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余队长家吃饭-《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

  郑向前把人送到,他就离开了。还没到中午,他得去上工。

  “余队长,打扰了。”

  贺建国客气的寒暄一句,他比楚清越要开朗一些。

  楚清越是这次一起来的另一个男知青,一副书生模样,白白净净的。

  “进来吧,你们初来乍到,不用太拘束。以后好好上工,混个温饱不成问题。”

  余队长只希望新来的知青安分一些,别整什么幺蛾子。

  余队长家的房子可能是队里最好的,房子是砖瓦房。

  一溜好几间正房,左右还有厢房,院子也很大,收拾得干干净净。

  “当家的,饭好了,招呼几个孩子过来吃饭。”

  说话的人应该是余队长的媳妇,嗓门很大,声音洪亮。

  “走吧,你们大娘做好饭了。”

  余队长带着四人进了屋,桌子已经放好了,是个不小的炕桌。

  “进门是(qie),没啥好吃的,你们别嫌弃,吃饱了。”

  余队长的媳妇端着一笸箩大饼子放在炕边上,笑呵呵的让她们吃饱,别客气。

  “谢谢婶子,这饼子贴的真好!”

  钱小红夸的真心实意,惹得余婶子哈哈大笑。

  余队长媳妇五十来岁,常年的劳作,皮肤有些黑,有些糙。

  能看出来,她性格比较好,是个爱说爱笑的。

  七零年的饭桌,没有大鱼大肉,大多都是粗粮。

  玉米面的饼子,炖的豆角和土豆,一把洗干净的大葱,几根黄瓜,一碗大酱,标准的东北农家饭。

  不知道是不是时间还早,余家其他人都不在家。

  清妍她们四个拘谨的吃了一顿饭,谁也没有敞开肚皮吃饱,不好意思。

  “余队长,我们吃饱了,谢谢招待,婶子做的饭菜味道真好!”

  下了桌,贺建国代表她们表示感谢。

  “余队长,我们想买点家具,咱们队里有吗?”

  “简单的箱子,桌子,凳子,队里都有,你们自己看看,需要什么。

  老三,你出来,带他们去仓库看看。”

  余队长朝着东边厢房喊了一声,屋里的人应了一声。

  清妍看着走出来的男人,二十多岁,浓眉大眼的,模样不错。

  只是美中不足的,他有点跛脚。

  “爹,我这就带他们过去。”

  “去吧,顺便把那些皮猴子喊回来,一上午没见到人影了。”

  清妍她们几个,跟着余家老三去挑家具。

  “老三,这是新来的知青?”

  “嗯呐,二奶奶,做好饭了吗?”

  “没呢,上工的还没回来呢,你们这是干啥去?”

  “我爹让我带他们去挑点家具,箱子,板凳,什么的。”

  “快去吧,一会下工了,该吃饭了。今年的麦子长得不错,希望麦收的时候别下雨。”

  老太太看起来年纪不小了,脸上的皱纹很多,头发全白了,腰也弯了。

  几人继续往前走,迎面过来一群孩子,大大小小的有十多个。

  “三叔,你干啥去?”

  “去大队部,你们又下水了?”

  “爹,抱。”

  一个小豆丁挤过来,抱着余老三的大腿,要抱抱。

  “余峰,你皮痒了。”

  余老三看着眼前的大侄子,才五岁,上山下河的,就没有他不敢干的。

  “三叔,我错了,我们没去大河,就在小沟边玩了一会。”

  叫余峰的小男孩个头不小,但是很瘦,晒得黝黑的。

  光着膀子,穿个短裤,衣服湿漉漉的在手里拎着。

  这时候的孩子,几乎都是散养的,或者大的看着小的。

  “余三叔,这是新来的知青,长得真白啊!”

  这群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两三岁。放暑假了,每天疯跑着玩。

  “行了,都回家吧。”

  一群孩子,哄的散开了,清妍她们几个松了一口气。

  被这么多孩子围着看,指指点点,有点不好意思。

  余老三抱起儿子,领着自己家的侄子,侄女往大队部去,一会,一起带回家。

  “东西都在这了,你们自己挑。”

  仓库里,摆了不少做好的家具,木箱子,炕桌,凳子,脸盆架子,小板凳……

  清妍选了两个箱子,一个装衣服,布料这些零碎的东西,一个用来装吃的。

  东北这边,山货不少,她准备到时候采一些或者买点,寄回家。

  其他的可以将就,但是,吃的东西和衣物绝对不能放一起。所以,她选了两个箱子,有点高调了。

  现在她一个人住一铺炕,两个箱子放炕上,也不拥挤。

  再选一个小炕桌,脸盆架子,炕席,角落里的那个木盆也不错,可以泡脚。

  清妍看着这些家具,纯手工打造的,实木的,飘着木香,真不错。

  “余三哥,这些东西,能帮我们送知青点吗?”

  清妍看着自己选的这堆东西,有点为难,自己也搬不动啊。

  “能,吃完饭,我用牛车给你们拉过去。”

  余老三看着这个圆脸的小姑娘,东西没少挑啊。

  “谢谢,太谢谢了。”

  清妍放心了,顺手从挎包里掏出几块糖块,给余家这三个孩子,一人两块。

  “三叔,姐姐给的糖块。”

  女孩子看了一眼自己的三叔,虽然满眼渴望,却没有马上吃掉。

  “你们要谢谢姐姐,知道吗?”

  “谢谢姐姐。”

  三个孩子,挺听话,齐声喊着谢谢。

  “不客气,吃吧。”

  物资缺乏的年代,快乐却很简单。

  “姐姐,这个送给你拿回去扫地和扫炕。”

  小姑娘拿着两把笤帚递过来。

  清妍接过来,看了一眼余老三。

  “拿着吧,不值钱,村里家家都有,自己扎的。”

  既然余三哥这么说了,清妍也没推辞。

  “谢谢!”

  又掏了一小把糖,塞到小姑娘的手里。

  几人选好东西,付了钱,准备回知青点了。

  “清妍,咱俩赶紧回去打扫卫生,等东西送过来了,也能安顿下来。”

  钱小红就买了一个箱子,她钱不多,得省着花。

  “行,真要好好收拾一下。”

  两个女孩子,想着怎么让房间住的更舒服,一路小跑着回了知青点。

  其他人还没有下工,两人找出工具,开始打扫。

  屋里的墙和棚顶都是抹的黄泥,时间长没住人了,挂了不少灰嘟噜。

  两人齐心合力,从上到下,扫了两遍,屋里灰尘四起。

  “终于扫完灰了,接下来,打水擦灰。”

  钱小红甩了甩胳膊,棚顶有点高,举的胳膊都酸了。

  “我看这里没有水井,也不知道去哪打水,咱们先用缸里的,一会郑同志回来了,再问问他,去哪打水。”

  清妍找了一圈,没发现水井。

  “也只能这样了,争取她们回来之前,咱俩收拾好。”

  说干就干,拿出行李里的脸盆,抹布,开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