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微澜站在数据中心门口,手还搭在门把上。手机屏幕朝下扣着,那条匿名消息她没再看第二眼。
“把今天所有的证据,全都整理出来。”她转身对冬珞说,“名字就叫《真相录》。”
冬珞点头,手指飞快敲着键盘。“马上发到峰会共享平台,所有人都能看。”
“加一句。”沈微澜靠在墙边,声音很轻,“欢迎复验,我们经得起查。”
春棠从包里拿出一个防水匣子,打开检查了一遍文件。“材料都齐了,要不要先走一遍流程?万一有人挑格式毛病。”
“不用。”沈微澜摇头,“越简单越好。他们想看的是内容,不是花架子。”
夏蝉站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目光一直盯着走廊尽头的楼梯口。“刚才那个助理还没回来。”
“他不会回来了。”冬珞抬头,“我刚调了监控,他从东侧楼梯下去后,直接出了会场大楼。”
秋蘅合上药箱,低声问:“接下来呢?等他们认输?”
沈微澜没答。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掌心,刚才撬门时划了一道口子,血已经干了。
“认输?”她冷笑一声,“他们现在怕的不是输,是咱们站稳了脚。”
话音刚落,广播响了。
“各位代表请注意,主控系统重启完成,所有数据已恢复运行。”
大厅灯光亮起,人群开始往主会场移动。
沈微澜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领。“走吧,该我们说话了。”
——
主会场里人还没坐满,但前排几个位置已经换了人。原本北境绿能坐着的地方空着,旁边几家组织却往前挪了两排。
沈微澜走上台时,没人说话。
她没拿话筒,声音也不大。“刚才的事,大家都看见了。”
台下有人点头。
“他们说我造假。”她顿了顿,“可真正造假的人,连公章都能描错。”
底下传来几声笑。
“但我们今天不只是来辩是非的。”她从包里取出一个小瓶子,青瓷的,里面装着一点清水。
“这是上周从污染河段取的水。”她放在桌上,“用药剂处理七天后的结果。”
她抬头看着全场。“我知道很多人还在犹豫。怕技术不成熟,怕合作有风险,怕卷进是非。”
她停了一下。
“我不怪你们。”
“但我更希望你们看到——这瓶水本来是黑的,现在能照见人脸。”
前排一位外国专家站起来,用中文问:“你们愿意公开配方吗?”
沈微澜回头。
春棠立刻上前,递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拟的合作协议。三条原则:技术开源,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那人接过文件翻了几页,又问:“资金呢?你们靠什么维持研究?”
“三年来所有支出明细都在附件里。”春棠说,“每一笔都有票据,每一分钱都可追溯。”
另一位女代表举手:“如果我们要在当地生产药剂,能做到吗?”
秋蘅上前一步。“可以。成分简单,原料常见,只要按比例配比,普通人也能操作。”
她说完,从箱子里拿出一套小工具。“这是我昨天做的简易检测包,三十分钟出结果,成本不到五块钱。”
有人开始拍照。
夏蝉默默走到侧边,打开投影仪,一张世界地图铺开。红色标记闪动。
“这些都是重度污染区。”冬珞开口,“我们标出了最适合优先介入的十个点。设备、人员、方案,我们都准备好了。”
台下安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人站起来。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有人开始鼓掌。
掌声不大,但持续了很久。
——
半小时后,三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围在沈微澜身边。
“我们想签备忘录。”其中一人说,“先从两个试点开始。”
沈微澜点头。“可以。但我要说清楚——这不是生意,是责任。”
“我们明白。”另一人认真道,“你们今天不只是证明了清白,也给出了答案。”
春棠在一旁记录信息,一边核对条款。
夏蝉站在柱子后,眼睛仍扫着进出的人群。
秋蘅收好药箱,走到沈微澜身边,低声问:“你手上的伤,要处理吗?”
“不急。”她摇头,“等这事落定。”
冬珞突然抬头。“有个新账号刚上传了一份分析报告,支持我们的数据模型。”
“谁?”沈微澜问。
“匿名用户,Id是一串数字。”冬珞皱眉,“但内容很专业,提到了我们没公开的实验参数。”
“发出来了?”
