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就在根据地内部的大秦兵械所,很多其他的东西,需要等整个国内的局势都稳定下来才可以开发。
在他们终于有了一个自己全新国家之后,也终于有精力重新打开那些《大秦山河社稷图》,去探寻矿产来建设发展。
彻底没有了身份包袱的吴奎带领科考队,主动向上申请,请求去落星城考察。
他还是放不下那朵地图上的金莲。
上面批准了,同意他带一支队伍来落星城。
城里的书记接待了他们,他们也拿出落星城这里所有的县志和资料,带着队伍先去拜了山神庙。
落星城的山神是章邯,大秦十年天降陨石在这里,太子小白于此筑城,秦始皇特意调了章邯来此,落星城一城单独由咸阳指派官员管理。
在太子小白和章邯的带领下,小小的落星城在华北平原上建起,给城里带来了人口和会各种技术的工匠,城内外的百姓也忙碌又平和。
为了感念章邯,在章邯去世后,大秦四十年,当地百姓为他建了庙,后面朝代变化,庙宇也多少受过一些破坏,但是每每安定下来,当地人就会修缮庙宇。
当地领路的老人介绍:“在我们的传说里,因为仙莲占了我们的地,所以占据的耕地产出的粮食,它都自己记下,我们落星的老百姓平时不可以上山,但是遇到灾年,就可以上山砍树觅食。
因为仙莲镇守在这里,所以这里水火不侵,地震也不敢来闹腾。”
从山神章邯庙出来,大家该去落星山了。
站在城里,仰头看着高高大大,圆弧完美的落星山,考察队也有人惊叹。
“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山?一点漏缺都没有!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了!”
吴奎不吱声,这是不是大自然的力量,他觉得说不好。
说着,老人声音又低了下来:“42年大旱,整个河南都闹饥荒,我们这里也闹,所有的河全都没水,地下能打上来的水也不多,只有落星山还是绿的。
那一年,所有人都上山去了,不止我们这里,逃难来的老乡都上山了,那么绿的山啊,被我们吃的,都光秃秃了。”
说到这个话题,考察队也沉默下来了。
他们还以为是春天还没到,所以这里山上叶子都掉光了,原来是前些年的时候,这里所有的植物,都被那场饥荒里的灾民吃了。
还是落星城书记拍拍大爷的肩膀,安慰道:“都是为了活着。我们吃光了落星城的树和草,以后我们给它种回去!”
吴奎问大爷:“山上真的跟传说中一样,什么动物都没有吗?”
大爷点头:“山上全是树,进去还能看见里头有枣、有柿子,却连一个吃草的都没有。”
团队里有人皱眉:“没有动物,那这里的生态都是如何维系发展的?”
还有人琢磨:“山上还是绿的,说明山里面有水,你们没试着去山边上打井吗?”
大爷笑了,指着山道:“山边上的水井,从秦时候开始,到晚清,一有大灾就有井,光是什么都没有的废井,都有几十口了。”
到了山边上,真和大爷说的一样,扒一扒就能看见以前的古井。
跟着过来的一个历史方向的队员赶紧掏出相机先拍摄,再拿出笔记本记录。
其他人则是开始地表观测,地貌分析,采集土壤。
拿锄头挖一挖,采土壤的队员就发现了明显的不对。
“吴老师,这山上的土,和这地上的土,明显就不一样啊!”
