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忆苦思甜1-《三国:大汉第一毒》

  在一次来到蒲津城,议事堂内。

  刘备的对堂中的大家说道。

  “蒲津、河内之战,我军大获全胜。”

  “将士用命,谋臣划策,实乃天佑我大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然,战后的事务,更为繁重。”

  “降卒的安置,伤兵的救治,钱粮的统计,新得地盘的治理。”

  “每一件,都关乎我军的根基,关乎百姓的生计。”

  他转向沈潇和郭嘉。

  “先生,奉孝。”

  “此番大战,我军收获究竟如何?”

  “还请详细告知,也好让诸位将军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方略,早做准备。”

  沈潇嘿嘿一笑,从宽大的袖袍中摸出一卷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竹简。

  “主公莫急。”

  “这几天,我,奉孝,还有从河东紧急调来的简雍,刘晔等,还有手下的书记官吏,可是忙得脚不沾地。”

  “账目已经盘点得差不多了。”

  “保证让主公您,还有各位将军,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郭嘉,简雍,刘晔等人,微微颔首。

  “主公,此番收获,确是远超预期。”

  “足以让我军的实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堂内众将闻言,目光灼灼地看向沈潇手中的竹简。

  沈潇清了清嗓子,将竹简缓缓展开。

  “启禀主公,诸位。”

  “我们得到了宝贵的财富——土地和人口。”

  “经过并州之战、蒲津之战,以及后续对河内郡的‘友好访问’。”

  “我军目前实际控制的疆域,包括并州的雁门郡、太原郡、上党郡、西河郡等地。”

  “根据初步统计,并州境内,可纳入我军治理的人口,约在六十万人左右。”

  “而我们经营已久的河东郡,经过休养生息,人口也已恢复到六十万左右。”

  “新近拿下的河内郡,乃是中原富庶之地,人口稠密,约有八十万人。”

  “如此算来,主公目前治下,总人口已达二百万之众!”

  二百万!

  想当初,他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辗转各地,寄人篱下,兵最多时不过千,民不过数万。

  他眼眶微微有些湿润。

  “二百万人口啊……”

  “备何德何能,得如此多百姓。”

  “定不负苍生厚望!”

  沈潇又补充道:“钱财方面,若将并州平定匈奴所得算上,加上蒲津之战的缴获,再算上从河内司马老巢抄家而来的。”

  “我军目前府库中的铜钱,总数已高达二千五百万贯!”

  “粮食也够支撑一年的用度了。”

  “各类物资,更是堆积如山,足以支撑我军未来数年的发展。”

  刘备强压下心中的激动。

  “如今,我军,粮草丰足,民心归附。”

  “麾下有先生、奉孝、云长、翼德、公明、仲康、汉升、文长这等国之栋梁。”

  “更有程昱、刘晔、张机先生、简雍、王凌、郭淮、郝昭等贤才辅佐。”

  “新降的匈奴中选出的将领呼延豹、阿古拉,亦是骁勇善战。”

  “张杨、眭固部,也已逐渐融入我军。”

  “周仓、廖化、裴元绍,还有黄叙、舞蝶侄女、许定、李典将军、龚都、何仪将军,皆是我军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黄舞蝶听到自己的名字,脸颊微红,却也带着自豪,虽然他不能打仗,但她能保护她的潇哥哥。

  刘备继续说道:“兵马钱粮既足,军队的整编与部署,便刻不容缓。”

  沈潇对刘备拱手道:“主公。”

  “这新降的匈奴将士,还有咱们收编的各部兵马,要让他们真正服气,死心塌地跟着咱们干,光发军饷,管饱饭,还差那么点意思。”

  刘备看向沈潇:“先生有何高见?”

  沈潇嘿嘿,露出一贯的“神棍”表情,只是这次多了几分郑重。

  “我琢磨了个法子,叫‘忆苦思甜’。”

  “忆苦思甜?”

  郭嘉在一旁听着,也来了兴趣。

  沈潇解释道:“简单说,就是让大伙儿都上台,说说以前在那些狗官、烂贵族手底下过的都是些什么猪狗不如的日子。”

  “把心里的苦水都倒出来。”

  “然后再让他们想想,到了咱们主公麾下,日子是不是好过了点,有没有盼头了。”

  “这么一对比,人心不就向着咱们了?”

  他又补充道:“另外,那些匈奴兄弟和匈奸,还有其他归降的异族将士,得让他们都学汉话,写汉字。”

  同时沈潇心里想到:“为了不让后世人学各种乱七八糟的语言,特别是英语,必须得让全世界都说汉语。”

  然后沈潇接着说道。

  “以后军中传令、晋升考核,都得以汉话为准。”

  “谁汉话说得好,写得好,谁就有优先提拔的机会,福利待遇也得给。”

  “这样一来,他们才会真心融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而不是身在汉营心在异族——哦不,是身在刘营心在外。”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

  “先生此计大妙!”

  “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好!便依先生之言,先在军中大力推广汉话学习,然后立刻举办这个‘忆苦思甜’大会!”

  命令一下,军中各部迅速行动起来。

  首先是匈奴降兵的营地。

  很快就搭好了一个临时的高台。

  呼延豹,在战场上被刘备军俘虏,后来又因其勇武被选为新降匈奴将领之一的汉子,第一个被请上了台。

  他身材异常魁梧,站在台上。

  脸上带着几分不自在,眼神也有些躲闪。

  他身边,站着一名刘备军中通晓匈奴语和汉语的文吏,充当翻译。

  台下,数千名匈奴降兵席地而坐,目光看着台上。

  呼延豹的声音响起,通过翻译传遍营地。

  “我阿爹,在我五岁那年,就死了。”

  “跟鲜卑人打仗,他没能回来。”

  “从那时候起,家里就没了顶梁柱。”

  “我阿妈带着我,每天去挖野菜,运气好能套到只野兔。”

  “就这样,还得给部族里的贵人老爷放牛放羊,干最苦最累的活。”

  “可就算是这样,贵人老爷家的管事,还三天两头来我们那破帐篷里‘打秋风’。”

  “今天顺走一块皮子,明天拿走几块干肉。”

  “我和阿妈,常常一天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