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亥这一个响头,磕得沉重无比。
他再抬起头时,额上已是一片血肉模糊,可那双虎目之中,再无半分凶戾与挣扎,只剩下一种如释重负的清明。
这百万青州黄巾,连同他这员悍将,从此刻起,姓刘了!
沈潇握住了赵云腰间佩剑的剑柄,上前走到管亥身前。
“唰!”
剑光一闪,绑缚着管亥的绳索应声而断。
“你……”
管亥彻底懵了,他呆呆地看着散落在地的绳索。
“先生!不可!”
太史慈再也按捺不住,失声惊呼。
赵云和马超几乎在同一时间挺直了身躯,手掌死死按住了各自的兵器,肌肉紧绷,眼神锐利,死死锁定了地上的管亥。
这可是黄巾渠帅!是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
前一刻刚说投降,先生后一刻就给他解绑?
万一他暴起发难,在这方寸之地,谁能保证先生万全!
“子龙,孟起,子义,不必紧张。”
沈潇的声音平静,随手将那柄削铁如泥的佩剑“呛”的一声插回赵云的剑鞘。
做完这一切,他才转身,目光温和地注视着依旧跪在地上的管亥。
“城外数万兄弟,群龙无首,此刻想必正人心惶惶。”
沈潇的语气,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你现在便出城去,安抚他们。”
“告诉他们,我沈潇承诺的一切,都会兑现。”
“让他们原地休整,再派人清点妇孺老弱,等待我的下一步命令。”
静。
死一般的寂静。
管亥、太史慈、赵云、马超,在场有一个算一个,全被沈潇这番操作给震得魂飞天外。
放虎归山?
管亥的嘴唇剧烈地哆嗦着,他望着沈潇那双清澈、坦然,不含一丝一毫猜忌的眼睛。
这个在尸山血海里打滚的汉子,这个早已心硬如铁的男人,喉头猛地一阵哽咽,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信任。
这是一种足以压垮任何钢铁意志的,磅礴的信任!
他没有索要任何信物。
没有派遣一兵一卒监视。
甚至没有一句带有威胁的警告。
他就这么理所当然地,让自己走!
难道他就不怕,自己前脚迈出城门,后脚就翻脸不认人,重新聚拢兵马,与他拼个鱼死网破吗?
这一瞬间,管亥心中残存的最后的疑虑,那一点点江湖草莽的狡诈与提防,被这股泰山压顶般的信任,冲刷得干干净净!
士为知己者死!
古人这句话,原来竟是真的!
“扑通!”
管亥再次跪倒,这一次,他没有磕头。
他挺直了腰杆,以一种无比庄严肃穆的姿态,对着沈潇,行了一个标准至极的军中大礼!
“先生再造之恩,管亥万死难报!”
“从今往后,我这条命,我身后百万兄弟的命,便是玄德公的!”
“先生但有差遣,上刀山,下火海,绝无二话!”
话音落,他猛地起身,虎目之中,泪光闪烁。
他再不多言,转身,大步流星,向外走去。
那背影,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决绝,更带着一种获得新生的坚定。
看着管亥消失的背影,太史慈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这才发觉,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再看向沈潇时,那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这已非智谋。
这是足以洞彻人心,而后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阳谋!
太史慈的心中,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刘备,陡然生出了无穷的好奇与向往。
能得此等麒麟之才倾心辅佐,玄德公,究竟是何等英雄人物?
……
一九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午后。
都昌太守府,后堂。
一声尖叫,撕裂了午后的宁静。
“什——么?!”
孔融一把将面前摆满精致点心的食案掀翻在地,满脸的肥肉疯狂颤抖,他伸出手指着沈潇的鼻子,气得几乎要当场昏厥过去。
“子明先生!你……你你……你把管亥给放了?!”
“放虎归山!你这是放虎归山啊!”孔融急得在原地来回打转,捶胸顿足,痛心疾首,“那管亥是何等穷凶极恶的巨寇!你怎能轻信于他?他若一去不回,裹挟贼众再来攻城,我这都昌……不!我这整个北海,就全完了!”
看着孔融这副天塌下来的模样,沈潇心中暗笑,脸上却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表情。
“孔北海,稍安勿躁。”
沈潇伸手虚引,示意他坐下,而后亲自为他斟满一杯茶水。
“坐,坐下说。”
孔融哪里还坐得住,急得像是一只被扔进热锅里的蚂蚁。
沈潇也不催他,只是慢悠悠地将茶杯推到他面前,轻声道:“孔北海,我且问你,你想不想让你治下的北海之地,从此以后,再无黄巾之乱?”
“此乃废话!融,日思夜想!”孔融想也不想地吼道。
沈潇微微一笑,又问:“那你想不想兵不血刃,干戈不起,便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做梦都想!”
