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病重-《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一叠大白馒头,圣心再上一层楼的诸葛亮,也猛然发现,皇帝简朴是真,但不是对吃饭毫无兴趣,而是没有饭能对他的胃口。

  他试探性地问皇帝,怎么不让宫人好好服侍呢。

  吃饭这事可大可小,但如果能让皇帝开胃,多吃一点,诸葛亮觉得就是浪费点人力物力也没有什么。

  除非皇帝是要八千里加急,硬是非要吃东海打捞的新鲜海鱼这种奢侈,不然正常情况下,他在吃饭上搞点奢侈,没人会指责他。

  毕竟皇帝过得也是真的够平淡无奇了,吃的粮食果蔬都是他自己种的,用的瓷器琉璃是他自己烧的,他除了自己用,还用来赏赐臣子,垄断起来单独买卖。

  比起其他皇帝,他们陛下,确实过得不算奢侈,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精打细算。

  但是皇帝说,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想把心思浪费在吃饭上,也不希望臣子把心思浪费在讨好他身上。

  只是一个周瑜的出现,就带动了长安官员们看脸成风,要是知道他实际上十多年吃饭都吃的不满意,那还得了。

  诸葛亮总是感慨他们陛下过于圣贤。

  于是他开始研究食物。

  别人也就算了,他是不会被琐事耽误正事的人,闲暇时间搞一搞,没成果就放在家里喂弟弟,有成果了带进宫送皇帝。

  吃着从馒头进化了的包子,小白想着诸葛亮年纪轻轻,已经很有保父潜质了,不愧是家里有弟弟的人。

  “昨日朕去太学,听卢植说,杨彪最近在给德祖定亲呢。”

  小白拉着诸葛亮八卦。

  “今年冬天开始走三书六礼,估摸着等明年德祖一回来,就能直接成亲了。”

  诸葛亮跟着八卦道:“杨侍郎的年纪,也是早该成亲了。”

  以前单着,那是因为杨家发生剧变,后来那是不确定天子这靠山能靠多久,现在是孩子实在大了,杨家跟着天子地位很稳固,完全不用担心其他事了,所以杨彪也放心开始为儿子操办大事。

  “德祖人在益州回不来,很多事情也不能只让太傅一人费心。孔明,你过年前有空走一趟太傅家,自己挑点礼物给太傅送去,替朕表达一番心意。对了,送什么你知道吧?”

  也还没成亲的诸葛亮:“臣兄长成亲了。太傅也爱酒,臣去挑点酒即可。”

  送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

  东汉人这一年来最爱追捧的,就是那些次等瓷器、琉璃和美酒了,顶级的东西都在未央宫,一等都是提前被人预定,二等才能在市面上流通。

  杨彪不缺好东西,但是只有未央宫才有的顶级美酒,他一年也喝不到几次,也就是上次蔡邕寿辰,他跟着蹭了好几杯酒。

  那些或甘甜、或清冽、或辛辣的美酒,没人能拒绝,趁这机会送酒准没错。

  小白随他,“你给太傅送酒,顺便也给两位表兄送点。”

  出了长安就没机会喝了。

  于是当杨彪收到意外惊喜的时候,孙策和周瑜也蹭到了。

  诸葛亮不是小气的人,所以选酒的时候,给杨彪选了他爱喝的粮食酒,给外戚选了皇帝完全不喝的葡萄酒。

  看着那一大瓶装在琉璃瓶的紫红色葡萄酒,二人毫不犹豫,立刻去拿了杯子开始对酌。

  杯子是孙权提供的,去年皇帝送他的一套琉璃杯。至于孙权本人,因为年纪小,被孙策赶去读书。

  周瑜夸赞道:“如此好酒,与伯符共饮,快哉!”

  孙策抿了口酒,“仲谋说,他来长安几年,陛下都说他年纪小,不曾让他饮酒呢。”

  天子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十几岁的人,能骑马打猎,但不能喝酒。

  两人喝着酒,吹着冷风,从江东聊到长安,从兄弟聊到前途。

  去了西域以后,他们俩就正式成为平级的大汉官员了,又要合作又要互相防着,未来怎么样实在说不好。

  中平七年的冬天,马腾从凉州到了长安。

  马超已经归降,但手里还有羌人士兵,并且原本马腾的人手全在他手里了,他也拒不归还。

  失了兵的马腾不愿在凉州再待,以后还要看大儿子的脸色,便被好心的皇甫嵩邀请,一起来长安。

  也是今年冬天,太尉兼大将军的盖勋身体开始不好了,卧病在床,小白得知消息,立刻带着诸葛亮直奔盖勋府上。

  “盖将军!”

