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定锚”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逐渐显现。“归处”的氛围如同被细雨洗刷过的庭院,少了几分浮躁的尘埃,多了几分沉静的生机。员工们眼神中的光芒,从追逐外部认可的兴奋,回归到做好手中之事的专注。这份内在的稳定,也微妙地传递给了每一位到访的客人,那种久违的、熨帖人心的“归处”体验,正在悄然回归。
“知秋”的警示
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金十三如同融入背景的影子,再次出现在“归处”那间僻静的茶室。他没有寒暄,直接将一个平板电脑推到贾长安面前。
屏幕上是一个名为“云隐”的项目宣传页面。效果图极具视觉冲击力——极简的新中式建筑隐于山峦云雾之间,内部空间开阔,融合了茶道、香道、书斋、禅修等元素,宣传语写着:“觅一处心安,隐于市,归于云。超越你所知的文旅体验。”
“盛世文旅的手笔,”金十三啜了一口茶,语气平淡,“选址在终南山脚,距离市区四十分钟车程。投资规模是你们这儿的数倍。他们挖走了你们之前接触过的两个设计师,还有……那个负责市场的小张,过去当了运营副总监。”
贾长安仔细翻看着页面,眉头微蹙。“云隐”的设计确实抓人眼球,资本加持下的硬件无可挑剔,所打的概念也与“归处”追求的“心安”、“归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似乎更偏向于一种抽离现实的、仪式化的“隐逸”,与“归处”扎根于城市烟火、融入日常生活的“风雅”有所不同。
“他们这是要走高端‘避世’路线,和我们形成差异化竞争?”贾长安沉吟道。
“表面上是差异化,”金十三放下茶杯,目光锐利,“但内核还是在抢夺同一批对品质和文化有要求的客群。而且,他们资源雄厚,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提供看似同等级别的硬件和服务,这对你们会是持续的挤压。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他们在模仿你们的‘神’——那种营造氛围、传递理念的能力,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形似神不似,但以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执行力,是个不容小觑的对手。”
“文投”的诚意
几乎在同一时间,苏青瓷与“文投基金”的谈判也进入了关键阶段。与“磐石资本”充满数据模型和扩张路线的会谈不同,与“文投”负责人赵总的会面,更像是一场关于文化理想与商业实践的深度对话。
赵总是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言谈间引经据典,对“归处”在“长安之夜”的表现赞不绝口,尤其欣赏那份“于细微处见风骨”的坚持。“苏经理,贾总,我们投资的不是一家民宿,一个项目,我们投资的是一种可能性——一种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命力,并能健康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赵总语气诚恳,“我们看重的是你们团队的文化基因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不会干涉你们的具体经营和文化表达,我们希望的是成为你们的‘同行者’和‘护林人’,提供阳光雨露,让你们这片林子长得更好,更独特,而不是急着砍了当柴卖。”
他提出的投资方案,估值合理,资金主要用于“归处”现有体系的优化升级、核心团队的激励、以及支持秦望舒的非遗研究与出版计划,对于异地扩张,则持开放但谨慎的态度,强调“水到渠成”,而非设定硬性指标。
“我们需要的是‘和而不同’的合作,”苏青瓷在会后与贾长安沟通时,总结道,“他们尊重我们的‘不同’,并提供资源让我们更能坚持这份‘不同’;而我们也能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这份‘不同’传播得更远,影响更多人。这与‘盛世文旅’那种旨在消弭独特性、进行标准复制的思路,截然相反。”
抉择与布局
面对“云隐”的挑战与“文投”的橄榄枝,贾长安的决策清晰而坚定。
“接受‘文投’的投资。”他在核心团队会议上宣布,“我们需要的是能理解并支持我们长期主义的盟友,而不是催促我们奔跑的鞭子。这笔资金,首要任务是夯实我们自身的根基——优化体验、深化内容、提升团队幸福感。只有我们自己足够强大、足够独特,才能无惧任何形式的模仿和竞争。”
针对“盛世文旅”和“云隐”项目,贾长安提出了“以我为主,深化差异”的策略。
“他们做‘隐于云’,我们就继续深耕‘归于市’。”他对团队成员说,“我们要让客人知道,在西安这座城市里,就有一处可以安顿身心的角落,无需远遁山林。我们要把唐文化的美学,更深入地融入到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他要求秦望舒和唐乐知牵头,开发一系列更轻量化、更具互动性的“城市微旅行”和“日常美学”课程,比如“午后唐诗抄经”、“唐代茶点制作体验”、“古城墙下的落日音乐会”等,让文化的体验变得更便捷、更亲切。
同时,他也让苏青瓷开始着手,系统性地梳理和包装“归处”独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服务理念,形成一套可供内部传承、也可对外展示的“归处心法”,以此构筑更深层次的品牌护城河。
瓷心如玉
夜色中,贾长安和苏青瓷漫步在即将打烊的庭院。秋虫的呢喃替代了夏日的蝉鸣,更添几分静谧。
“‘云隐’那边,你打算亲自去看看吗?”苏青瓷问。
“要去。”贾长安点头,“知己知彼。不仅要看,还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看。对手的强大,更能照见我们自身的不足和方向。”
“看来你是真的沉下心了。”苏青瓷微微一笑,“不再像以前那样,听到对手就紧绷着要战斗。”
贾长安握住她的手,感受着秋夜的微凉与她掌心的温暖:“因为我们现在更清楚自己要守护的是什么,也更有底气了。竞争永远会有,但只要我们的‘瓷心’不变,内核稳固,就能在这纷扰的市场上,保持自己的温润与光泽。”
他抬头望向夜空,西安的星月依旧千年如一地照耀着这片土地。
“和而不同……”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词,“或许,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与志同道合者‘和’,在市场的洪流中,坚守并闪耀我们自己的‘不同’。”
