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长安”。
当苏青瓷将那杯温牛奶递到他手中,轻声说出这个名字时,贾长安有瞬间的恍惚。这个名字伴随他二十八年,此刻在“归处”这静谧的夜色里,被苏青瓷用那种特有的、带着一丝清冷的温柔嗓音念出,仿佛被赋予了不同的重量。它不再仅仅是上海投资圈那个代号“Jia”的标签,而是真真切切地,与这座古城,与眼前这个如青瓷般易碎又坚韧的女子,产生了联系。
“谢谢。”他接过牛奶,温热的瓷杯暖着微凉的手指。客厅里只亮着一盏落地灯,光线昏黄,将苏青瓷的身影勾勒得柔和而模糊。她似乎真的只是因为他晚归且喝了酒,才留灯等待,递上一杯牛奶,像一个……尽责的房东?抑或,有那么一丝超出房东范畴的关切?
贾长安不敢深想。林薇这个名字带来的刺痛尚未平息,他内心乱糟糟的,像被投入石子的护城河水,表面波纹渐平,底下却暗流涌动。
“晚上……和赵哥他们,聊得还开心吗?”苏青瓷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重新在沙发坐下,将薄毯拉至膝上,看似随意地问道。她的目光落在眼前的虚空,并未直视他,仿佛只是为了避免沉默的尴尬。
贾长安在她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抿了一口牛奶,香甜温热滑入胃里,确实舒服了不少。“嗯,吃了烧烤,喝了点酒。唐小姐……很活泼。”他避重就轻。
“乐知是这样的,像个小太阳,好像永远没有烦恼。”苏青瓷的嘴角牵起一抹极淡的笑意,但那笑意并未抵达眼底,“有她在,气氛总是很快活。”
贾长安捕捉到她语气里一丝几不可查的……羡慕?或者说,是一种对自身无法拥有的那种热烈生命的遥远观望。他忽然想起赵安邦说过,苏青瓷是从南边一个人来的。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经营着这家民宿,她的热闹,或许只存在于天井里来往的短暂住客身上,更深人静时,陪伴她的,只有这些沉默的家具和窗外的城墙。
“秦小姐下午也给我发了邮件,项目方案她看了,提了些很专业的意见。”贾长安换了个话题,试图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微妙氛围,也让自己从林薇的思绪中挣脱出来。
提到秦望舒,苏青瓷的眼神动了一下,终于将目光转向他:“望舒做事一向严谨。她认可你的想法,说明你的方案确实有价值。”她的评价客观而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内容无非是天气、民宿里一些琐事,但在这深夜的静谧里,普通的对话也仿佛有了不一样的意味。最后,牛奶喝完了,贾长安站起身:“不早了,苏小姐也早点休息。”
苏青瓷轻轻点头:“晚安,贾先生。”
“晚安。”
回到二楼的房间,贾长安并没有立刻睡意。他推开窗户,雨后清冷的空气涌了进来,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远处的城墙在夜色中蜿蜒如龙,墙头的灯火像一串遗落的明珠。护城河的方向一片漆黑,但仿佛还能闻到烧烤摊的烟火气,听到唐乐知清脆的笑声,以及……赵安邦压低声音说出“林薇”两个字时,自己心脏那一下突兀的收缩。
他掏出烟盒,又塞了回去。喉咙里还残留着牛奶的甜腻,混合着啤酒的微苦和烧烤的辛辣,味道复杂。他打开手机,屏幕的光亮在黑暗中有些刺眼。微信里,母亲的头像上有未读消息的红点,他点都不想点。通讯录里,那个曾经置顶、后来又被狠狠拉黑删除的号码,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林薇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赵安邦的?她想知道什么?过得好不好?还是……别有目的?
