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破釜沉舟与瓷心抉择-《归处是长安》

  金十三的话像淬了冰的针,扎在贾长安紧绷的神经上。“强制关停”四个字,如同最终的丧钟,在他脑海中轰鸣。他不能再犹豫,不能再寄希望于侥幸或者林薇的“仁慈”。行政力量的碾压性优势已经显现,留给他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急剧压缩。

  他看了一眼抽屉里的文件袋,又想到躲在客房里惶惶不可终日的唐文明。缺乏“实锤”……关键证人……这些词反复敲打着他。唐文明会是那个关键吗?那个被恐惧吞噬、连面对女儿都不敢的男人?

  贾长安深吸一口气,知道必须做出决断。他拿起内部电话,沉声道:“青瓷,来我办公室一趟。另外……让乐知也过来。”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请秦老师也过来一下。”

  是时候了,必须让核心团队了解部分真相,共同面对这最后的难关。

  破釜沉舟

  很快,苏青瓷、唐乐知和秦望舒先后到来。办公室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贾长安没有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将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林薇动用行政力量意图强制关停“归处”,以及他手中掌握部分林薇不光彩过去但缺乏关键证据的情况——言简意赅地告知了三人。他没有展示文件袋里的具体内容,但点明了涉及林薇创业初期的灰色地带和可能存在的道德污点。

  唐乐知听到自己父亲可能被林薇利用甚至作为“关键证人”时,脸色瞬间惨白,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苏青瓷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强制关停”的可能性,心还是猛地一沉。她看向贾长安,看到他眼中那份破釜沉舟的决绝,便知道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秦望舒则推了推眼镜,清冷的眸子里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应对即将到来的行政强制措施;第二,找到能瞬间扭转舆论的关键证据,反制林薇。”

  “没错。”贾长安点头,“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立刻聘请最好的行政法律师,准备行政复议甚至行政诉讼,同时通过所有可能的媒体和舆论渠道,揭露这次检查的不公,争取公众同情和支持。望舒,你在学界和媒体的人脉至关重要。”

  “我明白。”秦望舒郑重点头,“我会立刻联系可靠的律师朋友和几家有影响力的媒体,陈述事实。”

  “第二个问题,”贾长安的目光转向唐乐知,带着一丝不忍,但更多的是凝重,“关键证据……可能在你父亲身上。”

  唐乐知身体一颤,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挣扎和痛苦:“长安哥……我……我爸他……他那么胆小……他怎么可能……”

  “乐知,”苏青瓷走过去,轻轻搂住她的肩膀,声音温柔却有力,“我们知道这很难。但这是为了拯救‘归处’,拯救我们所有人的心血,也是为了……给你爸爸一个摆脱林薇控制、真正获得安全的机会。如果他一直这样被林薇攥在手里,永远不得安宁。”

  唐乐知伏在苏青瓷肩头,无声地流泪。一边是岌岌可危的“家”和同伴,一边是那个带给她们母女无数痛苦、却又血脉相连的父亲。这个抉择对她来说,太过残忍。

  瓷心抉择

  就在这时,贾长安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金十三发来的一条加密信息,只有简短一句话:“对方加速了,关停令可能在24小时内下达。另,可尝试从‘资金流’入手,寻找当年经手人,或有意外收获。风险自担。”

  资金流?当年经手人?

  贾长安心中一动。金十三这是在提示他另一条寻找“实锤”的路径!不一定非要完全依赖唐文明这个不确定因素。或许可以从林薇留学期间那笔不明资金入手,寻找当时的银行经理、会计师,或者与那个华裔商人有关的其他知情人?虽然同样困难重重,但至少多了一线希望。

  他立刻将这条信息分享给三人。

  “这是一个方向!”秦望舒立刻反应道,“我可以尝试通过学术数据库和海外关系,检索与那个英文名字相关的商业信息和可能关联人物。”

