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工农村大学名额-《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

  清妍也听说工农兵大学的事情了,她没有什么想法。

  不说现在的大学,真正能学到东西的有多少。推荐上学,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讲的课,有很多人是听不懂的。

  虽然条件规定,需要推荐初中以上文凭的优秀人员,但是,各地区,各省份,各地方工作人员能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以至于有不少小学文凭的人被推荐到了大学,去混个文凭。

  还有一部分尸位素餐的干部,利用工农兵大学的事情,收取好处,甚至强迫女同志。

  所以,大队上的议论声很大,清妍却没有参与。

  晚上,余庆林回来,也提起了这个话题。

  “媳妇,工农兵大学的事情你听说了吗,有没有什么想法?”

  “听说了,没什么想法。怎么,你有想法?”

  清妍觉得不太可能,余庆林不爱上学,平时她看书,余庆林从来不会往前凑。

  用他自己的话说,看书就是催眠药,只要拿起书,他就困,哈欠连天的。

  “我能有啥想法,我可一点都不想上学。我是想说,你有没有想去上学的想法?

  我听贺建国他们说得可热闹了,好像上学的好处不少。”

  二道沟大队之前没有过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他之前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好处是有的,但是,对我来说,作用不大。

  我跟着钟大夫学的更好,现在的大学,也不知道什么样呢!”

  清妍也是看影视剧的时候,有那么一些只言片语提到过工农兵大学的事情,具体的还真不清楚。

  “你不想去,我心里其实松了一口气的。媳妇,我是不是挺自私的。”

  余庆林内心深处,还是不希望清妍去的。

  “怎么,你不希望我进步,不想我出去见世面?”

  清妍问的直接,她现在不想去工农兵大学,不代表以后她一定不参加高考,不去进修。

  如果余庆林有把她拴在家里的想法,必须尽早打消。

  “没有,媳妇,你误会我了,我咋能有那样的想法。

  我就是想着,衡衡还小,还在吃奶,你要是真去上大学了,孩子是不是要断奶了?”

  余庆林赶紧找补,他真的没有把媳妇困在家里做家务的想法。

  只是想着,能不能等孩子再大一点的。

  “我支持你的工作,怎么会不希望你进步。只是觉得孩子太小了,你现在出去,孩子会不会上火?”

  清妍多少能猜出一些余庆林的想法,他内心深处不希望自己去。但是,他不会硬拦着自己。

  “最好是这样,余庆林,这次的工农兵大学我不想去,因为意义不大。

  但是,以后,有进修的机会或者学习的机会,我不会轻易放弃的。”清妍虽然想过退休的养老生活,但是,她也不能真的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过上养老生活。

  她的医术需要加强,也需要一份正式的学历证明,证明自己的医术。

  只有自己能力过硬了,以后在单位才有足够的话语权。

  至于躺平生活,那是需要你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实现的。

  要想做一条快乐的咸鱼,需要攒足足够的资本,否则,只能做一条真的“咸”鱼了。

  “我知道,我一定不会拖你后腿的,真的。”

  余庆林不再嬉皮笑脸,而是认真的回答。

  “对了,人选定了吗?”

  清妍很好奇,二道沟大队的选拔资格是怎么定的。

  “没有定下来呢,这事也不是咱爹一个人说了算的,得他们大队干部一起商量,符合条件才能去。”

  余庆林了解自己爹,不会真的给他们开后门。他是一点希望也没有,清妍希望比较大。

  她是高中毕业,下乡知青,又有医术,帮大队上的很多人治过病,各方面都符合条件。

  “希望名额早点定下来吧,不然,时间长了,容易生事端。”

  “不能拖太久,咱爹他们也着急。”被余庆林两人念叨的余队长,正在大队部开会呢。

  “大队长,总共两个名额,狼多肉少,怎么分配,咱们得商量好了。”

  罗森皱着眉头,这两天,去他家拉关系的,偷摸送礼的,真是让人烦的不行。

  “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一下子就能刷下去一大批人。

  其他的,再逐个扒拉,总能选出合适的人来。”

  按照大队长的说法,他们大队上符合条件的不多,尤其是他们队上的社员中,符合条件的更少。

  初中以上毕业,学历这块刷掉一大波。

  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有志青年。

  经过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方式,选拔符合条件的人员。

  大伙看着招生条件的文件,这样一执行下来,符合条件的真不多。

  “知青点的知青符合条件的多吧?”

  李会计家里没有合适的人选,几个年龄合适的孩子,都没有念到初中毕业。

  “学历这块基本都符合,但是,思想政治这块,就不能细究了。”

  其他人不清楚,罗森和大队长是知道的,有几个知青,成分上是经不起细查的。

  “让符合条件的自愿报名,咱们先筛选一遍,符合条件的放一起,最后大伙投票决定。”

  “行,这样大伙就没话说了。”

  “嗯,比较公平了。”

  “我也同意。”

  ……

  其他人都同意大队长的提议,这件事,基本就算定下来了。

  知青点的众人也是心急如焚,都想知道名额怎么定,他们有没有机会。

  去年新来的知青是没有资格参选的,需要下乡两年以上的。

  除了去年过来的几个人,其他的人都符合条件,年限都够。

  大伙现在都存在竞争关系,想讨论又不知道会不会让对手有可乘之机。

  反而是去年来的邵东阳他们比较轻松,他们没有资格。

  “贺哥,你知道大队选拔的标准吗?”

  “现在不清楚,按照大队长他们的行事作风,应该会严格按照规则选拔。”

  贺建国是七零年来的,郑向前走了以后,他是知青点的负责人,和大队长他们接触的多了,也更了解一些。

  “贺哥,你是不是也有资格参选?”

  “按道理,是有的。”

  贺建国来了这么多年,劳动积极,人缘也不错,知青点最有希望的人选。

  “那你这几天可要注意了,不要被人算计了。”

  “算计?”

  贺建国一时没反应过来。

  “选拔的第一项,思想政治这块,你好好琢磨琢磨。”

  邵东阳没往深了说,他是觉得贺建国这人还不错,多了一嘴。

  邵东阳觉得没意思了,回屋睡觉去了,明早还要上山呢。

  和什么工农兵大学名额比起来,跟着庆哥上山比较有意思。

  也不知道嫂子想不想去上这个工农兵大学,她的机会很大。

  其他人也没有闲聊的心思了,各自闷头做自己的事情。

  知青点,难得的,这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