按理来说,山和土地表层那都是地表,刨除掉一些岩石,土壤成分差别不会很大,可偏偏,他们一挖山,出来最外层那几厘米的相似,一刨开,就能发现山上的土和地上的土都截然不同。
一看颜色就不一样,这里的地都是棕褐色或者灰黑色,比较紧实,但是山上的土,是灰黄色的,比较松散。
不对劲,真的不对劲。
考察队各自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闷头就开始勘测。
经过对整座山一个月的勘测,从山顶到山脚,他们可以确定,这座山,外面两三米,都是黄河的泥沙,而里面,根据他们在不同方向上挖出来的坑,已经确定的是下面埋着是煤炭。
不比山西的煤炭品质差的上好煤炭。
这个结论上报上去,先不管其他,吴奎申请清理掉所有的黄河泥沙,咱正是发展国内工业的好时候,把煤炭都先挖出来用掉先。
等着上面批复回答的时间,考察队也在一边整理记录,一边唠嗑。
“挖开表层的土,发现里面都是黄河的泥沙,再挖开黄河的泥沙,发现里面都是煤炭,这大秦,用黄河泥沙埋煤矿,闲的没事做吗?”
“秦皇帝小白不是什么劳民伤财的皇帝,说不定不是他干的。”
“可我们出来随身带着所有朝代史书,从大秦翻到大清,也没看见有朝代干打捞黄河泥沙的事。”
“难不成,是某一个阶段经年累月沙尘暴,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吹到落星山来了?”
“那只会在山的西北堆积,你怎么解释整座山那么平均分布的黄土?”
“还有还有,我们来的时候,山光秃秃的,连树根都被吃光了,但是我们把黄土挖出来,土下面都是煤,也没看见水,这植物到底怎么长的?”
“这里还据说是落星之处,原来落的是天外煤炭?”
聊着聊着,大家不由得聊到了一些传说的源头去。
“这黄河的泥沙,不可能是被沙尘暴吹来的,也不可能是黄河泛滥,只能是人为的。”
“可我们现在都做不到大量打捞黄河泥沙,在那个时候,光是捞泥沙,那得死多少人?”
“还要把黄河的泥沙全都运到这里来,只为了埋煤,这不吃饱没事干吗!”
“我看过秦皇帝的笔记资料,他这么一个对农业,冶金都很有心得的皇帝,不至于会干这种劳民伤财的无聊事。”
“是啊,煤炭都能用的,他不如就地取材全挖了做燃料,何必还要用土埋上……”
怎么也想不通这些泥沙的考察队们很快就有别的事要做了,上面批了同意,挖煤炭来解决能源问题要紧,所以第二天他们就组织来清除泥沙。
既然已经发现是黄河的泥沙,考虑到它的松散性质,一边清一边挖不合适,全部清除再挖更好。
挖下来的泥沙可以烧砖,也可以加入秸秆,运去就近需要的地方,改善盐碱地表,都是大秦书上试验过的,总之不会浪费。
动员之下,一共挑出了三千多人,大家在春天之前,一起热火朝天挖泥沙,半个月不到,就挖出了地下的煤。
外头的黄泥没了,看着地下的黑乎乎,依旧弧形完美的煤炭,工程队继续上,开始规划如何挖煤。
没挖黄土之前,从山的一边到另一边,他们测量的最长距离是512.8米,最高是489米。
作为山来说,不大,但是在落星城这个平原上平地起山,它真的很显眼,一般小区的七层住宅楼也就二十四米左右呢。
现在清掉了黄土,只剩里头的煤炭,煤炭山最远距505米,最高485米,它是个很完美的球冠,完美到大家都觉得不正常。
套用刻板公式来计算一下,如果地下没有,而这地上部分包括里面都是煤炭的话,煤炭储量都大概在一亿吨以上,是个中等偏上,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煤炭了。
不说了,挖。
开挖了没两天,他们就发现,煤炭层大概也就三米厚,底下还有东西。
清除掉一小块地方的所有煤炭,把上面煤的碎渣也都擦掉,吴奎看见了地下的透明材料。
透过这个,他能看见里面的地。
他深吸口气,再次转身去打报告。
报告,煤炭也是外层,请求全部清理掉!
