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这也太暴利了!-《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就说得通晨星为什么有这么多订单。我猜,我们赚一块,他拿走五块。”

  “不然他哪来的这么多钱四处收购?”

  梁英伟听完,脸色变了。

  换作是自己,不赚五倍,绝不会把这笔生意交出去。

  秦迪让我们赚一块,很可能,就是因为他拿走了五块!

  “你想怎么做?”梁英伟神情一紧。

  “我要去欧洲或者米利坚走一趟,亲自看看。”刘栾雄语气坚决。

  梁英伟不是普通人。

  一个月挣几千港币时,就敢拿出八千出来创业。

  他明白刘栾雄此行的目的。

  一想到秦迪用他们代工赚来的钱,四处买公司、站上顶峰,他就坐不住。

  “好,你去,这边我来扛。”梁英伟也下了决心。

  “好兄弟!”刘栾雄用力拍了下他的肩膀。

  ……

  就在刘栾雄准备动身前往欧美时,他和梁英伟这对搭档,也悄悄开始了自己的盘算。

  晨星中环大厦内,秦迪翻看着公司最新的财务报表。

  刘栾雄和梁英伟的话犹在耳畔,秦迪当然不是什么大善人。他做事情,讲究的是利益对等。哪怕真要做点慈善,也得是名利双收的事才值得出手。

  港岛这片儿,许多风扇厂替晨星代工,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但真正大头,还是晨星自己拿走了。

  说白了,刘栾雄他们赚一块,秦迪这边至少是两块。

  “……8月8日到9月21日。”

  “……两家自有工厂,总共生产了435,000台晨星牌古典吊顶风扇。”

  “……每台利润57.5港币。”

  “……自有产品总毛利润为:港币。”

  “……代加工出货台数为:台。每台利润约30.6港币。”

  “……代加工总毛利润为:港币。”

  “……本月总毛利润为:港币。”

  “……”

  报表上,那串数字赫然写着1.04亿港币。

  秦迪盯着那串数字,一时间有点回不过神。

  这也太暴利了!

  一个月净赚一亿!

  整个港岛能有几家实业公司,能在一个月内做到这个数字?更别说这是1978年,不是炒房炒股票的年代,而是踏踏实实做风扇。

  报表可能出错,晨星的人也可能估算失误。

  但系统不会骗人。

  电风扇行业的第三个任务,他已经完成了。

  任务目标:利润达到1亿港币。

  看完报表后,秦迪抬起头,看向站在面前的晨星公司总经理陈世忠。对方眼里透着兴奋,显然也被这个成绩点燃了。

  秦迪沉声问道:“目前还有多少未交付的订单?”

  “报告老板!还剩万台订单未完成!”

  秦迪点了点头。

  万台订单,按这个利润幅度,还能再赚两个亿。

  但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万台,加上此前完成的300多万台,总数刚接近1000万台。

  但当初在欧洲和北美,两家分公司在短短几天里,就签下了500多万台的订单。

  也就是说,这二十多天来,只新增了400万台左右的订单。

  “订单增长速度,变慢了。”秦迪缓缓开口。

  陈世忠原本高涨的情绪,听闻此话后略显低落。

  他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可能因为前期是集中爆发,之后市场热度下降了。”

  秦迪没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可能原因之一,但更关键的是,欧美市场不只我们一家。竞争者实在太多。就算没有港岛这边的对手,别的地方一样有生产电风扇的厂商。”

  “不说远的。”

  “近的像弯弯那边,产量一点都不低。他们的供应链体系也比我们成熟。”

  “一本也有电风扇的制造能力。成本或许稍高一些,但品质更稳定。”

  “所以,后来订单减少,大概率是其他国家的厂商也意识到这片市场还有机会。”

  陈世忠听后有些不安。

  如果真是这样,那晨星公司的好日子是不是也快到头了?

  秦迪倒是挺坦然。

  “这种高利润、高订单的状态,本来就不可能一直持续。能比别人早一步抢占市场,已经算我们走在了前面。”

  “可不是光靠运气,是董事长您有远见。”陈世忠回应道。

  他不觉得这是在拍马屁,而是发自内心地讲实话。

  因为从晨星转产那种复古的吊扇,到在欧美设立销售公司,都是老板亲自拍板决定的。

  要是没有秦迪的判断力和战略眼光,晨星最多也就是港岛一家普通电风扇代工厂,哪来如今的暴利?

  秦迪并不在意这些恭维,毕竟有系统在手,自己就是这个世界最顶尖的商业大脑!

  他接着说:“继续按现在的节奏生产,让欧美两个分公司多留意其他区域厂商的动向。”

  “再说了,这本就只是短期趋势。鬼佬那边这两年喜欢电风扇,说不定明年或者半年后,就不流行了。”

  “大家放轻松点。”

  陈世忠频频点头,放下财务报告后,退出了董事长办公室。

  秦迪的注意力这才从他身上转移,落在不远处的沙发上。

  那里坐着一个安静看书的女孩。

  是陆鸿璇。

  距离他第一次去陆家拜访,已经过去三天了。

  那天他上门,没有遇到任何冷遇。

  反而,陆家上下对他都很热情。

  陆家虽然是港岛豪门,但也只是中等规模的豪门。

  远不能和藿一东、包玉港、李兆吉这些人相比,更别说后来的四大家族,甚至更早以前,那几个几乎掌控整个港岛华人的老家族。

  再加上,他现在的身份也不简单:被称为“华商第一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港岛销量第一报纸老板”、“港岛股神”……

  他展露在外的资产,年纪轻轻就已超过十亿港币,甚至更多。

  光是外界知道的资产,已经远超陆家所有产业的总和。

  陆家人若对他态度恶劣,只能说他们集体失了智。

  趋炎附势,看人下菜,这不只是港岛豪门的毛病,几乎是所有有钱人的共性。

  陆家自然也没跳出这个圈子。

  陆鸿璇看上去比其他陆家人温和些,那是因为她本性不坏。

  那天晚上。

  秦迪几乎是空着手登门拜访。

  陆英石和他太太,依旧热情得不得了。

  陆英石的儿子陆三金、还有木头,也表现得像多年老友一样亲近。

  两位已经出嫁的女儿和女婿后来也到场,态度一样客气。

  他没有遭遇任何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