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深,北疆的寒风裹挟着雪沫,如同刀子般刮过大同城头。城墙上的冰层反复冻结又在新一轮的投石轰击下碎裂,守军的血浸透了垛口的积雪,旋即又被低温凝成暗红的冰坨。
徐达与冯胜率领的援军主力,被扩廓帖木儿倚仗地形和精锐骑兵死死挡在大同外围的隘口,短时间内难以突破。城内守军孤立无援,伤亡日增,箭矢、滚木擂石消耗殆尽,连煮食的釜鼎都大多熔铸成了守城铁钉,情势危如累卵。
“净瞳”行动的暗线仍在悄然收拢,但对眼前惨烈的守城战而言,远水难解近渴。
就在大同城墙摇摇欲坠,守将都准备以身殉国之际,一支由曹国公李文忠亲自率领的五千京营精锐,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扩廓帖木儿大军的侧后方!
李文忠,这位以勇悍刚直着称的皇亲名将,并未选择与徐达会合强攻隘口,而是采纳了田娃通过兵部转呈的一条险计——舍弃大部分辎重,率精锐骑兵,借一场罕见的大风雪掩护,沿着一条几乎被遗忘的崎岖山道,长途奔袭,直插扩廓帖木儿的心脏!
风雪迷途,峭壁险峻,这支奇兵付出了不小的非战斗减员代价,但其带来的战略效果是决定性的。扩廓帖木儿完全没料到明军会从那个方向出现,侧翼瞬间被打穿,囤积在后方的粮草被焚毁大半,指挥体系也一度陷入混乱。
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徐达、冯胜挥军猛攻正面隘口。内外夹击之下,扩廓帖木儿纵然用兵如神,也难挽败局,只得下令焚毁无法带走的攻城器械,扔下数千具尸体,率残部仓惶北撤。
大同之围,解了。
捷报传回京师,举城欢腾。自战事爆发以来,一直笼罩在应天城上的阴霾,终于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驱散。
朝会之上,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朱元璋龙颜大悦,对徐达、冯胜、尤其是出奇制胜的李文忠不吝封赏。然而,在论及此次解围的首功时,朱元璋却在满朝文武面前,特意提起了田娃的名字。
“……大同能守到援军抵达,城内军械补给,乃至最后文忠奇袭之策,皆与工部事前筹划、全力保障密不可分!田娃于病榻之上,仍心系国事,献策出力,忠勤可嘉!赏金百两,帛五十匹!”
赏赐不算最厚,但这番当众定调,意义非凡。这等于明确告诉所有人,田娃不仅彻底洗清了之前的嫌疑,其能力和忠诚更是得到了皇帝的最高认可,圣眷更胜往昔。
田娃出列谢恩,神色平静,并未因这赞誉而显露出丝毫得意。他知道,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而他,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退朝之后,田娃正准备离开,却被一名小太监悄悄拦住,低声道:“伯爷,陛下在武英殿等您。”
田娃心中微动,跟随小太监来到武英殿。殿内只有朱元璋一人,正负手站在北疆舆图前。
“来了。”朱元璋没有回头,声音听不出喜怒,“文忠那条奇袭的小路,是你在地图上标出来,让兵部转呈的吧?”
“是。”田娃坦然承认,“臣早年……游历四方时,曾听山野樵夫提及过那条古道,只是险峻异常,非万不得已不可用。此次也是侥幸成功。”
朱元璋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着他:“侥幸?咱看不是侥幸。是你田娃,总能于绝境中,找到那一线生机。无论是为你自己,还是为这大明江山。”
他走到田娃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动作已然恢复了往日的熟稔与信任:“你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宝钞、商会,还有北疆战后重建,一大摊子事,还等着你。给咱好好干。”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信重!”田娃躬身,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这番君臣奏对,意味着之前的裂痕已基本弥合,他重新获得了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倚重。
然而,就在这胜利与信任回归的喜悦氛围中,毛骧送来的一份密报,却给田娃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净瞳”行动虽然因大战告一段落而暂缓,但之前锁定的那个皮货商,在明军收复大同、全城搜捕奸细的混乱中,竟被人灭口了!而军中那名与其过往甚密的粮草司务,也在随后的一次“清点损失”时,意外坠城身亡。
线索,再次中断。
“好利落的手段!”田娃看着密报,眼神冰冷。对手的反应太快了,一旦察觉到危险,立刻毫不犹豫地斩断一切关联。这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隐藏在朝中的那只黑手,能量巨大,且心狠手辣。
大同的血战暂时平息,但另一场无声的战争,还远未结束。田娃知道,自己与那幕后之人的较量,才刚刚进入真正的深水区。他收起密报,目光投向宫墙之外。那里,有欢呼胜利的百姓,有亟待重建的北疆,也有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再次露出獠牙的敌人。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接下来的路,他必须走得更稳,也更狠。为了这来之不易的信任,也为了这片他誓要守护的江山社稷。
徐达与冯胜率领的援军主力,被扩廓帖木儿倚仗地形和精锐骑兵死死挡在大同外围的隘口,短时间内难以突破。城内守军孤立无援,伤亡日增,箭矢、滚木擂石消耗殆尽,连煮食的釜鼎都大多熔铸成了守城铁钉,情势危如累卵。
“净瞳”行动的暗线仍在悄然收拢,但对眼前惨烈的守城战而言,远水难解近渴。
就在大同城墙摇摇欲坠,守将都准备以身殉国之际,一支由曹国公李文忠亲自率领的五千京营精锐,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扩廓帖木儿大军的侧后方!