清掉一小块地方半人高的煤炭后,他们这些人就能通过坚硬的透明材料,看到里面隐约是有东西的,但因为现在外面密布的都是煤炭,光传不进去,因此里面有什么,完全也看不清楚。
等到煤炭清理掉大半,哪怕里面坚硬的材料会反光,他们也能看见里面藏着一个巨大的,形似莲花的东西。
这个透明材料的东西,他们现在手头上的工具完全都敲不碎,但是不妨碍他们对这玩意儿有个“保护罩”作用的认知。
它是保护里面那个玩意儿的,而外面一层层什么煤炭、黄土,植物,都是给它的掩护。
本来表层黄河泥沙的来源就解释不通,不是地表生成的煤炭更是说不清楚。
工程队和本地居民一边挖,一边怀疑人生,同时旁边章邯的山神庙每天都香火旺盛。
想想落星城的起源,天降星子,落地成莲,吴奎静静抽了一支烟,转身继续往上打报告,一个是申请继续挖,但是内部材料他们搞不明白,还申请武装保护。
在上面收到消息,几大人物都亲自过来视察的时候,落星城的煤炭也已经都清理掉了,每天风吹日晒的,煤炭碎渣也都被风吹掉,现在整个外部的透明坚硬材料都干净的不行。
于是赶到这里的人还没到落星城,远远的在路上,就看到了阳光下格外璀璨的透明半球。
从北京赶到这里的人全都看愣住了。
没想到,时隔多年以后,他们又再次被颠覆了一遭世界观。
下了车赶往“山脚”,工程队看见来人后全员兴奋,吴奎拿着笔记上去报告。
他们来这里的各种调研,挖掉一层又一层的震惊,现在外面这个罩子一样完全不认识的材料,还有里头的“大秦仙莲”
“之所以确定这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一个,一是因为根据各种资料记录,落星城这里之前都是平地,是有了天降陨石之后,才有的城市。
二是因为在落星城往那边的角上,我们发现了里面了刻碑……”
刻碑上刻着的,是“大秦落星城天星研究处”。
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碑,上面刻着不同代号,代表不同材质,还可以看见从秦朝遗留下来的开采工具和他们的开采痕迹。
吴奎做出汇报,比起煤炭,这里面的“仙莲”,是由不同有色金属组成,只看这个“巨大”的体积,这些能直接看到的有色金属的储备量,就已经足够多了。
科学不科学的,先放一边,要是能把这个外面的坚硬材料破开,进到里面,那他们目前建设所需要的大量的金属,就都不缺了。
还有这个透明的材料,也不是他们目前已知的材料,得研究。
就是现在已经试过了,子弹都穿不透这个,冷兵器更没用。
很快,他们就做出决议。
这里先围住,暂时等一等,等明年苏联那边给的t-34中型坦克到了,拿过来试一试。
当然也不能就这么干等,那些珍贵的书还都在王家庄被专业人员们研究呢,让那边看看,书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关于落星城的记录,有没有其他方式能破开它。
开会过后,看着面前这好几百米高的未知材料,全员此刻心情复杂。
有人感叹:“我是真没想到,我们居然还有啃大秦老本的一天。”
旁边人都是相似的感受。
可不是吗,光是那藏兵洞里的东西,有直接能用的,有需要他们学习之后再用的,还有那些金银,对他们来说真是及时雨,可以拿去购买珍贵的药品。
不止这些,他们搬东西的时候,还在里头发现了一整套的蒸馏酒精工具,还根据古书记载,找到了一大片种满的杜仲树的山。
这说一句啃大秦的老本,是真没问题。
如果现在这落星城外面的材料能破开,那里头的所有东西,更是能解他们现在燃眉之急。
想想离他们最近的大清,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把国家霍霍到什么都快没有,再想想隔了两千年,还能让他们挖到宝贝的大秦,这如何让人不心生感叹。
不可避免的,他们对久远的大秦生出好奇。
一个他们遗产都这么富裕的国家,那些史书文字之下的真实大秦,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呢?
还有那位神秘色彩最重,神话传说最多的秦皇帝,史书说他测算出了东郡落天星,也是他主持修建了落星城,这神秘的一切,是否都与他个人脱不开关系?
