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江南烟雨隐锋芒-《夫人和离后,四大丫鬟跪迎回归》

  江南的雨,总是缠绵,如丝如缕,打在檐角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沈微澜一行五人,乘舟而下,自梅岭折返水路,一路南行。

  船行至吴江渡口,正值暮春三月,烟雨朦胧,江面如笼轻纱。远处渔舟点点,岸边桃花灼灼,映得水面也泛起红晕。

  “小姐,前头镇上来了个帖子。”春棠将一封洒金笺递上,纸面墨迹未干,“说是江南医道世家‘青梧堂’设下三日邀诊,凡能解其三道医题者,可入堂中研习祖传医典。”

  沈微澜接过,指尖轻抚纸面,眉梢微挑。

  “青梧堂……”她低声念道,眼底掠过一丝兴味,“据说其祖上曾为太医院首座,后避世不出,怎的今次忽然广邀天下医者?”

  “小姐若觉蹊跷,咱们便不去也罢。”秋蘅淡淡道,药箱背在肩上,神色如常。

  沈微澜却已起身,卷起半幅袖口,露出腕间金钗,尾端半枚图腾在雨光中若隐若现。

  “去。”她道,语气笃定,“既已出京,便该多走些地方。”

  春棠会意,即刻命船夫改道,朝青梧堂所在的吴州城驶去。

  三日后,吴州城东,青梧堂前。

  堂前悬一匾,书“悬壶济世”四字,笔锋遒劲,似有医者风骨。

  堂内已聚了不少医者,或白发苍苍,或年少气盛,皆围在一张案前,议论纷纷。

  案上,摆着一卷黄纸,墨迹苍劲:

  “首题:三日内,治愈瘫痪老者。药不限,法不限,唯求真效。”

  沈微澜立于案前,眉心微蹙。

  她缓步走入内堂,只见一老者卧于榻上,双目半阖,面色青灰,四肢僵直,唯余胸膛微有起伏。

  她蹲下身,伸手探其脉,指尖触及之处,寒意透骨。

  “脉象沉涩,四肢僵硬,舌苔灰黑,纹路如蛛网。”她低声自语,忽而眸光一凝,“这纹路……”

  她猛然抬眸,望向秋蘅。

  “你可记得,柳若蘅所用蛊术,有无类似症状?”

  秋蘅点头,取出随身药匣,取出一枚银针,在老者舌尖轻轻一点。

  针尖抽出时,竟带出一缕淡紫色的丝线,细如蛛丝,却坚韧异常。

  “是‘蛛影蛊’。”秋蘅道,语气冷冽,“此蛊藏于血脉,遇寒则凝,遇热则动,能令四肢麻痹,久之则瘫。”

  “若真是蛛影蛊……”沈微澜沉吟片刻,忽而起身,走向堂中执事,“请借堂中典籍一阅,另需‘皇陵紫芝’一味。”

  堂中执事闻言,面色微变。

  “姑娘可知,皇陵紫芝乃皇家禁药,非圣旨不得取用?”

  “我自然知晓。”沈微澜淡声道,“但若无此药引,此蛊难解,老者性命堪忧。”

  执事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姑娘既有此志,堂主愿亲自见你。”

  话音未落,堂后帘幕轻掀,一道身影缓步而出。

  那人身着青衫,面容清癯,目光如炬。

  “老夫姓陆,乃青梧堂堂主。”他目光落在沈微澜身上,微微颔首,“姑娘既知蛛影蛊,可知此蛊从何而来?”

  沈微澜抬眸,目光清亮如水。

  “此蛊,出自柳家。”

  堂中众人闻言,皆是一震。

  陆堂主亦是神色微凝。

  “姑娘可有证据?”

  “证据在老者舌尖。”沈微澜道,“若堂主不信,可另请医者查验。”

  陆堂主沉吟片刻,终是点头。

  “好,三日为期。若姑娘真能解此蛊,老夫愿将堂中典籍尽数奉上。”

  沈微澜微微一笑,神色从容。

  “那就拭目以待。”

  夜雨微凉,沈微澜独坐堂中厢房,案上烛火摇曳。

  她指尖轻抚老者舌尖所取的紫色丝线,眼中思索更深。

  “蛛影蛊……柳家早已覆灭,怎的还会出现?”

  “小姐怀疑,有人暗中延续柳家蛊术?”冬珞站在一旁,声音冷冽如霜。

  “不止是怀疑。”沈微澜缓缓道,“柳若蘅虽死,但她背后之人,未必已除。”

  “小姐是说……谢家?”春棠低声问。

  沈微澜未答,只将那缕丝线收入药匣,合上匣盖。

  “明日一早,我需入城一趟。”

  “小姐要去何处?”夏蝉握紧软剑。

  “城东药市。”她道,“皇陵紫芝虽难寻,但若有人暗中贩卖禁药,必有蛛丝马迹。”

  “属下随你去。”夏蝉道。

  “不必。”沈微澜摇头,“你守着老者,若有人趁夜施术,需有人护他周全。”

  夏蝉点头,不再多言。

  沈微澜起身,披上斗篷,推门而出。

  雨丝斜斜飘落,打在青石板上,泛起点点涟漪。

  她步履轻盈,如踏水而行。

  身后,四婢各守其位,如影随形。

  翌日清晨,城东药市。

  摊贩云集,药香四溢。

  沈微澜缓步穿行,目光扫过一摊摊药材,忽而脚步一顿。

  她驻足于一摊前,目光落在一株紫芝上。

  那芝通体紫黑,根须如蛛网,隐隐透出一丝寒意。

  “老板,这芝从何而来?”她问。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闻言神色微变。

  “这……这是从山里采的,不识得名。”

  “是么?”沈微澜轻笑,指尖轻点芝根,“这芝,名唤‘皇陵紫芝’,生在皇陵地脉深处,非人力可采。”

  摊主脸色骤变,欲要收摊。

  “老板若想安生,便如实相告。”沈微澜声音清冷,“否则,我也不介意将你送去官府,问问这禁药从何而来。”

  摊主额头渗出冷汗,终是低声道:“是……是有人定期送来,我只管卖,不知来历。”

  “那人可有留下什么?”她问。

  “有。”摊主迟疑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牌,递上,“这是他们留下的信物。”

  沈微澜接过,铜牌入手微凉,正面刻着一个“柳”字,背面却是一枚奇异图腾。

  与她腕间金钗尾端的图腾,一模一样。

  她眸光一沉。

  “看来,柳家的根,还未断尽。”

  夜色渐深,青梧堂内,灯火通明。

  沈微澜将紫芝研磨成粉,与几味辅药调和,制成一枚药丸。

  她将药丸送入老者口中,又以银针刺其百会、风池、曲池三穴,缓缓引导药力入经。

  片刻后,老者手指微动,喉间发出一声低吟。

  堂中众人皆惊。

  陆堂主凝神细看,终于点头。

  “姑娘果然神医。”

  沈微澜却未松懈,只道:“蛊毒未尽,还需再施一针。”

  她取出一枚细针,针尖泛着幽蓝光泽。

  “这一针,是断其根。”

  她俯身,正要下针,忽听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小姐!”冬珞疾步而入,低声禀道,“城外来了几人,形迹可疑,似在打探你的行踪。”

  沈微澜手中银针一顿,眸光微冷。

  “看来,有人不愿这蛊毒被解。”

  她缓缓抬头,目光如雪。

  “既如此,便让我看看,是谁,还想在暗处藏头露尾。”

  针尖轻落,稳稳刺入老者穴位。

  堂中灯火摇曳,映得她眉眼如画,却锋芒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