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各怀鬼胎的盟友3-《三国:大汉第一毒》

  汉中,南郑。

  五斗米教的治所大殿,没有金玉雕琢,却自有一股森然威严。

  空气中,檀香与符纸混合的奇特气味,在梁柱间盘旋不散。

  袁绍的使者立于殿下,言语间,是源自河北第一大族的傲慢。

  “师君,天子有诏,袁公有令。”

  “刘备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天下当共讨之。”

  “师君坐镇汉中,深得民心,理应为天下表率,出兵响应,共扶汉室。”

  主位上,被称为“师君”的张鲁,身穿宽大道袍,面容清癯,神色古井无波。

  他没有回应。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香炉里的青烟,固执地向上升腾。

  使者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

  “师君,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此次袁公与袁公路将军兄弟连心,又有天子大义在手,兵锋所指,无人可挡。”

  “刘备一织席贩履之辈,窃据关中,不过侥幸。”

  “其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师君若此时犹豫,不止是错失青史留名之机,更是寒了天下士人之心。”

  这番话,软中带硬,威胁的意味已毫不掩饰。

  张鲁那双沉静的眼眸里,终于泛起一丝波澜。

  袁家的威势,他当然知道。

  那是一座压在天下所有诸侯头顶的大山。

  拒绝的后果,他更清楚。

  但……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飘向西南。

  那里,是益州。

  是那个同样姓刘,却以懦弱闻名的刘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尽起汉中之兵远赴关中,刘璋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师君,不可不防益州刘璋啊!”

  一旁的弟弟张卫压低声音,眼神里全是忧虑。

  张鲁缓缓抬手,止住了弟弟的话。

  他站起身,走下道台,脸上瞬间换上了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

  “天使误会了。”

  “贫道修的是太平之道,求的是万民安康。刘备在关中行均田之策,早已天怒人怨,贫道闻之,亦是痛心疾首。”

  他走到使者面前,郑重一礼。

  “匡扶汉室,乃我辈臣子本分。”

  “我汉中虽地处偏远,兵微将寡,亦愿为主公,为天下,尽一份心力。”

  使者脸上的傲慢,这才化为满意。

  “师君深明大义,在下定会如实回禀袁公。”

  “只是不知师君,愿出兵几何?”

  张鲁沉吟片刻,仿佛在做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汉中初定,南有蛮夷,西有刘璋,皆不得不防。”

  “我愿遣我弟张卫,亲率精兵两万,前往会盟,听凭盟主调遣!”

  两万。

  这个数字让使者略感失望,但见张鲁态度坚决,又想他所言确是实情,便不再多言。

  能拉拢一方势力,便是一份功劳。

  “好!有师君此言,大事可成!”

  送走使者,张卫急切地开口。

  “兄长,当真要出兵?我军兵力本就不多,分出两万,万一刘璋……”

  “无妨。”

  张鲁转身,重新坐回主位,神色恢复了先前的高深莫测。

  “袁绍势大,不能不应。”

  “但此战,关乎天下归属,绝非一朝一夕能了。”

  他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让张卫带兵去,摇旗呐喊即可,务必保存实力。我倒要看看,这天下,究竟会乱成什么样子。”

  ……

  益州,成都。

  与汉中的清静截然不同,刘璋的州牧府内,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舞姬身姿妖娆。

  袁绍的使者,用几乎同样的说辞,向主位上的刘璋发出了邀请。

  只是末了,还加上一句极具诱惑的许诺。

  “刘州牧,我家主公说了,待功成之日,刘备窃据的凉州,便可划归州牧治下!”

  凉州!

  这两个字,像一团烈火,瞬间点燃了殿下众将与士族代表的呼吸。

  益州虽是天府之国,却四面环山,如同囚笼。

  若能得凉州,便等于打开了通往天下的大门!

  主位上的刘璋,却面露难色,一张富态的脸上写满了为难。

  “这个……袁公好意,璋心领了。”

  “只是我益州兵弱,路途遥远,如何能参与这等天下大事?”

  他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不想打仗。

  “主公!”

  他话音刚落,一名身材高大的将领猛然出列,声音沉雄,震得殿梁嗡嗡作响。

  正是刘璋的妻兄,大将吴懿。

  “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刘备小儿,与天下士族为敌,败亡已是定局!”

  “我等若能顺天应人,出兵讨贼,不止能名扬天下,更能为我益州开疆拓土,此乃不世之功!”

  “吴将军所言极是!”

  “请主公出兵!”

  一时间,以吴懿为首的益州本土豪族,尽皆起身,神情激荡。

  他们被困在这天府之国太久了!

  他们渴望走出去,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光耀门楣!

  看着一张张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听着一声声请战的呼喊,刘璋只觉得头晕目眩。

  他知道,自己根本压不住这群骄兵悍将。

  “这……这……出兵,需得从荆州借道,刘景升那边……”

  他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吴懿大手一挥,脸上满是不可一世的自信。

  “主公放心!刘表与我等同为汉室宗亲,亦是讨刘联盟一员,岂有不允之理?”

  “此事,末将愿一力承担!”

  “请主公下令!”

  “请主公下令!”

  那一声声请战,汇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洪流,彻底击垮了刘璋最后一点抵抗意志。

  他瘫坐在椅子上,无力地挥了挥手。

  “罢了……罢了……”

  “此事,便由吴懿将军,全权处置。”

  “谢主公!”

  吴懿大喜过望,他的眼底,是再也无法掩饰的贪婪与野望。

  他转身面对众人,意气风发。

  “传我将令!召集我益州八万大军,兵出葭萌关,借道荆州,会师虎牢!”

  八万!

  这个数字,让袁绍的使者心头剧震,旋即被狂喜淹没。

  益州,竟有如此实力与魄力!

  一时间,天下风云变色。

  各路诸侯,在长达一年的扯皮、试探、交易之后,终于达成了脆弱的共识。

  公元195年,十月初。

  秋风萧瑟,杀气弥天。

  河北,袁绍尽起大军十五万。其亲率十万主力,陈兵虎牢,旌旗遮天蔽日。另遣大将颜良,率军五万渡河,直扑河东、河内,意图从北面撕开防线。

  兖州,吕布假意在黄金战马的诱惑下,出兵四万。自领两万精锐,命“降将徐荣”率两万兵马,东西并进,兵锋直指虎牢。

  徐州,曹操依计行事,命曹仁率两万“老弱”,打着他的旗号,慢悠悠地晃向虎牢关。

  南阳,袁术尽起十万大军,声势滔天,自称副盟主。

  荆州,蔡瑁在豪族支持下,领兵六万,借道南阳,与袁术合兵。

  汉中,张卫领兵两万,借道荆州,前往虎牢关。

  益州,吴懿领兵八万,也借道荆州,浩浩荡荡,奔赴中原。

  总计四十七万大军,号称百万,民夫更是不计其数。

  从北、东、南三个方向,三股庞大的军势,便是三道吞噬天地的铁幕,带着碾碎一切的意志,向着关中,向着长安,滚滚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