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出主意-《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

  秋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清妍起早去了县医院,又到了交工作报告和领工资的日子了。

  秋收时节,都忙着秋收,除了几个外伤患者,也没有其他的病例。

  清妍很快就从县医院出来了,先去副食品店,买了一些大枣,二斤猪肉。

  家里其他的东西不缺,清妍去供销社买了一斤鸡蛋糕和两包桃酥,在国营饭店吃了一碗面条就回来了。

  余庆林骑着自行车来公社接人,他掐着时间过来的。

  接了人,很快就回到了二道沟大队。

  “媳妇,我去把自行车还回去,直接去地里上工了。”

  “行,我知道了。”

  清妍换了一身衣服,顺便把脱下来的衣服洗干净。

  三点多了,今天就不去医疗点了。

  去仓房转一圈,想想晚上吃什么。

  今天买的肉,肥的比较多,一会炼点油,油滋啦明天早上包点包子。

  剩下的肉,切成片,炒一下,放点盐,能吃几顿。

  秋收累人,她希望伙食好一点,不能亏了余庆林的身体。

  清妍看了一眼装鱼的水缸,不知道庆林什么时候钓回来的两条大草鱼。有了,做点鱼丸吃,也给公婆和红姐她们送点。

  清妍先把买回来的猪肉处理了,省的时间长变质。

  处理好猪肉,开始杀鱼。

  两条大草鱼,一条有两三斤重。

  收拾好的鱼,去头尾,剔骨去皮后剁碎成肉糜,再仔细检查,确保没有细小的毛刺。

  将鱼肉糜与葱姜汁、盐、料酒、蛋清混合,顺时针搅拌至胶状,或反复摔打使肉质紧实。

  当然了,家里没有料酒,清妍放了一点点的白酒,会不会影响口感,清妍也不清楚,这是她第一次做鱼丸。

  鱼糜做好了,清妍先把鱼骨,鱼头煎一下,加水熬汤。

  另一口锅烧水,煮鱼丸。

  鱼糜通过虎口挤出丸子,下到烧开的水中,煮至浮起后捞出。??

  两条大草鱼,做了满满一大盆的鱼丸。

  另一个锅里的鱼头,鱼骨已经熬成乳白色的汤汁了。

  清妍把做好的鱼丸倒入汤锅中同煮,加盐,胡椒粉,最后撒上香菜和葱花提鲜就可以了。

  一大锅的鱼丸汤,一会给各家分一些。清妍又洗锅,开始蒸馒头。

  玉米面和白面两掺的馒头,玉米面特意磨的细一些,不影响口感。

  泡好的木耳,洗干净,焯水再撕成小块。胡萝卜和黄瓜切成菱形片,拍几瓣大蒜,做一道凉拌木耳。

  晚饭做好了,清妍看了一眼时间,快要下工了。

  先拿饭盒盛了一饭盒,又拿了两个馒头,给钟大夫送去。

  钟大夫还没回来,清妍把东西放屋里就出来了。

  刚走到家门口,就看见下工回来的红姐。

  “红姐,你来我家一下。”

  清妍招呼红姐进屋,正好让她把鱼丸汤端回去,省得她再跑一趟。

  “清妍,怎么了?”

  “我做了鱼丸汤,你盛一些回去,晚上少做一个菜。”

  清妍打开门,进屋去盛汤。

  “清妍,你这鱼丸汤做的真有食欲!”

  白胖胖的鱼丸,翠绿的香菜,看着就有食欲。

  “今天去县医院了,回来的早。正好家里有两条大草鱼,我就都给做了。

  第一次做,你尝尝味道。”

  清妍盛了一大盔子鱼丸汤递给红姐,她还要给老宅送一些过去。

  “行,托你的福,我和杨树有口福了。等闲了,你教我做做。”

  红姐也不推辞,她和清妍,杨树哥余庆林关系都不一般,相互送吃食都是常事。而且清妍手艺好,这鱼丸汤看着就好吃,晚上再蒸点发糕就行了。

  送走红姐,清妍又盛了一盔子鱼丸汤,一会给贺建国他们送去。

  现在,贺建国和楚清越和宋微微,白冰,周利民还有徐蔚然一起搭伙。

  又用大盆盛了一盆,给公婆他们送过去。

  锅里还有很多,够她们自己吃了。

  清妍从知青点回来,正好余庆林也到家了。

  “媳妇,你干什么去了?”