“刚挂上去,点赞数涨得很快。”
沈微澜眯了下眼。“让他们发。越多越好。”
——
中午过后,主厅的大屏换了一幅图。
那是她们团队三年来的项目轨迹,一条绿色的线,从国内延伸到边境,再到国外荒地。
下面写着一行字:
“有人想让我们闭嘴。但我们偏要把话说清楚。”
又有掌声响起。
这次更响。
一位国际环保联合会的官员走上台,当众宣布:“经评审组一致决定,沈微澜团队入选本年度全球创新名录。”
台下记者纷纷举起相机。
有人喊:“沈女士!您想对质疑者说什么?”
沈微澜接过话筒,语气平静。
“我们不怕质疑,只怕沉默。”她说,“如果坚持叫做反击,那我愿这声音,响得再久一点。”
她转身,指向大屏上一张照片。
那是她们第一个修复成功的地块,寸草不生的地里,长出了一片嫩芽。
“真正的改变,不在台上。”她说,“在土里。”
全场起立。
掌声雷动。
——
散会后,人群陆续离开。
沈微澜没走。
她站在原地,看着出口方向。
春棠走过来。“外面有几家媒体等着采访。”
“不见。”她说。
“你不累吗?”秋蘅问,“至少坐下歇会儿。”
“不能松。”她摇头,“刚才太顺了。”
夏蝉走近。“我刚巡了一圈,西侧通道多了两个陌生面孔,穿着工作人员制服,但没挂牌。”
冬珞刷新着信号追踪界面,忽然停下。“有个加密信号一直在扫描我们的终端频段。”
“来源?”
“还在追。”她手指快速滑动,“可能是远程操控,也可能是现场设备。”
沈微澜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日志册。封面磨得起毛,边角卷了。
她轻轻抚平。
春棠低声问:“我们现在怎么办?”
沈微澜抬眼,目光沉静。
“等。”她说,“他们既然说了局才刚开始——”
她顿住,嘴角微微扬起。
“那就看看,谁才是最后收棋的人。”
“把今天所有的证据,全都整理出来。”她转身对冬珞说,“名字就叫《真相录》。”
冬珞点头,手指飞快敲着键盘。“马上发到峰会共享平台,所有人都能看。”
“加一句。”沈微澜靠在墙边,声音很轻,“欢迎复验,我们经得起查。”
春棠从包里拿出一个防水匣子,打开检查了一遍文件。“材料都齐了,要不要先走一遍流程?万一有人挑格式毛病。”
“不用。”沈微澜摇头,“越简单越好。他们想看的是内容,不是花架子。”
夏蝉站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目光一直盯着走廊尽头的楼梯口。“刚才那个助理还没回来。”
“他不会回来了。”冬珞抬头,“我刚调了监控,他从东侧楼梯下去后,直接出了会场大楼。”
秋蘅合上药箱,低声问:“接下来呢?等他们认输?”
沈微澜没答。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掌心,刚才撬门时划了一道口子,血已经干了。
“认输?”她冷笑一声,“他们现在怕的不是输,是咱们站稳了脚。”
话音刚落,广播响了。
“各位代表请注意,主控系统重启完成,所有数据已恢复运行。”
大厅灯光亮起,人群开始往主会场移动。
沈微澜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领。“走吧,该我们说话了。”
——
主会场里人还没坐满,但前排几个位置已经换了人。原本北境绿能坐着的地方空着,旁边几家组织却往前挪了两排。
沈微澜走上台时,没人说话。
她没拿话筒,声音也不大。“刚才的事,大家都看见了。”
台下有人点头。
“他们说我造假。”她顿了顿,“可真正造假的人,连公章都能描错。”
底下传来几声笑。
“但我们今天不只是来辩是非的。”她从包里取出一个小瓶子,青瓷的,里面装着一点清水。
“这是上周从污染河段取的水。”她放在桌上,“用药剂处理七天后的结果。”
她抬头看着全场。“我知道很多人还在犹豫。怕技术不成熟,怕合作有风险,怕卷进是非。”
她停了一下。
“我不怪你们。”
“但我更希望你们看到——这瓶水本来是黑的,现在能照见人脸。”
前排一位外国专家站起来,用中文问:“你们愿意公开配方吗?”