“好。”沈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你的面前。”
他看着孔融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管亥已经答应我,率领他麾下所有青州黄巾,尽数……西迁。”
“他们将前往并州、凉州,归顺我家主公,在那里屯田开荒,另谋生路。”
孔融端起茶杯的手,猛地僵在了半空中。
他的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一般,嘴巴越张越大,大到几乎能塞进一个拳头。
迁……迁走?
全部?
一个不留?
这……这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天大的馅饼,不偏不倚,正好砸进了自己嘴里?
孔融用力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剧痛传来,他才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子明先生……此……此言当真?”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与狂喜,而剧烈地颤抖起来。
“千真万确。”沈潇笃定地点点头,“不过,此事尚有一个小小的难处。”
“先生请讲!但凡融能办到,万死不辞!”孔融的态度瞬间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副殷切的模样,仿佛沈潇才是他的亲爹。
沈潇搓了搓手指,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之色。
“这数十万流民,嗷嗷待哺。长途迁徙数千里,沿途的粮草用度,是个天大的难题。”
“所以,潇想向府君……借些粮食。”
借粮食?
孔融一听,差点当场笑出声来。
就这点事?
用他府库里的一些粮食,换他北海的长治久安!把这近百万尊瘟神毫发无伤地送出境外!
这笔买卖,简直是血赚!赚翻了天!
“没问题!绝无问题!”孔融生怕沈潇反悔,猛地一拍大腿,把胸脯拍得邦邦响,“何言借?我送!我孔融,代表北海百万黎民,送给先生!先生需要多少,尽管开口,绝无二话!”
“府君高义!”沈潇心中早已乐开了花,脸上却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对着孔融长长一揖。
“那潇,便斗胆为这数十万生民,向府君暂支三万石军粮,以解燃眉之急!”
“三万……石?”
孔融脸上的笑容,极其细微地僵硬了那么一刹那。
但旋即,就被更加炽热的豪情所取代!
“好!三万石就三万石!”
“来人!”他朝门外大吼,“速去府库,调拨三万石粮草,不得有误!所有事宜,全权交由子明先生处置!”
只要能把这群瘟神送走,别说三万石,就是让他再去找那些士族豪强刮地皮,他也认了!
搞定了孔融,沈潇不敢有丝毫耽搁。
他立刻回到馆驿,奋笔疾书。
一封信,以八百里加急的最高规格,送往长安。信中详细阐述了收降青州黄巾的全过程,并以最郑重的语气,强调了这近百万人口对于刘备集团那无可估量的战略意义,恳请主公立刻调派最得力的官员,做好接收安置的万全准备。
另一封信,则派快马,径直送往兖州。
“岳父大人亲启……”
没错,这封信是写给吕布的。
沈潇在信中,先是极尽诚恳地问候了一番,随即笔锋一转,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点明了袁绍纵容乌桓劫掠青州,其真实意图乃是染指青、徐二州的险恶阴谋。
他请吕布务必加强兖州防务,尤其是东郡一带,必须严防死守,以防袁绍趁着青州黄巾大迁移的混乱时机,派兵南下,袭扰兖州腹地。
而另一边,孔融的积极性,简直超出了沈潇的想象。
他不仅爽快地拨付了粮草,更是生怕迁移之事出什么岔子,将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几名干吏,全都派了过来,听凭沈潇差遣。
“子明先生,我来为你介绍。”孔融指着面前几位气质各异的文士,满脸堆笑,热情得像一团火。
“这位是邴原,邴根矩。”
“这位是孙邵,孙长绪。”
“还有这位彭璆,这位王修,皆是我北海的国之栋梁!”
孔融一脸真诚地说道:“迁移黄巾一事,干系重大,绝不容有失!有他们几位辅佐先生,融,就彻底放心了!”
沈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邴原!孙邵!王修!
这他娘的,可都是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大才啊!
尤其是邴原,那可是和华歆、管宁并称为“一龙”的当世大儒,品行高洁,能力卓绝!
孔融这个“运输大队长”,当得是真他娘的称职啊!
沈潇心中狂喜,面上却愈发恭敬,对着几人深深一揖:“有劳诸位先生了,北海能有诸位,实乃百姓之福。”
邴原等人见沈潇虽然年轻,却毫无骄矜之色,言谈举止沉稳老练,对他平添了几分好感,纷纷还礼。
人员就位,事情便好办了。
沈潇当即拍板,以太守府之名下令,命管亥、武安国,从黄巾军中挑选出五万名最精锐的青壮,剔除所有老弱病残,暂时编为“护民军”,负责保护数十万百姓在迁徙沿途的安全。
而太史慈,则被他任命为护民军都督,总领这五万兵马。
这个安排,既是对太史慈能力的绝对信任,也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制衡。
他再抬起头时,额上已是一片血肉模糊,可那双虎目之中,再无半分凶戾与挣扎,只剩下一种如释重负的清明。
这百万青州黄巾,连同他这员悍将,从此刻起,姓刘了!