新的篇章,已在沉稳的步调中悄然翻开。
“知秋”的警示
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金十三如同融入背景的影子,再次出现在“归处”那间僻静的茶室。他没有寒暄,直接将一个平板电脑推到贾长安面前。
屏幕上是一个名为“云隐”的项目宣传页面。效果图极具视觉冲击力——极简的新中式建筑隐于山峦云雾之间,内部空间开阔,融合了茶道、香道、书斋、禅修等元素,宣传语写着:“觅一处心安,隐于市,归于云。超越你所知的文旅体验。”
“盛世文旅的手笔,”金十三啜了一口茶,语气平淡,“选址在终南山脚,距离市区四十分钟车程。投资规模是你们这儿的数倍。他们挖走了你们之前接触过的两个设计师,还有……那个负责市场的小张,过去当了运营副总监。”
贾长安仔细翻看着页面,眉头微蹙。“云隐”的设计确实抓人眼球,资本加持下的硬件无可挑剔,所打的概念也与“归处”追求的“心安”、“归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似乎更偏向于一种抽离现实的、仪式化的“隐逸”,与“归处”扎根于城市烟火、融入日常生活的“风雅”有所不同。
“他们这是要走高端‘避世’路线,和我们形成差异化竞争?”贾长安沉吟道。
“表面上是差异化,”金十三放下茶杯,目光锐利,“但内核还是在抢夺同一批对品质和文化有要求的客群。而且,他们资源雄厚,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提供看似同等级别的硬件和服务,这对你们会是持续的挤压。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他们在模仿你们的‘神’——那种营造氛围、传递理念的能力,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形似神不似,但以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执行力,是个不容小觑的对手。”
“文投”的诚意
几乎在同一时间,苏青瓷与“文投基金”的谈判也进入了关键阶段。与“磐石资本”充满数据模型和扩张路线的会谈不同,与“文投”负责人赵总的会面,更像是一场关于文化理想与商业实践的深度对话。
赵总是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言谈间引经据典,对“归处”在“长安之夜”的表现赞不绝口,尤其欣赏那份“于细微处见风骨”的坚持。“苏经理,贾总,我们投资的不是一家民宿,一个项目,我们投资的是一种可能性——一种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命力,并能健康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赵总语气诚恳,“我们看重的是你们团队的文化基因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不会干涉你们的具体经营和文化表达,我们希望的是成为你们的‘同行者’和‘护林人’,提供阳光雨露,让你们这片林子长得更好,更独特,而不是急着砍了当柴卖。”
他提出的投资方案,估值合理,资金主要用于“归处”现有体系的优化升级、核心团队的激励、以及支持秦望舒的非遗研究与出版计划,对于异地扩张,则持开放但谨慎的态度,强调“水到渠成”,而非设定硬性指标。
“我们需要的是‘和而不同’的合作,”苏青瓷在会后与贾长安沟通时,总结道,“他们尊重我们的‘不同’,并提供资源让我们更能坚持这份‘不同’;而我们也能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这份‘不同’传播得更远,影响更多人。这与‘盛世文旅’那种旨在消弭独特性、进行标准复制的思路,截然相反。”
抉择与布局
面对“云隐”的挑战与“文投”的橄榄枝,贾长安的决策清晰而坚定。
“接受‘文投’的投资。”他在核心团队会议上宣布,“我们需要的是能理解并支持我们长期主义的盟友,而不是催促我们奔跑的鞭子。这笔资金,首要任务是夯实我们自身的根基——优化体验、深化内容、提升团队幸福感。只有我们自己足够强大、足够独特,才能无惧任何形式的模仿和竞争。”
针对“盛世文旅”和“云隐”项目,贾长安提出了“以我为主,深化差异”的策略。
“他们做‘隐于云’,我们就继续深耕‘归于市’。”他对团队成员说,“我们要让客人知道,在西安这座城市里,就有一处可以安顿身心的角落,无需远遁山林。我们要把唐文化的美学,更深入地融入到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他要求秦望舒和唐乐知牵头,开发一系列更轻量化、更具互动性的“城市微旅行”和“日常美学”课程,比如“午后唐诗抄经”、“唐代茶点制作体验”、“古城墙下的落日音乐会”等,让文化的体验变得更便捷、更亲切。
同时,他也让苏青瓷开始着手,系统性地梳理和包装“归处”独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服务理念,形成一套可供内部传承、也可对外展示的“归处心法”,以此构筑更深层次的品牌护城河。
瓷心如玉
夜色中,贾长安和苏青瓷漫步在即将打烊的庭院。秋虫的呢喃替代了夏日的蝉鸣,更添几分静谧。
“‘云隐’那边,你打算亲自去看看吗?”苏青瓷问。
“要去。”贾长安点头,“知己知彼。不仅要看,还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看。对手的强大,更能照见我们自身的不足和方向。”
“看来你是真的沉下心了。”苏青瓷微微一笑,“不再像以前那样,听到对手就紧绷着要战斗。”
贾长安握住她的手,感受着秋夜的微凉与她掌心的温暖:“因为我们现在更清楚自己要守护的是什么,也更有底气了。竞争永远会有,但只要我们的‘瓷心’不变,内核稳固,就能在这纷扰的市场上,保持自己的温润与光泽。”
他抬头望向夜空,西安的星月依旧千年如一地照耀着这片土地。
“和而不同……”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词,“或许,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与志同道合者‘和’,在市场的洪流中,坚守并闪耀我们自己的‘不同’。”
新的篇章,已在沉稳的步调中悄然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