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弹琴确实弹得蛮好。
楚调悲亢,周瑜奏起来,弦音却不见半点悲凉,全然没有高皇帝暮年的悲叹,只有帮皇帝回忆先祖往昔荣耀的意气风发,一如此刻他自己。
反正旁听的诸葛亮是觉得,这周瑜是有点心思在的,以雅驭势,柔中藏锋。
翻译翻译此刻诸葛亮的心思,那就是:坏了,冲皇帝来的。
好消息是,周瑜这番暗示,皇帝完全没有接受的意思,他真就只是闭目听琴,欣赏琴音。
小白只有一个想法:我斫的琴,果然音质非凡,便宜周瑜这小子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黄门侍郎,曾经杨修都能大气十足地为陛下招揽英才,诸葛亮自然也能,因此在周瑜一曲奏完,余音渐散后,他主动夸道:“能将《大风歌》奏得如此慷慨激昂,足见周都尉琴技冠绝江东,然亮听其琴……”
他等着皇帝来问呢,却不想周瑜自己主动说到:“瑜志不在琴,而在‘调和五音以正天下’。”
小白给了诸葛亮一个眼神暗示,让他去收回自己的琴,自己则是手指在案桌上点了点,“你继续说。”
诸葛亮上去收琴,抱着琴在一边,准备回头等这些人出未央宫了,给陛下也奏上一曲,让皇帝换个风格听听,换个心情。
周瑜遂继续自荐。
“宫商角徵羽,五音不乱,则曲成;仁义礼智信,五常不废,则国治。”
诸葛亮:这人说大话是有一套的。
“乱世如乱弦,需解而更张。琴弦过紧则断,过松则哑——治国亦然。”
诸葛亮:老生常谈。
“今凉州、益州之乱,如‘商弦’过烈,需以田政缓之;江东士族如‘羽弦’过散,需以吏策束之。陛下圣明,当知‘松紧得宜’之道。”
孙策侧目。
他带着周瑜来从长安,也是愿意带着兄弟更进一步,只是他也没想到,周瑜会愿意主动跟皇帝提起江东。
毕竟他们孙家在江东根基浅,皇帝登基这些年才开始有底气扩张发展,但是随时可以抽身来长安,可周瑜就是庐江周氏子弟。
眼光超前的周瑜看得见天下大势,比起未来家族被一起连坐端了,他觉得,果断还是加入朝堂,献祭其他江东家族吧。
主要是吧,他们周家分明也是外戚啊!
凭什么孙、吴就可以倚仗天子势力一步登天,在江东名利双收,以后还能政治跃迁到长安来,周家就只能做两家的附庸?
哪有这个道理!
以前是天子没看见周家的功劳,因为孙坚在战场确实够猛,但现在都是他们平辈,周瑜势必要让天子看见他的存在。
你的表兄弟,不止有孙家人和吴家人的,陛下!
小白轻飘飘的目光此时才看向周瑜,“说说你如何看凉州。”
凉州?
以为自己要好生剖析一番江东的周瑜也有瞬间的怔住,接着迅速掩盖起来,道:“凉州乃长安西北门户,自古便胡乱频繁,今更是羌人作乱。陛下令皇甫将军坐镇凉州,徐荣掌兵,长安安定,凉州遂定。”
小白给他个前情提要:“韩遂已除,马腾不日将来长安,其子马超也已归降,朕意封其为安西将军,以镇边关。”
孙策、周瑜他们才从江东而来,孙权不是尚书台机要官员,三人也是此时才知道,凉州已定。
该说不说,皇帝的办事效率真的很快,这才多久,凉州就已经拿下来了,等到益州也安定,就该是幽州、江东了吧。
安西将军、安西,这个西,是哪个西?镇的边关,是陇西、武威,还是……最远的玉门关?
周瑜脑子立刻转动起来,瞬间反应过来了什么,双目微张,道:“陛下,意在西域?”
孙策和孙权听得一顿,尤其当皇帝并未否认时,三人心思更是复杂。
凉州也就才拿下来,益州还乱着,大汉东北和东南的势力都还没整合完成,皇帝却已经把目光看向了西域。
眼光确实是很远大,但是会不会太远大了,咱先把全国安定下来在折腾西域不好吗,也没看出来您是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啊?
