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这才是真正的见识-《三国:大汉第一毒》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冻结。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呆呆地看着那幅超越时代的巨大地图,脑中一片空白。

  诸葛亮、郭嘉、贾诩、庞统、徐庶……这些被誉为当世最顶尖的大脑,此刻集体宕机。他们引以为傲的智计,在这宏伟到不可思议的蓝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如此不值一提。

  他们毕生所学,所谋划的,是如何在这大汉十三州内纵横捭阖,争夺天下。

  可沈潇,却在他们还在棋盘上争夺一兵一卒时,直接掀了棋盘,告诉他们,棋盘之外,还有一片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法正的身体在微微发抖。

  他不是怕,而是羞愧,是震撼,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他终于明白,沈潇那句“格局小了”,不是在羞辱他,而是在陈述一个他无法反驳的事实。

  自己还在为算计几家士族,为平定南中一隅而沾沾自喜,可人家的目光,早已投向了那片蔚蓝的无垠大海。

  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较量!

  死寂。

  压抑的死寂之后,是粗重的喘息声。

  “子明先生……”

  鲁肃第一个从那巨大的震撼中挣脱出来,他那张敦厚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他没有被那宏伟的蓝图冲昏头脑,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最现实的问题。

  “南中之地,瘴气弥漫,自古便是绝地。史书记载,大军深入,十不存一,非战之罪,实乃天险。”

  他对着沈潇深深一揖,声音诚恳而焦急:“更何况,那更南方的未知之地?山高林密,毒虫遍地,我军将士,皆是中原之子,如何能适应那等恶劣水土?恐怕……恐怕不等见到敌人,就要折损大半于途中啊!”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刚刚燃起的狂热火焰上。

  是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那片广袤的土地再好,也得有命去拿才行!

  瘴气,这个困扰了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无形杀手,是横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道天堑。

  就连张飞也难得地皱起了眉头,他虽然好战,却也知道让手下的兄弟们去白白送死,是万万不行的。

  大堂内的气氛,瞬间从狂热,转为凝重。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到沈潇身上。

  看他,如何破解这道千古难题。

  然而,沈潇的脸上,却没有半分忧虑。

  他只是微微一笑。

  他对着门外,轻轻打了个响指。

  清脆的响声在大堂内回荡。

  片刻后,两道身影并肩走了进来。

  一人仙风道骨,面容清癯,正是医圣张机。

  另一人身材魁梧,目光如电,正是昨年才找到,加入医学院的外科鼻祖,神医华佗!

  两人身后,还跟着几名医学院的弟子,他们抬着一个木箱,稳稳地放在大堂中央。

  满堂文武,皆是一愣。

  这种时候,叫医生来做什么?

  张机对着刘备和沈潇躬身一礼,随后打开了木箱。

  一股股奇异的草药清香,瞬间弥漫开来。

  “启禀主公,子明先生。”

  张机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早在三年前,子明先生便提出了‘瘴气乃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微小毒虫,经由空气与蚊虫叮咬传播’的惊世理论。”

  “三年来,医学院上下,在下与元化兄,组织了数百名弟子,按照子明先生提供的‘古方’和思路,日夜不休,反复试验。终于,在攻入益州之前,研制出了几种应对之物!”

  他从箱中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粒龙眼大小的黑色药丸。

  “此为‘清瘴丸’,行军前每人含服一粒,可保七日内百障,毒不侵!”

  他又拿起一个用细密麻布缝制的小巧香囊。

  “此为‘驱蚊香包’,佩戴在身,方圆三尺之内,蚊虫蛇蚁,皆不敢近!”

  “这两种药物,早已在先前的斥候部队中少量试用,深入南中百里,无一人感染瘴疫!效果,显着!”

  他再次拿出一个小瓷瓶,又倒出小药丸。

  “此为医,拉肚子的药。”

  “此为······”

  一切都被沈潇想到了。

  轰!

  如果说之前的地图是精神上的核弹,那张机这几句话,就是现实中的惊雷!

  瘴气……被攻克了?

  那个数千年来,让无数军队闻之色变的死亡阴影,被几粒药丸和一个小小的香包,就给解决了?

  鲁肃的眼睛瞪得滚圆,死死地盯着张机手中的药丸,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诸葛亮呼吸一滞,他猛地看向沈潇,眼神里除了震撼,更添了一份深不见底的敬畏。

  三年前!

  在所有人都还没想过要取益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南征最大的难题了!

  这份深谋远虑,这份布局,已经不是凡人能够揣度的了!

  刘备激动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张机面前,拿起那枚小小的药丸,只觉得重如千斤!

  有了此物,何愁南中不定!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满脸通红,“仲景先生,元化先生,你们为我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

  鲁肃的疑虑被打消了大半,可他看着那巨大的地图,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可……可即便没了瘴气之忧,道路依旧艰险。南中之地,崇山峻岭,猿猴难攀,大军如何开进?十数万大军的粮草,又该如何运输?”

  这个问题,比瘴气更加现实。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没有路,一切都是空谈。

  众人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沈潇脸上的笑容却愈发灿烂。

  他拍了拍手。

  这一次,门外进来的,是几名满身尘土,眼神却无比明亮的工匠。

  他们抬着两样东西。

  一样,是早先刘备势力都知道的东西。

  另一样,则是一具用钢铁铸造的,结构复杂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古怪模型。

  “这是何物?”法正好奇地问道。

  沈潇命一个亲卫,走到那块灰白色的板子前,拿起旁边的一柄铁锤,,用尽全力,狠狠砸了下去!

  “铛!!”

  一声巨响,火星四溅!

  益州的将领都吓了一跳,而刘备的手下都见怪不怪了。

  只见那铁锤被高高弹起,而那块灰白色的板子,竟然……完好无损!连一道白印都没有留下!

  “此物,我名之为‘水泥’。”

  沈潇给益州投靠的将领解释。

  “以特定石料烧制成粉,和以沙石,浇之以水,初时如烂泥,可随意塑形。一日之后,便坚逾金石,千年不坏!”

  “我们可以用它,在南中的崇山峻岭之间,修建起平坦、宽阔、坚固的大道!三条!我们至少要修三条贯穿南北,直通大海的驰道!”

  “到那时,车马如龙,朝发夕至!粮草运输,再无阻碍!何愁大军无法开进?”

  大堂内,鸦雀无声。

  所有谋士的都为沈潇的巨大手笔震惊了。

  如果说“清瘴丸”是解决了生存问题,那这个叫“水泥”的东西,就是解决了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条不怎么坏的道路!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央的政令,可以毫无阻碍地传达到最偏远的角落!

  意味着朝廷的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任何一个发生叛乱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一条路,这是一条条锁住整个天下的无形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