  “给贺建国他们送了一点鱼丸汤,我下午没去医疗点,把仓房里的草鱼做成鱼丸了。

  你饿不饿,赶紧洗洗,我去给爸妈送一些,咱们就吃饭。”

  “媳妇真厉害,我还没吃过鱼丸汤呢。

  我洗洗手,咱俩一起去。”

  余庆林想和媳妇在一起,他都想媳妇了。

  “行,那你端着盆,咱们回来一起吃饭。”

  清妍和余庆林到余家的时候,他们也没吃饭呢。

  “老叔,你端的什么,好香啊?”

  “臭小子,长个狗鼻子,这么老远就能闻到香味。”

  余庆林看着院子里的一群萝卜头,大哥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三岁,三哥家的老大四岁,双胞胎刚满一岁,都是不能干活的年纪。

  “清妍来了,吃饭了吗?”

  “奶,我们还没吃呢。下午做了鱼丸汤,端了一些过来,你们尝尝。”

  清妍塞给老太太一个油纸包,里面包了几块鸡蛋糕。

  “清妍,你帮我想想,现在农忙,队上的小孩子有太多,家里没人看着,干活都不放心。”

  余队长一脸愁容,这两年,队上新生的孩子不少,现在忙着秋收,这帮小崽子,没人看着也不行。

  “爸,这事也好办。

  在大队开一个育红班,把所有孩子集中在一起看护。”

  “育红班?是像城里那样的育红班吗?”

  余队长知道城里的工人家庭,孩子从小就送去育红班。

  “对,就是那样的育红班。

  每家出点口粮,给孩子统一做饭,一日三餐,不用家长担心。

  等下工以后,各家再把孩子接回去。”

  清妍觉得这样挺好,二道沟这边有山有水,一不留神,孩子就容易有危险。

  “这么多孩子,找谁看护?”

  “队上性格好的婶子,做饭好吃的大娘,会一些才艺的知青,看孩子多少,取决用多少人。

  知青会一些才艺,可以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也省的孩子们哭闹。”

  清妍不知道现在的育红班是什么样的形式,她参考着几十年以后的幼儿园的管理模式说的。

  “行,你这点子不错,我一会和李会计他们商量一下。”

  余队长转头出去了,性子还真急。

  清妍她们也没多待,让余母把鱼丸汤倒出来,一家分一些,她和余庆林拿着空盆回家吃饭了。

  “媳妇,你真厉害,什么都懂。

  我爹居然还主动问你的意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余庆林想起自己老爹,对他可是横眉冷对的,半个眼珠子都看不上。

  “这说明我优秀!”

  “是,没看这是谁媳妇?”

  余庆林拉着清妍,小跑着往家走,他都饿了。

  媳妇做的鱼丸汤看着就好吃,他都要流哈喇子了。

  “你慢点,我都跟不上了。”

  “媳妇,要不,我背你。”

  “不用,那么多人看着呢。”

  清妍捶了余庆林一下,真是的,脸皮越来越厚了。

  收到清妍鱼丸汤的,吃的都很开心,第一次知道,鱼,还可以这么吃。

  “小红,哪天咱们去庆林家,学学这鱼丸汤咋做的,真好吃!”

  “嗯,我也这么打算的。清妍对吃食这块,能花时间琢磨,你没发现,余庆林都胖了吗?”

  两口子边吃边想着,哪天去和清妍学学,怎么做鱼丸汤。

  余家那边,孩子们吃的最欢,都吵着以后还要吃。

  “清妍真有闲工夫,这玩意怎么弄的?”

  余大嫂做饭手艺一般,没有什么耐心。

  “老婶长得好,会医术,做饭好吃,我以后娶媳妇就娶老婶那样的。”

  余峰小孩不大,志气不小。

  “臭小子,你长得不怎么地想的倒是挺美的。”

  余大哥看着大言不惭的儿子,都气笑了。

  余爷爷余奶奶他们,吃着清妍送过来的糕点,鱼丸汤,心里熨帖的很。

  他老孙子就孝顺,现在,娶回来的媳妇也孝顺。

  反正,这一天过后,清妍的鱼丸汤在二道沟大队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