沈潇握住了赵云腰间佩剑的剑柄,上前走到管亥身前。
“唰!”
剑光一闪,绑缚着管亥的绳索应声而断。
“你……”
管亥彻底懵了,他呆呆地看着散落在地的绳索。
“先生!不可!”
太史慈再也按捺不住,失声惊呼。
赵云和马超几乎在同一时间挺直了身躯,手掌死死按住了各自的兵器,肌肉紧绷,眼神锐利,死死锁定了地上的管亥。
这可是黄巾渠帅!是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
前一刻刚说投降,先生后一刻就给他解绑?
万一他暴起发难,在这方寸之地,谁能保证先生万全!
“子龙,孟起,子义,不必紧张。”
沈潇的声音平静,随手将那柄削铁如泥的佩剑“呛”的一声插回赵云的剑鞘。
做完这一切,他才转身,目光温和地注视着依旧跪在地上的管亥。
“城外数万兄弟,群龙无首,此刻想必正人心惶惶。”
沈潇的语气,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你现在便出城去,安抚他们。”
“告诉他们,我沈潇承诺的一切,都会兑现。”
“让他们原地休整,再派人清点妇孺老弱,等待我的下一步命令。”
静。
死一般的寂静。
管亥、太史慈、赵云、马超,在场有一个算一个,全被沈潇这番操作给震得魂飞天外。
放虎归山?
管亥的嘴唇剧烈地哆嗦着,他望着沈潇那双清澈、坦然,不含一丝一毫猜忌的眼睛。
这个在尸山血海里打滚的汉子,这个早已心硬如铁的男人,喉头猛地一阵哽咽,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信任。
这是一种足以压垮任何钢铁意志的,磅礴的信任!
他没有索要任何信物。
没有派遣一兵一卒监视。
甚至没有一句带有威胁的警告。
他就这么理所当然地,让自己走!
难道他就不怕,自己前脚迈出城门,后脚就翻脸不认人,重新聚拢兵马,与他拼个鱼死网破吗?
这一瞬间,管亥心中残存的最后的疑虑,那一点点江湖草莽的狡诈与提防,被这股泰山压顶般的信任,冲刷得干干净净!
士为知己者死!
古人这句话,原来竟是真的!
“扑通!”
管亥再次跪倒,这一次,他没有磕头。
他挺直了腰杆,以一种无比庄严肃穆的姿态,对着沈潇,行了一个标准至极的军中大礼!
“先生再造之恩,管亥万死难报!”
“从今往后,我这条命,我身后百万兄弟的命,便是玄德公的!”
“先生但有差遣,上刀山,下火海,绝无二话!”
话音落,他猛地起身,虎目之中,泪光闪烁。
他再不多言,转身,大步流星,向外走去。
那背影,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决绝,更带着一种获得新生的坚定。
看着管亥消失的背影,太史慈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这才发觉,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再看向沈潇时,那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这已非智谋。
这是足以洞彻人心,而后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阳谋!
太史慈的心中,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刘备,陡然生出了无穷的好奇与向往。
能得此等麒麟之才倾心辅佐,玄德公,究竟是何等英雄人物?
……
一九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午后。
都昌太守府,后堂。
一声尖叫,撕裂了午后的宁静。
“什——么?!”
孔融一把将面前摆满精致点心的食案掀翻在地,满脸的肥肉疯狂颤抖,他伸出手指着沈潇的鼻子,气得几乎要当场昏厥过去。
“子明先生!你……你你……你把管亥给放了?!”
“放虎归山!你这是放虎归山啊!”孔融急得在原地来回打转,捶胸顿足,痛心疾首,“那管亥是何等穷凶极恶的巨寇!你怎能轻信于他?他若一去不回,裹挟贼众再来攻城,我这都昌……不!我这整个北海,就全完了!”
看着孔融这副天塌下来的模样,沈潇心中暗笑,脸上却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表情。
“孔北海,稍安勿躁。”
沈潇伸手虚引,示意他坐下,而后亲自为他斟满一杯茶水。
“坐,坐下说。”
孔融哪里还坐得住,急得像是一只被扔进热锅里的蚂蚁。
沈潇也不催他,只是慢悠悠地将茶杯推到他面前,轻声道:“孔北海,我且问你,你想不想让你治下的北海之地,从此以后,再无黄巾之乱?”
“此乃废话!融,日思夜想!”孔融想也不想地吼道。
沈潇微微一笑,又问:“那你想不想兵不血刃,干戈不起,便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做梦都想!”