为了发展国家,每天都忙得连轴转的他们也没想到,要发展科学,还得先去弄清楚历史。
在他们终于有了一个自己全新国家之后,也终于有精力重新打开那些《大秦山河社稷图》,去探寻矿产来建设发展。
彻底没有了身份包袱的吴奎带领科考队,主动向上申请,请求去落星城考察。
他还是放不下那朵地图上的金莲。
上面批准了,同意他带一支队伍来落星城。
城里的书记接待了他们,他们也拿出落星城这里所有的县志和资料,带着队伍先去拜了山神庙。
落星城的山神是章邯,大秦十年天降陨石在这里,太子小白于此筑城,秦始皇特意调了章邯来此,落星城一城单独由咸阳指派官员管理。
在太子小白和章邯的带领下,小小的落星城在华北平原上建起,给城里带来了人口和会各种技术的工匠,城内外的百姓也忙碌又平和。
为了感念章邯,在章邯去世后,大秦四十年,当地百姓为他建了庙,后面朝代变化,庙宇也多少受过一些破坏,但是每每安定下来,当地人就会修缮庙宇。
当地领路的老人介绍:“在我们的传说里,因为仙莲占了我们的地,所以占据的耕地产出的粮食,它都自己记下,我们落星的老百姓平时不可以上山,但是遇到灾年,就可以上山砍树觅食。
因为仙莲镇守在这里,所以这里水火不侵,地震也不敢来闹腾。”
从山神章邯庙出来,大家该去落星山了。
站在城里,仰头看着高高大大,圆弧完美的落星山,考察队也有人惊叹。
“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山?一点漏缺都没有!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了!”
吴奎不吱声,这是不是大自然的力量,他觉得说不好。
说着,老人声音又低了下来:“42年大旱,整个河南都闹饥荒,我们这里也闹,所有的河全都没水,地下能打上来的水也不多,只有落星山还是绿的。
那一年,所有人都上山去了,不止我们这里,逃难来的老乡都上山了,那么绿的山啊,被我们吃的,都光秃秃了。”
说到这个话题,考察队也沉默下来了。
他们还以为是春天还没到,所以这里山上叶子都掉光了,原来是前些年的时候,这里所有的植物,都被那场饥荒里的灾民吃了。
还是落星城书记拍拍大爷的肩膀,安慰道:“都是为了活着。我们吃光了落星城的树和草,以后我们给它种回去!”
吴奎问大爷:“山上真的跟传说中一样,什么动物都没有吗?”
大爷点头:“山上全是树,进去还能看见里头有枣、有柿子,却连一个吃草的都没有。”
团队里有人皱眉:“没有动物,那这里的生态都是如何维系发展的?”
还有人琢磨:“山上还是绿的,说明山里面有水,你们没试着去山边上打井吗?”
大爷笑了,指着山道:“山边上的水井,从秦时候开始,到晚清,一有大灾就有井,光是什么都没有的废井,都有几十口了。”
到了山边上,真和大爷说的一样,扒一扒就能看见以前的古井。
跟着过来的一个历史方向的队员赶紧掏出相机先拍摄,再拿出笔记本记录。
其他人则是开始地表观测,地貌分析,采集土壤。
拿锄头挖一挖,采土壤的队员就发现了明显的不对。
“吴老师,这山上的土,和这地上的土,明显就不一样啊!”
按理来说,山和土地表层那都是地表,刨除掉一些岩石,土壤成分差别不会很大,可偏偏,他们一挖山,出来最外层那几厘米的相似,一刨开,就能发现山上的土和地上的土都截然不同。
一看颜色就不一样,这里的地都是棕褐色或者灰黑色,比较紧实,但是山上的土,是灰黄色的,比较松散。
不对劲,真的不对劲。
考察队各自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闷头就开始勘测。
经过对整座山一个月的勘测,从山顶到山脚,他们可以确定,这座山,外面两三米,都是黄河的泥沙,而里面,根据他们在不同方向上挖出来的坑,已经确定的是下面埋着是煤炭。
不比山西的煤炭品质差的上好煤炭。
这个结论上报上去,先不管其他,吴奎申请清理掉所有的黄河泥沙,咱正是发展国内工业的好时候,把煤炭都先挖出来用掉先。
等着上面批复回答的时间,考察队也在一边整理记录,一边唠嗑。
“挖开表层的土,发现里面都是黄河的泥沙,再挖开黄河的泥沙,发现里面都是煤炭,这大秦,用黄河泥沙埋煤矿,闲的没事做吗?”