沈微澜回头。
春棠立刻上前,递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拟的合作协议。三条原则:技术开源,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那人接过文件翻了几页,又问:“资金呢?你们靠什么维持研究?”
“三年来所有支出明细都在附件里。”春棠说,“每一笔都有票据,每一分钱都可追溯。”
另一位女代表举手:“如果我们要在当地生产药剂,能做到吗?”
秋蘅上前一步。“可以。成分简单,原料常见,只要按比例配比,普通人也能操作。”
她说完,从箱子里拿出一套小工具。“这是我昨天做的简易检测包,三十分钟出结果,成本不到五块钱。”
有人开始拍照。
夏蝉默默走到侧边,打开投影仪,一张世界地图铺开。红色标记闪动。
“这些都是重度污染区。”冬珞开口,“我们标出了最适合优先介入的十个点。设备、人员、方案,我们都准备好了。”
台下安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人站起来。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有人开始鼓掌。
掌声不大,但持续了很久。
——
半小时后,三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围在沈微澜身边。
“我们想签备忘录。”其中一人说,“先从两个试点开始。”
沈微澜点头。“可以。但我要说清楚——这不是生意,是责任。”
“我们明白。”另一人认真道,“你们今天不只是证明了清白,也给出了答案。”
春棠在一旁记录信息,一边核对条款。
夏蝉站在柱子后,眼睛仍扫着进出的人群。
秋蘅收好药箱,走到沈微澜身边,低声问:“你手上的伤,要处理吗?”
“不急。”她摇头,“等这事落定。”
冬珞突然抬头。“有个新账号刚上传了一份分析报告,支持我们的数据模型。”
“谁?”沈微澜问。
“匿名用户,Id是一串数字。”冬珞皱眉,“但内容很专业,提到了我们没公开的实验参数。”
“发出来了?”
“刚挂上去,点赞数涨得很快。”
沈微澜眯了下眼。“让他们发。越多越好。”
——
中午过后,主厅的大屏换了一幅图。
那是她们团队三年来的项目轨迹,一条绿色的线,从国内延伸到边境,再到国外荒地。
下面写着一行字:
“有人想让我们闭嘴。但我们偏要把话说清楚。”
又有掌声响起。
这次更响。
一位国际环保联合会的官员走上台,当众宣布:“经评审组一致决定,沈微澜团队入选本年度全球创新名录。”
台下记者纷纷举起相机。
有人喊:“沈女士!您想对质疑者说什么?”
沈微澜接过话筒,语气平静。
“我们不怕质疑,只怕沉默。”她说,“如果坚持叫做反击,那我愿这声音,响得再久一点。”
她转身,指向大屏上一张照片。
那是她们第一个修复成功的地块,寸草不生的地里,长出了一片嫩芽。
“真正的改变,不在台上。”她说,“在土里。”
全场起立。
掌声雷动。
——
散会后,人群陆续离开。
沈微澜没走。
她站在原地,看着出口方向。
春棠走过来。“外面有几家媒体等着采访。”
“不见。”她说。
“你不累吗?”秋蘅问,“至少坐下歇会儿。”
“不能松。”她摇头,“刚才太顺了。”
夏蝉走近。“我刚巡了一圈,西侧通道多了两个陌生面孔,穿着工作人员制服,但没挂牌。”
冬珞刷新着信号追踪界面,忽然停下。“有个加密信号一直在扫描我们的终端频段。”
“来源?”
“还在追。”她手指快速滑动,“可能是远程操控,也可能是现场设备。”
沈微澜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日志册。封面磨得起毛,边角卷了。
她轻轻抚平。
春棠低声问:“我们现在怎么办?”
沈微澜抬眼,目光沉静。
“等。”她说,“他们既然说了局才刚开始——”
她顿住,嘴角微微扬起。
“那就看看,谁才是最后收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