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阎行,成公英-《三国:大汉第一毒》

  “以英雄之身,行烈士之举,却亡于竖子之手。”贾诩浑浊的眼眸里,第一次流露出如此复杂的情绪,有敬佩,有惋惜。

  “可悲,可叹!”

  这位玩弄阴谋的毒士,此刻却为死在阴谋下的英雄,而由衷的感到悲愤。

  沈潇仿佛能看见,在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正对着自己露出冰冷的微笑。

  公孙瓒的死,就是血淋淋的警告。

  警告他,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武器,从来不只是刀枪剑戟,还有人心。

  “主公,”沈潇的声音有些干涩,“司马懿此人,其心智城府,远超其年龄。公孙将军的悲剧,绝不能在我等身上重演。”

  刘备依旧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那是幽州的方向。

  “伯珪兄,不是死在袁绍的刀下,也不是死在乌桓人的箭下。”刘备的声音很轻,却带着金石般的重量,“他是死在自己人……不,是死在汉人的算计之下。”

  他缓缓转过身,眼中取而代之的,是冷静和前所未有的坚定。

  “悲愤无用,空谈无益。”刘备的目光扫过沈潇和贾诩,“唯有实力!唯有掌握雷霆万钧的力量,才能为伯珪兄雪恨!才能将那些引狼入室的国贼、残害同胞的杂碎,一一碾碎!”

  “才能让这天下,不再有英雄悲歌!”

  这番话,让沈潇和贾诩心头同时一震。

  他们看到,公孙瓒的死,如最锋利的刻刀,将刘备心中最后对世家大族的幻想,彻底剔除。

  这位仁德之主,终于亮出了他枭雄的獠牙!

  “子明,文和,”刘备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敲在凉州西部的金城郡上,“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

  翌日,天色微明。

  告别了将派去关羽,张飞手下的的成宜四将,刘备一行五百余人的队伍,没有丝毫停留,快马加鞭,直奔金城郡而去。

  公孙瓒的悲歌,化作了催动他们前行的滚滚惊雷。

  一九二年九月中旬,刘备一行抵达金城郡郡治,允吾县。

  “主公,金城郡乃韩遂旧部曾经盘踞之地,人心复杂。我已派出探马,四处查探本地可堪一用的豪杰。”贾诩向刘备汇报道。

  刘备点点头,目光转向沈潇:“子明,你可还有什么人选?”

  沈潇正是在等这句话。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主公,我曾听闻,金城本地有两位俊杰。一人姓阎,名行,字彦明。据说此子年少,却天生神力,武艺超群,在本地少年游侠中颇有威名。”

  沈潇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这位可是差点一矛戳死马超的猛人,虽然现在还是个少年,但潜力股才是最值得投资的!

  “哦?年少英才?”刘备来了兴趣。

  “还有一人,”沈潇接着说道,“姓成公,名英,字子隽。此人原是韩遂麾下的心腹谋士,据说有勇有谋,忠义过人。韩遂大杀平民时,此人便销声匿迹。若能得此人,我军便又多一人材。”

  “好!”刘备当即拍板,“立刻派人,详查此二人居所!我要亲自去请!”

  因为阎行和成公英在本地都小有名气,一人以武勇着称,一人曾是韩遂的智囊,亲卫们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打探到了两人的住处。

  刘备决定,先去拜访那位少年英才,阎行。

  阎行的家,在允吾县城外的一处普通村落里,是一座半新不旧的农家院落。

  当刘备带着沈潇、贾诩、许褚等十余人,出现在院门口时,一个身高体壮,面容虽显稚嫩,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少年,正在院中挥舞着一杆长矛。

  矛法虽然还很青涩,但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力道十足,显然是下过苦功。

  少年正是阎行。

  看到门口突然出现的这群人,尤其是为首那人,气度雍容,不似凡俗,阎行停下了动作,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长矛。

  “请问几位是?”

  刘备翻身下马,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径直走了过去。

  “你可是阎行,阎彦明?”

  听到对方准确地叫出自己的名和字,阎行一愣,随即点点头。

  刘备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长矛上,赞许道:“好根骨,好气力!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根基,将来必成大器!”

  这句发自内心的夸赞,让少年阎行的脸微微一红,心中的警惕也消散不少。

  “不知阁下是?”

  刘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少年,微微躬身一礼。

  “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刘备刘玄德,特来拜访阎小英雄!”

  “轰!”

  刘备!刘玄德!

  阎行感觉自己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手中的长矛,“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少年人最崇拜的是什么?就是英雄!

  而此刻,他心中最大的英雄,竟然亲自来到他这个无名小卒的家门口,还称呼他为“小英雄”,对他行礼!

  这是何等的礼遇!何等的荣耀!

  “扑通!”

  十三岁的少年阎行,双腿一软,激动地跪倒在地,脸涨得通红,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小……小人阎行,拜见玄德公!玄德公亲临,小人……小人……”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后面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只是重重地将头磕在地上。

  “快快请起!”刘备连忙上前,亲手将他扶起,“我听闻彦明少年英武,心生爱才,故而冒昧来访。备如今正欲重整河山,匡扶汉室,正是需要你这样的少年英雄,共襄盛举!不知彦明,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阎行抬起头,眼中满是狂热的崇拜和感动的泪水。

  “行,愿为玄德公效死!”

  少年人没有丝毫犹豫。

  看着这一幕,沈潇在心里默默感慨。

  主公这招“屈尊拜访”,对这些心怀大志,却又出身草莽的少年英才来说,简直是核弹级别的必杀技。

  成功招揽了未来的猛将阎行,刘备心情大好,一行人马不停蹄,又赶往成公英的住处。

  成公英的家,在城南的一处小庄园,比阎行家要气派不少。

  然而,当他们抵达庄园门口时,却看到了一幕意料之外的景象。

  只见庄园门口,一个三十岁左右,面容儒雅,眼神深邃的文士,正指挥着几个仆人,将一些书卷行囊,往一辆马车上搬。

  那文士,正是成公英。

  他似乎正要远行。

  看到刘备一行人前来,成公英也是一愣,随即目光落在了为首的刘备身上。

  四目相对。

  成公英的脸上,先是惊愕,随即化作了然。

  他竟主动迎了上来,对着刘备,深深一揖。

  “草民成公英,拜见玄德公!”

  这一声,让刘备也愣住了。

  他还没自报家门,对方竟然就认出了自己?

  沈潇也是心中一动,有戏!

  “壮士认识我?”刘备扶起他,好奇地问道。

  成公英苦笑着摇了摇头:“玄德公仁德之名,威武之姿,早已传遍凉州。英虽是乡野鄙夫,却也曾远远见过玄德公入主金城时的风采。”

  他顿了顿,指了指身后的马车,脸上带着惭愧。

  “实不相瞒,在下正欲收拾行囊,抛家舍业,前往长安,投效于玄德公麾下。万万没想到,英还未动身,竟劳动玄德公大驾亲至!英,惶恐之至,愧不敢当啊!”

  此言一出,刘备和沈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