“好。”沈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你的面前。”
他看着孔融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管亥已经答应我,率领他麾下所有青州黄巾,尽数……西迁。”
“他们将前往并州、凉州,归顺我家主公,在那里屯田开荒,另谋生路。”
孔融端起茶杯的手,猛地僵在了半空中。
他的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一般,嘴巴越张越大,大到几乎能塞进一个拳头。
迁……迁走?
全部?
一个不留?
这……这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天大的馅饼,不偏不倚,正好砸进了自己嘴里?
孔融用力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剧痛传来,他才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子明先生……此……此言当真?”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与狂喜,而剧烈地颤抖起来。
“千真万确。”沈潇笃定地点点头,“不过,此事尚有一个小小的难处。”
“先生请讲!但凡融能办到,万死不辞!”孔融的态度瞬间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副殷切的模样,仿佛沈潇才是他的亲爹。
沈潇搓了搓手指,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之色。
“这数十万流民,嗷嗷待哺。长途迁徙数千里,沿途的粮草用度,是个天大的难题。”
“所以,潇想向府君……借些粮食。”
借粮食?
孔融一听,差点当场笑出声来。
就这点事?
用他府库里的一些粮食,换他北海的长治久安!把这近百万尊瘟神毫发无伤地送出境外!
这笔买卖,简直是血赚!赚翻了天!
“没问题!绝无问题!”孔融生怕沈潇反悔,猛地一拍大腿,把胸脯拍得邦邦响,“何言借?我送!我孔融,代表北海百万黎民,送给先生!先生需要多少,尽管开口,绝无二话!”
“府君高义!”沈潇心中早已乐开了花,脸上却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对着孔融长长一揖。
“那潇,便斗胆为这数十万生民,向府君暂支三万石军粮,以解燃眉之急!”
“三万……石?”
孔融脸上的笑容,极其细微地僵硬了那么一刹那。
但旋即,就被更加炽热的豪情所取代!
“好!三万石就三万石!”
“来人!”他朝门外大吼,“速去府库,调拨三万石粮草,不得有误!所有事宜,全权交由子明先生处置!”
只要能把这群瘟神送走,别说三万石,就是让他再去找那些士族豪强刮地皮,他也认了!
搞定了孔融,沈潇不敢有丝毫耽搁。
他立刻回到馆驿,奋笔疾书。
一封信,以八百里加急的最高规格,送往长安。信中详细阐述了收降青州黄巾的全过程,并以最郑重的语气,强调了这近百万人口对于刘备集团那无可估量的战略意义,恳请主公立刻调派最得力的官员,做好接收安置的万全准备。
另一封信,则派快马,径直送往兖州。
“岳父大人亲启……”
没错,这封信是写给吕布的。
沈潇在信中,先是极尽诚恳地问候了一番,随即笔锋一转,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点明了袁绍纵容乌桓劫掠青州,其真实意图乃是染指青、徐二州的险恶阴谋。
他请吕布务必加强兖州防务,尤其是东郡一带,必须严防死守,以防袁绍趁着青州黄巾大迁移的混乱时机,派兵南下,袭扰兖州腹地。
而另一边,孔融的积极性,简直超出了沈潇的想象。
他不仅爽快地拨付了粮草,更是生怕迁移之事出什么岔子,将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几名干吏,全都派了过来,听凭沈潇差遣。
“子明先生,我来为你介绍。”孔融指着面前几位气质各异的文士,满脸堆笑,热情得像一团火。
“这位是邴原,邴根矩。”
“这位是孙邵,孙长绪。”
“还有这位彭璆,这位王修,皆是我北海的国之栋梁!”
孔融一脸真诚地说道:“迁移黄巾一事,干系重大,绝不容有失!有他们几位辅佐先生,融,就彻底放心了!”
沈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邴原!孙邵!王修!
这他娘的,可都是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大才啊!
尤其是邴原,那可是和华歆、管宁并称为“一龙”的当世大儒,品行高洁,能力卓绝!
孔融这个“运输大队长”,当得是真他娘的称职啊!
沈潇心中狂喜,面上却愈发恭敬,对着几人深深一揖:“有劳诸位先生了,北海能有诸位,实乃百姓之福。”
邴原等人见沈潇虽然年轻,却毫无骄矜之色,言谈举止沉稳老练,对他平添了几分好感,纷纷还礼。
人员就位,事情便好办了。
沈潇当即拍板,以太守府之名下令,命管亥、武安国,从黄巾军中挑选出五万名最精锐的青壮,剔除所有老弱病残,暂时编为“护民军”,负责保护数十万百姓在迁徙沿途的安全。
而太史慈,则被他任命为护民军都督,总领这五万兵马。
这个安排,既是对太史慈能力的绝对信任,也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