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4章 排斥东林-《历史奇人传》

  天启初年,紫禁城的天空,似乎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双色。一边是年轻皇帝朱由校沉醉其间的木工房,那里刨花飞溅,榫卯咬合,充满了创造器物的专注与宁静;另一边,则是外廷与内廷交织的权力场,暗流汹涌,杀机四伏,正酝酿着一场足以颠覆朝局的血雨腥风。

  新帝登基,照例有一番新气象。彼时,在万历朝“国本之争”中备受打压,又在泰昌朝短暂得势的“东林党人”,凭借其“清流”声誉和舆论优势,在朝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叶向高、韩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君子或与其亲近的官员,身居要职,他们怀着“济世救民”的理想,试图整顿吏治,革除弊政,重建朝纲。

  东林党人以其道德操守自诩,对宦官干政有着天然的警惕和强烈的抵触。对于皇帝身边骤然得势、气焰日渐嚣张的魏忠贤和客氏,他们屡有谏言,或委婉规劝,或直接弹劾。这些奏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天启帝那里未能激起多少涟漪,却在魏忠贤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忌惮与仇恨。

  魏忠贤深知,自己权力的一切根源,都系于皇帝一人之身。而东林党人遍布朝堂,掌握着言路(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部分行政实权,他们以儒家道统为武器,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若不将这股势力彻底铲除,他魏忠贤永远只能是一个躲在皇帝阴影下的弄权者,随时可能被这些“清流”们的口诛笔伐拉下马。

  他开始有步骤地实施他的专权计划。第一步,便是彻底掌控皇帝的信息渠道,将天启帝与繁琐的朝政隔离开来。他敏锐地抓住了天启帝最大的特点——对木工活的痴迷。这位年轻的皇帝心灵手巧,沉迷于斧锯凿刨之间,对于营造楼阁、制作精巧器物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而对君臣奏对、批阅章奏则感到无比的厌烦。

  魏忠贤精准地把握了奏事的时机。他总是选择在天启帝手执工具,全神贯注于一块木料,或正在精心调试一个机关枢纽,兴致最高、最厌恶被人打扰的时刻,抱着一叠奏疏,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

  “皇上,”他声音谦卑,带着恰到好处的为难,“这些是内阁和部院大臣们送来的紧急奏章,需要皇上御览裁定……您看……”

  天启帝的思绪被打断,眉头紧锁,目光甚至不愿从手中的活计上移开半分,他不耐烦地挥动着沾满木屑的手,如同驱赶一只恼人的苍蝇:“朕知道了!朕正忙着呢!这些琐碎事情,你拿去处理就是了,按惯例办,别再来烦朕!”

  就是这样一次次“别来烦朕”的吩咐,让魏忠贤手中的“批红”之权,从代行逐渐变成了实际上的独断。他成功地利用了皇帝的怠政,将皇权巧妙地过渡到了自己手中。

  得到皇帝默许的“专断”权力后,魏忠贤的第二步,便是构建只忠于他自己的政治集团——“阉党”。他与客氏紧密勾结,内外相应。客氏在内宫利用其影响,排除异己,监视后妃,确保内廷成为魏忠贤的稳固后方。魏忠贤则在外朝大肆安插亲信。

  他首先将目标对准了内廷的潜在对手。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是光宗时期的老人,为人相对正派,对东林党人抱有同情,对魏忠贤的跋扈也有所不满。魏忠贤罗织罪名,诬陷王安图谋不轨,最终矫旨将这位资深的、有一定威望的太监贬黜并害死。此举彻底清除了司礼监内部的障碍,使其成为魏忠贤的一言堂。

  紧接着,他的触角伸向外朝。一些趋炎附势、品行不端的文官,如崔呈秀、田尔耕、许显纯、顾秉谦等人,纷纷投靠到他的门下。崔呈秀甚至撰写《东林同志录》,将不依附魏忠贤的官员皆列为东林党,作为打击的名单。顾秉谦则带着儿子对魏忠贤说:“我本想做您的儿子,您恐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