这么一想,又发现皇帝登基以来,大汉也就两京一带没有兵乱,河内、河东、关东、益州、凉州……这不是处处都在小规模用兵吗!
小白:“大汉需要西域都护府。”
得给西边的商路重新带起来,只有长安到西域的商道畅通,凉州那一大片的地方才能收收过路费,发展发展地方,省的一天天没事就闹各种乱子。
“表兄若是没有想去的去处,朕有意让表兄和周都尉一起去西域,为朕经略大汉与西域诸国的关系。”
孙策谨慎问到:“陛下是要什么个经略程度?”
“别和班超一样在朝中被人参就可以了,我们大汉是去做正经事,不是欺压弱小的。
西域小国林立,周围胡羌环绕,和我大汉久未联系,不知近况如何。朕需要文武双全,有眼光有谋算,通四夷之辩,有行人之能,精飞箝之术的人才,为大汉筹谋。”
有勇有谋,能打能辩,外语精通,礼仪绝赞,能外交控场。
孙权听了都沉默了,皇帝要的人才,确实很不一般,反正他哥孙策不是。
他对在场所有人都熟悉,他觉得天子要的这种顶级人才,天子旁边那个就很合适,奈何天子不会舍得把诸葛亮丢到西域去。
“朕这些天一直在想,偌大的长安,贤士云集,竟无一人是朕要找的人才。直到今日看见表兄和公瑾,朕就知道大汉收复西域,实乃命中注定。”
周瑜有点感动,但只是有一点。
叫孙策表兄,叫我公瑾,陛下,你这亲近,能不能再走心一点。
“此事不急,表兄和周都尉有意,让孔明带你们去尚书台。”
说罢,皇帝转身,面对池水,诸葛亮起身,送三个外戚出未央宫。
宫道上,诸葛亮徐徐说道:“尚书台就在未央宫东北侧,我会去那里和诸公告知,宫门守卫,二位也不必担心。”
“陛下不是强迫人,若是无意去西域,再入宫和陛下商讨一番就是了,陛下心中都是把几位当做自家人的……”
周瑜只想冷笑。
除了姓刘的,皇帝当做自家人的只有姓孙的和姓吴的,关他周瑜什么事。
诸葛亮看出来了周瑜温和面容下的不愉,送至宫门前,他主动邀请周瑜借一步说话。
作为皇帝身边目前最受宠的近臣,他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皇帝,周瑜得去听一听,皇帝是有什么吩咐。
结果背对着孙家兄弟,诸葛亮立刻换了一副苦恼的表情,说道:“虽然事情可能有些难以想象,不过周郎君,陛下并不知道周郎君的母亲是他姨母。”
周瑜一愣。
和刚刚在沧池边上听到朝廷秘闻不一样,他这会儿是真的愣住。
士族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大家从小除了念书习武,就是牢记各家亲戚。结果现在诸葛亮跑过来跟他说,皇帝压根不知道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
诸葛亮神色凝重地点头,“吴美人在陛下三岁前就去了,陛下总角之年就来长安就藩,不是联军讨董,陛下连自己舅舅都未曾见过……”
话说到这里就够了。
皇帝知道吴景和孙坚,那也是人家争气,第一时间就来洛阳打支援了,所以后面人家有肉吃,那是应得的。
至于为什么你们周家无人在意,或许你可以问问为什么孙坚和吴景从没跟皇帝提过周家。
他体贴道:“孙郎君和吴郎君虽时常伴驾,不过陛下一般都是在关心他们功课。”
所以他们也不清楚,皇帝居然搞不明白自己有几个亲戚。
至于为什么没一个人提到周家,提起你周瑜,那是你们外戚们的事。当然,你们周家先想办法跑到外戚这个圈子来。
诸葛亮很善良道:“此事有些难以启齿,我会与陛下私下言说;周郎君,还请下次见到陛下,当做亮什么都没说过。”
说完,好心人诸葛亮抬手一揖,送周瑜出宫。
“多谢诸葛侍郎。”
周瑜纵使觉得这事太离谱,也还是同样回以一揖,礼貌告辞,跟着孙家兄弟出宫。
只是回去路上,几人氛围有些凝滞。
和周瑜一向关系要好的孙策也没想到,天子如此看重孙家,不在意周家。
当然,他们孙家也确实对天子助益颇多,他孙策也是战功不小,外戚和朝廷重臣资源有限,皇帝选择把资源倾向孙家,他们做臣子的当然只能接受。
而诸葛亮送走三人,转身直往皇帝奔去,见左右无人,便轻声说道:“陛下,那位周瑜,和您一个舅舅。”
正在俯身观察水中生态的小白身体僵住。
啊?
