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廷议争锋-《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毛骧密信中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在朝堂顶层炸响。武英殿内,灯火彻夜未熄。朱元璋连夜召见徐达、冯胜、李善长、刘伯温、田娃等核心重臣,商议应对之策。

  军报被再次摊开,气氛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凝重。纳哈出此次集结的兵力,远超预估,号称十万,实际战兵恐不下四五万之众,且其动向诡谲,兵锋直指辽东重镇辽阳。若辽阳有失,则整个辽东防线将岌岌可危。

  “陛下,”徐达面色沉毅,率先开口,“纳哈出来势汹汹,绝不可再以寻常寇边视之。臣请旨,即刻调集京营及周边卫所精兵,由臣亲自统率,北上驰援辽东,寻机与纳哈出决战,务必将其重创,以绝后患!”

  冯胜亦附和道:“魏国公所言极是!虏骑势大,非重兵不能制。当趁其尚未完全展开,集结主力,以雷霆之势击之!粮草军械,需立刻筹措,刻不容缓!”

  主战之声,高昂激昂。面对如此规模的敌军入寇,唯有迎头痛击,方能稳定局势。

  然而,李善长却眉头紧锁,出列奏道:“陛下,二位国公爷忠心为国,勇略可嘉。然,大军一动,耗费钱粮无数。如今国库情况,陛下深知。宝钞试行方才起步,远水难解近渴。若此时倾尽国力与纳哈出决战,胜固然可喜,然若战事迁延,或稍有挫败,则国库立时枯竭,各地赈济、河工乃至官员俸禄皆将无着,恐生内乱!臣以为,当以稳妥为上,可令辽东都司凭坚城固守,消耗虏骑锐气,同时遣使招抚纳哈出麾下部落,分化瓦解,待其粮尽自退,再图后举。”

  这是典型的持重之论,核心在于一个“钱”字。打仗就是打仗,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贸然决战风险极大。

  双方各执一词,皆有道理。朱元璋目光深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刘伯温与田娃:“伯温,田娃,你二人有何见解?”

  刘伯温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纳哈出倾巢而来,其志不小。若任其围攻辽阳,一旦城破,辽东震动,恐难收拾。然,李相所虑,亦是实情。臣以为,或可折中。遣一大将,率京营精锐先行驰援,稳守辽阳,挫敌锋芒。同时,严令北平行都司、山西都司出兵策应,威胁纳哈出侧后,迫其分兵。如此,既不至倾尽国力,亦可保辽阳无虞,待敌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再伺机反攻。”

  这是一个相对稳妥的方略,攻守兼备。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田娃身上。他并非军事主官,但皇帝点名,他必须发言。田娃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话,很可能会影响皇帝的最终决策。

  “陛下,”田娃出列,声音清晰而稳定,“诸位大人所言,皆老成谋国。然,臣以为,此战之关键,或不在辽阳一城之得失,亦不完全在于钱粮之多寡。”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讶异之色。朱元璋目光微凝:“哦?不在城池钱粮,那在何处?”

  “在于‘势’!”田娃斩钉截铁道,“纳哈出悍然集结重兵来犯,其目的绝非仅仅劫掠,而是要试探我大明新朝之底线与实力!若我朝示弱,或战而不胜,则北元余孽气焰必然更加嚣张,日后边患必将永无宁日,九边将士士气亦将受挫!反之,若能予以迎头痛击,哪怕付出些代价,只要能重创甚至歼灭其主力,则北疆可换取数年乃至十数年太平!此‘势’若成,所省下的边防费用,远胜今日之投入!”

  他顿了顿,看向徐达和冯胜,语气转为务实:“因此,臣赞同魏国公、宋国公之议,此战必须打,而且要打赢!然,李相之忧亦不可不虑。臣建议,大军出征之粮饷,可分步筹措。首批,动用内帑及各地紧急调拨之存粮;第二批,加速推行‘开中法’,鼓励商人加倍运粮至辽阳,可许以更高比例的盐引、茶引,甚至允许其以宝钞结算部分运费,将宝钞试行与边饷筹措结合;第三,严令户部,加紧清丈隐田,追缴欠税,所得钱粮,优先供应军前。”

  他又看向刘伯温:“刘中丞之策亦甚妙,正奇相合,可令纳哈出首尾难顾。”最后,他面向朱元璋,深深一揖:“陛下,宝钞试行初定,信用尚脆,绝不可为充军费而滥发,此乃臣之底线,亦是为大明金融百年计!然,在严格控制总量之前提下,将其纳入边饷筹措体系,既可解部分急用,亦可借此机会,让边军、商贾初步接触、认可宝钞,或可收奇效。此战,既是军事仗,亦是经济仗,更是国势仗!望陛下圣裁!”

  田娃这一番话,将军事、经济、大势融为一体,既坚定了作战的决心,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多元筹款方案,尤其是将宝钞的有限使用与边饷结合,堪称神来之笔,既未突破他的原则,又展现了灵活变通。

  殿内一时寂静。徐达、冯胜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李善长抚须沉吟,刘伯温微微颔首。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长身而起,眼中精光暴涨:“好!说得好!此战,关乎国势,必须打赢!就依此议!徐达、冯胜,朕命你二人总揽北征事宜,徐达为主帅,冯胜副之,即日调兵遣将,驰援辽阳!”

  “李善长,统筹粮饷,按田娃所议三策,尽快落实!”

  “田娃,宝钞之事,你继续督办,配合边饷筹措,若有差池,朕唯你是问!”

  “臣等领旨!”众人齐声应诺,声音在武英殿内回荡。

  走出大殿,天色已微明。田娃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心中并无轻松。战争的巨轮已经启动,他所推行的宝钞和各项新政,都将在这场国运之战的熔炉中接受最严峻的考验。他知道,自己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后方稳定,为前线的将士,提供最坚实的支撑。北方的天空,仿佛已被隐隐的血色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