他烦躁地关上手机,将自己摔进床铺。床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这间屋子,这张床,乃至整个“归处”,都还残留着上一个租客,或者上上个租客的气息。他贾长安,也不过是这里的又一个过客。苏青瓷是,秦望舒是,唐乐知也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这座名为“长安”的城市短暂交汇,最终或许都会流向各自的归途。
那么林薇呢?她是他拼命想要划清界限的过去,却像水鬼一样,再次缠了上来。
接下来的两天,贾长安有意让自己忙碌起来。他认真修改了皮影戏班的方案,和秦望舒又通了一次时间不短的电话,两人在细节上反复推敲。秦望舒的专业和高效让他佩服,也暂时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他甚至主动去了一趟“小时光”书店。
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满架的书本上,空气中漂浮着金色的尘埃。唐乐知正在吧台后哼着歌擦拭咖啡机,看到贾长安,立刻扬起灿烂的笑容:“贾先生!欢迎光临!今天想喝点什么?试试我们的新品,‘城墙落日’特调?”
她的快乐简单直接,极具感染力。贾长安点了一杯她推荐的特调,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咖啡味道不错,带着西柚的酸甜和一丝淡淡的迷迭香气息,名字也起得应景。唐乐知忙完一阵,凑过来和他聊天,叽叽喳喳地说着最近遇到的趣事,抱怨一下难缠的客人,又兴奋地展示她新淘到的绝版书。
贾长安 stly 微笑着倾听,偶尔附和几句。他发现和唐乐知相处非常放松,不需要思考太多,她的世界明亮而纯粹,像一块未经雕琢的水晶,折射着阳光。但不知为何,他总会不自觉地将她和苏青瓷对比。一个如夏日阳光般热烈,一个如秋夜月光般清冷。
离开“小时光”时,唐乐知塞给他一小包手工曲奇:“新烤的,带回去尝尝!给青瓷姐也带几块!”
拿着那包还带着温度的曲奇,贾长安走在回“归处”的路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对苏青瓷的称呼,在内心已经从“苏小姐”变成了更显亲近的“青瓷”,虽然当面他依旧保持着礼貌的“苏小姐”。
回到民宿,天井里没人。他将曲奇放在客厅的桌上,留了张纸条:“唐小姐给的曲奇,味道很好。贾长安。”
晚上,他下楼倒水,发现曲奇少了几块,纸条旁边多了一张新的,上面是苏青瓷清秀的字迹:“谢谢。曲奇很甜。”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贾长安心里微微一动。他仿佛能看到她小口吃着曲奇时,微微眯起眼睛的满足样子。这种细微的、不经意的分享与回应,像悄无声息的溪流,慢慢浸润着他们之间那层看似透明的隔膜。
然而,这种细微的暖意,很快又被冰冷的现实打断。深夜,他的手机再次震动,是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号码。他盯着那串数字,心跳莫名加速。他没有接,铃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固执地响着,直到自动挂断。几分钟后,一条短信跳了出来:
“长安,是我,林薇。我知道你不想理我。我只是……很想你。听说你在西安,我下个月可能会过去出差,能见一面吗?”
短信的内容像一块寒冰,砸碎了贾长安刚刚积累起的一点平静。下个月?见面?她到底想干什么?重温旧梦?还是看他如今落魄的模样?
他烦躁地起身,在房间里踱步。窗外的城墙沉默依旧,千百年来,它见证了多少这样的纠缠与纷扰?它从不给出答案,只是沉默地矗立着,任由时光流逝,故事更迭。
贾长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一边是母亲无休止的催婚,一边是前任不合时宜的再次出现,而另一边,是西安这座古城里,三个性格迥异、却都悄然吸引着他的女人,以及一份刚刚萌芽、或许能让他重新找到价值感的事业。
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身后是挥之不去的过去,前方是迷雾重重的未来。而“归处”的这片屋檐,又能为他遮挡多久的风雨?
