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新洛阳-《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小白已经不对这世界后人写书抱有什么“详实”的期待了,他就听听这些人会怎么瞎说。

  【画面从骑着马的胡人持刀砍杀百姓,到青衣少年一剑斩下所有胡人头颅。

  “流离失所,又无人接纳的百姓,没地没种子没农具,想活着就只能在外遇上什么吃什么,被兵匪所杀,或是成为盗匪,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一伙被胡兵肆虐的百姓,幸运地遇上了要往长安西去的圣王。

  这是有史所记,圣王第一次拔出他的剑,斩杀了胡兵,救下了被肆虐的百姓。

  这些百姓无处可去,也无路可活,圣王便把他们留下,为他们赐下粮食,带着他们去往洛阳。”

  青衣少年一人站在前头,面对着数不清地百姓,而百姓似乎已经分出秩序,有三十多位领头人站在前头,抱起饼子,为众人分发。】

  派出士兵截杀的刘曜瞳孔一缩,握笔的手猛然用力。

  他的脑海在不停回放青衣少年一剑斩杀十多位胡兵的那一幕。

  只是一剑轻轻一挥,就让所有胡兵都头颅落地,而那些胡兵的领头人,还是他见过,并且派遣出去的。

  后来这些人没有回来,他肯定是又派出去了一些人的,但是依旧没有任何音信。

  刘曜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对自己生命的恐慌之中。

  韦氏坞堡,韦喆在天幕之上,看见那些捧着饼子的人里头,有他们韦家舍出去的五位子弟,这让他们心情大为雀跃。

  而和韦氏坞堡有交易的家族,这会儿有些已经反应过来了,韦家找他们换取的佃户奴仆到底都去了哪里。

  这世道哪怕百姓自己做盗匪,在满是胡兵盘踞的长安一带那也活不下去,所以这三千百姓,绝不是无可依靠的流民。

  什么自家奴仆病死太多,需要找他们求援填补,为此他们愿意舍出大量金银来买百姓。

  可现在一看天幕,被韦家找上门做生意的人家都明白过来了,这分明就是韦家先和那位圣王搭上线了,没和他们说!

  别的人不认识,那里头韦喆的儿子韦单他们还能不认识吗!

  天下其他地方,对这三千流民跟着圣王一事也是议论纷纷。

  “三千百姓,他孤身一人就带着个洛新,这要如何养活?”

  “可天上的百姓就是在分粮啊。”

  “仙神,能变出粮食?”

  “你看那些流民百姓,不是挤成一团,而是有人在给他们分饼……”

  在大画面里看见自己的新洛阳百姓们则是两眼茫然。

  他们自从跟着先生出来,压根没看见过胡兵。

  他们也不是流民,都是韦家和其他不同家族的佃户奴仆,怎么就是被圣王从胡兵手下救出来的?

  关键是,他们没有亲眼看见过圣王斩杀胡兵的场景啊,今天也是才第一次见呢!

  还是读书多点的韦松放下卤鸡爪,大声说道:“这是后人所写的书,都不知道多少年了,难免就夸张了一些,传来传去就会有误差。”

  虽然其实已经不夸张了,至少三千人还是实打实的三千,不是三万。

  【“我们并不清楚当时圣王因何要去长安,但他承担了三千人的责任后,就放弃了去长安的计划。

  三千人需要安置,另有政权的长安不是一个好选择。”

  青衣少年带着三千百姓走在官道上,一直走到写着“洛阳”二字的残破城池。

  “三千百姓跟随着圣王,一起来到了空无一人的洛阳,在此安定下来,建设‘新洛阳’。

  和过去所有政权截然不同的政权制度、生活方式,也开始在此落地发芽……”】

  知道人没往长安来,刘曜松了口气,但眨眼间想到人就在洛阳,一时之间倒是举棋不定。

  他很想直接就带兵把洛阳直接给毁了,但又怕自己对上真神仙,白送丢人还让洛阳再次扬名天下。

  盘踞在河北的石勒不似他纠结,直接就开始下令整顿兵马。

  他对天上的一切都还处于质疑,并不全信状态,也并不相信世上有什么神佛。

  他与刘曜本就也要一战,关东的洛阳注定会是他们二人交战的地点之一,不如干脆趁着洛阳势力并未做大,只有三千人的时候,直接拔除了。

  韦喆是知道他们去洛阳的,为了保存秦岭中的坞堡势力,他们并未再给予那位太多帮助,知道刘曜一直有派人过去,也并未差人去探查一二。

  他们也很好奇,现在的洛阳,到底情况如何。

  【忙碌的百姓在洛阳拆着旧建筑,在断壁颓垣中找出还能用的,同时新的建筑也在修建。

  伴随着一簇火光突然亮起,“新洛阳”三个大字也出现在了屏幕之上。

  “作为启曜圣朝的起点,我们从几个不同的生活角度来回顾一番当时新洛阳城民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先说食。