  他疾步走入府中,喊着盖勋,路上面对下跪的人群,也不忘让人都起来。

  走至盖勋床前,小白一看盖勋的神色,便知他这病不是突如其来。

  “您抱恙在身,为何不早与朕说!”

  听见小白的声音,盖勋缓缓睁开眼睛,想要起来,却被小白按住。

  “别见礼了,朕此刻只想盖将军好生休息,早日痊愈,过了年后,开春的朝会,还能帮朕挡挡卢公。”

  盖勋张着嘴,发出气若游丝的声音。

  “老臣、陛下……陛下,快出去,病气……”

  他都到这时候了,还想着不能让皇帝也得病,听得边上的诸葛亮都很是感动。

  小白把他要钻出被子的手又塞进被子,“病气还不敢入朕的体。”

  看着盖府外面那些女眷和孩子,小白眉头微簇,当着所有人面,对诸葛亮道:“孔明,向凉州发信,让盖顺回京,他的县令一职暂由县丞顶着,让盖顺回京述职。”

  说是述职,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分明是皇帝怜惜盖勋年老了,儿子却不在跟前,让盖顺回来为父侍疾病。

  盖勋停了,躺在床上也要摇头,“不、不可。他为臣子……”

  “没有什么不可的,”小白按着一直起身的盖勋,“盖顺也在凉州做了四年县令,为臣子,朕让他回长安述职;为人子,更要回来侍奉父母。”

  诸葛亮道:“臣这就去向凉州发信。”

  小白:“你顺便去秦王宫,把伯和喊来,朕就在此等着。”

  待到诸葛亮走了,小白在床边,跟靠在床边的盖勋说说话。

  “盖将军,天气冷了,只是一场风寒,您会好起来的。”

  盖勋笑了笑,喘着气,慢悠悠说道:“陛下,臣都是快六十的人了,也该去找先帝了。”

  小白:“他在地下有大汉先人们陪着,不需要您去找他。”

  盖勋感叹:“先帝对臣有知遇之恩,陛下亦是对臣十分看重……”

  虽然他在长安存在感不高,但他可是陛下一登基就亲封的太尉和大将军,管着长安禁军,信任程度非比寻常。

  他儿子,被皇帝安排去凉州做地方官,他本人和家眷在长安,但皇帝从没薄待他们,那些蔡邕寿辰才有的美酒,琉璃,他每年寿辰的时候,陛下都会送给他,只是他低调而已。

  小白:“我年幼时,盖将军不也信任我吗?”

  他那时候来长安才多少岁啊,取得了一部分士族的支持固然是生存根基,掌握长安守备军的盖勋一直站他,才是他能好好发展长安的根本原因。

  盖勋笑了起来,没忍住咳了两声,在天子担忧的目光之中,说道:“先帝写信,把您托付于老臣,老臣也不负先帝所托……”

  谁能想得到,当年那个垂髫小童,能在长安活下来,还登基为帝,把大厦将倾的大汉,治理地如此欣欣向荣呢。

  想到这里,盖勋的目光越发欣慰起来。

  “老臣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看见陛下娶妻生子……”

  他们陛下,什么都好,样样顶尖,就是对大汉的热情,不能分出一点来到旁的事上,都快及冠的年纪,还孤零零一个人。

  小白安慰他道:“朕知道您是担心朕,朕可不是孤零零的,兄长和弟弟都在长安,今年弘农王后也有孕了,明年朕也要是有侄儿的人了。”

  盖勋:“……”

  这亲生的和不是亲生的,能一样吗?

