迹斑驳暗红,仿佛还带着谢老夫人临终前的哀恸;那“血契”则墨迹森然,边角处竟隐隐浮现出异族图腾与柳家徽记交织的印记。
“此为谢母亲笔血书,已由太医验明无误。”她语气平稳,“书中言明,谢母曾被柳若蘅以幼孙性命胁迫,不得不应允其阴谋。至于这‘血契’……”她顿了顿,指尖轻点纸上印记,“乃是柳家与西域商贩所签密约,用毒药换金银,借侯府之势行乱国之事。”
朝堂之上顿时哗然。
有大臣站出,怒斥道:“此等污蔑之辞,岂能当真?侯府乃皇室倚重之家,岂容妇人信口雌黄!”
沈微澜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镜,镜面映着阳光,照在“血契”之上。那印记竟似活物一般,在镜光下微微浮动,清晰可见。
“诸位大人不妨细看。”她淡淡道,“此非伪造之物,乃柳家秘印所留。若仍有疑虑,可召柳家旧仆对质。”
又有大臣冷笑:“即便属实,也仅是谢母一人之罪,怎可牵连侯府?”
“牵连?”沈微澜抬眸,目光扫过满殿群臣,“柳若蘅以侯府名义通敌谋逆,谢母虽受胁迫,却终究未能阻止。侯府之名,岂能再保昔日荣耀?”
她话音刚落,谢云峥忽然抬头,嗓音沙哑:“臣愿辞去侯爵之位,削职为民,以谢天下。”
众人惊愕。
皇帝皱眉:“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
“臣知。”谢云峥缓缓起身,脱下官袍,双手捧至御前,“侯门荣耀,不该毁于臣手。但若因臣一人之错,累及全族,臣难辞其咎。”
沈微澜静静看着他,眼中并无波澜。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谢家之罪,朕不予追究。但兵权须收归中央,侯爵虚衔保留,以示惩戒。”
谢云峥躬身谢恩,退至阶下。
沈微澜再次上前,将“血契”翻转,指腹轻轻抚过印章一角。那里,一道极细微的“谢”字暗纹在特定角度下隐约可见——正是谢家旧印的残痕。
她没有多说,只是低声禀道:“请陛下明察。”
皇帝点头,命人封存证据,下令抄没柳家府邸,并通缉柳若蘅。
……
三日后,刑场设于东市。
百姓围得水泄不通,有人唾骂,有人窃议。柳若蘅一身素衣,神色平静地走上断头台。刽子手高举鬼头刀,正欲落下时,她忽然仰天大笑。
“谢云峥!”她望着远处宫墙方向,声音凄厉,“你这一生,永失所爱!”
话音未落,她猛地咬舌自尽,鲜血从嘴角溢出,滴落在尘土之中。
人群骚动。
沈微澜立于人群之后,静默无声。她知道,柳若蘅不是疯了,而是留下了最后的伏笔。
果然,狱卒清理囚室时,在她衣襟夹层发现一角泛黄纸片。纸上写着几个潦草小字:“双鹤衔莲,藏于旧宅。”
沈微澜接过那纸片,眉头微蹙。
“小姐?”春棠低声问,“这是什么意思?”
“双鹤衔莲……”沈微澜喃喃重复,忽而想起那日在皇陵秘道中,撤退船只的帆布上,分明绣着同样的图案。
她心中一凛,立刻转身吩咐:“立刻派人回侯府,查谢家旧宅,尤其是书房、祠堂等地,不得遗漏任何角落。”
春棠应声而去。
夜色渐深,皇宫深处,皇帝独坐御书房,手中握着那枚“血契”。
他反复摩挲着那道微不可察的“谢”字暗纹,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太监低声禀报:“陛下,镇国侯求见。”
皇帝抬头,沉声道:“宣。”
谢云峥步入殿中,单膝跪地:“臣有事禀奏。”
“说。”
“臣怀疑,柳若蘅并非幕后主使。”谢云峥语气凝重,“她不过是棋子,真正的黑手,仍在暗处。”
皇帝目光一沉:“你的意思是?”
“臣不敢妄言。”谢云峥低头,“但‘双鹤衔莲’的图案,臣曾在母亲遗物中见过一次。那时年幼,不知其意,如今回想,恐与当年一场旧案有关。”
皇帝沉默许久,缓缓道:“你下去吧。此事,朕会亲自彻查”
沈微澜回到府中,已是深夜。
她坐在灯下,将今日所得线索一一铺开。血书、血契、泛黄纸片、玉佩拓印……每一样都像拼图碎片,等待她将它们拼凑完整。
冬珞进来,递上一封密信:“小姐,属下查到,谢家旧宅中确实藏着一间密室,入口在祠堂牌位之后。”
“果真如此。”沈微澜轻叹一声,随即提笔写下一行字:“明日启程,前往谢家旧宅。”
殿内群臣早已到齐,低声议论声如潮水般起伏。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郁。谢云峥跪在殿前,头颅低垂,肩上仍残留昨夜毒箭之伤,衣襟染着淡淡的血迹。
“臣沈氏微澜,请陛下容臣陈词。”她的声音不大,却穿透了整座大殿。
众臣倏然止语。
皇帝抬眼看向她,目光复杂:“准。”
沈微澜缓步上前,将两卷纸帛呈于御案之前。太监接过,展开于日光下。血书上的字迹斑驳暗红,仿佛还带着谢老夫人临终前的哀恸;那“血契”则墨迹森然,边角处竟隐隐浮现出异族图腾与柳家徽记交织的印记。
“此为谢母亲笔血书,已由太医验明无误。”她语气平稳,“书中言明,谢母曾被柳若蘅以幼孙性命胁迫,不得不应允其阴谋。至于这‘血契’……”她顿了顿,指尖轻点纸上印记,“乃是柳家与西域商贩所签密约,用毒药换金银,借侯府之势行乱国之事。”
朝堂之上顿时哗然。
有大臣站出,怒斥道:“此等污蔑之辞,岂能当真?侯府乃皇室倚重之家,岂容妇人信口雌黄!”
