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战后的安排-《三国:大汉第一毒》

  沈潇站在堂中悬挂的河东地图前。

  那图上,二十个县的位置,都已插上了自家旗帜,密密麻麻一片。

  他转过身,面对刘备、简雍和一众将领。

  “主公,宪和先生,各位将军。”沈潇开口,“家底咱们盘清楚了,还算可以。但这副牌怎么打,才是关键。”

  他顿了顿,“眼下最要紧的,我看有六件事,得一件件捋顺了。”

  “第一,稳住人心,这是根基。”

  沈潇伸出一根手指。

  “河东现在最缺啥?不是地,不是钱,是人,更是人心!”

  “那十万没着落的流民,就是悬在头顶的刀,随时能掉下来。”

  “今天给口粥就能跟着咱们,明天没饭吃,立马就能反了天。”

  “光靠施粥不行,那是治标不治本。”

  “得让他们有活干,有地种,活得像个人样!”

  “我提个法子,叫‘以工代赈’!”沈潇声音提了提。

  “组织起来!修水渠,修路,开荒!”

  “只要出力干活,就管饭,管住!”

  “让他们明白,靠自己双手就能活下去,这比啥都强!”

  “还有,户籍!必须马上搞!全面搞!”

  “不管是老户、新收的佃户奴仆,还是流民,一个不漏,全登记!”

  “姓名、年纪、老家、家里几口人,都得清清楚楚。”

  “这是咱们管事儿的底子,以后收税征兵都靠它。”

  “管不住的人,那就是祸根!”

  刘备凝神听着,不住地点头。

  简雍则在一旁琢磨着具体怎么落实这些事。

  “第二,抓生产,保住粮袋子。”

  沈潇伸出第二根手指。

  “人要吃饭,兵马要嚼谷。缴获的粮看着多,可架不住这么多人张嘴,坐吃山空撑不了几天。”

  “河东地有的是,就是荒得太多,没人种,或者瞎种。”

  “必须搞屯田!立刻就搞!”

  “军屯为主,民屯跟上!”

  “那些俘虏,愿意留下来的降兵,没分到地的流民,都拉去开荒!”

  “划片儿,统一管,种出来的粮食,先紧着军队!”

  “这是命根子,不能出岔子!”

  “老百姓自己开荒的,也得鼓励。”

  “谁开出来算谁的,头几年税收减免,甚至不收!”

  “得让他们看到甜头,才有劲头干。”

  “牛是少了点,可咱人多啊!”

  “先用人顶着,牛的事儿,慢慢想法子。”

  张飞忍不住嘟囔:“种地?俺老张可不拿手。”

  沈潇斜了他一眼:“三哥,不用你亲自下地,可你手下那些兵,那些降卒,得去!打仗是本事,种地也是本事,能填饱肚子的本事,你说是不是?”

  “第三,搭架子,理政务。”

  沈潇伸出第三根手指。

  “一个郡,二十个县,这么大摊子,总不能老让将军们又管打仗又管地方吧?”

  “军政必须分开!”

  “主公得尽快定下各县的县令、县丞、县尉人选。”

  “我知道,咱们缺读书人,缺懂行的人。”

  “眼下,先从军中挑。”

  “那些识字的,打仗时脑子活络、能管事儿的军官、老兵,先顶上去。”

  “但不能让他们瞎摸索。”

  “晚上开课!让他们学!”

  “学怎么管人,怎么算账,怎么断案子。”

  “那一百多个能写会算的,也得用好,挑好的提拔。”

  “可这都是救急,不是长久法子。”沈潇语气重了几分。

  “咱们得自己培养人!”

  “办学堂!”

  “不是给那些士家大族子弟开的!”

  “咱们要办的,是平民百姓也能进的学堂!”

  “优先收谁?”

  “打仗没爹娘的孤儿!”

  “咱们军中将士的娃!”

  “还有老百姓家里有灵气的孩子!”

  “管饭!教他们认字算数,教他们忠于主公,为百姓做事的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现在下功夫,十年后,咱们就不缺人了!”

  刘备脸上泛起光彩,仿佛看到了某种可能。

  简雍激动得身子微微前倾:“先生此策,真是固本兴邦的大计啊!”