  只是他到底也不会仗着资历逼迫皇帝什么,只能叹口气,幽幽的目光看着皇帝,试图激起他的成家欲望。

  然而皇帝甚至都会亲自动手喂他温水来照顾他,也不肯在这个话题上多停留,直接把盖勋的孙子孙女喊进来,当着这祖父的面,考孩子们功课。

  他的孙辈,最大的跟儿子在凉州,小的也有十三四岁了,这会被皇帝过问功课,原本忧心祖父病情的心都快没了,只剩惊悚。

  尽管知道只要能回答地不差,在盖勋病床前,天子绝对会给一个不错的前程,但奈何知识这东西,不是想要就能要的。

  考了一圈,最后只有盖勋十岁的孙女盖容算是小白瞅着最聪明的。

  他安慰盖勋:“盖容年幼就有如此心算能力,可不能浪费这个天赋。蔡琰身边还缺人,朕准备把她送去蔡琰身边,好生学习,以后为朕效力。”

  几个孙子都在皇帝的考察之下没什么大用,就孙女被皇帝看上了,本来还病恹恹的盖勋一下被气的坐起来,恨不得现在就下床给孙子们亲自上家法。

  反正刘协跟着诸葛亮匆匆过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老将军披着大氅,颤颤巍巍下了床,一手被皇帝扶着,一手拄着拐杖,对着跪在地上的儿孙们破口大骂。

  “伯和来了,”小白看见了他们,“快来,给盖将军把把脉。”

  刘协背着药箱快速上前,让他哥赶紧把老将军扶回床上躺下,给老将军把脉。

  脉一把,刘协心就咯噔一声。

  盖勋征战沙场,身上也受过不少伤,能活到近六十,已经是高寿了。

  年纪又大了,一场风寒下来,掏空了老人家的身体,这是真的难调养了,只能养着,准备办葬礼。

  不过学医治病多年,还经常和秦王宫附近百姓打交道,刘协已经熟练掌握了和患者的沟通技巧,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听的话来安慰大家,也知道需要开些什么调养身体的药方。

  安抚好了盖勋还有盖家人,难得出秦王宫的刘协就被小白安置在城里了,让他最近有事没事来给盖勋把脉,监督盖勋喝药。

  马腾带着其他孩子跟着皇甫嵩来长安,一路上还挺高兴,毕竟关中就算是冬天那也比凉州的冬天舒服,而且越靠近长安,城镇越繁华,连长安附近的村落都富庶异常,更别提长安了。

  他跟着皇甫嵩先去吏曹见人,被安排了在长安的宅邸和天子赐的金银,目前在长安也算是有钱有房,结果骤然听说盖勋病了。

  盖勋也是凉州人,马腾和他也是认识的,只是后来一个混成叛军二把手,一个成为长安太尉,就逐渐没了交集。

  这会儿听闻盖勋重病,天子还特意让陈留王给盖勋看病,日日一问病情,三日亲自上门一探,长安其他官员也坐不住了,都前去探视。

  不过天子以盖将军要静养为由,提前就警示百官注意分寸,因此来探视的,只有身份足够高的官员和盖勋的熟人。

  怎么都是西凉人,大家也都认识,马腾也觉得自己应该去探访一番。

  他怕自己叨扰盖勋,就约了皇甫嵩一起去,结果到了府前一看,三公齐聚。

  虽然在病人家里想有的没的不太好,但马腾看着来给盖勋探病的这一堆人,不禁感叹,大家同为西凉人,都是武将出身,怎么命这么不一样呢?

  -小剧场-

  盖勋:病了也要尽职尽责,为皇帝劝婚,也算对得起灵帝给我的提拔之恩了。

  刘家皇帝阿飘们也看的很是欣慰,他们实在是对盖勋这种尽职尽责,还不倚老卖老,并且时刻惦记皇帝子嗣问题的老臣子好感度很高。

  连刘邦都拉着萧何,指着盖勋道:这东汉一堆心眼高的臣子,也就这盖勋,对老刘家实心实意。

  阿飘刘宏有些感动,盖勋可算是他这些老臣子里,难得不黑他,并且还想着他,惦记着自己提拔人情的老臣子了。

  阿飘董卓有话说,其实,他也惦记灵帝提拔之恩,没看见他都把袁氏和杨氏送下来,给皇帝陪葬了吗,看看,因为我,现在你儿子的大汉多平静。

  袁、杨两家阿飘们:你说的是什么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