吴景姐妹那么多的吗?
他怎么儿子一般,但外甥质量一个个这么好?
“陛下放心。”
作为一个体贴的黄门侍郎,诸葛亮自然是要跟皇帝表达,事情他已经私下里解决好了。
“我私下和周瑜说了,您只是不知道周家的存在罢了。”
小白身体放松下来:“你怎么说的?”
诸葛亮笑了笑:“陛下年幼时,未曾有母族亲人探望过。陛下都登基了,为什么孙家人和吴家人面圣未曾有人提过周家,此事陛下也该纳闷才是。”
小白于是也笑了起来。
他指着自己身侧的琴,说到:“你今日出宫,把这琴送给周表兄,就说朕认为除他以外,无人能配得上此琴。我还未取名,你看看是你取还是让他取。”
他说道“周表兄”三字,语气加重,表示要让诸葛亮好生把态度带到。
但是此刻诸葛亮看着那琴,眼神心疼,“陛下,臣觉得。臣也可以弹得不输周瑜。”
小白没好气道:“可以了,我造的琴又不止一张,花了时间最久的那把你根本都没舍得拿过来。”
诸葛亮很是正经,“陛下斫琴,皆非凡音,拿哪张琴,都是周郎君的福气。”
看他这样上道,小白就也松了松指头缝,漏点宝贝。
“行了,别夸了,你回头再自己去挑一把琴,朕送你了,带上蔡琰,最近她也辛苦了,为了未央宫中事,久不曾抚琴,朕也赠她一张。”
诸葛亮笑着起身,去抱起天子身侧的琴:“臣领命。此琴既是陛下赠与周郎君,那便叫‘吴江秋月’。”
被小白高度赞赏取名功力的诸葛亮,很利索地去找了蔡琰,二人知道皇帝送亲造之物的含金量,机不可失,迅速去殿中选琴。
诸葛亮作为看着琴去年才上漆的人,很速度地奔向皇帝造琴时间最久的那把,选中,装进琴袋打包带走。
把自己的好琴先带回家,叮嘱弟弟诸葛均不得乱碰,他这才带着另一把琴去了孙家在长安的府邸。
仆人给他开门,请他入内。
诸葛亮抱着琴走入府中,朗声道:“周郎君何在?陛下命我前来,为周郎君送琴。”
诸葛亮越过孙权和孙策,将琴交付给周瑜,微笑道:“陛下说,‘此琴今日一奏,无人能及周表兄,便把这吴江秋月,赠与表兄’。”
周瑜是真没想到,诸葛亮办事效率这么高。
作为善音律之人,他自然也是爱琴的,知道这张琴的宝贵,因此接了琴,笑着回道:“臣谢过陛下赐琴。”
他的无语到心如止水的心又动起来了,因为天子认可他周瑜加入外戚这个圈子。
“是赠琴,而非赐琴,”诸葛亮纠正道他,“陛下亦是好音律之人。”
甚至皇帝都不是“善音律”,而是“擅音律”了。
只是一般没人配听他弹琴,所以也就皇帝近臣能在皇帝无聊的时候,一饱耳福。
不过作为加入外戚这个赛道的周瑜,应该是没这个福气做天子近臣了。
因此诸葛亮很是大方得体道:“见了周郎君,陛下就为无名之琴赐了名,这吴江秋月,还请周郎君爱惜。”
-小剧场-
诸葛亮:必然不能是天子不知道自己亲戚都有谁,肯定是有小人作祟,干扰你们外戚圈子发展。
以及,虽然琴的名字是我取的,但是陛下点头,那就是陛下赐名,程序合法合规,以表达陛下对他新外戚的看重。
周瑜:应该不至于有人连自己母族那几个亲戚关系都理不清楚也不知道,所以,果然还是另有隐情!
猜测小白为什么冷着周家的地下阿飘们:不是,没人告诉他,他都有几个亲戚吗?