他最终没有回复林薇的短信,只是将那个号码再次拉黑。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不是拉黑就能彻底清除的。它们像鬼魅,潜伏在心底的角落,只待时机,便会再次现身。
夜色深沉,贾长安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直到天际泛起鱼肚白。西安的第二天,在混乱的心绪中,悄然来临。
当苏青瓷将那杯温牛奶递到他手中,轻声说出这个名字时,贾长安有瞬间的恍惚。这个名字伴随他二十八年,此刻在“归处”这静谧的夜色里,被苏青瓷用那种特有的、带着一丝清冷的温柔嗓音念出,仿佛被赋予了不同的重量。它不再仅仅是上海投资圈那个代号“Jia”的标签,而是真真切切地,与这座古城,与眼前这个如青瓷般易碎又坚韧的女子,产生了联系。
“谢谢。”他接过牛奶,温热的瓷杯暖着微凉的手指。客厅里只亮着一盏落地灯,光线昏黄,将苏青瓷的身影勾勒得柔和而模糊。她似乎真的只是因为他晚归且喝了酒,才留灯等待,递上一杯牛奶,像一个……尽责的房东?抑或,有那么一丝超出房东范畴的关切?
贾长安不敢深想。林薇这个名字带来的刺痛尚未平息,他内心乱糟糟的,像被投入石子的护城河水,表面波纹渐平,底下却暗流涌动。
“晚上……和赵哥他们,聊得还开心吗?”苏青瓷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重新在沙发坐下,将薄毯拉至膝上,看似随意地问道。她的目光落在眼前的虚空,并未直视他,仿佛只是为了避免沉默的尴尬。
贾长安在她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抿了一口牛奶,香甜温热滑入胃里,确实舒服了不少。“嗯,吃了烧烤,喝了点酒。唐小姐……很活泼。”他避重就轻。
“乐知是这样的,像个小太阳,好像永远没有烦恼。”苏青瓷的嘴角牵起一抹极淡的笑意,但那笑意并未抵达眼底,“有她在,气氛总是很快活。”
贾长安捕捉到她语气里一丝几不可查的……羡慕?或者说,是一种对自身无法拥有的那种热烈生命的遥远观望。他忽然想起赵安邦说过,苏青瓷是从南边一个人来的。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经营着这家民宿,她的热闹,或许只存在于天井里来往的短暂住客身上,更深人静时,陪伴她的,只有这些沉默的家具和窗外的城墙。
“秦小姐下午也给我发了邮件,项目方案她看了,提了些很专业的意见。”贾长安换了个话题,试图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微妙氛围,也让自己从林薇的思绪中挣脱出来。
提到秦望舒,苏青瓷的眼神动了一下,终于将目光转向他:“望舒做事一向严谨。她认可你的想法,说明你的方案确实有价值。”她的评价客观而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内容无非是天气、民宿里一些琐事,但在这深夜的静谧里,普通的对话也仿佛有了不一样的意味。最后,牛奶喝完了,贾长安站起身:“不早了,苏小姐也早点休息。”
苏青瓷轻轻点头:“晚安,贾先生。”
“晚安。”
回到二楼的房间,贾长安并没有立刻睡意。他推开窗户,雨后清冷的空气涌了进来,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远处的城墙在夜色中蜿蜒如龙,墙头的灯火像一串遗落的明珠。护城河的方向一片漆黑,但仿佛还能闻到烧烤摊的烟火气,听到唐乐知清脆的笑声,以及……赵安邦压低声音说出“林薇”两个字时,自己心脏那一下突兀的收缩。
他掏出烟盒,又塞了回去。喉咙里还残留着牛奶的甜腻,混合着啤酒的微苦和烧烤的辛辣,味道复杂。他打开手机,屏幕的光亮在黑暗中有些刺眼。微信里,母亲的头像上有未读消息的红点,他点都不想点。通讯录里,那个曾经置顶、后来又被狠狠拉黑删除的号码,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林薇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赵安邦的?她想知道什么?过得好不好?还是……别有目的?