“秦皇帝小白不是什么劳民伤财的皇帝,说不定不是他干的。”
“可我们出来随身带着所有朝代史书,从大秦翻到大清,也没看见有朝代干打捞黄河泥沙的事。”
“难不成,是某一个阶段经年累月沙尘暴,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吹到落星山来了?”
“那只会在山的西北堆积,你怎么解释整座山那么平均分布的黄土?”
“还有还有,我们来的时候,山光秃秃的,连树根都被吃光了,但是我们把黄土挖出来,土下面都是煤,也没看见水,这植物到底怎么长的?”
“这里还据说是落星之处,原来落的是天外煤炭?”
聊着聊着,大家不由得聊到了一些传说的源头去。
“这黄河的泥沙,不可能是被沙尘暴吹来的,也不可能是黄河泛滥,只能是人为的。”
“可我们现在都做不到大量打捞黄河泥沙,在那个时候,光是捞泥沙,那得死多少人?”
“还要把黄河的泥沙全都运到这里来,只为了埋煤,这不吃饱没事干吗!”
“我看过秦皇帝的笔记资料,他这么一个对农业,冶金都很有心得的皇帝,不至于会干这种劳民伤财的无聊事。”
“是啊,煤炭都能用的,他不如就地取材全挖了做燃料,何必还要用土埋上……”
怎么也想不通这些泥沙的考察队们很快就有别的事要做了,上面批了同意,挖煤炭来解决能源问题要紧,所以第二天他们就组织来清除泥沙。
既然已经发现是黄河的泥沙,考虑到它的松散性质,一边清一边挖不合适,全部清除再挖更好。
挖下来的泥沙可以烧砖,也可以加入秸秆,运去就近需要的地方,改善盐碱地表,都是大秦书上试验过的,总之不会浪费。
动员之下,一共挑出了三千多人,大家在春天之前,一起热火朝天挖泥沙,半个月不到,就挖出了地下的煤。
外头的黄泥没了,看着地下的黑乎乎,依旧弧形完美的煤炭,工程队继续上,开始规划如何挖煤。
没挖黄土之前,从山的一边到另一边,他们测量的最长距离是512.8米,最高是489米。
作为山来说,不大,但是在落星城这个平原上平地起山,它真的很显眼,一般小区的七层住宅楼也就二十四米左右呢。
现在清掉了黄土,只剩里头的煤炭,煤炭山最远距505米,最高485米,它是个很完美的球冠,完美到大家都觉得不正常。
套用刻板公式来计算一下,如果地下没有,而这地上部分包括里面都是煤炭的话,煤炭储量都大概在一亿吨以上,是个中等偏上,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煤炭了。
不说了,挖。
开挖了没两天,他们就发现,煤炭层大概也就三米厚,底下还有东西。
清除掉一小块地方的所有煤炭,把上面煤的碎渣也都擦掉,吴奎看见了地下的透明材料。
透过这个,他能看见里面的地。
他深吸口气,再次转身去打报告。
报告,煤炭也是外层,请求全部清理掉!