刘宏默默遁走:我死的早,吴美人也死的早,这事和我无关。而且别人不教,也该孩子舅舅教,吴景全责。
楚调悲亢,周瑜奏起来,弦音却不见半点悲凉,全然没有高皇帝暮年的悲叹,只有帮皇帝回忆先祖往昔荣耀的意气风发,一如此刻他自己。
反正旁听的诸葛亮是觉得,这周瑜是有点心思在的,以雅驭势,柔中藏锋。
翻译翻译此刻诸葛亮的心思,那就是:坏了,冲皇帝来的。
好消息是,周瑜这番暗示,皇帝完全没有接受的意思,他真就只是闭目听琴,欣赏琴音。
小白只有一个想法:我斫的琴,果然音质非凡,便宜周瑜这小子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黄门侍郎,曾经杨修都能大气十足地为陛下招揽英才,诸葛亮自然也能,因此在周瑜一曲奏完,余音渐散后,他主动夸道:“能将《大风歌》奏得如此慷慨激昂,足见周都尉琴技冠绝江东,然亮听其琴……”
他等着皇帝来问呢,却不想周瑜自己主动说到:“瑜志不在琴,而在‘调和五音以正天下’。”
小白给了诸葛亮一个眼神暗示,让他去收回自己的琴,自己则是手指在案桌上点了点,“你继续说。”
诸葛亮上去收琴,抱着琴在一边,准备回头等这些人出未央宫了,给陛下也奏上一曲,让皇帝换个风格听听,换个心情。
周瑜遂继续自荐。
“宫商角徵羽,五音不乱,则曲成;仁义礼智信,五常不废,则国治。”
诸葛亮:这人说大话是有一套的。
“乱世如乱弦,需解而更张。琴弦过紧则断,过松则哑——治国亦然。”
诸葛亮:老生常谈。
“今凉州、益州之乱,如‘商弦’过烈,需以田政缓之;江东士族如‘羽弦’过散,需以吏策束之。陛下圣明,当知‘松紧得宜’之道。”
孙策侧目。
他带着周瑜来从长安,也是愿意带着兄弟更进一步,只是他也没想到,周瑜会愿意主动跟皇帝提起江东。
毕竟他们孙家在江东根基浅,皇帝登基这些年才开始有底气扩张发展,但是随时可以抽身来长安,可周瑜就是庐江周氏子弟。
眼光超前的周瑜看得见天下大势,比起未来家族被一起连坐端了,他觉得,果断还是加入朝堂,献祭其他江东家族吧。
主要是吧,他们周家分明也是外戚啊!
凭什么孙、吴就可以倚仗天子势力一步登天,在江东名利双收,以后还能政治跃迁到长安来,周家就只能做两家的附庸?
哪有这个道理!
以前是天子没看见周家的功劳,因为孙坚在战场确实够猛,但现在都是他们平辈,周瑜势必要让天子看见他的存在。
你的表兄弟,不止有孙家人和吴家人的,陛下!
小白轻飘飘的目光此时才看向周瑜,“说说你如何看凉州。”
凉州?
以为自己要好生剖析一番江东的周瑜也有瞬间的怔住,接着迅速掩盖起来,道:“凉州乃长安西北门户,自古便胡乱频繁,今更是羌人作乱。陛下令皇甫将军坐镇凉州,徐荣掌兵,长安安定,凉州遂定。”
小白给他个前情提要:“韩遂已除,马腾不日将来长安,其子马超也已归降,朕意封其为安西将军,以镇边关。”
孙策、周瑜他们才从江东而来,孙权不是尚书台机要官员,三人也是此时才知道,凉州已定。
该说不说,皇帝的办事效率真的很快,这才多久,凉州就已经拿下来了,等到益州也安定,就该是幽州、江东了吧。
安西将军、安西,这个西,是哪个西?镇的边关,是陇西、武威,还是……最远的玉门关?
周瑜脑子立刻转动起来,瞬间反应过来了什么,双目微张,道:“陛下,意在西域?”
孙策和孙权听得一顿,尤其当皇帝并未否认时,三人心思更是复杂。
凉州也就才拿下来,益州还乱着,大汉东北和东南的势力都还没整合完成,皇帝却已经把目光看向了西域。
眼光确实是很远大,但是会不会太远大了,咱先把全国安定下来在折腾西域不好吗,也没看出来您是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啊?