  “第四,强军备,守好家门。”

  沈潇伸出第四根手指。

  “打铁还得自身硬。”

  “河东是拿下来了,可四面都不省心。”

  “北边袁绍,西边董卓,南边还有一堆人盯着。”

  “手里没刀,谁都敢上来咬一口。”

  “现在的兵马,包括新收的降卒,必须重新整编!”

  “老的弱的病的,该回家回家,别占着茅坑不拉屎,吃空饷。”

  “把精壮的好汉补进来,往死里练!”

  “关二哥,三哥,公明将军,还有周仓、廖化,裴元绍几位,练兵的事,就拜托各位了!”

  关羽、张飞、徐晃等人齐齐抱拳:“定不负主公与先生所托!”

  沈潇继续道:“光练兵不成。”

  “河东各处的关口、城墙,都得赶紧修好。”

  “特别是黄河渡口,还有通往并州、司隶的大路口子。”

  “得布下眼线,建个预警的网。”

  “敌人一有风吹草动,咱们得第一时间知道信儿!”

  “第五,搞技术,改家伙事儿!”

  沈潇伸出第五根手指,脸上难得露出点兴奋劲儿,像是找到了心爱的玩具。

  “宪和,咱们现在有多少工匠来着?”他看向简雍。

  简雍想了想回道:“白波谷原来有三百,带出的徒弟约三千,这次又收了五百七十多个,加起来快四千人了。”

  “四千人!”沈潇一拍大腿,“我的乖乖,这可是宝贝疙瘩!”

  “不能让他们闲着!”

  “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话我以前就念叨过。”

  “让他们都动起来!”

  “农具!现在的犁太笨了,得改!改成曲辕犁!省力,耕得深!”

  “这玩意儿不复杂,主要是想法巧,推广开了,种地效率能翻番!”

  “还有兵器!”

  “弓弩是咱们的看家本事。”

  “能不能琢磨琢磨,搞个叫‘滑轮弓’的?”

  “用上杠杆滑轮那套,让小力气的兵也能拉开强弓,射得更远,更狠!”

  “还有炼铁、做甲、造车、烧陶……能改的地方多了去了!”

  “得鼓励他们瞎琢磨,给好待遇!”

  “谁搞出新东西,重赏!往死里赏!”

  堂上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什么“曲辕犁”、“滑轮弓”,听都没听过。但看沈潇说得那么肯定,心里也隐隐有些期待。

  刘备连连点头:“好!就按先生说的办!宪和,你专门抓这个事,让工匠们把本事都使出来!”

  “最后一点,第六,论功行赏,稳住军心。”

  沈潇收回手,语气沉了下来。

  “这点,顶顶重要。”

  “咱们能拿下河东,是靠兄弟们拿命换来的!”

  “之前定下的抚恤和奖赏规矩,必须一条条兑现,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这次战死的八十六个兄弟,抚恤金,五十亩地,立刻发下去!家属那边,安排妥当!”

  “他们的孩子,登记好,主公说养,就得养到成人!”

  “那些重伤残了,上不了阵的弟兄,是当民垦队长,还是管地方治安,或者主公养着,都得尽快落到实处!”

  “他们家人多分田地的承诺,也得立刻兑现!”

  “轻伤的,好好治,给赏钱!”

  “还有,战场上砍了敌人脑袋、立了功的勇士,都得记上!”

  “不管小兵还是将军,该赏钱赏钱,该升官升官!”

  “得让所有人都明白,跟着主公,有功必赏,受了委屈有人管!”

  “这样,人心才不会散,士气才能上来!”

  “兄弟们才晓得,这仗,为啥打,为谁打!”

  徐晃听着,心里那股暖意又涌了上来。想当初在杨奉手下,哪有过这等待遇?

  关羽和张飞也是面色肃然,觉得这话说到心坎里去了。

  刘备站起身,走到沈潇面前,郑重地一拱手:“先生这六条计策,条条切中要害,环环相扣,真是治国安邦的良方!”

  “备,受教了!”

  他随即转向众人,声音洪亮:“传令下去!从今天起,河东军政大事,就按先生这六条纲领办!各人管好各人的摊子,全力推行!”

  “喏!”

  堂内文武轰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