清掉一小块地方半人高的煤炭后,他们这些人就能通过坚硬的透明材料,看到里面隐约是有东西的,但因为现在外面密布的都是煤炭,光传不进去,因此里面有什么,完全也看不清楚。
等到煤炭清理掉大半,哪怕里面坚硬的材料会反光,他们也能看见里面藏着一个巨大的,形似莲花的东西。
这个透明材料的东西,他们现在手头上的工具完全都敲不碎,但是不妨碍他们对这玩意儿有个“保护罩”作用的认知。
它是保护里面那个玩意儿的,而外面一层层什么煤炭、黄土,植物,都是给它的掩护。
本来表层黄河泥沙的来源就解释不通,不是地表生成的煤炭更是说不清楚。
工程队和本地居民一边挖,一边怀疑人生,同时旁边章邯的山神庙每天都香火旺盛。
想想落星城的起源,天降星子,落地成莲,吴奎静静抽了一支烟,转身继续往上打报告,一个是申请继续挖,但是内部材料他们搞不明白,还申请武装保护。
在上面收到消息,几大人物都亲自过来视察的时候,落星城的煤炭也已经都清理掉了,每天风吹日晒的,煤炭碎渣也都被风吹掉,现在整个外部的透明坚硬材料都干净的不行。
于是赶到这里的人还没到落星城,远远的在路上,就看到了阳光下格外璀璨的透明半球。
从北京赶到这里的人全都看愣住了。
没想到,时隔多年以后,他们又再次被颠覆了一遭世界观。
下了车赶往“山脚”,工程队看见来人后全员兴奋,吴奎拿着笔记上去报告。
他们来这里的各种调研,挖掉一层又一层的震惊,现在外面这个罩子一样完全不认识的材料,还有里头的“大秦仙莲”
“之所以确定这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一个,一是因为根据各种资料记录,落星城这里之前都是平地,是有了天降陨石之后,才有的城市。
二是因为在落星城往那边的角上,我们发现了里面了刻碑……”
刻碑上刻着的,是“大秦落星城天星研究处”。
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碑,上面刻着不同代号,代表不同材质,还可以看见从秦朝遗留下来的开采工具和他们的开采痕迹。
吴奎做出汇报,比起煤炭,这里面的“仙莲”,是由不同有色金属组成,只看这个“巨大”的体积,这些能直接看到的有色金属的储备量,就已经足够多了。
科学不科学的,先放一边,要是能把这个外面的坚硬材料破开,进到里面,那他们目前建设所需要的大量的金属,就都不缺了。
还有这个透明的材料,也不是他们目前已知的材料,得研究。
就是现在已经试过了,子弹都穿不透这个,冷兵器更没用。
很快,他们就做出决议。
这里先围住,暂时等一等,等明年苏联那边给的t-34中型坦克到了,拿过来试一试。
当然也不能就这么干等,那些珍贵的书还都在王家庄被专业人员们研究呢,让那边看看,书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关于落星城的记录,有没有其他方式能破开它。
开会过后,看着面前这好几百米高的未知材料,全员此刻心情复杂。
有人感叹:“我是真没想到,我们居然还有啃大秦老本的一天。”
旁边人都是相似的感受。
可不是吗,光是那藏兵洞里的东西,有直接能用的,有需要他们学习之后再用的,还有那些金银,对他们来说真是及时雨,可以拿去购买珍贵的药品。
不止这些,他们搬东西的时候,还在里头发现了一整套的蒸馏酒精工具,还根据古书记载,找到了一大片种满的杜仲树的山。
这说一句啃大秦的老本,是真没问题。
如果现在这落星城外面的材料能破开,那里头的所有东西,更是能解他们现在燃眉之急。
想想离他们最近的大清,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把国家霍霍到什么都快没有,再想想隔了两千年,还能让他们挖到宝贝的大秦,这如何让人不心生感叹。
不可避免的,他们对久远的大秦生出好奇。
一个他们遗产都这么富裕的国家,那些史书文字之下的真实大秦,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呢?
还有那位神秘色彩最重,神话传说最多的秦皇帝,史书说他测算出了东郡落天星,也是他主持修建了落星城,这神秘的一切,是否都与他个人脱不开关系?
为了发展国家,每天都忙得连轴转的他们也没想到,要发展科学,还得先去弄清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