这么一想,又发现皇帝登基以来,大汉也就两京一带没有兵乱,河内、河东、关东、益州、凉州……这不是处处都在小规模用兵吗!
小白:“大汉需要西域都护府。”
得给西边的商路重新带起来,只有长安到西域的商道畅通,凉州那一大片的地方才能收收过路费,发展发展地方,省的一天天没事就闹各种乱子。
“表兄若是没有想去的去处,朕有意让表兄和周都尉一起去西域,为朕经略大汉与西域诸国的关系。”
孙策谨慎问到:“陛下是要什么个经略程度?”
“别和班超一样在朝中被人参就可以了,我们大汉是去做正经事,不是欺压弱小的。
西域小国林立,周围胡羌环绕,和我大汉久未联系,不知近况如何。朕需要文武双全,有眼光有谋算,通四夷之辩,有行人之能,精飞箝之术的人才,为大汉筹谋。”
有勇有谋,能打能辩,外语精通,礼仪绝赞,能外交控场。
孙权听了都沉默了,皇帝要的人才,确实很不一般,反正他哥孙策不是。
他对在场所有人都熟悉,他觉得天子要的这种顶级人才,天子旁边那个就很合适,奈何天子不会舍得把诸葛亮丢到西域去。
“朕这些天一直在想,偌大的长安,贤士云集,竟无一人是朕要找的人才。直到今日看见表兄和公瑾,朕就知道大汉收复西域,实乃命中注定。”
周瑜有点感动,但只是有一点。
叫孙策表兄,叫我公瑾,陛下,你这亲近,能不能再走心一点。
“此事不急,表兄和周都尉有意,让孔明带你们去尚书台。”
说罢,皇帝转身,面对池水,诸葛亮起身,送三个外戚出未央宫。
宫道上,诸葛亮徐徐说道:“尚书台就在未央宫东北侧,我会去那里和诸公告知,宫门守卫,二位也不必担心。”
“陛下不是强迫人,若是无意去西域,再入宫和陛下商讨一番就是了,陛下心中都是把几位当做自家人的……”
周瑜只想冷笑。
除了姓刘的,皇帝当做自家人的只有姓孙的和姓吴的,关他周瑜什么事。
诸葛亮看出来了周瑜温和面容下的不愉,送至宫门前,他主动邀请周瑜借一步说话。
作为皇帝身边目前最受宠的近臣,他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皇帝,周瑜得去听一听,皇帝是有什么吩咐。
结果背对着孙家兄弟,诸葛亮立刻换了一副苦恼的表情,说道:“虽然事情可能有些难以想象,不过周郎君,陛下并不知道周郎君的母亲是他姨母。”
周瑜一愣。
和刚刚在沧池边上听到朝廷秘闻不一样,他这会儿是真的愣住。
士族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大家从小除了念书习武,就是牢记各家亲戚。结果现在诸葛亮跑过来跟他说,皇帝压根不知道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
诸葛亮神色凝重地点头,“吴美人在陛下三岁前就去了,陛下总角之年就来长安就藩,不是联军讨董,陛下连自己舅舅都未曾见过……”
话说到这里就够了。
皇帝知道吴景和孙坚,那也是人家争气,第一时间就来洛阳打支援了,所以后面人家有肉吃,那是应得的。
至于为什么你们周家无人在意,或许你可以问问为什么孙坚和吴景从没跟皇帝提过周家。
他体贴道:“孙郎君和吴郎君虽时常伴驾,不过陛下一般都是在关心他们功课。”
所以他们也不清楚,皇帝居然搞不明白自己有几个亲戚。
至于为什么没一个人提到周家,提起你周瑜,那是你们外戚们的事。当然,你们周家先想办法跑到外戚这个圈子来。
诸葛亮很善良道:“此事有些难以启齿,我会与陛下私下言说;周郎君,还请下次见到陛下,当做亮什么都没说过。”
说完,好心人诸葛亮抬手一揖,送周瑜出宫。
“多谢诸葛侍郎。”
周瑜纵使觉得这事太离谱,也还是同样回以一揖,礼貌告辞,跟着孙家兄弟出宫。
只是回去路上,几人氛围有些凝滞。
和周瑜一向关系要好的孙策也没想到,天子如此看重孙家,不在意周家。
当然,他们孙家也确实对天子助益颇多,他孙策也是战功不小,外戚和朝廷重臣资源有限,皇帝选择把资源倾向孙家,他们做臣子的当然只能接受。
而诸葛亮送走三人,转身直往皇帝奔去,见左右无人,便轻声说道:“陛下,那位周瑜,和您一个舅舅。”
正在俯身观察水中生态的小白身体僵住。
啊?
