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余二哥一家要回来-《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

  过了腊八就是年。

  现在年节过的简单,但是,很多东西还是要准备的。

  喝了腊八粥以后,清妍也忙起来了。

  给娘家的年礼早就寄走了,剩下的,就是给爷爷奶奶公婆准备年礼了。

  余庆林也很忙,临近过年,野物的需求也大了。

  清妍知道他们打猎卖钱,具体的情况她没问过,只知道他们不去黑市。

  可是,最近看着早出晚归的余庆林,清妍有些担心了。

  “庆林,你们这么频繁的卖野物,会不会被抓,投机倒把的罪名可不轻。

  咱们家现在也不缺钱,要不,你就少上几趟山,也少遭点罪。”

  “担心了,傻媳妇,你真以为我这是投机倒把呢?”

  余庆林被媳妇严肃的表情逗乐了。

  “不是吗?”

  “当然不是,我胆子再大,我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往国营饭店,国营工厂送猎物啊?

  我是有介绍信的,用的是大队的名义,公对公的。”

  余庆林之前以为清妍不感兴趣,也就没说。谁想到,她媳妇想歪了。也难得, 她忍了这么久。

  “公对公,大队其他人没意见吗?”

  “有什么意见,我可是交了四成的收入,那可是真金白银的钱。”

  余庆林笑着给媳妇解释。

  “大队出个名头,就能收到四成的利润,这可是无本的买卖。

  不过,我们偶尔也会藏私的,也不是全都走公账。”

  余庆林能懂这些,也是老猎人教的。又要过年了,他今年还得弄瓶好酒,让清妍做两道好菜,去祭拜老猎人。

  他们谁这不知道老猎人姓什么,叫什么,从哪里来。

  他在半山腰住下来开始,大伙就喊他老猎人,虽然,那时候他还不老。

  “那你和杨哥他们怎么分?”

  既然提起这个话题了,清妍就多问了几句。

  “我们三个,杨哥和大军一人占一成,我自己占四成。

  寻找猎物,做陷阱,找买家,这都是我的活。杨哥和大军帮着运猎物,帮着打下手,我们这几年,合作愉快。”

  余庆林觉得这样的分配挺合理的,付出的多,得到的多。

  “大哥他们知道这件事吗?你带着杨哥和大军挣钱,家里人没有意见吗?”

  清妍很好奇,一般情况下,不都讲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

  “大哥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具体的他不清楚。至于为什么带着杨树和大军,而没有带本家的兄弟。那是因为,他们担心上山有危险,害怕丢了性命或者伤了,残了。

  我跟你说,你男人的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方圆百里,因为上山抓猎物,死的,伤的,残的,十根手指都不够数。”

  余庆林得意洋洋,他那些年吃的苦头可不是白吃的。

  “庆林,上山这么危险,你千万不要大意。

  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现在经济还可以,也没有用大钱的地方。

  以后,尽可能的减少去深山。

  偶尔在外围抓只野鸡和野兔,打打牙祭就行了。”

  清妍这辈子,就希望平平安安的。

  “我知道,我会注意的。

  我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了,还有这么好的媳妇,我可不能轻易的死了。

  我要是死了,你不就成别人媳妇了?”

  “嗯,你说对了。你要是死了,我就带着你的钱和孩子改嫁,让你的孩子喊别人爸爸。”

  清妍翻了个白眼,想的还挺多。

  “哼,要是那样的话,我做鬼也不会离开你的。晚上,我都缠着你,让你们不能好好睡觉。”

  “德行!”

  清妍拍了他一下,拿起剪刀,开始裁衣服,没空和他叨叨。

  余庆林也不闹清妍,他还要去找杨哥,年前,再进一次山。

  清妍忙着在家做衣服,偶尔红姐也会过来和她一起。

  红姐不做衣服,但是,要纳鞋底,做鞋,开春以后干活,费鞋。

  幸亏有缝纫机,清妍花了两天时间,做了四件衣服。

  还用棉布,给钟大夫做了两件背心,短裤,穿在里面,也没人知道。

  大面上,钟大夫很是注意,她是下放人员,衣服裤子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只是清洗得干净。

  衣服一看就是穿了很多年,布料都发白了。

  清妍理解也支持,只是,贴身的衣物还是要穿得舒服。

  正好,趁着过年,清妍也给自己和余庆林做了两身内衣内裤。

  方芳之前给她寄过来棉纺厂的新产品,弹性很好的布料,适合做内裤,穿着很贴身。

  尤其余庆林的内裤,她按照几十年以后的款式剪裁的,特意留出子弹头的设计,这样会舒服一些。

  日子一天天过去,明天就是二十三了,小年了。

  她们的房子是新盖的,也不用大收拾,简单的擦擦灰就行了。

  晚上,余庆林想起他娘说的事情,赶紧和清妍说了一下。

  “媳妇,今年过年,我二哥一家要回来了。”

  “是吗?你二哥在哪当兵?”

  “辽省的部队,具体的我就不清楚了。”

  “他们多长时间没回来了?”

  清妍没见过余庆林二哥一家,她来这也两年多了,没听说大队长家当兵的儿子回来的消息。

  “三年多没回来,之前是因为出任务,过年都在外面过的。

  后来我二嫂怀孕,生孩子,孩子小也不方便回来。

  今年我二哥没出任务,孩子也三岁了,请了假,回来过年。

  我爹娘惦记他们,孩子从出生,还没见过呢。”

  “二嫂生孩子的时候,咱娘没去吗?”

  “没去,我记得她是是二月份生的孩子,正好赶上大雪封山,半个多月没通路。

  我娘急得够呛,后来我二哥说他丈母娘在,让我娘不用担心。

  后来,路通了,我二嫂也要出月子了,我娘只邮了东西和钱,人没过去。

  三月份,要准备春耕了。”

  想想也是,这时候交通不方便,尤其林区这边,冬天雪大,封山是常有的事情。

  余婶子一个人,坐车去外地,其实也有些胆怯的。

  “今年过年,咱们也得一起吃年夜饭,是不是要准备一些东西?”

  “嗯,咱们拿两只野鸡,两只野兔,其他的就不用了。

  拿太多了,大哥和三哥面子不好看,咱们心意到了就好。”

  要是以前,余庆林不会考虑那些。

  现在不一样了,他倒是无所谓,但是,清妍不行,她是媳妇,有时候,就会被拿来比较。

  他们做事情,不用出头也不会落后,中不溜最好,无功亦无过。

  不过,他们平时做的已经很多了,做什么好吃的,都会给爷奶他们送一些。

  两口子说着过年的事情,清妍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都问了一遍。

  问明白了,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