沈微澜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镜,镜面映着阳光,照在“血契”之上。那印记竟似活物一般,在镜光下微微浮动,清晰可见。
“诸位大人不妨细看。”她淡淡道,“此非伪造之物,乃柳家秘印所留。若仍有疑虑,可召柳家旧仆对质。”
又有大臣冷笑:“即便属实,也仅是谢母一人之罪,怎可牵连侯府?”
“牵连?”沈微澜抬眸,目光扫过满殿群臣,“柳若蘅以侯府名义通敌谋逆,谢母虽受胁迫,却终究未能阻止。侯府之名,岂能再保昔日荣耀?”
她话音刚落,谢云峥忽然抬头,嗓音沙哑:“臣愿辞去侯爵之位,削职为民,以谢天下。”
众人惊愕。
皇帝皱眉:“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
“臣知。”谢云峥缓缓起身,脱下官袍,双手捧至御前,“侯门荣耀,不该毁于臣手。但若因臣一人之错,累及全族,臣难辞其咎。”
沈微澜静静看着他,眼中并无波澜。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谢家之罪,朕不予追究。但兵权须收归中央,侯爵虚衔保留,以示惩戒。”
谢云峥躬身谢恩,退至阶下。
沈微澜再次上前,将“血契”翻转,指腹轻轻抚过印章一角。那里,一道极细微的“谢”字暗纹在特定角度下隐约可见——正是谢家旧印的残痕。
她没有多说,只是低声禀道:“请陛下明察。”
皇帝点头,命人封存证据,下令抄没柳家府邸,并通缉柳若蘅。
……
三日后,刑场设于东市。
百姓围得水泄不通,有人唾骂,有人窃议。柳若蘅一身素衣,神色平静地走上断头台。刽子手高举鬼头刀,正欲落下时,她忽然仰天大笑。
“谢云峥!”她望着远处宫墙方向,声音凄厉,“你这一生,永失所爱!”
话音未落,她猛地咬舌自尽,鲜血从嘴角溢出,滴落在尘土之中。
人群骚动。
沈微澜立于人群之后,静默无声。她知道,柳若蘅不是疯了,而是留下了最后的伏笔。
果然,狱卒清理囚室时,在她衣襟夹层发现一角泛黄纸片。纸上写着几个潦草小字:“双鹤衔莲,藏于旧宅。”
沈微澜接过那纸片,眉头微蹙。
“小姐?”春棠低声问,“这是什么意思?”
“双鹤衔莲……”沈微澜喃喃重复,忽而想起那日在皇陵秘道中,撤退船只的帆布上,分明绣着同样的图案。
她心中一凛,立刻转身吩咐:“立刻派人回侯府,查谢家旧宅,尤其是书房、祠堂等地,不得遗漏任何角落。”
春棠应声而去。
夜色渐深,皇宫深处,皇帝独坐御书房,手中握着那枚“血契”。
他反复摩挲着那道微不可察的“谢”字暗纹,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太监低声禀报:“陛下,镇国侯求见。”
皇帝抬头,沉声道:“宣。”
谢云峥步入殿中,单膝跪地:“臣有事禀奏。”
“说。”
“臣怀疑,柳若蘅并非幕后主使。”谢云峥语气凝重,“她不过是棋子,真正的黑手,仍在暗处。”
皇帝目光一沉:“你的意思是?”
“臣不敢妄言。”谢云峥低头,“但‘双鹤衔莲’的图案,臣曾在母亲遗物中见过一次。那时年幼,不知其意,如今回想,恐与当年一场旧案有关。”
皇帝沉默许久,缓缓道:“你下去吧。此事,朕会亲自彻查”
沈微澜回到府中,已是深夜。
她坐在灯下,将今日所得线索一一铺开。血书、血契、泛黄纸片、玉佩拓印……每一样都像拼图碎片,等待她将它们拼凑完整。
冬珞进来,递上一封密信:“小姐,属下查到,谢家旧宅中确实藏着一间密室,入口在祠堂牌位之后。”
“果真如此。”沈微澜轻叹一声,随即提笔写下一行字:“明日启程,前往谢家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