吴景姐妹那么多的吗?
他怎么儿子一般,但外甥质量一个个这么好?
“陛下放心。”
作为一个体贴的黄门侍郎,诸葛亮自然是要跟皇帝表达,事情他已经私下里解决好了。
“我私下和周瑜说了,您只是不知道周家的存在罢了。”
小白身体放松下来:“你怎么说的?”
诸葛亮笑了笑:“陛下年幼时,未曾有母族亲人探望过。陛下都登基了,为什么孙家人和吴家人面圣未曾有人提过周家,此事陛下也该纳闷才是。”
小白于是也笑了起来。
他指着自己身侧的琴,说到:“你今日出宫,把这琴送给周表兄,就说朕认为除他以外,无人能配得上此琴。我还未取名,你看看是你取还是让他取。”
他说道“周表兄”三字,语气加重,表示要让诸葛亮好生把态度带到。
但是此刻诸葛亮看着那琴,眼神心疼,“陛下,臣觉得。臣也可以弹得不输周瑜。”
小白没好气道:“可以了,我造的琴又不止一张,花了时间最久的那把你根本都没舍得拿过来。”
诸葛亮很是正经,“陛下斫琴,皆非凡音,拿哪张琴,都是周郎君的福气。”
看他这样上道,小白就也松了松指头缝,漏点宝贝。
“行了,别夸了,你回头再自己去挑一把琴,朕送你了,带上蔡琰,最近她也辛苦了,为了未央宫中事,久不曾抚琴,朕也赠她一张。”
诸葛亮笑着起身,去抱起天子身侧的琴:“臣领命。此琴既是陛下赠与周郎君,那便叫‘吴江秋月’。”
被小白高度赞赏取名功力的诸葛亮,很利索地去找了蔡琰,二人知道皇帝送亲造之物的含金量,机不可失,迅速去殿中选琴。
诸葛亮作为看着琴去年才上漆的人,很速度地奔向皇帝造琴时间最久的那把,选中,装进琴袋打包带走。
把自己的好琴先带回家,叮嘱弟弟诸葛均不得乱碰,他这才带着另一把琴去了孙家在长安的府邸。
仆人给他开门,请他入内。
诸葛亮抱着琴走入府中,朗声道:“周郎君何在?陛下命我前来,为周郎君送琴。”
诸葛亮越过孙权和孙策,将琴交付给周瑜,微笑道:“陛下说,‘此琴今日一奏,无人能及周表兄,便把这吴江秋月,赠与表兄’。”
周瑜是真没想到,诸葛亮办事效率这么高。
作为善音律之人,他自然也是爱琴的,知道这张琴的宝贵,因此接了琴,笑着回道:“臣谢过陛下赐琴。”
他的无语到心如止水的心又动起来了,因为天子认可他周瑜加入外戚这个圈子。
“是赠琴,而非赐琴,”诸葛亮纠正道他,“陛下亦是好音律之人。”
甚至皇帝都不是“善音律”,而是“擅音律”了。
只是一般没人配听他弹琴,所以也就皇帝近臣能在皇帝无聊的时候,一饱耳福。
不过作为加入外戚这个赛道的周瑜,应该是没这个福气做天子近臣了。
因此诸葛亮很是大方得体道:“见了周郎君,陛下就为无名之琴赐了名,这吴江秋月,还请周郎君爱惜。”
-小剧场-
诸葛亮:必然不能是天子不知道自己亲戚都有谁,肯定是有小人作祟,干扰你们外戚圈子发展。
以及,虽然琴的名字是我取的,但是陛下点头,那就是陛下赐名,程序合法合规,以表达陛下对他新外戚的看重。
周瑜:应该不至于有人连自己母族那几个亲戚关系都理不清楚也不知道,所以,果然还是另有隐情!
猜测小白为什么冷着周家的地下阿飘们:不是,没人告诉他,他都有几个亲戚吗?
刘宏默默遁走:我死的早,吴美人也死的早,这事和我无关。而且别人不教,也该孩子舅舅教,吴景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