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队驻扎在军营更核心的区域,与普通士兵隔开。这里的条件稍好一些,至少每人能分到一张不那么潮湿的草垫,口粮也多了些实实在在的干粮和偶尔可见的肉干。负责管理斥候队的是一位姓孙的百户,面色黝黑,眼神如鹰,据说曾是北地边军的好手,因战乱流落至此投了郭子兴。
孙百户治军比王把总更严,但也更讲规矩,赏罚分明。他对新来的朱重八几人并未另眼相看,只是冷眼观察。
“斥候,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孙百户在第一天的训话中,声音冷硬,“你们要学的,不是怎么杀人,是怎么活着把消息带回来。眼要毒,耳要灵,腿要快,心要细,嘴要严!做不到的,现在滚蛋还来得及,别到时候害死自己,还连累同袍!”
没人退出。朱重八眼神炙热,田娃心中凛然,汤和与徐达也绷紧了神经。
接下来的训练,远比新兵营残酷和专精。除了更高强度的体能和格斗,更多的是侦察、潜伏、伪装、判读地图(虽然只是极其简陋的示意图)、记忆地形地貌、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技巧。孙百户和他手下的老兵,将他们在生死边缘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倾囊相授——如何通过鸟雀飞鸣判断有无伏兵,如何利用光影和地形隐藏自己,如何在荒野中寻找食物和水源,如何审讯俘虏,又如何在被俘时尽可能拖延时间或传递假情报。
朱重八学得极快,他仿佛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猎手,对危险有着野兽般的直觉,对那些杀人技和侦察术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他沉默寡言,但每次模拟对抗,他总能最快发现“敌人”的破绽,或者带领小组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
田娃则展现出了另一种天赋。他的体力依旧是短板,无法与朱重八、汤和相比,但他那来自现代的灵魂,赋予了他在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上的巨大优势。孙百户讲解的那些利用自然现象判断方向、天气的方法,他能迅速理解并加以扩展。他对地图和空间方位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哪怕是最简陋的示意图,他也能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地形。
一次野外拉练,孙百户故意将几个小组引到一处容易迷失的山谷,考验他们独立返回的能力。其他小组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慌乱和偏差,唯有朱重八带领的小组,在田娃的不断修正和指引下,利用日影、植被和溪流走向,几乎是沿着最短的路径,第一个顺利返回了集结地。
孙百户看着虽然疲惫但眼神清亮的田娃,第一次主动开口问他:“你以前学过这些?”
田娃依旧用老借口:“回百户,小时候跟一个走南闯北的老郎中,听他讲过不少杂学,记下了些。”
孙百户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脑子好使,是好事。在斥候队,能活得更久。”
这话,算是认可。
汤和悍勇冲动,在训练中时常因为冒进被老兵“教训”,但在朱重八的压制和田娃的提醒下,也渐渐学会了控制。徐达则一如既往的沉稳可靠,执行命令一丝不苟,是队伍中最让人放心的屏障。
四人组成的这个最小战斗单元,在严酷的训练中迅速磨合。朱重八是锋利的矛头和决断的核心,田娃是敏锐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汤和与徐达则是坚实的侧翼和后盾。他们之间的默契,甚至超过了一些在一起更久的老兵小组。
训练间隙,田娃偶尔会去医棚看望韩家父女。韩老爹的身体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和药物调理下,渐渐有了起色,虽然还不能干重活,但已经能帮着辨识、分拣药材。韩林儿则心灵手巧,很快学会了包扎、煎药等护理工作,安静勤快,很得胡医官的
孙百户治军比王把总更严,但也更讲规矩,赏罚分明。他对新来的朱重八几人并未另眼相看,只是冷眼观察。
“斥候,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孙百户在第一天的训话中,声音冷硬,“你们要学的,不是怎么杀人,是怎么活着把消息带回来。眼要毒,耳要灵,腿要快,心要细,嘴要严!做不到的,现在滚蛋还来得及,别到时候害死自己,还连累同袍!”
没人退出。朱重八眼神炙热,田娃心中凛然,汤和与徐达也绷紧了神经。
接下来的训练,远比新兵营残酷和专精。除了更高强度的体能和格斗,更多的是侦察、潜伏、伪装、判读地图(虽然只是极其简陋的示意图)、记忆地形地貌、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技巧。孙百户和他手下的老兵,将他们在生死边缘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倾囊相授——如何通过鸟雀飞鸣判断有无伏兵,如何利用光影和地形隐藏自己,如何在荒野中寻找食物和水源,如何审讯俘虏,又如何在被俘时尽可能拖延时间或传递假情报。
朱重八学得极快,他仿佛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猎手,对危险有着野兽般的直觉,对那些杀人技和侦察术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他沉默寡言,但每次模拟对抗,他总能最快发现“敌人”的破绽,或者带领小组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
田娃则展现出了另一种天赋。他的体力依旧是短板,无法与朱重八、汤和相比,但他那来自现代的灵魂,赋予了他在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上的巨大优势。孙百户讲解的那些利用自然现象判断方向、天气的方法,他能迅速理解并加以扩展。他对地图和空间方位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哪怕是最简陋的示意图,他也能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地形。
一次野外拉练,孙百户故意将几个小组引到一处容易迷失的山谷,考验他们独立返回的能力。其他小组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慌乱和偏差,唯有朱重八带领的小组,在田娃的不断修正和指引下,利用日影、植被和溪流走向,几乎是沿着最短的路径,第一个顺利返回了集结地。
孙百户看着虽然疲惫但眼神清亮的田娃,第一次主动开口问他:“你以前学过这些?”
田娃依旧用老借口:“回百户,小时候跟一个走南闯北的老郎中,听他讲过不少杂学,记下了些。”
孙百户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脑子好使,是好事。在斥候队,能活得更久。”
这话,算是认可。
汤和悍勇冲动,在训练中时常因为冒进被老兵“教训”,但在朱重八的压制和田娃的提醒下,也渐渐学会了控制。徐达则一如既往的沉稳可靠,执行命令一丝不苟,是队伍中最让人放心的屏障。
四人组成的这个最小战斗单元,在严酷的训练中迅速磨合。朱重八是锋利的矛头和决断的核心,田娃是敏锐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汤和与徐达则是坚实的侧翼和后盾。他们之间的默契,甚至超过了一些在一起更久的老兵小组。
训练间隙,田娃偶尔会去医棚看望韩家父女。韩老爹的身体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和药物调理下,渐渐有了起色,虽然还不能干重活,但已经能帮着辨识、分拣药材。韩林儿则心灵手巧,很快学会了包扎、煎药等护理工作,安静勤快,很得胡医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