  根据《启曜书》和启曜时代的各种文献资料表示,光是他们在前往洛阳的路上,12岁以上的成年男女,每天早上都能有一张饼,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是半张饼,而老人、孩子、孕妇、残疾人,每天还能额外领取稀粥和牛奶。”

  “稀粥我们都知道,牛奶规格也是那时候定下来的,标准的一瓶半斤。

  饼子是面粉做的,微发酵,气孔很小,一指头厚,比头大,至今北方不少地区也都还有这种传统饼子卖,就叫‘王饼’。”

  坐在管道边的百姓们整齐排队,在自己那组的组长跟前领了食物就去边上坐好,秩序井然,无人哄抢。】

  天上那难以置信的和谐场景给天下人都看呆了。

  南方的东晋政权。

  王导与王敦两个琅琊王氏堂兄弟不敢置信地互相对视。

  王导很惊异:“三千人,一人一天一张饼子,还是用麦粉做的!”

  这光是面粉这种细粮的用量,就不是现在的北方士族能够养得起的。

  王敦更是面色凝重地看着天上那些衣衫褴褛,都瘦得不成形,却安心排队,不哄抢食物的百姓。

  “若是他真乃天赐结束乱世之人,我们是该想想后路了……”

  韦氏坞堡,没有被挑选出来打包送走的奴仆们,这会儿也都看着天上那又大又厚的麦饼,吞咽着口水。

  一个少年喃喃道:“都说他们被主家卖掉去胡人的地方送死了,可要是死前能天天吃这样的饼子,我也愿意。”

  少年母亲靠着丈夫,也想起来了:“是了,那饼子,就是洛新找我们说话时候分给我的那个。”

  那时候管事在洛新边上站着,没人敢去抢洛新的食物,人人都是规规矩矩被洛新问完话后,得到他分的一口量饼子。

  只是一口,就柔软美味到令他们难以忘怀,简直不敢让人想象,能把那样大的一张饼子都吃下去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到了洛阳之后,三千百姓各司其职,一起把旧洛阳拆了,建设新洛阳。

  这时候每人每天伙食,从一日一发,变一日两发。早上一人一张饼,一碗粥,一点咸菜,晚上半张饼,配上咸菜。

  所有人按照自己承担劳动的比重,获得工分,可以在新洛阳购买食物和所需商品,关于这个我们沿用很久的工分系统,我们等会再说。

  总而言之,在去洛阳的路上,新洛阳的建设时期,三千百姓每天都是只要劳动,就能吃饱的状态,劳动也就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午还有午休,扣除吃饭时间,算是一天工作9-10小时,平均约5个时辰。”】

  有人震惊于那位圣王手中粮食之多,见他如此慷慨,看的他们都心痛不已,直呼浪费。

  给那些百姓每天够活的粮食就够了,这样好的精米精面,给百姓吃也未免太过浪费。

  也有人注意到了老蔡所说,那沿用很久的“工分系统”,以及以劳动获得工分来购买交易的全新货币体系。

  听着这工作量,再看看他们吃的饼子、稀粥、咸菜,就没吃过这样好东西的其他百姓都看愣住了。

  太原王氏的坞堡里,缩在一起取暖的百姓睁大眼睛,看着天上那些和自己一样衣衫褴褛的百姓,虽然也都在干着重活,搬砖、挖沟渠、砌墙……

  但他们和洛阳的人,每天能吃到东西,简直是天差地别。

  从未吃过的面粉饼子不说,那样米粒晶莹剔透,米粒和水都很均匀的白粥,他们也没吃过。

  那粥白的,米上一点杂色都没有,一看就不是糙米,是精米。

  还有那咸菜,咸的,有盐!

  有人哭着说道:“我也好想吃饱饭。”

  今天是除夕,可只有主人和高级奴仆能吃饱饭,过个好年,他们底下的奴仆,最多也就是今天的能多分上半碗热粥,还是会卡嗓子的米粒。

  “去洛阳,给那位圣王做工,是不是就和他们一样,每天能一个饼子,喝那样的粥?”

  “别说了,我们都是主人家的,你要做逃奴吗?”

  “饿,真的好饿……”

  【“住房问题,前期大家都是野外住帐篷的,后期房子修起来了,就可以用工分去租赁了。

  来,我们大家猜一猜,新洛阳建设时候,落地的第一栋建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