  “我……我也帮忙查!”唐乐知抬起头,擦干眼泪,眼神虽然还带着脆弱,却多了一份坚定,“我爸……他那里可能也有一些零碎的信息,关于林薇怎么骗他签合同的,也许……也许里面有涉及到资金往来的细节……”她似乎下定了决心,要为了守护“归处”,去面对那个她一直逃避的父亲。

  苏青瓷看着迅速行动起来、各自承担起责任的秦望舒和唐乐知,又看向眉头紧锁、正在快速权衡两条路径可行性的贾长安,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

  “长安,”她开口,声音清晰而平静,“律师和媒体这边,我和望舒、乐知来负责跟进,你集中精力,去追‘资金流’这条线。金十三既然提示了,说明这条路或许更有希望。你需要动用你在上海和海外所有的人脉,这需要时间和精力,不能再分心。”

  贾长安看向她,看到她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她知道他要去做的事情可能游走在灰色边缘,甚至充满危险,但她选择相信他,并为他稳住后方。

  “青瓷……”贾长安喉头有些哽咽。

  “去吧。”苏青瓷走到他面前,替他整理了一下有些歪斜的衣领,动作轻柔,目光坚定,“家里有我们。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在哪里,都要平安回来。”

  这一刻,无需再多言语。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与信任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淌。苏青瓷的抉择,是将最危险、最不确定的任务交给他,同时也将整个“归处”的明线防御重任扛在了自己肩上。

  分头行动

  计划迅速确定。

  秦望舒和唐乐知立刻开始行动,一个动用学术网络搜寻信息,一个鼓起勇气去客房部见唐文明,尝试获取更多细节。

  苏青瓷则开始紧急联系律师和相熟的媒体人,准备应对可能明天就到的关停令。

  贾长安没有耽搁,他回到自己房间,锁好门,开始疯狂地打电话。他动用了自己在上海金融圈、咨询界的所有旧关系,甚至联系了多年未联系的海外同学,隐晦地打听那个特定年代、特定华裔商人可能关联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任何可能经手过那笔资金流转的知情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从昏暗到彻底漆黑。西安城的灯火次第亮起,而“归处”民宿内,几盏灯亮到深夜,每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归处”而奋力拼搏。

  贾长安打了无数个电话,得到了不少模糊的线索,但也遭遇了更多的闭门羹和谨慎的回避。涉及到这种敏感信息,没有人愿意轻易沾染。疲惫和挫败感阵阵袭来。

  直到深夜,一个曾经与他关系不错、如今在某国际银行香港分行任职的旧同事,在听他隐晦地描述了情况后,沉默良久,给了他一个名字和一个已经停用的电话号码。

  “这个人,以前是瑞士某私人银行香港分部的客户经理,专门服务亚太区的高净值客户,尤其擅长处理……不太方便公开的资产安排。你提到的那个名字,我有点模糊印象,可能在他经手过的客户名单里。但他几年前就因为违规操作被开除了,现在下落不明,这个电话也早就打不通了。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长安,这事水很深,你自己小心。”

  虽然线索几乎等于断了,但至少确认了方向没错!林薇那笔启动资金,极有可能就是通过这类隐蔽的渠道操作的!

  贾长安精神一振,立刻尝试拨打那个号码,果然是空号。他不死心,再次联系了金十三,将这个名字和有限的信息提供过去。

  “我需要找到这个人,越快越好。”贾长安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后的嘶哑。

  金十三的回复很快,依旧言简意赅:“名字收到。找这种人,价格翻倍,而且不保证能找到,或者找到的是个死人。你想清楚。”

  “找!”贾长安没有任何犹豫,“钱不是问题。活要见人,死……也要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放下手机,贾长安感到一阵虚脱,但眼神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破釜沉舟,已经没有退路。苏青瓷和团队在明处为他坚守,他必须在暗处,为她,为所有人,凿开一条生路。

  夜色深沉,西安城墙默然矗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坚韧与守护。在“归处”民宿亮着的灯火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正在无声而激烈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