李文忠,这位以勇悍刚直着称的皇亲名将,并未选择与徐达会合强攻隘口,而是采纳了田娃通过兵部转呈的一条险计——舍弃大部分辎重,率精锐骑兵,借一场罕见的大风雪掩护,沿着一条几乎被遗忘的崎岖山道,长途奔袭,直插扩廓帖木儿的心脏!
风雪迷途,峭壁险峻,这支奇兵付出了不小的非战斗减员代价,但其带来的战略效果是决定性的。扩廓帖木儿完全没料到明军会从那个方向出现,侧翼瞬间被打穿,囤积在后方的粮草被焚毁大半,指挥体系也一度陷入混乱。
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徐达、冯胜挥军猛攻正面隘口。内外夹击之下,扩廓帖木儿纵然用兵如神,也难挽败局,只得下令焚毁无法带走的攻城器械,扔下数千具尸体,率残部仓惶北撤。
大同之围,解了。
捷报传回京师,举城欢腾。自战事爆发以来,一直笼罩在应天城上的阴霾,终于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驱散。
朝会之上,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朱元璋龙颜大悦,对徐达、冯胜、尤其是出奇制胜的李文忠不吝封赏。然而,在论及此次解围的首功时,朱元璋却在满朝文武面前,特意提起了田娃的名字。
“……大同能守到援军抵达,城内军械补给,乃至最后文忠奇袭之策,皆与工部事前筹划、全力保障密不可分!田娃于病榻之上,仍心系国事,献策出力,忠勤可嘉!赏金百两,帛五十匹!”
赏赐不算最厚,但这番当众定调,意义非凡。这等于明确告诉所有人,田娃不仅彻底洗清了之前的嫌疑,其能力和忠诚更是得到了皇帝的最高认可,圣眷更胜往昔。
田娃出列谢恩,神色平静,并未因这赞誉而显露出丝毫得意。他知道,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而他,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退朝之后,田娃正准备离开,却被一名小太监悄悄拦住,低声道:“伯爷,陛下在武英殿等您。”
田娃心中微动,跟随小太监来到武英殿。殿内只有朱元璋一人,正负手站在北疆舆图前。
“来了。”朱元璋没有回头,声音听不出喜怒,“文忠那条奇袭的小路,是你在地图上标出来,让兵部转呈的吧?”
“是。”田娃坦然承认,“臣早年……游历四方时,曾听山野樵夫提及过那条古道,只是险峻异常,非万不得已不可用。此次也是侥幸成功。”
朱元璋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着他:“侥幸?咱看不是侥幸。是你田娃,总能于绝境中,找到那一线生机。无论是为你自己,还是为这大明江山。”
他走到田娃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动作已然恢复了往日的熟稔与信任:“你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宝钞、商会,还有北疆战后重建,一大摊子事,还等着你。给咱好好干。”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信重!”田娃躬身,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这番君臣奏对,意味着之前的裂痕已基本弥合,他重新获得了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倚重。
然而,就在这胜利与信任回归的喜悦氛围中,毛骧送来的一份密报,却给田娃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净瞳”行动虽然因大战告一段落而暂缓,但之前锁定的那个皮货商,在明军收复大同、全城搜捕奸细的混乱中,竟被人灭口了!而军中那名与其过往甚密的粮草司务,也在随后的一次“清点损失”时,意外坠城身亡。
线索,再次中断。
“好利落的手段!”田娃看着密报,眼神冰冷。对手的反应太快了,一旦察觉到危险,立刻毫不犹豫地斩断一切关联。这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隐藏在朝中的那只黑手,能量巨大,且心狠手辣。
大同的血战暂时平息,但另一场无声的战争,还远未结束。田娃知道,自己与那幕后之人的较量,才刚刚进入真正的深水区。他收起密报,目光投向宫墙之外。那里,有欢呼胜利的百姓,有亟待重建的北疆,也有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再次露出獠牙的敌人。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接下来的路,他必须走得更稳,也更狠。为了这来之不易的信任,也为了这片他誓要守护的江山社稷。