他烦躁地关上手机,将自己摔进床铺。床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这间屋子,这张床,乃至整个“归处”,都还残留着上一个租客,或者上上个租客的气息。他贾长安,也不过是这里的又一个过客。苏青瓷是,秦望舒是,唐乐知也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这座名为“长安”的城市短暂交汇,最终或许都会流向各自的归途。
那么林薇呢?她是他拼命想要划清界限的过去,却像水鬼一样,再次缠了上来。
接下来的两天,贾长安有意让自己忙碌起来。他认真修改了皮影戏班的方案,和秦望舒又通了一次时间不短的电话,两人在细节上反复推敲。秦望舒的专业和高效让他佩服,也暂时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他甚至主动去了一趟“小时光”书店。
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满架的书本上,空气中漂浮着金色的尘埃。唐乐知正在吧台后哼着歌擦拭咖啡机,看到贾长安,立刻扬起灿烂的笑容:“贾先生!欢迎光临!今天想喝点什么?试试我们的新品,‘城墙落日’特调?”
她的快乐简单直接,极具感染力。贾长安点了一杯她推荐的特调,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咖啡味道不错,带着西柚的酸甜和一丝淡淡的迷迭香气息,名字也起得应景。唐乐知忙完一阵,凑过来和他聊天,叽叽喳喳地说着最近遇到的趣事,抱怨一下难缠的客人,又兴奋地展示她新淘到的绝版书。
贾长安 stly 微笑着倾听,偶尔附和几句。他发现和唐乐知相处非常放松,不需要思考太多,她的世界明亮而纯粹,像一块未经雕琢的水晶,折射着阳光。但不知为何,他总会不自觉地将她和苏青瓷对比。一个如夏日阳光般热烈,一个如秋夜月光般清冷。
离开“小时光”时,唐乐知塞给他一小包手工曲奇:“新烤的,带回去尝尝!给青瓷姐也带几块!”
拿着那包还带着温度的曲奇,贾长安走在回“归处”的路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对苏青瓷的称呼,在内心已经从“苏小姐”变成了更显亲近的“青瓷”,虽然当面他依旧保持着礼貌的“苏小姐”。
回到民宿,天井里没人。他将曲奇放在客厅的桌上,留了张纸条:“唐小姐给的曲奇,味道很好。贾长安。”
晚上,他下楼倒水,发现曲奇少了几块,纸条旁边多了一张新的,上面是苏青瓷清秀的字迹:“谢谢。曲奇很甜。”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贾长安心里微微一动。他仿佛能看到她小口吃着曲奇时,微微眯起眼睛的满足样子。这种细微的、不经意的分享与回应,像悄无声息的溪流,慢慢浸润着他们之间那层看似透明的隔膜。
然而,这种细微的暖意,很快又被冰冷的现实打断。深夜,他的手机再次震动,是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号码。他盯着那串数字,心跳莫名加速。他没有接,铃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固执地响着,直到自动挂断。几分钟后,一条短信跳了出来:
“长安,是我,林薇。我知道你不想理我。我只是……很想你。听说你在西安,我下个月可能会过去出差,能见一面吗?”
短信的内容像一块寒冰,砸碎了贾长安刚刚积累起的一点平静。下个月?见面?她到底想干什么?重温旧梦?还是看他如今落魄的模样?
他烦躁地起身,在房间里踱步。窗外的城墙沉默依旧,千百年来,它见证了多少这样的纠缠与纷扰?它从不给出答案,只是沉默地矗立着,任由时光流逝,故事更迭。
贾长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一边是母亲无休止的催婚,一边是前任不合时宜的再次出现,而另一边,是西安这座古城里,三个性格迥异、却都悄然吸引着他的女人,以及一份刚刚萌芽、或许能让他重新找到价值感的事业。
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身后是挥之不去的过去,前方是迷雾重重的未来。而“归处”的这片屋檐,又能为他遮挡多久的风雨?
他最终没有回复林薇的短信,只是将那个号码再次拉黑。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不是拉黑就能彻底清除的。它们像鬼魅,潜伏在心底的角落,只待时机,便会再次现身。
夜色深沉,贾长安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直到天际泛起鱼肚白。西安的第二天,在混乱的心绪中,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